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7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自薦為帥
【拼音】zì jiàn Wéi shuai
【解釋】唐末羅弘信自薦當魏博(今大名)節度使之事。
【出自】《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一》光啟末,彥禎子從訓忌牙軍,出居於外,軍眾廢彥禎,推趙文弁權主軍州事。眾復以為不便,因推弘信為帥。先是,有鄰人密謂弘信曰:「某嘗夜遇一白須翁,相告雲,君當為土地主。如是者再三。」弘信竊異之。及廢文弁,軍人聚呼曰:「孰願為節度使者?」弘信即應之曰:「白須翁早以命我。」眾乃環而視之,曰:「可也。」由是立之。
【附註】羅弘信(836年-898年),字德孚,爵封北平郡王,諡莊肅,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人。888年自薦以節度使身份控制魏博後,他開始了羅家三代人(子羅紹威、孫羅周翰)對魏博的管治,直至後梁年間。
羅弘信先祖是長沙人,後北遷魏博首府魏州,居魏州主城的兩縣之一——貴鄉。曾祖羅秀、祖父羅珍、父羅讓都是魏博軍的軍官。羅弘信先後效力節度使韓簡和樂彥禎。888年春,魏博牙兵因樂彥禎子樂從訓招募親兵而與樂彥禎關係緊張。樂從訓害怕,逃離魏州。樂彥禎任他為相州刺史,允許他從魏州獲取甲兵、金帛武裝自己的軍隊,牙兵愈發起疑。
樂彥禎察覺氣氛緊張,害怕牙兵兵變,於是剃髮出家。牙兵推都將趙文㺹留後。樂從訓聚兵三萬進軍魏州,想競爭節度使繼承人。趙文㺹拒不出戰,為士兵所殺。當時有人稱看見白須老翁預言羅弘信將為新節度使,羅弘信便站出來領導軍眾,迎戰樂從訓,敗之。
888年七月,昭宗加羅弘信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僕射,任為魏博節度使,次年又封豫章郡公,加檢校司空、同平章事。
羅弘信治下的魏博夾在兩大軍閥朱全忠和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之間。890年,朱全忠想借道魏博攻河東,羅弘信拒絕,朱全忠就攻魏博,於次年春五敗羅弘信,羅弘信求和,從此降服於朱全忠。
896年,李克用經魏博派李存信的援軍救天平、泰寧,羅弘信應許於李。朱全忠警告羅弘信,李克用志在吞併河朔,一旦天平、泰寧戰事結束,李存信將攻魏博。李存信又劫掠魏博鄉裡,激怒了羅弘信。羅弘信憤而發兵三萬夜襲李存信軍,迫其逃去。朱全忠尊稱羅弘信為兄,進一步鞏固了和羅弘信的關係。
同年,李克用大舉攻魏博,敗殺萬餘魏博軍,進逼魏州。朱全忠派葛從周援魏博,敗李克用,俘其子鐵林指揮使李落落,李克用幾被俘。朱全忠將李落落交給羅弘信並讓羅弘信殺了他。同年冬,李克用再攻魏博,朱全忠救羅弘信而李再次失敗。
898年,朱全忠在魏博幫助下,攻太行山以東昭義鎮李克用轄下邢、洺、磁三州。宣武、魏博聯軍很快取勝,攻陷三城,消除了李克用留在太行山東的勢力。羅弘信還被封為臨清郡王。羅弘信卒,魏博軍推其子節度副使羅紹威知留後,得昭宗認可。羅弘信死後追贈太師,追封北平王,諡莊肅。
摘自:《大名成語典故》
原標題:《大名成語典故——自薦為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