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30日,一場國際文化旅遊產業盛會,吸引了全球文化旅遊的關注。
以「跨越周期、轉型升級」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文化旅遊產業年會暨2019年「中國文化旅遊趨勢榜」頒獎典禮在中國威海齊魯藍海雨花大酒店隆重舉行。本屆年會由中國旅遊協會指導,新旅遊部門和威海市文化旅遊局主辦。
會議盛況
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潤鋼,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秘書長金準,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復星旅遊文化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錢建農,華僑城集團總經理、中國旅遊景區協會會長姚軍,同程集團聯合創始人、同程控股集團CEO吳劍,港中投公司董事局主席、執行董事蔣洪,武漢三特索道集團董事長張泉,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教授吳必虎,新旅界創始人兼CEO李陽等眾多領導、學者及文旅產業大咖出席本次盛會。
這是對文化和旅遊產業的一次令人興奮的回顧和選擇。鼓勵在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的優秀項目和商業領袖,展示產業創新,傳承創新理念和開拓精神。自今年4月開始評選以來,該獎項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共有160多家企業、200多個項目、60多名企業家參加了本次評選。20萬網友積極投票,由專家評委組成的一批專家、學者和知名投資者進行了提名、評分和全面監督。最終,共有20名企業家、73家文化旅遊企業、優質項目和3個旅遊城市獲得獎項。
▲頒獎典禮現場
▲翼天文旅集團董事長劉漢軍先生
榮獲「2019中國文旅十大新銳人物」稱號
會上,翼天文旅集團董事長劉漢軍被授予「2019中國文旅十大新銳人物」稱號。該獎項是過去一年領導在引領行業趨勢,以及持續推動行業模式創新的初始願望和感受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有突出貢獻的企業領導給予充分肯定和表彰。
作為中國文化旅遊行業的傑出代表之一,翼天文旅集團以「匠心文旅,築美中國」為品牌理念,致力於在文化旅遊領域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回歸到文化原真性,中國傳統文化。
▲翼天文旅集團董事長劉漢軍先生
匠心
承載中國傳統文化,創新文化旅遊產業結構
公司董事長劉漢軍自2006年創辦上海翼天文旅集團以來,大膽創新經營模式和運營機制,深入探索文化旅遊產業升級發展途徑。
以「匠心文旅,築美中國」為核心品牌理念,以當地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文化遺產和民俗,它創造了五個主要行業:古代城鎮特點,大型景觀表演、度假酒店、娛樂體驗,和特色宜居行業發展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和情感上的歸屬感,更好的生活。
秉承「敢做第一、敢創新」的企業精神,經過多年的努力,翼天文旅集團在江西、安徽、貴州、廣東、江蘇等地打造了多個文化旅遊標杆項目。打造了靈山工匠鎮、夢裡老家演藝小鎮、客家文化旅遊綜合體、饒州文化旅遊綜合體、大觀天地文化旅遊特色小鎮等一批文化旅遊產業集群,成為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動力。
▲翼天文旅集團全國分布圖
▲翼天·靈山工匠
▲翼天·夢裡老家演藝小鎮
▲翼天·饒州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效果圖
▲翼天·大觀天地文化旅遊特色小鎮項目效果圖
▲翼天·陽明文化公園旅遊綜合體項目效益圖
引領
守正創新,激活文化,點亮夜遊經濟發展
創造力和創新。翼天文旅集團在董事長劉漢軍先生及集團高層的保駕護航下,開拓進取。在傳承匠心精髓的同時,與時俱進,集聚企業內部資源稟賦,開展多元化經營,滿足旅遊者多樣化的旅遊需求。
隨著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詩意和距離感成為大多數人的追求。翼天文旅遊集團牢牢地掌握文化和旅遊一體化的機會,尊重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堅持不懈的追求多樣化的文化和旅遊一體化,創造一個創新的集成模型的「文化+表演藝術+度假」恢復歷史和激活文化三位一體,照亮夜間旅遊的經濟發展。
婺源的《夢裡老家》大型山水景觀演出,打造了山水、文化、旅遊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成為婺源之旅的必看演出,照亮了夜遊經濟的發展。世界上第一部圍屋結構的大型情景體驗劇《原鄉》,講好「客人、客家、客都」的客鄉故事。
▲夢裡老家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實景圖
▲原鄉圍屋場景結構大型情景體驗劇效果圖
傳承
古院千年古樹保護極致中式美學體驗
翼天文旅集團搬遷和安置古徽州庭院進行了中國古建築的精華,和保護的很老的樟腦樹罕見洪水的邊緣由於水庫水位和施工計劃的調整,並創建了一個度假酒店最終的中國審美經驗和文化遺產。
酒店將明清古院與千年古樹有機結合,孵化以精英名流為主力的悅麓高定休閒酒店、以親子家庭為主力的嘉麓體驗式度假酒店、以文藝青年為主力的尋麓間輕奢民宿。
酒店以徽州建築風格為依託,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調研,並與當地環境相融合。古樹成林,山景交融,掩映在繁盛的環境中,與自然復歸自然。它既保留了舊的建築規範和人文氛圍,又結合了現代人對舒適性和宜居性的要求。古樹、古院、人文在這裡完美結合。在瓦片之間,古老的歷史和自然的故事隨處可見。
▲上饒悅麓開元觀堂酒店實景圖
未來,翼天文旅集團將在「匠心文旅,築美中國」的品牌理念指引下,依託自身在文化旅遊領域的優質資源,匯聚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以精湛的技藝和對文化的深刻理解,爭創卓越。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歷史、空間格局等。
結合傳統文化精髓,回歸人文精神,打造城市地標性文化旅遊作品,全面提升品牌內涵,努力不斷豐富和提升「美好生活」的內容和體驗,實現自身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