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10米模擬太空漫步 航天員呼吸靠什麼

2020-12-21 浙江新聞

  七星夜起航,再次凸顯了我國科技創新的實力。這其中,也有浙江智慧的一份貢獻。

  作為民營經濟強省和製造業大省,從神一到神七,浙江先後有多家民企,憑藉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參與製造過程,承擔著越來越重的分量。這一次,神七問天最大的亮點是航天員在太空出艙行走,其模擬訓練設備中就有浙江製造的身影。

  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浙江籍科學家們,在中國航天領域裡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瑞安籍科學家林文杰72歲了,還奮戰在第一線,昨夜,他是最後一批撤離發射塔的人之一……

  太空漫步原來是從水池裡練出來的!

  高澤普眼前的這個圓柱體,直徑23米、有效水深10米。航天員帶著應急氣瓶,穿上水槽訓練航天服,在水下訓練,一次好幾個小時。

  昨天下午,這位寧波星箭航天機械廠的總工程師說,從神一直到神六,星箭航天都參與了發射場供氣系統設備的生產和安裝。這一次,他們又在神七的航天員系統裡露了一手。

  昨天晚上,星箭航天負責人嚴國元在東風航天城觀摩神七飛天。臨行前,這位觀摩過神五、神六飛行的老總有些激動地表示,星箭航天能為神七貢獻一份力量,是寧波人的驕傲。

  「我們承擔的是衛星發射塔架改造和航天員出艙模擬訓練中心供配氣系統的製造、安裝。」

  前一個屬於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射場系統,後一個則處於航天員系統中的一個分支:生命保障子系統。

  說起衛星發射塔架改造,倒也簡單。

  「發射塔架每次執行的任務不同,所以每次都要改造。」高澤普說,他們承擔的主要是供氣和推進加注系統。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夏之交,星箭航天的技術人員在戈壁中熬了5個多月,「過去是胖子,回來又黑又瘦,掉了20斤肉。」

  再說出艙模擬訓練中心,那個讓老高目瞪口呆的大水池,叫做中性浮力水槽,是用來給航天員模擬失重訓練的,航天員要訓練從打開艙門、出艙、出艙活動、返回到關艙門的過程。

  高澤普介紹,模擬訓練用的全部是氣動系統,擔心帶電設備會有危害。

  「一次訓練,要有很多人參與,也就在此時,供配氣系統開始發揮作用,水下人員的呼吸,就靠這個系統完成。」

  不仔細看,還真不知道水下有這麼多名堂,原來那些很長的管子就是用來呼吸空氣的。通過壓縮機,空氣要經過淨化、減壓,分別輸送給人和設備,高澤普說:「供給人呼吸的空氣流量不大,但品質很高。」

相關焦點

  • 航天員水下失重訓練
    (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來源:我們的太空微博)過去一年間,航天員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水下失重訓練是眾多訓練科目中的一項,航天員通過在中性浮力水槽中的訓練,掌握失重狀態下運動的協調性和姿態控制,以及空間運動、空間操作、運送貨物和維修作業等活動的方法與技巧。辛苦了!
  • 探秘俄羅斯水下空間站:模擬太空失重環境(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記者採訪了神秘的俄羅斯水下空間站,展示了一組水下空間站的圖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它看起來像有史以來設計的最好的水下主題公園,但是這個巨大的水池實際上是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訓練太空人太空行走的工具。
  • 央視:中國航天員太空出艙10年間 完成6次載人飛行 11人出徵太空(2)
    圖為央視報導截圖:中國航天員太空出艙10年間:6次載人飛行 11位航天員出徵太空。不到七分鐘,航天員劉旺手動實現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的交會對接。被媒體譽為打出一記漂亮的「太空十環」,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全獨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劉旺:難度就在於,我們是第一次真實操縱它,它的運動特性和地面的模擬的軟體是有差異的。
  • 航天員在太空一般都吃什麼?
    很多小夥伴都很奇怪,航天員一般在太空都吃什麼?蓋飯餃子還是來一碗紅燒牛肉麵?首先我們要了解,航天員的一個生存環境,在太空艙內,航天員是處於失重狀態,在失重狀態下,優雅地吃東西就成了一種奢侈,比如餅乾這類容易掉渣的食物,必須先用明膠包裹住才行,不然吃完就是滿艙的餅乾渣。而最早的航天食品,由於技術和安全因素考慮,帶的都是類似牙膏狀半流體食物,通過擠牙膏一樣擠到口腔內。
  • 漫步太空 學習英語
    2008年9月27日下午,「神七」航天員翟志剛進入太空,成為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海外輿論評論說,翟志剛的一小步是中國的一大步。翟志剛精準完成在艙外漫步的任務,並同步施放了小型衛星。這次成功,不僅將中國太空科技又往前推了一大步,也證明了中國的太空實力。
  • 航天員在太空怎麼吃飯?
    原標題:航天員在太空怎麼吃飯?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記者餘曉潔)航天員在太空怎麼吃飯?寒假期間正在中國科技館展出的「中國夢·科技夢——航天主題科普展覽」,為觀者答疑釋惑。   航天員在飛船哪個位置吃飯呢?答案是軌道艙。因為軌道艙裡有食品加熱設備,可以讓航天員吃上熱飯喝上熱水。
  • 神九航天員餐包含中藥太空養心丸
    飛船上的三名航天員已經在太空失重環境下生活工作了十幾天,目前他們的身體狀態怎樣?特別是女航天員劉洋,她參加訓練的時間比較短,這次太空飛行的時間又比以往的航天員都更長,她能適應太空環境嗎?   一會是太極拳,一會是翻筋鬥。對於第一次遨遊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來說,太空之旅的多數時間裡,她顯得精力充沛。
  • 航天員太空生活:太空艙有微波爐上廁所是功夫活
    太空的特殊環境讓一些在地面上很簡單的事情也變得複雜起來。比如航天員在空中的食物必須專門研製,既要保證航天員的營養又要食用方便。而航天員的方便問題也需要特殊的裝置才能順利進行。  加熱食物要固定  由於在軌飛行僅21小時,楊利偉在太空中只是吃了點心並喝了咖啡。
  • 神十一航天員太空第一餐吃了啥:餅乾雪菜辣豆乾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環境醫學研究室主任何新星說,在空間軌道的失重環境,血液往頭部、上肢轉移,人體體液的調節會發生變化。緊接著是心血管可能會出問題。在太空,航天員行走不是靠雙腳,而是用胳膊用力飄浮過去。這會導致肌肉的萎縮,也會造成骨質疏鬆。
  • 航天員在太空如何進食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李宣良、白瑞雪)太空微重力環境,使航天員進食的方式與地面有很大不同。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與營養研究室主任陳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航天員在太空中用餐,要避免產生食品碎屑和粉末,還要儘可能創造地面化的進食方式。」
  • 今天,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 12 周年
    IT之家9月27日消息 2008年的今天,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進行出艙活動,成功完成出艙任務,中國人首次實現太空漫步。據IT之家了解,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火箭將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2008年9月26日,神舟七號完成變軌工作,進入高度約343千米的圓型軌道。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進行出艙活動,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
  • 中國的載人飛船上航天員在太空如何生活?
    那麼在太空中,航天員們是怎麼處理這些事呢?是不是很好奇呢?那就一起來看看吧。刷牙中國的載人飛船上,通常配備有口腔清潔劑和口腔清潔指套。口腔清潔劑一般在航天員餐後咀嚼,它像口香糖一樣,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口腔清潔指套是一種紗布指套,上面附有抑制細菌的清潔劑,可以直接戴在手指上,伸入口腔擦拭牙齒,按摩牙根。
  • 航天員是如何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航天員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航天員在很多人眼裡是一個略顯神秘的職業,大家一定都很好奇,他們上班時具體從事哪些工作呢?太空生活和地面生活有哪些不同呢?讓我們跟隨航天員的腳步,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 航天員景海鵬:三次登上太空,52歲獲博士學位,妻兒生活幸福美滿
    2016年10月17日,我國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10月19日凌晨,飛船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這次航天飛行任務實現了一項新的中國載人航天紀錄:中國太空人實現了長達33天的在軌生存時間。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上載有兩名太空人,他們分別是"太空老手"的景海鵬和"太空新人"陳冬。"太空老手"景海鵬這次是第三次登上太空,此時他50歲。
  • 航天員在太空如何吃飯?
    太空微重力環境,使航天員進食的方式與地面有很大不同。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與營養研究室主任陳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航天員在太空中用餐,要避免產生食品碎屑和粉末,還要儘可能創造地面化的進食方式。」
  • 聽英雄航天員劉伯明講太空出艙
    1996年我在北戴河療養時,聽說了選航天員的消息,我想,航天一定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事業,我的性格遇事比較冷靜,身體素質也不錯,應該具備當航天員的基礎,第一時間報了名,後來我順利通過了體檢特檢。1997年年底,接到了錄取通知書,能夠開闢一個全新的視野,我的心裡非常高興。
  • 刀尖漫步:太空出艙活動之「最」
    美國航天員的第一次太空行走發生在列昂諾夫出艙三個月之後的1965年6月3日,愛德華·懷特成為第一位出艙的美國人,艙外活動持續時間21分鐘。冷戰期間,愛德華·懷特在艙外「飛翔」的照片被廣泛宣傳。
  • 國際載人航天日|航天員在太空中如何生活?
    今天,小編就帶領您看看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航天員在太空中是怎樣吃飯喝水的呢?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中,一不小心,所有的食品袋都會飛起來。所以,航天員吃東西時,一般都是一口吃下去,特別是容易產生殘渣的食物,防止其漂浮起來對儀器產生影響。
  • 地面課堂播放視頻:航天員在太空衣食住行
    中國網6月20日訊 由教育部、中國載人航天辦、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於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舉行。神十航天員進行在軌講解和實驗演示,並與地面師生進行雙向互動交流。此次太空授課主講人是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地面課堂活動的主持人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物理老師宓奇和北京市第101中學物理老師史藝。
  • 航天員在太空都吃什麼?中國太空人吃的,讓美俄同行羨慕
    隨著人類向太空進軍的步伐加快,多人多天載人航天飛行技術成為了載人航天工程爭相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然而,突破這一技術,必須要要解決航天員的飲食問題。畢竟「民以食為天」,我們不能讓航天員在天空餓著肚子去執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