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感!航天員水下失重訓練

2021-01-20 人民日報

過去一年間,航天員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水下失重訓練是眾多訓練科目中的一項,航天員通過在中性浮力水槽中的訓練,掌握失重狀態下運動的協調性和姿態控制,以及空間運動、空間操作、運送貨物和維修作業等活動的方法與技巧。辛苦了!(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過去一年間,航天員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水下失重訓練是眾多訓練科目中的一項,航天員通過在中性浮力水槽中的訓練,掌握失重狀態下運動的協調性和姿態控制,以及空間運動、空間操作、運送貨物和維修作業等活動的方法與技巧。辛苦了!(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過去一年間,航天員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水下失重訓練是眾多訓練科目中的一項,航天員通過在中性浮力水槽中的訓練,掌握失重狀態下運動的協調性和姿態控制,以及空間運動、空間操作、運送貨物和維修作業等活動的方法與技巧。辛苦了!(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過去一年間,航天員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水下失重訓練是眾多訓練科目中的一項,航天員通過在中性浮力水槽中的訓練,掌握失重狀態下運動的協調性和姿態控制,以及空間運動、空間操作、運送貨物和維修作業等活動的方法與技巧。辛苦了!(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過去一年間,航天員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水下失重訓練是眾多訓練科目中的一項,航天員通過在中性浮力水槽中的訓練,掌握失重狀態下運動的協調性和姿態控制,以及空間運動、空間操作、運送貨物和維修作業等活動的方法與技巧。辛苦了!(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過去一年間,航天員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水下失重訓練是眾多訓練科目中的一項,航天員通過在中性浮力水槽中的訓練,掌握失重狀態下運動的協調性和姿態控制,以及空間運動、空間操作、運送貨物和維修作業等活動的方法與技巧。辛苦了!(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過去一年間,航天員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水下失重訓練是眾多訓練科目中的一項,航天員通過在中性浮力水槽中的訓練,掌握失重狀態下運動的協調性和姿態控制,以及空間運動、空間操作、運送貨物和維修作業等活動的方法與技巧。辛苦了!(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過去一年間,航天員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水下失重訓練是眾多訓練科目中的一項,航天員通過在中性浮力水槽中的訓練,掌握失重狀態下運動的協調性和姿態控制,以及空間運動、空間操作、運送貨物和維修作業等活動的方法與技巧。辛苦了!(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過去一年間,航天員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水下失重訓練是眾多訓練科目中的一項,航天員通過在中性浮力水槽中的訓練,掌握失重狀態下運動的協調性和姿態控制,以及空間運動、空間操作、運送貨物和維修作業等活動的方法與技巧。辛苦了!(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

相關焦點

  • 水下10米模擬太空漫步 航天員呼吸靠什麼
    這一次,神七問天最大的亮點是航天員在太空出艙行走,其模擬訓練設備中就有浙江製造的身影。  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浙江籍科學家們,在中國航天領域裡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瑞安籍科學家林文杰72歲了,還奮戰在第一線,昨夜,他是最後一批撤離發射塔的人之一……  太空漫步原來是從水池裡練出來的!  高澤普眼前的這個圓柱體,直徑23米、有效水深10米。
  • 航天員順利度過失重適應期
    原標題:航天員順利度過失重適應期   記者18日從航天員中心獲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狀態良好,已順利度過失重適應期。   據了解,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入軌以來,兩名航天員先後完成了手控指令發送、返回艙艙門開啟、服裝更換、醫學檢查等工作,與航天員中心地面支持人員進行了醫監通話,目前身心狀態良好,進食及睡眠一切正常,各項工作開展順利。   「對兩名航天員的表現,我非常滿意。」
  • 神九航天員借運動器械克服「太空失重症」
    神九航天員借運動器械克服「太空失重症」 2012年06月26日15:40 來源:國家體育總局
  • 新劇《大國飛天》開機 吳健實力演繹我國第一代航天員
    曾多次塑造軍人、硬漢形象的實力派演員吳健則在劇中扮演方嘯天的哥哥、第一代預備航天員方撼天。原來,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扮演航天員。早在2018年,吳健拍攝另一部航空航天題材電視劇時曾經在這裡度過了三個月的時光,與劉旺、張曉光、王亞平等航天員進行過深入交流與學習,完成了很多航天員專業訓練:逃逸塔訓練、轉椅訓練、水下失重訓練以及常人難以承受的離心機訓練等等。吳健回憶道,航天員的訓練異常艱苦,要承受巨大心理壓力與身體素質考驗,每一位航天員都是名副其實的「超人」。
  • 探秘俄羅斯水下空間站:模擬太空失重環境(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記者採訪了神秘的俄羅斯水下空間站,展示了一組水下空間站的圖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它看起來像有史以來設計的最好的水下主題公園,但是這個巨大的水池實際上是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訓練太空人太空行走的工具。
  • 神七航天員出艙全程詳解 關鍵的8步驟
    航天員出艙將身著我國研製的艙外航天服 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 題:神七航天員出艙全程詳解  新華社記者白瑞雪、孫彥新、田兆運   傳說中的孫悟空輕輕一個筋鬥就能翻十萬八千裡,但航天員在太空中活動的每一步,卻一點也不簡單。
  • 神舟十一號倒計時 這兩名航天員會是誰?
    據《中國航天報》報導,身體素質作為一個人生存的基本條件,在航天員的訓練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蘇聯就曾為了準備阿波羅-聯盟計劃,要求其航天員在一年半的訓練時間內,騎自行車1000千米,滑雪3000千米,越野跑步200多千米。美國休斯敦航天中心,為提高航天員耐力,曾讓航天員穿上80千克重的航天服,在炎熱的佛羅裡達沙漠中,每天步行30千米。
  • 航天員是如何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
    預備航天員一進入航天員大隊,就開始了漫長的訓練生活。首先開始的是半年多的基礎訓練和為期一年半左右的航天專業技術訓練。經過兩個階段的訓練,如果能順利通過考試,預備航天員就轉變成為正式航天員。對於正式航天員來說,如果沒有明確飛行任務,他們將主要接受維持性訓練。一旦入選飛行乘組,航天員將針對具體飛行任務,進行為期一年半左右的航天飛行任務訓練和半年左右的乘組強化訓練。
  • 航天員食譜四天不重樣 首餐炒飯叉燒醬還有奶茶
    昨天,景海鵬、劉旺、劉洋三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九號飛船「飛天」,展開了全新的太空生活。預計6月18日進行自動交會對接,三名航天員將進入天宮一號這個太空新家。航天員在天宮一號裡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記者對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有關專家進行了採訪。
  • 走近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
    上海東華大學研發團隊在使用掃描系統評價航天員服裝的合體性(拼版照片,10月20日攝)。當日,記者走近神舟十一號景海鵬和陳冬兩名航天員多款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上海東華大學研發設計團隊。據了解,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設計研發保障航天員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過程的系列專用服裝,其中,既包括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鍛鍊服、休閒服、失重防護服、睡具等,還有常服、任務訓練服、專用服飾等地面任務服裝等數十個種類,這些專用服裝不僅要確保實現多項特殊功能,還融入中國特色設計元素,為航天員增添時尚氣息。
  • 景海鵬分享核心價值觀:心靈永遠不會失重
    4月28日,「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十九場活動現場,主講嘉賓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景海鵬,聲情並茂地作了題為「茫茫天宇寫忠誠——在載人航天偉大實踐中感悟核心價值觀」的演講,分享了他理解和堅守的核心價值觀。
  • 零重力公司向公眾推出 「失重飛行一日遊」(圖)
    這是在美國零重力公司向公眾推出的 「失重飛行一日遊」中所能感受到的。嘗試了失重飛行之後,雖然遊客們誰都沒用「愉快」二字形容這次奇異的旅行,但他們無一例外地承認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原本只有航天員才有機會體驗到的太空失重狀態。  在飛機中產生失重  遊客們的失重體驗是在零重力公司的「重力1號」飛機中產生的。
  • 英雄的航天員群體:問鼎蒼穹 丹心向黨
    1999年7月26日,航天員潘佔春、費俊龍、翟志剛、劉旺在俄羅斯進行失重飛機訓練。王校鋼 攝  央廣網1月22日消息(李瀟帆 朱霄雄 記者陳欣 楊宸琇)2017年10月18日,人民大會堂一樓中央大廳北側。
  • 神九航天員餐包含中藥太空養心丸
    飛船上的三名航天員已經在太空失重環境下生活工作了十幾天,目前他們的身體狀態怎樣?特別是女航天員劉洋,她參加訓練的時間比較短,這次太空飛行的時間又比以往的航天員都更長,她能適應太空環境嗎?   一會是太極拳,一會是翻筋鬥。對於第一次遨遊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來說,太空之旅的多數時間裡,她顯得精力充沛。
  • 航天員生活大揭秘:一升水耗費50萬元,失重下太空人是如何洗澡?
    航天員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職業,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我們的航天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也讓我們更加的了解宇宙。可是在光鮮亮麗的背後,太空人要承受很多困難,很多太空人從外太空回地球身體都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甚至有些航天員為了人類偉大的航天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 體驗零重力 歐洲失重飛機將向中國用戶全面開放
    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記者董瑞豐)失重不再是航天員的專屬了。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17日和法國宇航中心新空間公司籤訂合作協議,成立失重實驗中心專門為中國用戶提供失重飛機的飛行任務組織和技術保障,這意味著歐洲拋物線飛行將向中國用戶全面開放。
  • 航天員必須已婚育,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為何沒生育就上太空?
    這個問題反過來的意思應該就是只有生育過孩子的女太空人才能進入太空,但實際上航天員選拔並沒有這方面的硬性指標。劉洋是我國第一位女太空人,在2012年6月16日和戰友景海鵬、劉旺共同執行飛行任務,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搭載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生中心順利升空,繞軌飛行13天同時完成了和天宮一號的對接任務,為我國自主的空間站項目做技術驗證。
  • 航天員從太空回來後,為啥都是坐在椅子上被抬出來?這關乎性命
    導語:航天員從太空回來後,為啥都是坐在椅子上被抬出來?這關乎性命眾所周知,航天員是一個國家的寶貴人才,他們都是飛行員當中的佼佼者。探索太空宇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航天員要經過各種訓練才能夠在宇宙上處理各種情況。
  • 天馬行空33天—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生活全揭秘
    接下來,兩名航天員需要重點訓練了。「經過訓練和磨合,我們兩個人已非常默契,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彼此間都能心領神會。」景海鵬說。那麼,景海鵬和陳冬是一個什麼樣的分工?任務中,50歲的老大哥景海鵬擔任指令長,負責載人飛船駕駛、交會對接、飛行計劃管理、飛行安全保障、科學試驗……這麼高難度的任務?!
  • 航天員聶海勝走進南昌航空大學:三個心靈感悟震撼千餘名昌航師生
    「一個國家的發展、一個民族的振興、一個人的成就,都離不開理性的思考與探索,離不開對世界、對人生的認識與把握」,作為一名曾經執行過神舟六號、神舟十號兩次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結合自身的學習、訓練、太空生活,與全體師生一起分享了三點心靈感悟:  一是發自內心的一句話,「我為祖國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