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搶人大戰開始,各城市的人才新政紛紛落地,條件越來越好、門檻越來越低,人才們簡直可以挑花眼。一線城市裡,深圳落戶最簡單,廣州力度大,直接表示長三角、珠三角社保互認;北京和上海的門檻相對高了。最近上海終於加大引進力度,對4所名校提出直接落戶的條件,不過這真的能成嗎?
9月23日,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發布落戶評分辦法,明確提出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探索對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條件即可落戶的基礎上,將試點範圍擴至其他四大高校。
2018年上海開始實施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可直接落戶,現在則是擴展至上海的四大名校: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範圍也從本科增加了碩士和博士。上海老齡化程度比較嚴重,引進更多年輕優質的人才迫在眉睫,只有調整人口結構、提升年輕人佔比,才能讓城市發展更好。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辦法只針對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往屆畢業生還是按照常規落戶辦法執行;也就是說符合「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即四大高校)」的應屆生,滿足基本申報條件可落戶;非名單內的要達到標準分數通過用人單位提交落戶申請。而明年是否會執行這一標準,還未確定。
那麼這個政策受益人大概有多少呢?數據顯示,2019年四大高校的本科、碩士、博士應屆生約3.1萬人,因為高校本地招生比例要低於30%,所以非上海生源應屆生大概有2萬。但參照前兩年的試點,北大和清華直接落戶上海的應屆生並不多,而是大多流向了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
截至2019年上海常住人口2428萬人,相比2015年只增加了12.87萬人,還沒有西安一年新增的人口多。不過有專家表示,這次的落戶新政還是開了好頭,上海需要引進更多年輕人才調整人口結構,而不是強制控制整體人口規模。未來應該讓更多優秀大學的畢業生加入到直接落戶的行列。
從房地產方面看,持續人口流入確實能對樓市成交產生增益作用,寬鬆的人才落戶政策也會對樓市有刺激作用。不過這次上海的新政增加的實質購房需求應該很有限,一方面是申請時間比較慢,另一方面其實不管哪個城市,高校人才都是很受歡迎的,所以直接落戶的影響並不大。目前小資家顯示上海二手房均價5萬/平方米左右,不管哪個角度看,人才落戶新政是出於引進人才而不是助推樓市。
聲明: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