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人有「盛極而衰、否極泰來」之論,這其中說的便是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會隨著時勢的發展而互相轉化的。作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人類在這種轉化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這種作用,卻不盡然都是好的一面,也會有不好的一面。
其中,南非這個國家近現代的發展過程便很具有代表性。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南非,是非洲地區首屈一指的綜合性強國,工業產值甚至一度佔據了非洲地區的近45%之巨,代表工業化發展水平的鋼鐵產量等指標幾乎壟斷了非洲市場,人均GDP更是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
但是,南非卻並沒有逃脫盛極而衰的命運。尤其是在有著「南非國父」之稱的曼德拉執政時期,南非包括經濟水平、國際地位在內的各項指標都一落千丈,終於九十年代末已經淪為了發展中國家。而在這其中,曼德拉這個享譽世界的聖人,難辭其咎。
南非發展的優勢與矛盾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南端,有著彩虹之國的美稱,國土面積達到了近122萬平方公裡。它還是一個三面環洋的國家,附近有著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好望角航線;並且南非境內包括黃金、鑽石在內各種礦產資源豐富,其黃金儲量甚至達到了世界第一。
優越的地理區位,豐富的礦產資源,外加上面積廣袤的國土,這些優秀的基礎條件為南非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但是,正是基於這種優越的基礎條件,讓南非在17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便難以避免的遭到了侵略。
1652年,荷蘭人入侵。其後,隨著鑽石、黃金的發現一大批歐洲白人選擇了移民南非。而在白人移民、建立政權的同時,其原生的桑人等黑人土著人種的生存空間則遭到了嚴重的擠壓。
種族矛盾,也隨即成為了南非高速發展中的桎梏。尤其是1958年,南非推出了將千萬黑人限制在12%貧瘠土地中的《班圖斯坦法案》之後,這種矛盾已然難以調和。
此時,曼德拉挺身而出。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的曼德拉,有著文學學士學位,黑人的身份帶來的親近感加上出眾的演講天賦,讓他成為了一位極具鼓動力的政治家。
在當時南非社會「白人至上」思想風行,各種不公平的種族政策盛行的社會環境中,他的主張猶如一個炸彈,深刻的影響著當時被不公正對待的南非黑人,在社會中更是掀起了反對這種不公待遇的浪潮。
作為領袖,曼德拉是成功的,他的主張甚至超越了意識形態、國別,獲得了世界認同。但對於當時白人精英掌權的南非而言,作為反對者曼德拉自然難逃牢獄之災。
於是,曼德拉此後深陷牢籠27年,直至1990年他才重獲自由。而一場「出獄演說」,也將南非的矛盾推向頂點。三年後,曼德拉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1994年他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
坦白講,曼德拉在追求人種平等之上功績無量,他也是名副其實的比肩甘地、馬丁·路德金的偉人。
曼德拉的「昏招迭出」
但是在接下來的總統生涯中,曼德拉所採取的措施,則不僅埋葬了南非的大國夢想,更徹底的埋葬了南非的發展前途。
受到黑人同胞支持的他,一上臺便頒布了一系列支持黑人的政策。這種政策既有在經濟上的「公平就業法」,要求企業必須僱傭黑人;同時,就連政府機構包括警察局、醫院、軍隊等也被要求招收黑人。
不得不說的是,這些措施讓黑人的地位獲得了增長,但更加不能忽視的一點就是這種忽視了學歷、職業技能的盲目接納,則讓本就步履蹣跚的南非經濟雪上加霜。
而在黑人同胞的一陣陣歡呼聲中,曼德拉又頒布了法令對於非法移民承認非法移民者的身份,這也讓其他國家的黑人蜂擁而至。
至於原本的白人精英階層,接受了高等教育,有著熟練技巧的白人們,則在被排擠的社會氛圍之下,紛紛選擇出走。
另一方面,則是受到了西方輿論影響的曼德拉,還宣布放棄核武並且打破原本的經濟貿易壁壘。
核武的研製,本就耗費了巨量財富,更是「真理、正義」的依仗,當然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南非放棄核武令人欣喜,但對於南非本身而言這無異於自斷雙臂、自廢武功。而貿易壁壘的打破,則讓國外產品利用技術優勢迅速的衝擊著南非的經濟結構、經濟體系。
至於曼德拉在環保上的「過激」措施,金融上的開放,則讓南非的經濟最終徹底的從基礎上便喪失了自主權。
小結
從平等角度而言,曼德拉無疑是一位成功的鬥士。他的主張也獲得了交口稱讚。但治理國家與主張平等而言,顯然是有著明顯區別的。
我們佩服曼德拉為了平等所作出的努力,但同樣的也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本國家的發展停滯、落後的癥結所在 。
而正如《道德經》所說,「治大國如烹小鮮」,要想本國取得長足的發展,則必須要立足於本國的社會現狀, 在進行經濟改革等舉措的同時掌握火侯,不為外在因素所困。
如是,方能避開南非發展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