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資訊】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著名科學家李傑信教授將做主題為「宇宙起源」的講座

2021-02-25 明州華人世界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著名科學家李傑信教授將做主題為「宇宙起源」(On the Origin ofthe Universe)的講座

精彩活動不容錯過!2019年5月23日星期四下午6:00-8:00,明州北京大學校友會請到美籍華裔科學家、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太空任務科學家李傑信教授做客明州,他將為我們做主題為「宇宙起源」(On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的講座。地點是Robert H. Rohlf Room, Hennepin County Library–Ridgedale,12601 Ridgedale Dr. Minnetonka, MN 55305.

 

您想知道神秘宇宙的奧秘嗎?您想知道最近媒體霸屏的「黑洞照片」和之前報導科學家探測到「重力波」是怎麼一回事嗎?您會讚嘆愛因斯坦相對論是多麼偉大嗎?快來聽李傑信教授的演講吧。他是著名的科普播種者,今年退休後,在短短的幾周時間奔波全球,做了十多個講座,請看下面附上的他的簡歷。

李傑信博士

李傑信簡歷

李傑信,美籍華裔科學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任務科學家。2018年4月30日從華盛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退休。

李傑信,生於中國黑龍江省牡丹江,臺灣大學物理系畢業,獲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物理學博士,後在職進修獲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管理碩士。先任美國海軍反潛戰資深科技人員,再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從事太空研究,後調任華盛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以特殊科技人員身份,負責管理太空科學飛行實驗任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給李傑信的退休贈言:感謝40年來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研上的領導和廣泛的貢獻。

李傑信工作出色,曾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傑出成就獎章」、「傑出服務獎章」、「銀斯努匹獎」、第一屆太平洋盆地國際太空年「松長紀念獎」、「李國鼎通俗科學寫作第一獎」和臺南第一中學「傑出校友獎」等獎項。李傑信管理的太空飛行實驗項目,有8位諾貝爾獎得主參與。在國際太空合作領域,他是一位具知名度及影響力的人物。他並擁有9項美國專利、發表過90多篇科學及科技管理論文。

李傑信長久以來始終關心中國的科普事業,在美國創立了「美國促進中國科普協會」並出任會長,致力推動中國青少年的科普活動,曾舉辦了兩屆「中國青少年太空梭科學實驗活動」,參與的中學生達一億二千萬人之多。經過他8年的不懈努力,5位中國和香港青少年航天愛好者設計的太空實驗載荷,在1992和1994年兩次成功地使用美國的太空梭飛上太空。

李傑信是一位科普知識播種者,經常受邀在美國和海峽兩岸中學、大學和社會團體做科普演講;同時,也受邀在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東森電視臺、網易、中廣新聞網、臺灣教育電臺以及眾多平面媒體做科普講評。李傑信還是一位熱情的科普作家,曾在海峽兩岸出版了數部科普作品,如《追尋藍色星球》、《我們是火星人?》、《生命的起始點》、《別讓地球再挨撞》、《天外天》、《宇宙起源》以及《宇宙的顫抖》。他並為《中國時報》「浮士繪」和《中國科技財富雜誌》專欄作家。

宇宙的顫抖 - 演講摘要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美麗精深,是人類文明的奇葩。相對論中的預測,神奇詭異,如光因引力場作用而彎曲、光譜引力紅移、宇宙黑洞天體的存在、引力場透鏡、四維時空渦流和引力波的存在等。證實這些預測所需的科技,來之不易,得凝聚全人類的力量,盡世紀之功,才能一窺究竟。

愛因斯坦百年前就已到位的相對論,不僅是人類文明的裡程碑,還更為人類探索宇宙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口,以引力波激起宇宙四維時空纖維的顫抖,百年後繼續為人類解讀宇宙最深沉的奧秘,帶領人類去理解全然在暗能量和暗物質掌控下的宇宙,屢發奇功,展開一片波濤壯闊、歷久彌新的遠景。

但相對論高深莫測,對一般喜愛科學知識的大眾而言,不知道如何學習,才能懂得些許它奇妙的內涵。

在這場演講中,李傑信以易懂的科普語言,引導聽者一起去品嘗、欣賞愛因斯坦相對論深奧數學中的物理內涵,進而幫助聽者建立起對相對論的整體概念,像服了一劑大補帖,得到知識斬獲無比的滿足。

宇宙起源/古老的奧秘與最新的發現 - 演講摘要

20世紀初,哈勃發現宇宙是膨脹的。從膨脹的宇宙往回看,體積一路變小,最後終有一天會縮到小得不能再小,那一天就該是宇宙的生日,宇宙的起始點。

這麼一個大塊頭的宇宙,縮到一小丁點的體積,溫度和壓力都應朝無窮大方向攀升。在這樣一個難以想像的高溫高壓狀態,合理推測,宇宙生日那天,就該有個大爆炸,即大霹靂。

1965年,天文學家竟然聽到了宇宙在138億年前爆炸時殘留下來的微弱餘音。這個纖細的宇宙嬰啼以電磁微波現形,性質詭異,人類竟半世紀之功,前後送了三個昂貴的科學衛星上天,搜集了大量宇宙在大霹靂時遺留下來的第一手數據。

在這場演講中,李傑信抽絲剝繭,以易懂的科普語言,帶領聽者去解讀這份最古老的宇宙起源秘笈,進而和聽者一起欣賞深植在宇宙演化基因中美妙的韻律和溫柔的人性。

人類太空60年 - 演講摘要

太空探索是深植在人類基因中的原始呼喚。

在這場演講中,李傑信以易懂的科普語言,從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顆衛星說起,講到美國和蘇俄登月競賽、人類對火星和其它行星的探測、追尋藍色星球和外層空間文明、理解宇宙起源、太空梭和太空站的發展、中國青少年太空梭實驗活動、人類適應太空居住環境、中國在21世紀太空崛起和人類回月球去火星計劃等。

人類太空60年的內涵豐富,是21世紀人類 必備的科普知識。

李傑信 - 學歷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物理博士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管理碩士

臺灣大學物理學士

李傑信 - 主要經歷

華盛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太空任務科學家(Space Mission Program Scientist)

華盛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特殊科技人員(Science and Technology,S&T)

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研究員[Principal Investigator(PI),Caltech JPL]

美國促進中國科普協會創會會長

美國海軍反潛戰資深科技人員

李傑信 - 榮譽與獲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傑出服務獎章」(NASA Exceptional Service Medal 2004)

太平洋盆地國際太空學會第一屆「國際太空年松長紀念獎」(ISYSPARK MATSUNAGA MEMORIAL AWARD 1997)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航天員辦公室「銀斯努匹獎」(Silver Snoopy Award 1996)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傑出成就獎章」(NASA Exceptional Achievement Medal 1995)

李國鼎通俗科學寫作第一獎

臺灣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

臺灣臺南第一中學「傑出校友獎」

華盛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給李傑信的退休贈言:感謝40年來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科研上的領導和廣泛的貢獻。(In appreciation of your 40 years of leadership andwide-range contributions to NASA scientific research)。

 

李傑信 - 著作

《追尋藍色星球》

《我們是火星人?》

《生命的起始點》

《別讓地球再挨撞》

《天外天:人類和黑暗宇宙的故事》

《宇宙起源》

《宇宙的顫抖: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引力波》

明州熱點動態  精選有品位信息

微信ID:MNChineseNews

廣告/投稿信箱:

cdengmorri@yahoo.com

相關焦點

  • 著名科學家霍金抵達香港將講述宇宙起源
    據新華社電  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昨日下午抵達香港國際機場。他以書面形式表示很高興能訪問香港,並相信將有一個愉快的旅程。  在為期6日的訪港之旅中,霍金將在香港科技大學主持一場以「宇宙的起源」為題的公開講座,屆時將有1800人聽他講述有關宇宙起源的深奧理論,以及宇宙學家在這方面的研究進展情況。  現年64歲的霍金被譽為當今最偉大的科學天才之一,現為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院終身教授。他以對時間、空間、黑洞、宇宙的起源與未來的創新理論,震撼整個科學界。
  • 美國明州,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明州實際上是美國隱形的大後方。在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州裡,聚集了美國三十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的總部,同時美國最大的私人公司,全球頂級糧嘉吉的總部也設在這裡。  這麼多頂級美國公司將總部設在這裡是因為明州像美國德拉瓦州一樣是「離岸免稅州」麼?答案是否定的。
  • 美國太空總署拍臺灣夜景 閃閃星光如地瓜(圖)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去年遠徵40名航天員登上太空站,從距離地球233英裡(375公裡)的外層空間拍攝臺灣夜景,只見閃亮燈火繚繞臺灣,海面上還點綴閃閃星光。照片近日在網絡瘋傳,網友不禁讚嘆:「這顆番薯真是美」。
  • 宇宙起源究竟是怎樣的?科學家推翻宇宙大爆炸理論,各執己見
    地殼由宇宙中的氣體和塵埃組成。那宇宙是怎麼形成的呢?那是最根本的問題所在。關於宇宙的起源問題,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和猜測,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最具說服力的理論,即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無疑是成功的,它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現在所遇到的宇宙問題。但它並不能被稱為一個結論,因為它還沒有得到證實。而且,最近,一些科學家聯合起來對大爆炸理論提出了質疑,他們的矛頭指向了這個很難自圓其說的領域。假如宇宙是從大爆炸中產生的,那麼一定存在一種大爆炸前的狀態,即大爆炸理論所稱的「奇點」。
  • 美國設計的太空船遲遲未能服役,科學家又設計出新型救生艙
    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和伊留申航空集團研發出太空飛船用的新型救生艙,這種救生艙能夠在宇宙飛船飛行任何階段以及任何高度保障太空人的安全,並保障太空人不會承受太大的重力加速度。科學家指出:「使用救生艙期間,太空人所感受的重力加速度並不大,基本與正常的飛行狀態相等。」科學家稱,「聯盟」號飛船現有的太空人救生系統在一定情況下重力加速度達到20個單位,這比正常下落達到的重力加速度要大5倍。
  • 殷殷國防情 拳拳愛國心——著名科學家張德良教授來我校做講座
    11月17日下午四時許,張德良教授在我校五樓報告廳做了題為《三十年鑄就一劍一一我國飛彈核武器現狀及當前時局》的講座。我校高一二錢學森實驗班的近四百名學生,聆聽了講座。我校黨委書記、校長劉智廣,紀委書記李衛陽,副校長秦格祥、邢金武出席並聽取了講座。講座由教務處主任袁曉晶主持。
  • 科學家質疑宇宙的起源故事
    這項研究由勒納於周三在夏威夷檀香山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35次會議上提出。大爆炸:一段令人擔憂的歷史這並不是天文學家第一次對大爆炸理論提出異議。部分原因是這個假設很難實時研究。相反,科學家們依靠數學模型和其他理論,包括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支持大爆炸理論。
  • 加拿大太空人將首度參加2023年登月任務
    加拿大創新、科學暨經濟發展部長貝恩斯今天宣布,加拿大太空人將參加2023年登月任務,這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阿提米絲「登月計劃的一部分。這是加拿大太空人首度參加登月任務。貝恩斯在記者會中表示:我很驕傲地宣布另一個第一次:加拿大將參加美國自阿波羅任務以來首度執行的載人登月任務。」這將讓加拿大成為繼美國之後,第2個有太空人進入深太空的國家。「貝恩斯沒有透露這名加拿大太空人的名字。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阿提米絲2號」任務將於2023年執行,將嘗試載人至月球軌道,但不登陸。
  • 地球起源是什麼?宇宙中十大未解之謎大全 能解開都是神人?
    浩瀚宇宙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未知因素,在人類對宇宙探索的認知中,存在著很多未解之謎。地球起源或被破解,地球的起源自古以來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主流的說法有三種,一種是來自於爆炸碎片說,一種是宇宙垃圾說,還有一種是碎片聚合說,但最近在芝加哥大學的專家們對月球表面研究後發現地月有同數量的鈦元素,地球起源或被破解,還有宇宙中經常也會發生一些離奇的事件,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宇宙中的十大未解之謎。地球起源或被破解:最近,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專家們對地球的衛星——月球的表面進行了研究。
  • 科學家最新發現:地球宇宙中獨一無二!-科學家,發現,地球,宇宙,獨一...
    扎克裡森(Erik Zackrisson)利用計算機模型,對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所有類地行星進行了模擬。據《科學美國人》上發表的一篇深入報告稱,他的電腦模型打造了一個早期宇宙的數碼微縮版本。然後他將克卜勒等太空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全部輸入該電腦模型中,並通過該模型計算,在已知的物理法則作用下,這些行星會面臨怎樣的命運。
  • 生於臺灣 一華裔入選美國NASA登月計劃18名太空人名單
    據臺媒報導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公布「阿提米絲」(Artemis)登月計劃的18名太空人名單,其中一人是出生於臺灣的林其兒(Kjell N. Lindgren),他們將為登月計劃接受訓練。
  • 向榮教授在南京大學做學術講座
    向榮教授在南京大學做學術講座 2014年07月21日 16:31 來源:南京大學歷史學系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2014年6月18日,應南京大學中國南海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學歷史系的邀請,復旦大學歷史系向榮教授來南京大學進行了
  • 韓江原道春川將於2016年建成宇宙太空主題公園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國《中央日報》11月5日報導,韓國江原道春川最早將在2016年建成「韓國太空訓練營」宇宙科學主題公園。據報導,該主題公園是一座由美國宇航局(NASA)的屬下機構——位於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的「美國宇宙火箭中心」提供各種裝備與項目援助的遊樂園。
  •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所長趙豐在國科大做報告
    7月1日上午,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所長趙豐應邀到國科大地球科學學院做系列講座,將帶領科學院200餘位學子「從衛星看地球」。 趙豐首先向同學們簡單介紹了美國負責太空計劃的空間機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 英科學家:2021年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上次發生在明朝末期
    英國科學家近日發表論文,警告稱在今後十多年的時間裡,全球可能會陷入小冰河期。英國諾桑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數學教授瓦倫蒂娜·扎科娃(Valentina Zharkova)根據太陽磁能數學模型推演,2021年開始,全球氣溫將逐步下降。
  • 99個有趣的太空事實,帶你重新認識浩瀚宇宙
    因為在太空中沒有重力,也就沒有浮力,這就意味著在太空中沒有任何東西能把碳酸飲料中的氣泡推出來。因此也不可能將沙士中的氣體逼出來。1983年,薩莉·萊德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女性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女性是1983年6月18日乘坐挑戰者號太空梭的薩莉·萊德。她也是最年輕的美國太空人。
  • 大連民族大學劉勇奎教授為燕理學子做主題講座
    12月9日,大連民族大學劉勇奎教授作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李麗芬教授以及部分教師和學生參加了此次講座,此次講座由李麗芬教授主持。劉勇奎教授1999年獲博士學位,同年晉升為教授。現任大連民族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 直播預告|百度App「宇宙生活指南」為你惡補硬核太空知識
    2020年註定會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美麗的刻度: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啟動,嫦娥五號將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面對這些不一般的成就和即將開始的旅程,你做好一個合格吃瓜群眾的準備了嗎?
  • 新民晚報「HASSE太空學校」帶你走進宇航基地 體驗宇航零距離!
    )為主題背景,輔以太空科學新知及文化探索,讓學員經歷超越自我;透過太空任務、學習太空人努力堅持、團隊合作,以及勇敢築夢的精神;運用情境引導的方式,鼓勵學生發揮好奇心與想像力,在體驗探索中發現自我潛能,從任務執行中獲得成就感與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