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經常看日曆的話就能經常在日曆上看到齋醮,許多人不明白齋醮是什麼意思,在我們臨沂知道齋醮的就更少了。其實齋醮是道家的名詞,和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什麼關係。
道教宮觀逢祖師聖誕或道教節日都要建醮慶賀。另十方叢林有「賑孤」的醮儀,即每年清明節、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要作道場,追薦超度亡魂,超度已故(道教稱為羽化)的道士和十方信眾。平時有道士羽化,亦建醮超度。
在道教官觀內,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道士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在壇場裡翩翩起舞,猶如演出一場折子戲,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
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簡稱「科教」,也就是法事。下面分六個部分加以介紹:
「齋」的原意指齊和淨,後為齋戒、潔淨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須沐浴更衣,不食葷酒,不居內寢,以示祭者莊誠。
道收此禮,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潔身,謂之「修齋」的初為「積德解愆」,再則「和神保壽」,後為「專道」、「樂道」、「合道」,即為「修道」,此為修齋的最高境界。因此道教,重視修齋,並制定了一整套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