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2020-12-21 海外網

國新辦17日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中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這是對全體參研參試科技工作者的極大鼓舞和鞭策。

嫦娥五號任務標誌中國具備地月往返能力

11月24日長徵五號準時並成功發射,之後探測器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兩兩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17日再入返回、安全著陸,整個工程任務現在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23天的時間內,嫦娥五號完成了一次對接、六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五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環環相連、絲絲入扣。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中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中國具備了地月往返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中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批准立項以來,聚焦「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條龍」攻關攻堅,「一盤棋」協同推進,「一體化」迭代提升,實現了「六戰六捷」。探月工程匯聚全國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技術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傳承弘揚了中國航天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優良傳統和創新精神。

在嫦娥五號任務實施中,中國與歐空局、阿根廷、納米比亞、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測控領域協同合作,邀請多國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官員到文昌現場觀摩發射,一些國家領導人、航天機構和部分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很多國際同行和友人,都以不同方式表示祝賀和讚譽,期待進一步合作。後續中國將依據月球樣品及數據管理辦法,廣泛徵集合作方案,鼓勵國內外更多科學家參與科學研究,力爭獲得更多科學成果。

探月工程系統帶動中國航天科技整體發展

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表示,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的嫦娥五號任務,和前期任務相比技術跨度較大。前期是在月球上巡視勘察,這次是採樣返回。為了可靠地實施嫦娥五號任務,要突破在月球上採樣返回碰到的新技術,實現在月球上可靠地採樣,把樣品可靠地封裝到真空容器中,在月球上進行轉移,轉移到自身的返回系統中,整個過程和之前相比都是新的,都是有創新性的。

另外,從月球上採集的樣品返回地球,必須要在月球上升,也就是月面點火起飛,這對中國航天發展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前所未有的。

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和地球軌道也有很大不同。目標較小,月球較遠,要求的自主能力就比較強,同時測控手段和支撐條件也有限,因此交會對接是要克服的難點,也是創新點。

從月球軌道回來,再入大氣是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這和以前的載人航天和再入任務比,速度快了很多,帶來的熱的影響、控制能力的影響、精度影響都很大,也需要重要突破。

胡浩表示,「五個首次」是這次嫦娥五號任務所面臨的新挑戰。實際上,對整個工程來講,還不止這五個方面。為了帶動航天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提升整體技術空間能力,設計了整個一套工程體系;首次使用長徵五號作為發射平臺,帶動了運載火箭技術的發展;建立深空測控網,使深空測控能夠達到全球布局,支撐整個任務完成。探月工程系統地帶動了中國航天科技的整體發展。

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吳豔華介紹了中國在「十四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中國航天將實施的重大工程任務。

圍繞月球探測主題,基本規劃確定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將進一步優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規劃當中還有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吳豔華表示,將以此為契機,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證核心技術。

關於行星探測的規劃也基本明晰。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年7月23日在文昌成功發射,已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按照預定計劃,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繞火探測。明年5月中旬,計劃著陸火星巡視探測。此外,還規劃了3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的採樣返回以及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

此外,在載人航天領域,吳豔華透露,按照「三步走」的規劃,明年、後年計劃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在運載火箭方面,將充分利用長徵五號、六號、七號新一代運載火箭技術,完善無毒無汙染新型火箭序列,保證新一代運載火箭能夠形成序列化,滿足各種軌道、各種重量飛行器的發射任務。同時對於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正在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的迭代優化論證。

吳豔華還表示,「十四五」時期要繼續大力發展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廣泛為國民經濟各領域提供強大的支撐保障能力。同時,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還將為大眾生產生活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記者 馮華)

《人民日報》(2020年12月18日 第02版)


責編:葉壯

31941604,.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2020-12-18 11:33:57,.204500,.葉壯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幾個首次?棒!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
    嫦娥五號幾個首次?棒!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高光時刻 央視新聞 eet 快科 發表於 2020-12-17 17:49:49   你曉得嫦娥五號幾個首次嗎?權威準確的數據是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五項!
  • 嫦娥五號 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權威發布)
    國新辦17日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
    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   過去的23個日夜,嫦娥五號完成了1次對接、6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5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環環相連、絲絲入扣。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怎樣儲存、研究?17日下午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權威專家第一時間作出解讀。
  • 中國又火了!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外媒:這就是中國航天
    近段時間,關注度最高的事情,莫過於我國嫦娥五號的「探月行動」了。而隨著嫦娥五號順利抵達地球,「探月行動」也是完美的畫上了句號。如今中國又火了!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外媒直言:這就是中國航天技術!究竟哪些成就,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未來中國還將實施火星取樣返回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順利回家,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五「挖」回來的月球樣品將如何利用?月球樣品是否會分享給美國NASA?載人登月何時能安排?為回應社會關切,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
  • 【傳習錄】嫦娥五號回家,中國航天將創造更多精彩
    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帶著月球上的「土特產」,嫦娥五號順利返回地球,億萬國人無比自豪。
  • 嫦娥五號23天內完成5個「中國首次」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賈璇) 12月17日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等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首次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 嫦娥五號創造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表面;12月3日23時10分,完成月表工作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鑽取完成、採樣結束、點火起飛……一系列操作在這48小時裡按計劃順利進行,每一步都是中國航天領域的首次嘗試。
  • 創造多項「中國首次」 嫦娥五號為未來深空探測奠定基礎
    &nbsp&nbsp&nbsp&nbsp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獲得圓滿成功。&nbsp&nbsp&nbsp&nbsp帶動航天科技整體發展&nbsp&nbsp&nbsp&nbsp據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
  • 【傳習錄】嫦娥五號回家,中國航天將創造更多精彩
    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帶著月球上的「土特產」,嫦娥五號順利返回地球,億萬國人無比自豪。
  • 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
    ■工作人員在搬運嫦娥五號返回器 新華社圖專家解讀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出生地 新華社圖五項「中國首次」中國航天實現裡程碑式新跨越11月24日,長徵五號準時並成功發射,之後探測器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兩兩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12月17日晚8點,一輛軍綠色卡車緩緩駛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十六發禮炮依次響起,等候已久的人群發出陣陣歡呼和掌聲。卡車上載著的是嫦娥五號返回器,而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抓總研製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是她「誕生」的地方。帶著月球「土特產」,遠遊的「孩子」回了家。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北京越野首次全程參與嫦娥五號出徵
    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官方戰略合作夥伴,北京越野同步開啟使命召喚VII攬YUE計劃,首次全程參與嫦娥五號出徵、返回整體任務。
  • 【中國科學報】嫦娥五號挖回的「土」有啥用?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整個工程任務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  當天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作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我國在此次任務中獲得的月球樣品將有三類用途。
  • 嫦娥五號出發,力爭實現中國航天史上5個「首次」
    2020 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第三步的首次任務。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 ,包含15個分系統。
  • 嫦娥五號取回的月壤有這三大用途
    昨日,國新辦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11月24日長徵五號準時並成功發射,12月17日再入返回、安全著陸,整個工程任務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
  • 嫦娥五號挖回的「土」有啥用?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整個工程任務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李春來解釋,科學價值是著陸點選擇的重要因素,不同於俄羅斯和美國此前均位於北緯30度範圍內的9個採樣點,嫦娥五號選擇了北緯43度的玄武巖區域。
  • 嫦娥五號,到家了!|嫦娥五號|月球|中國國家航天局|軌道|中國航天...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中國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 中國可上九天攬月!嫦娥五號創5個中國首次,俄羅斯專家動情歡呼
    12月17日凌晨,在驚心動魄的900秒之內,嫦娥五號返回器猶如流星劃破夜空,穩穩降落在指定區域。在皚皚白雪上,返回器"灰頭土臉"的,仿佛剛剛挖煤歸來。所有中國人都鬆了口氣,還好還好,嫦娥五號終於平安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