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在廣州圖書館舉辦,該活動由廣東省旅遊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聯合第四屆文創產業大會·天河峰會組委會、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共同主辦,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承辦。會上舉行了廣東省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發展工作站的授牌儀式。
近年來,廣東省高度重視非遺的活態傳承、傳播及產業化發展,作為廣東省唯一的省級文化要素市場,南方文交所近年來在非遺產品交易、非遺產業應用、非遺產品傳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已於近日成功獲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發展工作站,這也是省內獲批建立的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發展工作站。活動現場,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汪一洋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發展工作站授牌,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雷震接受工作站牌匾。
廣東省旅遊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總經理、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張志兵表示,非遺的產業化發展是非遺傳承和保護的重要路徑,產業視角下的非遺品牌與傳播、非遺創意開發運營、非遺產融對接等話題的探討有助於吸引社會資本關注非遺創新應用與非遺活化的產業運用。他表示,專委會和南方文交所將不斷在非遺的產業化發展中進行嘗試,持續推動廣東非遺創新發展。
本次活動匯聚多方力量,以「資本+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為主線展開多視角探討。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教授以「非遺的活化傳承與創新」為題,分享了多年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分析了非遺活化傳承與創新的內涵、所面臨的問題及其發展趨勢和對策。
自然公社、自然造物創始人張書雁以自然造物發起的「中國傳統復興計劃之大過端午」計劃為例,從再現發掘基因、再造創造價值、再生引發社會共鳴三個維度發出了「讓傳統回歸當下生活」的呼籲,並提出以「會人會物會生活」的創意模式來助力城鄉融合發展、共促共進。
廣東文旅產融智庫專家、好好生活創始人、賽博文旅董事長謝翅則以跨界融合平臺思維解構了文旅項目具體運營中的非遺傳承、創新和應用,帶領聽眾解鎖「內容驅動+跨界整合」的非遺創新發展新視角。此外,在圓桌對話環節,多位文旅界的企業家和專家就「非遺創新發展的路徑」的主題展開了多維度的探討,探索非遺與不同領域結合的可能性和想像力。
據悉,本次峰會是廣東文化和旅遊產業投融資對接會系列活動之一,也是繼2019年「資本助力非遺產業發展論壇」之後的第二屆廣東非遺創新發展論壇。廣東省旅遊協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南方文交所副總經理陳曦表示,該論壇將持續辦下去,努力打造成為國內非遺創新發展的專業品牌活動。專委會也將繼續聚合優勢、專業的資本、智力、資源,用產業的視角深度關注非遺產業發展,舉辦相關非遺文旅融合細分主題活動,為非遺和資本搭建產融對接平臺,打造務實、長效的對接機制。
【記者】鄭潔琳
【通訊員】廖巧
【作者】 鄭潔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