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魏英傑 吳曉波頻道
立即訂閱▲收聽音頻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
8月26日,深圳迎來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過去40年間,深圳GDP(國內生產總值)從1.69億元增長至2.69萬億元,猛增超萬倍。
其他經濟指標同樣彰顯了深圳速度。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79年的1.13億元提升到2019年的6582.85億元,累計增長5825倍;公共預算收入由1979年的0.17億元提升到2019年的3373.21億元,增長近兩萬倍;貨物進出口總額2.98萬億元,其中出口總額1.67萬億元,連續27年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此外,深圳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5年的1915元提升到2019年的6.25萬元,34年增長31.6倍,年均增長10.7%。(證券時報)
|點評| 從數據上看,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最重要的名片之一,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就像是坐上了火箭,短短四十年間從無到有,創造的奇蹟令人讚嘆。而這一切,我們首先要感謝那個在中國南海畫了一個圈的老人。
到了今天,深圳頭上的光環早已不止經濟特區一個,諸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等等。這也意味著,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深圳作為「排頭兵」的角色一直沒有變過,甚至更加重要了。未來,深圳的發展仍有無限的可能性。
今年秋糧面積增加豐收有一定基礎
8月26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今年秋糧豐收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一是種植面積增加,二是長勢總體正常。初步預計,今年秋糧面積12.84億畝,增加了500多萬畝。
對於大豆進口情況,農業農村部表示,預計下半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增價穩,下遊豆粕、豆油供應是有保障的。對於今年以來玉米市場的價格上漲,農業農村部表示,玉米價格屬於恢復性上漲,大體處於合理區間,當前玉米市場供應總體有保障,後期價格將逐步趨穩。(澎湃新聞)
|點評| 自從中央號召要節約糧食拒絕浪費以來,有關糧食危機的聲音一直沒有停過。不過,從官方給出的回應來看,今年糧食整體上還是豐收的。因此,短期內倒也不必囤太多的口糧,和正常時候一樣買即可。
此外,面對近期多種農產品漲價的現象,還是應該從供需關係上著手解決。既然買的人多了,那麼供應就得跟上,不論國內自產還是進口,只要能解決問題,都可以加大力度推進相關措施。
滴滴出行全球日訂單破5000萬
8月26日,滴滴出行宣布,平臺網約車、計程車、順風車、單車、代駕等業務全球日訂單首次突破5000萬。8月25日正值七夕,夜間出行更加火爆。當天下午,滴滴副總裁李敏介紹,保守估計當天打車呼叫會超過5000萬單,比平時多40%左右。2020年6月,滴滴披露,滴滴四輪車服務的日訂單峰值超過3000萬單,兩輪車服務日均超過千萬單。
2020年年初,程維提出了集團的「0188」未來三年增長戰略,即零重大安全事故,三年內實現每天服務超過一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超過8%,全球月活躍用戶超過8億。(新京報)
|點評| 滴滴日訂單量能突破五千萬,首先得感謝七夕這個節日,讓消費者的出行需求大幅提升。不過大量訂單的湧入,也讓排隊打車成了用戶們吐槽的對象,滴滴還得拓展更多的司機參與其中。其次,結合多家網約車平臺再度開啟燒錢補貼的玩法,這也說明當前國內出行市場在後疫情時期的恢復情況良好。
目前,滴滴剛好完成了1億日訂單量目標的一半,這個成績對經歷過低谷的滴滴來說來之不易。隨著新的資本跟進,未來網約車市場仍將有洗牌的可能,滴滴能否穩坐老大的位置,「天時地利人和」,這些因素缺一不可。
阿里內部隱藏「P」序列職級
8月26日消息,阿里巴巴於近日隱藏了內部系統的「P」序列職級顯示,員工在郵件、釘釘、內網等系統中已無法再看到彼此的職級,只能看到所屬集團部門。這是繼取消周報、不鼓勵低效加班/會議後,阿里內部採取的又一提升組織效率的措施。
據悉,「P」序列最早由阿里B2B業務提出,至今已實行超過10年,從P5(校招畢業生)至P12(事業部總裁),阿里員工入職時會匹配職級,並對應至相應的薪酬、股票與晉升機制,其中P10以上即為副總裁級別,被阿里員工稱為「高P」。(綜合新浪科技)
|點評| 隱藏「P」序列並不等於真的取消,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消除員工在工作時因等級差別造成的溝通障礙。和取消周報等行為一樣,這些都可看作是阿里為了加強扁平化管理而採取的措施。雖然實際效果會如何,目前誰也不知道,但至少阿里在試圖摒棄傳統企業做大做強後內部容易滋生的官僚作風,這點值得其他網際網路企業學習。當然,阿里的員工們依然會為高「P」而奮鬥,畢竟高「P」背後,無論薪酬還是其他方面的待遇,都是令人羨慕的。
小米二季度淨利潤同比降7.2%
8月26日,小米集團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二季度營收535.4億元,市場預期514億元,上年同期為519.51億元。淨利潤33.7億元,去年同期36.35億元,同比降低7.2%。
財報還顯示,第二季度智慧型手機部分的收入為人民幣316億元,同比下滑1.2%,本季度小米智慧型手機銷量為2830萬部。此外,二季度小米境外市場收入為人民幣240億元,同比增長10.0%,佔總收入的44.9%。(新浪科技)
|點評| 由於疫情影響了人們的消費欲望,上半年小米的業績還是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業務上,消費者的換機欲望並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境外市場還是給投資者帶來了意外之喜,比如小米在歐洲的市場佔有率首次排進前三,而境外市場的收入也相當可觀,幾乎佔了小米整個盤子的半壁江山。只不過,在印度政府開始對中國企業「不友好」的背景下,小米的印度市場成了比較讓人擔憂的地方。
農夫山泉打新已獲26倍超額認購
近日,農夫山泉打新火爆。截至8月25日下午三點,已經獲26倍超額認購,孖展總額(券商融資額)達到159億港元,其中富途證券融資額最高,達到104億港元。對於打新投資者而言,農夫山泉一手200股,入場費約4343港元。
作為國內飲品行業巨頭,農夫山泉近年來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根據公司公告,2017年至2019年間,農夫山泉分別實現營收174.9億元、204.8億元以及240.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7.2%;三年分別實現淨利潤33.9億元、36.1億元以及49.5億元,淨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1.0%。(證券時報)
|點評| 在農夫山泉披露財務數據之後,外界戲稱他為「大自然的印鈔機」。如此賺錢的企業,自然會引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26倍的超額認購,其實一點也不讓人意外。至於這瓶水到底甜不甜,還得喝(打新)過才知道。
不過,在業內農夫山泉並非沒有挑戰者。無論是包裝飲用水還是飲料市場,農夫山泉後面都有一大批追趕者。而對消費者來說,沒有哪個品牌是唯一的選擇。因此,農夫山泉在保證品質的同時,也要不斷推出新品搶佔市場份額。
海底撈上半年淨利大跌逾200%
8月25日,海底撈發布了半年報。期內,公司營收同比下滑16.5%至97.61億元,高於此前彭博預計的94.2億元;淨利潤則由去年同期的盈利9.12億元驟降到了虧損9.65億元,跌幅超過200%。受疫情影響,上半年海底撈門店客流量減少,平均翻臺率由4.8次/天降至3.3次/天,降幅達31%;人均消費卻由104.4元漲至112.8元,漲幅超8%。
不過,昨日海底撈在港股市場股價一度摸到48港元的歷史新高,以此計算,海底撈市值高達2544億港元。拉長時間來看,自1月疫情暴發至昨日收盤,海底撈股價已上漲了46%。(界面新聞)
|點評| 作為餐飲行業的典型代表,海底撈在上半年的表現就像是整個行業的一個縮影。可是,即便遭遇了漲價風波、管理層大額套現、食品安全問題和淨利潤大跌等利空消息,海底撈的股價卻依然堅挺,這看上去確實是件挺奇怪的事。
如果非要找出一個原因,那應該是投資者看好海底撈的未來業績。這點也可以從海底撈財報中看出一二:海底撈在上半年新開了173家門店。敢在市場低迷時持續擴張業務,說明海底撈對自己的品牌很有信心,而這也給了投資者信心。
周三A股單邊下行創指跌2.1%
8月26日,三大指數開盤漲跌不一,開盤之後指數震蕩走弱,盤面上,環保工程板塊強勢,農業種植則持續回落,市場總體賺錢效應較差。臨近上午收盤,深成指跌幅擴大至1%,午後,三大指數震蕩走弱,創指跌幅擴大至2%,主板指數跟跌。盤面上,註冊制新股集體走弱,市場總體普跌,成交額持續萎縮,賺錢效應差。
截至收盤,滬指跌1.30%,報3329.74點;深成指跌1.76%,報13428.40點;創指跌2.13%,報2644.14點。(新浪財經)
|點評| 經歷了連續兩天的炒作,創業板開始出現分化,部分新股回落調整。同時,由於消息面利好消息不多,市場也沒有推動指數向上走的動力,因此,A股在開盤震蕩後迅速跳水,全天表現讓人失望。不過,當前的成交量基本保持在萬億元左右的位置,若量能可以持續下去的話,那麼A股的下行空間還是比較有限的。市場震蕩之際,也是投資者調整倉位的好機會。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原標題:《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海底撈上半年淨利暴跌 | 財經日日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