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東:農家小院滿庭芳 美麗鄉村展新顏
肥東:農家小院滿庭芳 美麗鄉村展新顏 中安在線 2019-04-29 00:43:38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李寶森 劉玉才 編輯:王騰飛
-
睡火炕 賞山景 食美味……本溪山間農家小院太解壓了!
本溪山水秀麗,山水間特色的農家小院也不少,賞山景之餘,還能體驗鄉野閒趣。馬上就要進入冬季了,趁葉未落盡,絢麗的山色猶在,不如去本溪的農家小院,品味秋色餘韻。金祥農家院本溪金祥農家院位於本溪老邊溝風景區,也是周邊比較有人氣的農家樂。農家院周圍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可以來洗洗肺。農家院是農家紅瓦房,院裡停車也很方便,房間房型都不少,乾淨衛生。金祥農家院的農家飯菜口碑不錯,量大好吃,價格又很合理。
-
廈門百年江夏堂迎兩岸宗親祭祖 臺胞慨嘆鄉音未改鄉情猶在
快一年了回到宗祠,鄉音未改鄉情猶在。」半個多月前,臺商黃靈聰從臺中趕回廈門,度過隔離期後迫不及待地來到江夏堂,參加20日在此舉行的兩岸黃氏宗親冬至祭祖典禮。時隔十個多月,他又見到了熟悉的老友們。圖為兩岸黃氏宗親冬至祭祖現場。 李思源 攝冬至將臨,兩岸八十多名黃氏宗親聚首廈門江夏堂舉辦宗親祭祖儀式。
-
棗莊這個鎮復活閒置小院讓鄉村充滿活力
近日,閃電新聞記者深入一線,開展「蹲點」報導,展現山東鄉村新變化。走進棗莊山亭區馮卯鎮李莊村,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乾淨的路面,整齊的小院。在街巷兩旁種滿了豐花月季,「月季大道」「月季小巷」「遇見花海」等以月季命名的街道,串聯著12個具有特色的農家「網紅」小院。
-
鄉情村史陳列室:喚醒千年鄉村的文化記憶
光明圖片編者按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北京市朝陽區深入挖掘整理鄉村文化內涵,從2013年至今,在北京率先建設了南磨房鄉、崔各莊鄉、半壁店村、高井村等一批特色鮮明、內涵豐富、顏值突出的鄉情村史陳列室,走出了一條先行先試的路子。人們走進其中,在重溫故鄉歷史的過程中,重獲歸屬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
杞縣農家小院樂淘淘
看著這個花園般的農家小院,在外地返鄉的鄰居小尚不禁感慨:這也許就是很多農村人希望的未來生活,包括城裡人也想擁有一處這樣的獨院,讓自己的生活融合在大自然裡,感受生活上的愜意,尤其是到了晚年更能增添獨有意境。
-
鄉音鄉情丨北楓:把鄉情寫進歌裡
鄉音鄉情丨北楓:把鄉情寫進歌裡 作者:嚴磊、張銳、陳帥元 編輯:孔笑妍 來源:吉視通客戶端 2020-04-13 10:29
-
鄉音鄉情鄉愁,紫金山下話端午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講好江蘇故事、傳達江蘇精神,建立起海內外華人華僑與江蘇的情感連結,營造永不落幕的江蘇發展大會氛圍,由新華日報「新華紅」短視頻工場攜手江蘇發展大會秘書處、江蘇省海外聯誼會聯合打造的系列紀錄片「鄉音鄉情鄉愁——文脈江蘇」第一集《紫金山下話端午》正式播出。
-
嶧城區陰平鎮:「明理小院」傳出文明新聲
,鄰居們搬起板凳,早早來到村裡的小院講堂搶位置。斜屋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明理小院」就設在與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遠的農家小院裡,屋裡院內清潔美麗、小院主人叫陳玉璽,是陰平鎮政府退休幹部。就在前年,他報名成為了斜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陳玉璽退休後,帶頭種植長紅棗,組織成立長紅棗種植合作社並擔任法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
廈門百年江夏堂迎兩岸宗親祭祖 臺胞慨嘆鄉音未改鄉情猶在
快一年了回到宗祠,鄉音未改鄉情猶在。」半個多月前,臺商黃靈聰從臺中趕回廈門,度過隔離期後迫不及待地來到江夏堂,參加20日在此舉行的兩岸黃氏宗親冬至祭祖典禮。時隔十個多月,他又見到了熟悉的老友們。圖為兩岸黃氏宗親冬至祭祖現場。 李思源 攝冬至將臨,兩岸八十多名黃氏宗親聚首廈門江夏堂舉辦宗親祭祖儀式。
-
農家小院成了「藝術展館」,洛陽民間收藏愛好者楊喬坡舉辦免費書...
今年春節期間,洛陽白馬寺鎮分金溝村的一個農家小院,成了格調雅致的「藝術展館」。村民不用煩心「春節去哪兒」,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包括馬牧、張海、謝東祺等名家的書畫珍藏,連鄭州、南陽、平頂山的遊客都來瞧稀罕。分金溝村的民間收藏愛好者楊喬坡,拿出自己珍藏30餘年的書畫作品,將自家小院裝點一新,辦起了免費書畫展,引得賓客紛至沓來。
-
承德5個鄉村入選第二批河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
近日,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第二批河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評選結果公示》,我市5個村落入選第二批河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此外,還有特色的旅遊農家院,即經濟實惠,又乾淨整潔。整體可容納500人住宿、就餐,解決就業50餘人。
-
【鄉音鄉情】田林「鄉音工程」激發留鄉創業情
在2016年新春時期,廣西新聞網推出新春走基層【鄉音鄉情】專欄,派記者深入鄉村、深入基層、深入一線,以清新的文字、生動的影像,記錄下漂泊在外的遊子們回到家鄉,敘親情故舊,談發展變化,展多彩未來。鄉音講習所微信平臺上線,群眾掃碼關注。
-
迎接中國花博會崇明的這些農家小院開滿鮮花
為了迎接花博會,崇明的村莊正開展環境整治,一些農家小院也悄然變樣,開滿鮮花。今天上午,崇明區港沿鎮第一屆「家庭園藝」比賽的決賽舉行,來自港沿鎮的6位村民互相pk,比一比誰家的院子美麗,拼一拼誰的園藝水平高。來自港沿鎮惠中村的陳錦歡是一位即將退休的教師。走進他家的院子,向日葵正在盛開,池塘邊的花架上擺滿各種多肉植物,白石子鋪成一條小徑,農家小院仿佛一座小公園。
-
鄉音鄉情丨北楓:把鄉情寫進歌裡
鄉音鄉情丨北楓:把鄉情寫進歌裡 作者:嚴磊、張銳、陳帥元 編輯:孔笑妍 來源:吉視通客戶端 2020-04-13 10:29
-
民樂:美麗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旅遊發展
中國張掖網民樂訊 盛夏時節,走進民樂縣新天鎮杏園村
-
遊學東譚古村落 品鄉韻聞鄉音拾鄉愁 龍華拾趣—家鄉課堂文化旅遊...
「聽黨話,鄉韻鄉音推廣我行動」暨「龍華拾(石)趣」——家鄉課堂文化旅遊推廣體驗行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品鄉韻,聞鄉音,拾鄉愁,本次活動共吸引了線上線下招募來的近500餘名青少年學生,走進古風十足的遵譚鎮東譚古村落,唱著紅歌傳承歷史,循著石頭觸摸歷史輝煌,以遊學體驗的形式感懷鄉愁鄉情,並身體力行的傳承與傳播家鄉文化。拾遺古村生態,新定義農村社會價值,強鄉村振興基礎「今天回到鄉村,才讓我們重新發現了鄉村的美。」
-
嶧城區陰平鎮:「明理小院」傳出文明新聲
,鄰居們搬起板凳,早早來到村裡的小院講堂搶位置。斜屋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明理小院」就設在與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遠的農家小院裡,屋裡院內清潔美麗、小院主人叫陳玉璽,是陰平鎮政府退休幹部。就在前年,他報名成為了斜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陳玉璽退休後,帶頭種植長紅棗,組織成立長紅棗種植合作社並擔任法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
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欄目組走進甕安
8月31日,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鄉村行》欄目組走進甕安旅遊勝地、千年古鎮—猴場,欄目組對猴場的土特產「辣椒」進行了為期一天的拍攝,節目將以推介旅遊資源、展示特色美食為主題,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充滿辣味盛宴。
-
鄒平臺子鎮鄉村大集 浸潤在歲月裡的鄉音鄉情
時至今日,隨著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傳統的手工布鞋帶著深深的時代烙印又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和生活。它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生活用品,更承載了一種鄉愁的記憶。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看到它的時候,看到的都不僅僅是一雙鞋,而是娘坐在炕頭上、煤油燈下,在深夜裡穿針引線為自己做鞋的影子;穿上它的時候,那種暖暖的、軟軟的觸感裡,也一定會有母親的味道和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