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大米姐姐的時尚旅行
原本我是跑時尚線的,寫得多是時尚稿。但9月22日-10月6日,年假加長假,我跟兩個朋友在英國晃蕩了半個月。為了這一趟旅行,我計劃了好幾個月,還去訂了倫敦的3家米其林星級餐廳。所以,這次我就不寫時尚美妝了,而是就「英國吃什麼」這個話題,好好地寫個作業出來。記者 於清 文/攝
差點飯還沒吃就被罰900元
根據新出爐的2019倫敦米其林星級餐廳名單,共有3家三星、10家兩星、58家一星,當然我準備的時候看的還是2018版,兩相對照,幸好我去的三家都沒有降星。其中三星的Alain Ducasse at the Dorchester(意思是Alain Ducasse開在the Dorchester酒店的餐廳),和一星的The Clove Club(直譯就是丁香俱樂部)都是超級大IP,網上都說要提前幾個月預訂的,只是這「幾個月」是幾個月呢?
有板有眼的英國人說了:真真的兩個月。所以我要訂10月5日的晚餐,必須是8月6日之後才能去訂,提前一天也不行哦。訂的時候接線生說沒有三人座了,那就坐個四人座好了。問題又來了,如果訂了四人座而最後只到了三個人,罰款100英鎊。100英鎊哎,飯都沒吃就罰款近900元人民幣!所以我臨時拉了一個吃飯的壯丁,苦苦哀求才湊齊了四個人。
預訂後,餐廳的郵件就到了,非常客氣地問候,同時註明dress code,也就是著裝要求。比如那家Alain Ducasse at the Dorchester就寫得清清楚楚:男士必須著有領子的衣服,運動裝不得入內。用餐前三天,第二封郵件來了,請問是不是要慶祝什麼特別的紀念日?有沒有什麼忌口?用餐前一天,第三封郵件,提醒明天準時用餐,遲到了一定的時間座位會被取消的。
菜單上都寫了啥
在國外吃飯,點菜是個大問題。這個時候, tasting menu(試味套餐)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了。
與國內餐廳的優惠套餐不同,tasting menu是專門給第一次上門的客人準備的,為了給客人留下深刻印象,囊括了主要的拿手菜,有簡單版的五道菜,完整版的至少七道菜,像我之前在裡斯本吃的那個,我數了數,貌似十道菜以上。
如此,菜單上寫了啥就不重要了,橫豎那些食材我也認不全。
聽說最好吃的印度菜在倫敦
聽說我訂的米其林一星餐廳The Quilon主理印度菜,去過印度的朋友有些不解,印度菜又不好吃又不好看,為啥要巴巴地去倫敦吃咖喱?
你們知道嗎?最講究、最好吃的印度菜是在倫敦,在2019版的倫敦米其林餐廳名單上,有六家一星餐廳是做印度菜的呢。
The Quilon的裝修並沒有濃重的印度風,菜的出品也是純西餐式的,連薄餅也製成袖珍型,但是所有的香料都很正,一看、一聞就知道是印度風味。一頓吃下來,它的精緻徹底顛覆了我們對印度菜的印象。
一星餐廳的鷓鴣腿「野味」驚悚
米其林一星的The Clove Club,聽說四年前他們還沒有走紅的時候,20多英鎊可以吃午飯了,等我們去的時候,午餐的七道菜tasting menu是145英鎊,如果要嘗試搭配的酒,請再付145英鎊。所以我覺得,此次摘星體驗中性價比很低。
他家主打英國現代菜,也就是傳說中的創意菜,形式感挺好。說說是七道菜,其實前邊還有三個贈送的菜,其中就包括廣受好評的蟹肉塔塔和炸雞,要說味道還是不錯的。可是後面來了這樣一道「野味」:服務員先將兩隻鷓鴣端上來給我們看,過了一會兒上來三條鷓鴣腿,我說怎麼少了一條腿,朋友說我們不是三個人,每人一條腿剛剛好?腿毛很驚悚,更驚悚的是那個濃重的騷味!
三個人一齊放下了鷓鴣腿,服務員說了,這個是野味,理當如此。這樣的野味,再加上那個雞狀的缽頭一打開,裡面是油炸過的雞爪皮,我好心疼那145英鎊哦……
真正的米其林三星是這樣的
倫敦共三家米其林三星,其中一個日料是這兩年崛起的,聽說倫敦的日料價格是東京的兩倍,所以肯定還是在Alain Ducasse和Gordon Ramsay這兩位「大神」之間選一個了。Alain Ducasse是法國人,他在世界各地擁有30多家餐廳,超過20顆米其林星,曾獲得「世界最佳50餐廳」的終身成就獎。Gordon Ramsay是英國人,除了開餐廳,還上綜藝、出書、做網紅,「地獄廚房」就是他的節目。他在倫敦的餐廳1998年開業,2001年就獲得了米其林三星,之後就一直保持著這個級別。
之所以選擇Alain Ducasse,是因為看到評論都說他的菜式極其傳統,去過幾次的人甚至會給出「保守到無聊」的評價。可是你們看,米其林星級系統本身也夠傳統的了,這樣也算是吃到骨子裡了。
晚餐的tasting menu價格145英鎊(不含酒),服務態度什麼的可以用「如沐春風」來形容吧,挑不出任何的毛病。菜式上,其實我對法餐也沒什麼研究,只是覺得自面包起,一道道上來,就算沒有驚豔,卻也沒有槽點,包括主菜鹿肉,一點「野味感」都沒有。
直到餐後小點,他們家tasting menu中的各道菜都是可以換的,所以我機智地把餐後小點中的芝士換成了甜品。朋友的芝士盤裡裝著四種芝士,服務員介紹說是有一定的順序,結果第一個就是羊奶芝士,那個味道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我看他都快哭了。
中餐廳的爆炒腰花「感天動地」
巴斯是我們離開倫敦的第一站,它跟布拉格一樣,整座城市被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Sally Lunn’s是個很小的餐廳,有介紹說那房子是巴斯年份最久的建築,歷史可追溯到1482年,而餐廳是1680年就開了的,往地下室去還有一個關於麵包的小型博物館。
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我們一進去就覺得暖暖的。三個人分別點了豬肉、牛肉和鴨肉,結果上來一瞧,都做成了糊糊狀,下面統一墊著個麵包圈。肉有點鹹,配著麵包剛剛好。
蔬菜湯是南瓜為主,裡面應該加了芹菜,或者還有胡蘿蔔。彼時還不知道,後面吃到的所有蔬菜湯都是這樣味道的,而著名英國料理「魚和薯條」,會比這個糊糊更難吃!
但在巴斯的中餐廳豐瑞樓,我們這幾個到哪裡都能吃得很歡的人,還是吃得「感天動地」,後面每個城市的中餐廳都比不上它。它主打川菜和東北菜,一點都沒有改良,川菜那熱火朝天的麻辣勁,似乎都要撲出來了,那一盤爆炒腰花啊,幾分鐘內就被一搶而空。老闆娘是東北人,她特別自豪地說:「回國吃了,那些個飯店還不如我家做得好呢。」
至於其他的,因為踩到太多的雷,就不說了。最後隆重推薦倫敦哈洛德百貨一樓食品區Meat櫃檯出售的一種細細的牛肉乾棒,晚上看電視的時候啃著磨牙,完全停不下來,8英鎊/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