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實時水情監測,長江中下遊洪水洪峰13日已通過漢口。長江幹流漢口站洪峰水位28.77米,峰現時間2020年7月12日23時。面對洪峰過漢,長江日報記者分多路上堤探訪看到,全體防汛人員都保持高度警惕,巡堤查險,沒有絲毫鬆懈。
細心謹慎是職業習慣
龍王廟險段毫不放鬆
▼
「28.74,又降了1釐米!」13日下午5時,江漢區龍王廟打扣巷閘口前,值守人員正關注著實時水位。
「水位在降,咱們的防守可不能鬆懈啊。」江漢區河道堤防管理所工作人員張道榮提醒大家:用於打圍的沙袋、土袋經江水長時間衝刷浸泡,容易鬆動垮塌,此時更要注意觀察閘門封堵情況,「越是退水,越要注意。」
從12日晚開始,57歲的張道榮與同事一直奮戰至13日凌晨,將江漢區18個沿江閘口進行加高加固,用於封堵的閘板條已達30.73米,超過了長江漢口站保證水位。後半夜,張道榮每半小時就沿堤巡查一次,看水位、看閘口、看防水牆、看伸縮縫,不放過一處細節。
「汛情一刻不結束,我們的警惕就一刻也不能放鬆,繼續踏踏實實做好防汛工作。」在王家巷碼頭閘口,張道榮蹲下身,通過地上的水漬,仔細觀察閘口是否滲水,「如今龍王廟和周邊閘口的堤防設施有了很大改善,過去心驚膽戰的守堤日子一去不復返。」
雖然心裡越來越有底,但張道榮他們的工作態度沒有一絲改變,隊員們邊巡邊看,走走停停,不到3公裡的江堤,巡堤一趟要2個多小時。在巡堤隊員的值班日誌上,詳細記錄著每次巡堤的情況,哪裡有積水,哪裡需加固,都是隊員們用「火眼金睛」觀察到的結果。「入行30多年,每年防汛我都在,『細心謹慎』已經成為我的職業習慣。」張道榮說。值班日誌上,詳細記錄著每次巡堤的情況。記者喬馳 攝13日下午5時,長江日報記者在武昌區白沙洲街八鋪街堤鸚鵡洲長江大橋閘口看到,武漢市橋梁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往袋中填裝沙土,對已封堵的閘口進一步加固,在現有封堵閘條防洪門邊,整個背水面壘起了一道厚厚的沙袋護坡牆,形成防洪「雙保險」。洪峰過境,武昌白沙洲八鋪街堤鸚鵡洲長江大橋閘口,工人正緊鑼密鼓加固堤防。記者丁越強 攝「為應對這輪洪峰,我們積極配合專防單位,在堤防迎水面用土壓實,減少結構縫隙,阻止江水散浸。同時在背水面用沙袋加固,確保萬無一失。」在現場負責防汛巡查值守的街道主任柳慧壘表示。「雖然洪峰暫時過境了,但我們絲毫不能麻痺放鬆,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守好每一寸堤防,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正在現場指揮調度的白沙洲街黨工委書記、指揮長肖永高說,他們轄區的長江幹堤有3.6公裡,在武昌巡堤岸線最長,閘口最多、形式多樣,地質條件最薄弱,險工險段最特殊,沿堤共6個閘口已全部封堵,設置了5個防汛值守哨點。洪峰過境,武昌白沙洲八鋪街堤鸚鵡洲長江大橋閘口,工人正緊鑼密鼓加固堤防。記者丁越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