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唯一國家所有的教堂,竟然由古羅馬浴場改建而成

2020-12-15 騰訊網

聽聞過這樣一句義大利語:Roma, non basta una vita! 翻譯成中文就是「即使窮盡一生也難以閱盡羅馬」。羅馬城有一個確切的建城時間: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它從一個拉丁人的小村莊成長為一個龐大的帝國中心,通過天主教的建立,成為今天義大利的首都。他們建立起了歐洲文明,藝術氛圍影響了幾代藝術家。當汽車的轟鳴聲代替了軍隊的腳步,當工業革命像槓桿一樣翹去了羅馬人的力量,那些磚與柱卻矗立了兩千餘年,這座城市卻依然散發著「永恆之城」的魅力。

羅馬是幾乎每一個來義大利旅行的人的第一站,除去鬥獸場、許願池、西班牙廣場等耳熟能詳的景點,不可忽視的就是羅馬城中大大小小的教堂。

雖然我沒什麼信仰,但在羅馬的這幾天遇到教堂就想進去看看,無論是宗教歷史還是雕刻藝術都令人,看的眼花繚亂,後來就只當是一種藝術品去欣賞。回來才知道,在羅馬城,看到教堂就進去,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作為昔日帝國的中心,羅馬城大大小小的教堂有900餘個,基本每條街都有教堂,如果看到就進,這一天就別幹別的了。

在羅馬市中心火車站附近有一座教堂,不同於之前常見的拉丁十字風格,也沒有哥德式和巴洛克式那麼華麗的外表。若論面積和宗教地位,又沒有梵蒂岡教堂那麼舉足輕重。但它不同尋常的歷史和內部設計,絕對是羅馬不可錯過的地方。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又直譯為「安傑利聖母堂」。看到外觀的第一眼,也許想不到它是個教堂,我差點看了一眼就拐彎了,心想:這不是一個浴場的遺址麼?因為外觀並非是常見的教堂樣式,因此它的英文也不叫「Church」或「Cathedral」,而是「Basilica」,意為「羅馬式聚會所」。

還記得我曾經說過英文中各種「教堂」的區別嗎?「Church」指公共宗教活動場所,「Cathedral」指設有主教座位,建立於教區的天主教中心大教堂,也就是義大利語中常見的「Duomo」,比如經常看到米蘭大教堂又譯為「多莫大教堂」。而在義大利,經常看到教堂的英文中含有「Basilica」的字樣。

作為代表教堂的單詞,「巴西利卡(Basilica)」比較少見,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意為「王者之廳」,本是大都市裡豪華建築之意,古羅馬人用它指代一種公共建築形式,平面呈矩形,外牆有一圈柱廊,入口在長邊,短邊有耳室,後來就演變成基督教的教堂建築。物以稀為貴,這也恰巧證明了它被賦予的崇高地位:一般是由教皇賦予特殊地位,具有特殊宗教含義的教堂,而不論建築風格和結構。所以,如果一個教堂的名字含有這個單詞,中文直譯名稱應該是「宗座聖殿」。

聖彼得大教堂

世界上最著名的「Basilica」教堂自然就是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而這座外觀看上去不起眼的教堂,竟然還把「Basilica」的字樣堂而皇之地掛在門楣上,這自豪的甚至有些自負了吧?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就在共和廣場對面,從羅馬主火車站Termini走過去大約5分鐘,或者地鐵A線Repubblica站下車,廣場中央是水澤女神噴泉。

古羅馬帝國的皇帝和貴族們極其懂得生活和享受,不僅在城市中修建起美輪美奐的教堂、市場、鬥獸場等,更修建了大規模的浴場。公元前27年,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就建造了不少大型浴場,最有名的就是位於羅馬市中心南部的卡拉卡拉大浴場(Thermae of Caracalla),佔地12萬平米,可同時供2300人入浴,場內設施一應俱全,包括圖書館、健身房、競技場等設施。起初還好,規定男女要分別入浴,可是到了帝國末期,浴場就淪為yin蕩之地。隨著古羅馬帝國沒落,浴場也衰落了,雜草叢生,再不見昔日的輝煌。

卡拉卡拉浴場

而這座教堂,就是建立在戴克里先浴場(Terme di Diocleziano)的遺址上的。戴克里先不用多說了吧,我之前提過不少次。他原本是個近衛軍長官,在卡拉卡拉皇帝後長達50年的內戰中取得勝利,從而最終稱帝,是羅馬帝國承前啟後的人物。其家鄉是今天克羅埃西亞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退休後回到家鄉種起了捲心菜。和卡拉卡拉一樣,他也修建了大規模的浴場供公民們享用。

這座教堂的設計師正是大名鼎鼎的米開朗琪羅。1563年,晚年的大師受命設計教堂,他拆除了一間溫水大廳,改建成了現在的教堂,並且保持古蹟外觀不變。遺憾的是,次年89歲的大師便與世長辭。1749年再由路易吉·凡維特利(Luigi Vanvitelli)改建為現在的模樣。2006年,波蘭裔雕刻家伊格爾·米託拉吉(Igor Mitoraj)為教堂設計了新的青銅門及聖若翰洗者雕像。

兩扇大門一扇叫「基督復活(The Resurrection)」,另一扇叫「天使報喜(The Annunciation)」,描述的是聖母七大喜悅之中的兩個,其餘五個分別為:基督誕生、三博士來朝、基督升天、聖母升天和聖母加冕

左側一扇表現的是被十字架嵌入身體的耶穌和殉道者,雕像呼之欲出,似乎要從青銅大門中掙脫出來;右邊一扇雕刻的是瑪利亞謙卑地面對著天使。

我想反正教堂也不收門票,既然路過了就進去看看吧。別看教堂外表簡陋,內部空間非常可觀,一進門的聖水缽就採用了小小的天使造型。而在其他教堂大多看到的就是砌在牆上的聖水盆。

教堂主體就是典型的「Basilica」結構,米開朗琪羅將其設計為一座巨大的長方體,給人的空間感非常大。教堂長90.8米,寬27米,高28米,除中間的主祭壇外,兩翼分別建有小禮拜堂。在義大利王國時期(1870-1946年)它成為了正式的國家教堂,也是羅馬唯一一座國家所有的教堂,後來的國葬都在此舉行。所以,它不僅僅在羅馬,在整個義大利級別都極高。

教堂內部明亮且肅穆華麗,頂部的天窗保證了良好的採光,絲毫不感到壓抑。無論是裝飾還是雕塑,都達到了當時建築工藝的極限。巨大的空間內到處是精美的雕像和繪畫。陽光斜斜地灑在拱頂下面的大理石柱上

我來的時候正好有一支合唱團在排練,聲音宛如天籟,給人一種說不出的空靈、聖潔感。

這座教堂另一個不可錯過的原因,就是這裡有大名鼎鼎的羅馬本初子午線!

羅馬曾經也有標準時間子午線,但如果世界各國都把通過該國首都的子午線設為「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的話,這個世界上的時間就徹底亂套了。1884年的國際會議通過世界統一隻有一個標準時間——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reenwich Mean Time, GMT),以穿越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的那條線作為了標準。原因很簡單,那時候的英國不可一世,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都是世界第一,羅馬的子午線就這樣被搶去了風頭。

直到今天各國的子午線大多還都保留著,英國設在國會大樓西敏寺中間馬路邊人行道上,法國的子午線又叫「玫瑰線(Rose Line)」,位於巴黎的聖敘爾皮斯教堂(Saint-Sulpice Church)

這條子午線就在教堂的東側側殿,地面上鑲嵌的一條銅線穿過教堂,還有各種刻度和說明,一年中各個時間太陽的光斑會投射在不同刻度上。18世紀設置時,甚至將米開朗琪羅的雕塑切開一個缺口,以便讓光線能準確地投射在地面上。

為了保護這條線,教堂內大部分地方已經攔了起來不許通過,銅線兩側分布著12星座。子午線盡頭是摩羯座,還有一匾額,刻著Felix Temporvm Reparatio,意為:感謝時間的革新!新曆法的產生。是為了紀念1582年格裡高利日曆(Gregorian Calendar)取代了儒略日曆(Julian Calendar)

子午線的說明

教堂一側有一個擺錘,記錄了「伽利略擺針」。伽利略,1564年生於比薩,就是從比薩斜塔上往下扔鉛球證明「自由落體運動」定律的那位。有一次他在教堂裡看到一盞吊燈不停擺動,就用脈搏計算時間,觀察吊燈的擺動,終於發現了其規律:同一個擺,擺動的快慢是一定的,擺動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無關,與擺線長短有關,擺線越短擺動得越快。

教堂側面有一個小門通往伽利略紀念館,院內矗立著一尊高達6米的伽利略銅像。這是由李政道設計,2010年4月28日由中國科學院捐贈給教堂的,為的是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沒想到,這座外表簡陋內部豪華的教堂,還是宗教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Tips:

1、交通:地鐵A線Repubblica站,或從羅馬中央火車站步行5分鐘。

2、開放時間:8:00-12:30;16:00-18:30。

3、門票:免費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相關焦點

  • 羅馬唯一一所國家所有的教堂,是由古羅馬浴場改建
    羅馬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羅馬最別致的教堂——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教堂。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是米開朗基羅的最後一件佳作。與這座城市其它大名鼎鼎的教堂相比,這座教堂名氣不大,位置不顯赫,即使路過此地,光看這座教堂的外表也很容易被忽略。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座教堂。
  • 巴斯教堂,與羅馬浴場相鄰的建築,很復古的感覺
    巴斯聖彼得聖保羅修道院教堂,簡稱巴斯修道院,外觀呈淡黃色,由典型巴斯石建成,平面成十字形,可以容下1200人,十分雄偉。巴斯修道院始建於公元7世紀,經歷重建、火災、修復,最後於16世紀建成現在的哥德式建築。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浴場也一樣
    對於極重視清潔的古羅馬人來說,沒有比沐浴更重要的事了。同樣,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在發展公共洗浴事業上,能和古羅馬的公共浴場相媲美。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畫家塔德瑪以描繪古代的日常生活而聞名。在他以羅馬浴場為主題的系列畫作中,《卡拉卡拉大浴場》為我們重現了古羅馬人極端享樂的日常生活。
  • 遊羅馬唯一的國家教堂——聖母與殉教者教堂
    在我家附近有一個非常宏大而且很特別的教堂,叫聖母與殉道者教堂。 每次我走路去中國超市都橫穿這個教堂 ,從後門進,從前門出,這個教堂外表其貌不揚,因為是修建在一個四世紀的浴場遺址上的,內裡卻大有乾坤,首先它是羅馬唯一的國家教堂,很多國家級宗教活動都在這裡舉行,其次它是世界級藝術家米開朗斯基的最後遺作,還沒完成就去世了,進到裡面,極目四望,可謂極盡奢華
  • 義大利|羅馬小眾教堂走透透
    神廟基礎上建築的教堂,所以看起來和一般的巴西利卡的感覺肯定不一樣。教堂內,美麗的藍色哥德式天頂在羅馬眾多教堂中也是非常獨特的,因為這是羅馬唯一一座哥德式教堂。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 是利用戴克里先浴場冷水浴室改建而成。
  • 羅馬浴場是古羅馬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其浴場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羅馬浴場是古羅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薩默塞特的巴斯浴場,可以說是羅馬浴場最好的。羅馬房屋是通過鉛管供水,然而,這些管道是根據它們的大小徵稅,因此很多的房屋只有一個供應場。原因在於政府希望他們與浴室主競爭。當然人們為了個人衛生,就會選擇去當地的浴場。
  • 步入曾經的貴族的浴場,感受穿越回古羅馬時期的感覺
    羅馬浴場位於巴斯市中心,正對著巴斯修道院,是巴斯最著名的景點,亦是巴斯英文Bath名字的由來。這座保存完好的羅馬浴場是巴斯遊人最為絡繹不絕、望眼欲穿之處,置身其中,便是在親眼目睹羅馬時代的生活寫照。其中聖泉、羅馬神殿、羅馬浴室以及羅馬浴場文物最為有名。
  • 為什麼古羅馬人這麼愛洗澡?
    作為古希臘迷的古羅馬人,繼承了古希臘文化,在第二次布匿戰爭後,羅馬出現了公共浴場,隨著時間的推移,浴場逐漸遍布了帝國的各個角落,甚至遠在英國的海外行省,至今還保存有羅馬時代的浴場——巴斯羅馬浴場(The Roman Baths)。
  • 不一定要去羅馬,西班牙卡塔赫納,隱於鬧市的古羅馬遺蹟
    想看古羅馬遺蹟不一定要去羅馬,來一趟西班牙卡塔赫納,找尋隱於鬧市的古羅馬文明。西班牙沿海地區有許多滿載地中海風情的美麗海灣及特色小鎮,位於東南部的海港城市卡塔赫納,便能賞到不少由古羅馬人留下的珍貴歷史遺蹟及文化藝術瑰寶,絕對值得細味。
  • 盤點巴斯最值得一去的景點:羅馬浴場博物館位列榜首
    然而讀過歷史才知道,因為羅馬人到達這裡的時候發現了溫泉,並興建了龐大的浴場,所以「巴斯」才叫了這個名兒。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曾盛讚巴斯,說它是座「精緻而美麗的城市」。這座小城裡矗立著英國最高貴的街道和曲線最優美的建築,這一點就連歷史悠久的倫敦恐怕也要氣短一截。由於面積不大、人文景點豐富,所以巴斯特別適合進行徒步旅行。
  • 酷旅行|如何在羅馬尋找古羅馬
    裝著葡萄酒和橄欖油的細頸雙耳瓦罐從地中海各地漂洋過海運到臺伯河口,再由小型駁船順臺伯河送入羅馬城。所有瓦罐在碼頭上倒空,酒和油儲存在一個個巨大的倉庫內,大部分空瓦罐直接扔掉。泰斯塔西奧山就是五千三百萬個瓦罐的碎片堆出來的。它們曾經裝運過 6 億公升的液體。- 2 -
  • 10座最壯觀的古羅馬神廟
    在地中海周圍的古羅馬之旅中可以找到的最令人驚嘆的古羅馬神廟的概述。10. 奧古斯都和利維亞神廟奧古斯都神廟和利維婭神廟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末,如今在法國維安市基本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加尼神廟亞美尼亞的加爾尼神廟(Garni)專供太陽神羅馬人赫利俄斯(Helios)使用,由公元1世紀的亞美尼亞國王Trdates I建造。該建築可能是用國王從羅馬皇帝尼祿那裡獲得的資金來資助的,以換取對帕提亞帝國的軍事支持。加尼神廟有24根離子柱,立在高高的講臺上,與其他希臘羅馬神廟不同,它由玄武巖製成。
  • 探索火炬之光下美麗的羅馬浴場
    羅馬浴場,位於美麗的巴斯浴場中心,兩千多年來一直吸引著無數遊客。該浴場是世界上最棒的古溫泉浴場之一,本城最著名的天然熱水溫泉亦發源於此。至今,浴場仍汩汩流淌著天然的溫泉水。每年有超過十萬的中國遊客來這個美麗的世界文化遺產地進行參觀遊覽。憑門票可免費領取普通話語音講解器,同時也有關於浴場和博物館信息的廣東話版本。
  • 去英國巴斯羅馬浴場,探索古羅馬人的溫泉勝地
    雖然巴斯城市不大,但是這裡因為古羅馬人的喜愛,在這裡修建了很多的有意思的建築,現在我們在這裡依然能探尋到古羅馬的痕跡,有的建築甚至比倫敦都要略勝一籌。羅馬浴場是當時的古羅馬人修建的,其中比較有價值的就是它們在這裡修建的宮殿式浴場,在當時,這裡不僅僅是作為浴場,而且是羅馬人的社交場所,這座羅馬浴場現在我們依然能看到,只不過因為這裡是見證了巴斯古城歷史的重要建築,為了避免損壞,所以我們不能在這裡泡澡。
  • 羅馬人的羅馬——永恆之城
    古羅馬人的靈魂還在以羅馬廣場和帝國廣場為中心的區域生活。那裡,是羅馬的鼎盛時代;那裡,曾經是世界的中心。宗座、教堂,從羅馬的大街小巷鋪陳開去,儼然一座朝聖之城。李錫尼法》將國家全部要職向平民開放。驚惶的尼祿急於洗脫自己,竟然將縱火的罪名扣在了基督徒的頭上,在當時那個基督徒尚與羅馬人格格不入的時代,尼祿也許認為這是個一舉兩得的好主意:既能把自己摘乾淨,又能除掉那些常常批評羅馬人生活的礙眼的異教徒。
  • 唐朝墩遺址:中國的「羅馬浴場」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從2018年開始,中國人民大學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進行考古發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唐朝墩遺址東北部,考古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座規模很大的浴場。浴場的時間斷代是否與唐朝墩相同?浴場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經過三年的考古發掘研究,考古團隊於今年給出了答案。
  • 羅馬教堂文化參觀之旅
    聖塔普拉斯德大教堂:羅馬現存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小而華麗的聖帕拉塞德大教堂以其令人眼花繚亂的拜佔庭式馬賽克和中世紀權力戲劇而聞名。聖普拉塞德是9世紀由教皇帕斯卡爾發起的建築熱潮的一部分,當時帕斯卡爾發起了一場運動,以取代該市破舊的教堂,其中許多教堂在當時已有400年的歷史。
  • 遊記·那些我們一起看過的美景——「永恆之城」:羅馬(Roma)
    從幾乎保存完好的萬神廟(始建於公元前27年,118年至128年重建)——地中海古代文明唯一保留下來的園頂建築,到宏偉的羅馬鬥獸場(完工於80年)——古代最大的圓形露天劇場,是角鬥士角鬥和其他表演的舞臺,整個城市到處可見由著名藝術家建造的宏偉歷史建築
  • 永恆之城,世界文化遺產之羅馬歷史中心,輝煌歷史,條條大路通羅馬!
    從幾乎保存完好的萬神廟(始建於公元前27年,118年至128年重建)——地中海古代文明唯一保留下來的園頂建築,到宏偉的羅馬鬥獸場(完工於80年)——古代最大的圓形露天劇場,是角鬥士角鬥和其他表演的舞臺,整個城市到處可見由著名藝術家建造的宏偉歷史建築、廣場、噴泉和方尖碑。
  • 古羅馬鬥獸場思考
    古羅馬鬥獸場,史書上說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環形露天劇場,現在全世界任何國家的體育館,似乎都是從這裡脫胎出去,至今還能看到明顯的遺傳痕跡。原以為這個世界日新月異,今天和昨天都沒多大的聯繫,但來到這裡才發現,人類歷史,似乎就只有昨天和今天。圍著這座數千年不倒的高牆一圈,很快就走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