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醬醬
羅馬這座城市存在悠久,在現代的社會,城市裡的面貌都保存著完好的歷史遺蹟,在羅馬城裡面散步、遊玩,不禁會心中感嘆羅馬乃至義大利這個民族把他們的歷史、文化、藝術當作一切。直接把他們認為好的放在世界各地面前。
羅馬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羅馬最別致的教堂——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教堂。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是米開朗基羅的最後一件佳作。與這座城市其它大名鼎鼎的教堂相比,這座教堂名氣不大,位置不顯赫,即使路過此地,光看這座教堂的外表也很容易被忽略。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座教堂。
這座教堂始建於公元4世紀,前身是浴室,由浴室改建而成的教堂這是第一例也是最後的一例了吧。有一任國王戴克裡,在位期間對基督教施以高壓政策,卻沒想到基督教在以他命名的浴場,以另一種面貌重新的迎來新生。1561年,被教皇任命當時八十多歲高齡的米開朗基羅所主筆設計一所大教堂。
米開朗基羅大師特別喜歡十二星座,他曾在羅馬市政廳的廣場上做了十二星座,再後來接到這座教堂的改造單後也在這座教堂裡做了十二星座。教堂的入口很不起眼,是仿基督教經典教堂「萬神殿」設計所衍生的另一種設計,教堂天井高度高達91米,在建造當時已經達到了建築工藝的極限,整座教堂充溢著教堂自帶的那種壓抑、空靈、肅穆之極致氣氛,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但是什麼可惜的是次年89歲的大師便與世長辭。過了大約百來年的時間,才由建築大師路易吉·凡維特利改造為現在的模樣(當然他的設計理念也是來源於了米開朗基羅大師的想法)。06年的時候,波蘭裔雕刻家伊格爾·米託拉吉為教堂設計了新的青銅門及聖若翰洗者雕像(就是現在大門那美麗的浮雕)。左邊一扇表現的是被十字架禁錮已久的耶穌和一些殉道者,他們仿佛要從青銅中掙脫出來一樣,右邊一扇表現的是聖母領報,瑪利亞謙卑地面向天使。
教堂門口的聖水缽採用了天使造型,這就是區別於其他教堂的主要之處,而其他教堂在門口放的都是一個砌在牆裡的水盆。教堂是一個巨大的長方體空間,除中間的主祭臺外,兩翼分別建有小禮拜堂。
這座教堂是在義大利王國時期才成為正式的國家級教堂,級別很高,以至於後來的國葬都在此舉行。教堂內的一個小門通往伽利略紀念庭院,在10年的時候,中國捐贈了由李政道博士所設計的高達6米的伽利略銅像。這座雕像手持復古望遠鏡,長袍上雕刻了4排大小點組合用以點綴,它們分別代表了木星和它的衛星在不同日子的位置。這些設計寓意非凡,特別是與伽利略的鐵球相互呼應。
一進到教堂裡面可以看到到處是精美的雕像和繪畫,教堂的內部十分明亮,那是因為頂部的天窗保證了良好的採光。挑高的設計讓人感覺不到壓抑,裡面的擺設和工藝品,都能看出,修建這座教堂是花費了多少人的心血。特別是午後散步到這來,看到陽光斜斜地灑在拱頂下面的大理石柱上,想一想都是滿滿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畫面呀。
中間的主祭臺是不讓遊客踏足和進行參觀的,兩側分別建有小禮拜堂。而教堂的後面,是一個關於教堂歷史的小型展覽室,裡面講述了教堂興建的過程。教堂東側圓中間有一條45米長的銅線,夏至正午的陽光透過上方高達90米的穹頂照射在子午線一端,而冬至正午的陽光則照在子午線的另一端,這套天文系統由天文學家於1701年設計完成,體現了科學與宗教與藝術的結合。這裡還放著一個根據伽利略理鐘擺理論放置的大鐵球,基本按照每秒一擺這樣的頻率晃動。
總的來說,如果你想要感受一下古羅馬大浴場的空間感,與其去只有牆壁和地面的卡拉卡拉皇帝浴場,不如來到在這座教堂,這樣感受更為直接。雖然這座教堂的名氣沒有羅馬其他景點大,但是入內參觀一下,你絕對不會覺得白來。教堂裡的每一個雕塑、每一幅浮雕就足以讓你為之動容,你來這參觀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