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團風縣舉東堤,一面面黨旗、國旗和「黨員突擊隊」旗幟隨風飄揚,一輛輛挖機、轉載機、應急車等搶險車輛整裝待命,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在巡堤、打樁、裝砂石袋……
根據水文監測信息,當晚20:00到22:00,會有洪峰過境團風舉東堤血防圩。血防圩由於受超警戒水位浸泡10多天,已經非常脆弱。同時,受上遊麻城強降雨影響和長江加大洩洪量,舉水水位上漲迅速,形勢十分嚴峻。團風縣於18:30將鎮守血防圩的防汛人員全部撤到舉東堤上。
19:30,市委書記、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劉雪榮拿著手電筒,踏著泥濘來到舉東堤上,詳細了解血防圩水情、人員轉移撤離、搶險人員、物資、機械準備等情況,強調各級領導要靠前指揮,紮實做好物資準備,做好應急預案和各個環節的安全工作,全力確保人員安全、大堤安全。
入梅以來,團風縣已經歷9輪較強降水過程,截至目前,降水已超2016年梅雨期降水量(822毫米),超歷年梅雨期平均降水量(388.8毫米)1.3倍,超歷年6-7月平均降水量(435.4毫米)近1倍。
據團風縣政協副主席祁玉林介紹,從7月12日起,血防圩防汛大軍迎戰了6次洪峰衝擊,投入5000人次,100臺套車輛、10萬條砂石袋搶險,將6.7公裡血防圩堤身平均加高0.8米至1.2米,達28.3米。
21:25,劉雪榮再一次來到舉東堤,邊走邊看邊問。透過光線看到水面上用浮標來判斷水位漲落,他稱讚道:「這個辦法好。」一路走到之前舉東堤脫坡險情處,劉雪榮詢問險情處置情況,彎腰拎起壓住防滲水彩條布的砂石袋掂量重量。他來到應急通信設備點位,詳細了解各種設備在搶險中的作用。劉雪榮強調,專家團隊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技術方案,決策團隊要敢於善於拍板,執行系統要統籌調度好各種力量,迅速制定嚴謹、科學、清晰的作戰圖,做到心中有數,強化協調配合,一定要確保大堤絕對安全,確保萬無一失。
根據水文監測信息,22時水位達到27.41米,超警戒水位2.18米。
為迎戰洪峰過境,在原有巡堤和搶險人員的基礎上,團風縣防指協調安排120名武警官兵、80名消防官兵、中鐵十六局100餘人、民兵200名、黨員幹部群眾400餘人共同防守舉東堤和血防圩。此外,還有1000餘名應急搶險人員24小時備勤備戰。
舉東堤一側,來自中鐵十六局和中國中鐵的志願者們正在緊張灌裝砂石袋。他們一共131人,當天下午從浠水的項目工地上趕到舉東堤待命搶險。他們一到現場,幾乎沒有休息,就投入到灌裝砂石袋的工作中,至晚上21:00,已經灌裝了6000條砂石袋。
22:15,劉雪榮走到已做好戰鬥準備的130餘名武警黃岡支隊官兵中間,對他們致以慰問和感謝。劉雪榮說:「黨和人民考驗大家的時候到了。我們要衝鋒陷陣,用血肉之軀來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整齊嘹亮的聲音響徹夜空。
22:30,空降兵某部200名官兵抵達,隨時準備投入搶險。
團風鎮林家咀村主任汪洋和幾十名村民也在堤上待命。雖然他們已在血防圩上奮戰了一個星期,十分疲勞,但想到要迎戰洪峰,大家絲毫不敢大意。汪洋說,保衛舉東堤就是保衛家園,在這關鍵時刻,一定要聽從指揮,哪裡有險情就奔向哪裡。
23:00,舉東堤依舊燈火通明,防汛搶險大軍精神抖擻,隨時準備投入戰鬥。(何運林 汪歡 張松林 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