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從太空回來後,為啥都是坐在椅子上被抬出來?這關乎性命

2020-12-21 迷彩前沿

導語:航天員從太空回來後,為啥都是坐在椅子上被抬出來?這關乎性命

眾所周知,航天員是一個國家的寶貴人才,他們都是飛行員當中的佼佼者。探索太空宇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航天員要經過各種訓練才能夠在宇宙上處理各種情況。可以這麼說,航天員的工作十分偉大,也非常的辛苦。

在太空中,航天員需要克服失重的環境在飛船上生活。生活起居跟在地球上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就連睡覺的時候也需要睡在固定的睡袋中。當航天員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和任務之後,才能夠重新回到他們所生活的地球。大家都已經發現了,航天員在落地以後,一般都是被人抬出飛船坐在椅子上。那為什麼航天員一定要坐著呢?是因為身份特殊嗎?並非如此,這關乎性命。

其實並不是這樣,航天員剛剛從太空環境離開,到地球上,又恢復了有重力的生活。所以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來適應重力,現在的航天員還不能夠完全控制自己的身體,大腦也還認為他們處在失重的環境中,再加上航天服很笨重。所以航天員需要坐著,這樣也能夠減少他們的受力,這也是為了航天員的安全著想。有的工作人員甚至會把被子裹在航天員的身上,這已經十分貼心了。

航天員在一開始進入太空時,身體上也會出現不舒服的情況。比如說血壓升高、頭暈、血液加快等等症狀。但是等到航天員能夠適應太空的情況以後,這種症狀就會消失。由此可見,航天員的身體需要承受一定的壓力,只有身體素質比較強的人,才能夠適應這種環境。

雖然航天員的薪水並不低,但是也充滿著很多未知性。一旦進入太空,就意味著航天員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危險。所以,希望航天員們能夠好好保重身體。航天員在去過太空一次以後,都不會第二次重返太空,因為來到太空就意味著他們要再次接受嚴格訓練,而航天員一般都需要3年的時間才能夠完全恢復身體,這對於他們的身體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相關焦點

  • 為什么女性航天員太空回來之後,會被要求禁止生娃?專家說出了實情!
    航天員這個職業,相信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 這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職業,他們能夠為我們人類去探索太空。 當然這也是一個非常具有危險性的職業,因為外太空有非常多我們大家都沒有辦法預料的危險。
  • 女太空人劉洋從太空回來後,為啥沒了音訊?現狀看了令人羨慕
    導語:女太空人劉洋從太空回來後,為啥沒了音訊?現狀看了令人羨慕人們都對太空人非常尊重,他們是在眾多的飛行員中經過各種選拔考驗、精挑細選之後人才,也是一個國家的英雄。因為太空人為了國家的航空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升了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同時,他們自身也克服了很多困難,比如說失重環境、個人清潔衛生問題、鈣質流失等等,所以航天員的整體素質是非常高的。而太空人必須要經過培訓才能夠登上太空,還需要擁有強大的心理、身體素質才能夠勝任這份工作。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太空人一般都是男性比較多。但其實女性太空人也不少。
  • 中國的載人飛船上航天員在太空如何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要刷牙、洗臉、洗澡等,以保持個人衛生。那麼在太空中,航天員們是怎麼處理這些事呢?是不是很好奇呢?那就一起來看看吧。刷牙中國的載人飛船上,通常配備有口腔清潔劑和口腔清潔指套。口腔清潔劑一般在航天員餐後咀嚼,它像口香糖一樣,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口腔清潔指套是一種紗布指套,上面附有抑制細菌的清潔劑,可以直接戴在手指上,伸入口腔擦拭牙齒,按摩牙根。洗臉航天員在太空比在地面更容易出汗,因此在太空清潔皮膚是十分必要的。由於水在失重環境中形成水滴後會飛起來,在太空洗臉和洗澡可是不是很容易。
  • 航天員太空生活:太空艙有微波爐上廁所是功夫活
    太空的特殊環境讓一些在地面上很簡單的事情也變得複雜起來。比如航天員在空中的食物必須專門研製,既要保證航天員的營養又要食用方便。而航天員的方便問題也需要特殊的裝置才能順利進行。  加熱食物要固定  由於在軌飛行僅21小時,楊利偉在太空中只是吃了點心並喝了咖啡。
  • 航天員必須已婚育,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為何沒生育就上太空?
    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為何沒有生育就上太空?這個問題反過來的意思應該就是只有生育過孩子的女太空人才能進入太空,但實際上航天員選拔並沒有這方面的硬性指標。13天的太空飛行,讓劉洋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航天員。在執行任務前劉洋已經組建家庭,但是並沒有孩子,在從太空返回後,後來在一次節目中提到自己已經成為媽媽了!太空人的選拔條件極其苛刻,可謂是萬中選一,需要有基本的文化程度,其次要有長時間的飛行經歷,第三點要在醫學檢查上達標,例如不能有心血管疾病,第四點必須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逆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 航天員是如何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
    進餐時,航天員從餐具包中取出餐盤,打開餐具包裡個人專用的餐具袋,取出餐勺、餐叉和剪刀,把它們束縛在餐盤上,再將餐盤平放固定在大腿上,撕開或剪開軟包裝袋口,利用勺和叉取用食品。進餐完畢後,航天員要取出紙巾清潔餐盤和餐具,收回餐具包,拉上拉鏈。每次用餐後,如發現有食品殘渣飄落時,需啟動風機收集食品殘渣。用過的紙巾、食品包裝、吃剩的殘留食品等都要放入壓縮袋。
  • 航天員在太空怎麼吃飯?
    原標題:航天員在太空怎麼吃飯?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記者餘曉潔)航天員在太空怎麼吃飯?寒假期間正在中國科技館展出的「中國夢·科技夢——航天主題科普展覽」,為觀者答疑釋惑。   航天員在飛船哪個位置吃飯呢?答案是軌道艙。因為軌道艙裡有食品加熱設備,可以讓航天員吃上熱飯喝上熱水。
  • 國際載人航天日|航天員在太空中如何生活?
    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在完成繞地球飛行一圈後,乘坐返回艙成功返回地面,成為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人。這一歷史事件為人類的空間探索開闢了新途徑。2011年4月7日,第6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12日確定為國際載人航天日,以慶祝人類空間時代的開始。
  • 航天員在太空一般都吃什麼?
    很多小夥伴都很奇怪,航天員一般在太空都吃什麼?蓋飯餃子還是來一碗紅燒牛肉麵?首先我們要了解,航天員的一個生存環境,在太空艙內,航天員是處於失重狀態,在失重狀態下,優雅地吃東西就成了一種奢侈,比如餅乾這類容易掉渣的食物,必須先用明膠包裹住才行,不然吃完就是滿艙的餅乾渣。而最早的航天食品,由於技術和安全因素考慮,帶的都是類似牙膏狀半流體食物,通過擠牙膏一樣擠到口腔內。
  • 航天員在太空都吃什麼?中國太空人吃的,讓美俄同行羨慕
    隨著人類向太空進軍的步伐加快,多人多天載人航天飛行技術成為了載人航天工程爭相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然而,突破這一技術,必須要要解決航天員的飲食問題。畢竟「民以食為天」,我們不能讓航天員在天空餓著肚子去執行任務。
  • 航天員在太空如何吃飯?
    太空微重力環境,使航天員進食的方式與地面有很大不同。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與營養研究室主任陳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航天員在太空中用餐,要避免產生食品碎屑和粉末,還要儘可能創造地面化的進食方式。」
  • 航天員在太空如何進食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李宣良、白瑞雪)太空微重力環境,使航天員進食的方式與地面有很大不同。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與營養研究室主任陳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航天員在太空中用餐,要避免產生食品碎屑和粉末,還要儘可能創造地面化的進食方式。」
  • 護航11名航天員進太空 神舟團隊二十載書寫驕人成績
    20多年來,神舟團隊將6艘載人飛船、2個空間實驗室成功送入太空;護航多位航天員完成太空之旅;完成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等任務……這張驕人的成績單背後,是科研團隊長達幾十年的科研攻關。向未知領域,探路!
  • 神舟十一號今早升空 景海鵬、陳冬飛行太空33天 航天員吃啥、喝啥...
    來來 商報給你科普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於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兩位航天員將在軌飛行33天,這是我國目前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航天員在太空都做些什麼?他們吃的、喝的和「地球人」一樣嗎?30多天的太空任務,他們健身不?跟著商報來看看吧。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靴揭秘:一粒灰塵都不能沾
    承擔了歷次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列鞋靴製作任務的新興際華集團,此次繼續承擔為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製作過艙防護靴和出徵靴,為中國人在太空踏出堅實一步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別小看這兩雙靴子,他們每一雙的誕生都是一次系統工程的運作,同時也是航天員安全保證的重要環節。
  • 地面課堂播放視頻:航天員在太空衣食住行
    中國網6月20日訊 由教育部、中國載人航天辦、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於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舉行。神十航天員進行在軌講解和實驗演示,並與地面師生進行雙向互動交流。此次太空授課主講人是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地面課堂活動的主持人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物理老師宓奇和北京市第101中學物理老師史藝。
  • 神十一航天員太空第一餐吃了啥:餅乾雪菜辣豆乾
    此外,航天員返回地面時的重力再適應反應症狀會較為明顯,再適應時間也會相應延長。這對保障航天員身心健康提出新的挑戰。太空生活保障是重中之重。作息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食譜食品的感官接受性、衛生清潔尤其是運動後的清潔問題等,都需要加強系統設計。生活作息方面也有很大不同。以往十幾天甚至幾天的飛行,時間十分寶貴,航天員在太空的任務很多,作息往往按小時甚至分鐘來設計。
  • 航天員在太空中出艙後,不小心漂離太空飛船,該如何回到飛船?
    航天員在太空中出艙後,不小心漂離太空飛船,該如何回到飛船?隨著如今的科技不斷的發展,人類實現了飛翔太空的夢想,也帶著人們的希望一次次進入太空,探索宇宙中的奧秘,更成功的登陸了月球表面,為我們的科技和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因此,有更多的朋友產生了奇妙的想法,如果航天員在太空中出艙後,不小心漂離了太空飛船,那該如何回到飛船上面呢?
  • 水下10米模擬太空漫步 航天員呼吸靠什麼
    這其中,也有浙江智慧的一份貢獻。  作為民營經濟強省和製造業大省,從神一到神七,浙江先後有多家民企,憑藉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參與製造過程,承擔著越來越重的分量。這一次,神七問天最大的亮點是航天員在太空出艙行走,其模擬訓練設備中就有浙江製造的身影。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航天員太空駐留33天後順利回家
    今天清晨,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太空最後一次收到來自地球的問候。此時,他們已經離開了生活30天的天宮二號,回到神舟十一號,準備回家。33天的太空之旅,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在此期間的諸多實驗與測試,都是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