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生活大揭秘:一升水耗費50萬元,失重下太空人是如何洗澡?

2020-12-20 財鯨頻道

航天員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職業,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我們的航天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也讓我們更加的了解宇宙。可是在光鮮亮麗的背後,太空人要承受很多困難,很多太空人從外太空回地球身體都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甚至有些航天員為了人類偉大的航天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因此,對於這些偉大的人,我們都報以崇高的敬意,這也激勵著我們不斷的探索宇宙的激情,這就是所謂的太空精神。

不僅是在地球上要遇得到很多不適應,在太空中他們的生活也非常困難,特別是在失重的環境下,就連普普通通的衣食住行都成問題,衣食住行可以克服,那麼洗澡怎麼辦?在飛船中,沒有空間也沒有水資源,為了保持身心的健康,人們不得不直面這個問題。洗澡作為航天飛行極重要的一環,科學家們也是費勁了心思。

太空要洗澡必須要面臨兩大難題,首先是水,在航空中由於空間的局限,在飛行器中自然不可能儲存很多水資源,因此水資源十分短缺,而且運費昂貴,NASA在2008年與其籤訂了20噸16億美元的協議,如果根據人類每次用水的量來算的話,洗一次澡就要耗費高達160萬美金,也就是一升要耗盡50萬元,這樣的代價估計沒有幾個國家能夠承受得住。這簡直洗得不是澡,是錢啊。

而且最尷尬的事情就是,在失重的環境下水是無法流動的,也就是水在太空中是處於漂浮狀態。可能你們不會想到這樣的情況,水粘在身體的器官上,甚至可能會粘在鼻子眼睛中那可是非常難受的事情,而且還有可能擁有生命危險。可能有人會提出設置人造重力裝置,可是就目前人類的技術,還是達不到那樣的水準。

面對這樣尷尬的局面,科學家們只能在試圖在飛船上裝置特殊的洗澡設備,該設備是由電腦直接控制,實際上是由一個不透水的強力尼龍布製成的圓柱形淋浴罩,上連天棚下接地板固定在架上,將整個圓筒支撐起來,頂部有水箱、噴頭和加熱器。洗澡前航天員要戴好面罩式呼吸器、耳塞和護目鏡,然後像潛水員那樣鑽進這個透明的圓柱形罩中。然而,只有在天空實驗室才有淋浴設備,而在航天飛船和太空梭上,就沒有淋浴設備了,只能進行「海綿浴」了。海綿浴,其實就是先後用浸有清潔液和沒有浸有清潔液的溼毛巾擦身,這比淋浴簡單省事。如果航天員用毛巾捧起一團水,灑到身上,水就會貼著皮膚,然後「淌」遍全身。

不得不說,在太空洗澡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啊。

相關焦點

  • 航天員生活大揭秘:一升水耗費50萬元,失重下太空人是如何洗澡?
    航天員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職業,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我們的航天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也讓我們更加的了解宇宙。可是在光鮮亮麗的背後,太空人要承受很多困難,很多太空人從外太空回地球身體都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甚至有些航天員為了人類偉大的航天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 航空生活大揭秘:失重下的航天員是這樣洗澡的
    你是否想像過,太空人在浴室中和水流打架的情形?2017年,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曾作客節目《開講啦》,撒貝寧問到:「太空人在太空如何洗頭洗澡?」在那個失重的環境下,太空人需要在小小的太空艙裡面生活好幾天,甚至是長達一年的時間。關於他們的飲食、睡覺等日常生活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
  • 太空失重對人體影響大,航天員在太空中是如何健身的?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健康生活管理師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Q:太空失重對人體影響很大,那麼太空人在太空中需要做運動保持健康嗎?A:當然需要!太空失重對人體的影響我們知道,生活在地球上,人的肌肉和骨骼總是要不停地對抗重力,支撐自己的身體。然而,在太空中,由於沒有了重力的作用,人體並不需要這些對抗重力的支撐工作,但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無重力的環境,那對血液循環、骨骼、肌肉等都會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失重會導致血液過多流向上身,還會肌肉萎縮、骨質丟失等。
  • 航天員是如何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航天員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航天員在很多人眼裡是一個略顯神秘的職業,大家一定都很好奇,他們上班時具體從事哪些工作呢?太空生活和地面生活有哪些不同呢?讓我們跟隨航天員的腳步,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 國際載人航天日|航天員在太空中如何生活?
    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在完成繞地球飛行一圈後,乘坐返回艙成功返回地面,成為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人。這一歷史事件為人類的空間探索開闢了新途徑。2011年4月7日,第6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12日確定為國際載人航天日,以慶祝人類空間時代的開始。
  • 登月50年,太空人的食品有了什麼變化?
    如今距離首次登月已經過去了50年,太空人的食品有了什麼變化?跟科幻片裡的相比,還有多大的差距呢?飛上太空,由於失去了地球引力,一切物體都會處於失重狀態。至於吃飯?如果不固定食物的位置,自然而然也會飄浮在空中。不過在太空探索的早期,太空技術還不發達,停留時間也短,飲食是個細枝末節的小事。
  • 世界上最慘太空人:太空科研歸來,國家已解體
    克裡卡列夫,史上最慘太空人:他還在太空搞科研的時候,在太空飄了311天後,當他重返地球國家已經解體了。 茫茫的太空浩渺無邊、寂靜無聲,一個人在偌大空寂的太空飄蕩會是多麼的冷清孤單,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堪稱「史上最慘太空人」。他在太空飄的時候自己的國家沒了,他一飄就是近一年,他是怎麼在太空活了這麼久的?誰給他提供近一年的食物呢?
  • 女航天員劉洋在太空生活,怎樣保護女性「隱私」呢?方法很簡單!
    在21世紀的初始,中國出現了一名女太空人。她的名字叫劉洋,是她實現了我國女航天員進入太空零的突破,當時國人們都沸騰了。我們知道和她一起進入太空的還有兩個男性太空人,那劉洋在太空中生活時,是怎樣保護女性隱私的呢?其實方法很簡單,下面請聽小編一一為大家道來!
  • 女太空人劉洋,在太空生活中如何保護「隱私」?說實話很人性化
    說到這裡,我自然而然將她和一眾巾幗英雄聯繫在了一起,像秦良玉、花木蘭、穆桂英等等。休言女子非英物。放眼現代社會,女性地位一改卑微,在各個領域都能看到女性的身影,甚至在某些領域,女性要比男性更吸引人們的眼球。就拿航天事業來講,劉洋就譜寫了我國的航天歷史,成為了首位邁入太空的女太空人。
  • 太空人在太空中「失重」的原因是什麼?
    你可能看過這樣的圖片,太空人們漂浮在太空、太空梭、國際空間站。看似很輕鬆,又神奇,但其實不是這樣。太空人在失重狀態下看似很滑稽,但其實很痛苦。最初會感覺噁心、頭暈或失去方向感。導致太空人骨質損失外,還會導致太空人肌肉鬆弛,免疫力下降和衰老,引發多種空間運動病。所以不是人人都能當太空人,需要個人的身體素質非常好。
  • 為太空人失重做實驗,吃喝拉撒全都在床上 - 新晚報數字報
    頭-6O低位臥床  為研究太空人失重做實驗  據介紹,隨著中國空間站時代來臨,太空人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需要克服的首要環境因素是失重。國內外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頭部-6O低位臥床是目前最為廣泛的人體模擬失重效應的方法。在地面開展模擬失重生理效應與防護技術研究,對於更好地保障人類進駐太空及發展大眾健康促進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 事關火星之旅成敗:太空人如何解決性生活
    然而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問題卻是,正值壯年的航天員們如何解決性生活?實驗證明,如果有女太空人出現,則能減少男性太空人的心理壓力。艾利森為此建議NASA,應該考慮派出情侶或夫妻檔航天員共同執行太空任務,以方便解決航天員的正常生理需求。另一個可行的方案是,乾脆直接選擇性需求比較低的人士(比如50歲以上的人士)擔當航天員,這樣問題或許就可以迎刃而解。
  • 太空人洗澡有講究:水資源需節約 洗髮露免衝洗
    義大利女太空人薩曼莎·克里斯多福雷蒂演示如何在太空洗澡。(圖片來源:歐洲航天局)   中新網5月6日電 據外媒報導,如何洗澡?這個問題「地球人都知道」,但對於生活在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來說,洗澡卻大有學問。日前,國際空間站的一名義大利女太空人就通過視頻向人們演示如何在空間站內洗澡。   薩曼莎 克里斯多福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是義大利的第一名女性太空人,目前正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
  • 中國的載人飛船上航天員在太空如何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要刷牙、洗臉、洗澡等,以保持個人衛生。那麼在太空中,航天員們是怎麼處理這些事呢?是不是很好奇呢?那就一起來看看吧。刷牙中國的載人飛船上,通常配備有口腔清潔劑和口腔清潔指套。口腔清潔劑一般在航天員餐後咀嚼,它像口香糖一樣,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口腔清潔指套是一種紗布指套,上面附有抑制細菌的清潔劑,可以直接戴在手指上,伸入口腔擦拭牙齒,按摩牙根。洗臉航天員在太空比在地面更容易出汗,因此在太空清潔皮膚是十分必要的。由於水在失重環境中形成水滴後會飛起來,在太空洗臉和洗澡可是不是很容易。
  • 歐洲宇航局揭秘:中國航天員如何在洞穴訓練(圖)
    原標題:歐洲宇航局揭秘中國航天員如何洞穴訓練法制晚報訊(記者黎史翔)28日,我國第二批男航天員葉光富正在義大利參加洞穴訓練的消息吸引了廣泛關注,這也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參加該項目。
  • 歐洲宇航局揭秘:中國航天員如何在洞穴訓練(圖)
    原標題:歐洲宇航局揭秘中國航天員如何洞穴訓練法制晚報訊(記者黎史翔)28日,我國第二批男航天員葉光富正在義大利參加洞穴訓練的消息吸引了廣泛關注,這也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參加該項目。
  • 航天員水下失重訓練
    (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過去一年間,航天員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水下失重訓練是眾多訓練科目中的一項,航天員通過在中性浮力水槽中的訓練,掌握失重狀態下運動的協調性和姿態控制,以及空間運動、空間操作、運送貨物和維修作業等活動的方法與技巧。辛苦了!
  • 在太空艙內,女太空人要怎樣上廁所和洗澡?隱私問題該咋辦?
    太空人在太空艙內的活動空間是有限的,他們在進入宇宙後要在太空上停留一段時間,進行太空探索。我們常說巾幗不讓鬚眉,如今女太空人也在太空事業中慢慢的長露了頭角。其實太空人在睡覺和上廁所的時候是非常麻煩的,在這種情況下,女太空人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隱私呢?
  • 研究:失重會使太空人出現空間感知錯覺
    新華社莫斯科11月19日電(記者欒海)載人航天科技的發展為長期駐留太空提供日臻完善的外部條件,但太空人的部分生理機能尚未完全適應太空環境俄羅斯一項新研究顯示,人體對失重的反應會引發空間感知錯覺,可能影響太空人的工作能力。俄科學院醫學生物學課題研究所的專家在該單位網站上發布研究報告說,他們對47名俄太空人進行了代號為「虛擬」的人體感知試驗,涵蓋太空人乘飛船升空前、在國際空間站內常駐和著陸後恢復地面活動能力等階段。這些太空人的年齡為35至50歲,在空間站累計生活了125至215天。
  • 揭秘太空人在天上都吃什麼?網友:簡直是舌尖上的太空!
    太空環境為失重環境,不管是在太空中行走還是吃飯,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在地球上,倒水與喝水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但在太空中,在太空人看來,這兩個動作極具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