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漫步:太空出艙活動之「最」

2020-12-14 騰訊網

從1965年至今,人類一共完成了近400次出艙活動,但有些出艙活動值得我們銘記。這裡統計並整理了人類完成的11次出艙活動之最。

1

列昂諾夫:首位太空出艙者

1965年3月18日,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太空出艙。這次艙外活動僅持續了16分鐘。由於航天服限制層沒有做好,航天服在真空環境下變得像皮球一樣鼓,而氣閘艙的口比較小,導致列昂諾夫差點沒能返回艙內。

美國航天員的第一次太空行走發生在列昂諾夫出艙三個月之後的1965年6月3日,愛德華·懷特成為第一位出艙的美國人,艙外活動持續時間21分鐘。冷戰期間,愛德華·懷特在艙外「飛翔」的照片被廣泛宣傳。

2

距離地球最遠的太空出艙活動

1971-1972年期間,阿波羅15、16和17號飛船的乘組人員,在月球返回途中進行了出艙活動。這些出艙活動不僅距離地球遙遠,而且乘員間的協作非常關鍵:一名出艙航天員進行艙外作業,另一名航天員則從氣閘艙探出半個身子協助,同時盡享美麗宇宙。

3

首位無系留繩的太空漫步者

美國航天員布魯斯·麥坎德利斯是世界上第一位無系留繩索太空漫步者。當時,他使用的是噴氣推進式背包,離開「挑戰者號」太空梭約100米後安全返回。

4

第一位在太空騎摩託的人

蘇聯航天員亞歷山大·塞雷布羅夫是世界上第一位駕駛「拯救者」號太空摩託繞「和平」號空間站飛行的人,一共飛行了40分鐘。按規定計劃只出艙一次,但他提出要進行第二次出艙駕駛摩託車,然而指控中心並沒有同意。

目前,曾於1990年先後兩次駕駛太空摩託的是俄羅斯航天員亞力山大·維克多連科,第一次離開「和平」號空間站33米,另一次離開「和平」號空間站45米,於1997年正式退役。

5

時間最短的出艙活動

歷史上最短的一次出艙活動發生在2014年9月3日,僅僅持續了14分鐘。美國航天員麥克·芬克在艙外作業期間發現氧氣瓶洩露,不得不與搭檔俄羅斯航天員根納季·帕達爾卡提前返回國際空間站。由於當時美國的航天服冷卻系統出現了故障,兩名航天員都身穿俄羅斯「海鷹」航天服。

6

歷時最久的艙外活動

目前為止,最久的一次艙外作業發生在2001年3月11日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執行任務期間,當時正值國際空間站建造初期,美國航天員蘇珊·赫爾姆斯和吉姆·沃斯艙外連續作業8小時56分鐘。

而俄羅斯航天員出艙活動時間最長的一次是由亞歷山大·米蘇爾基尼和安東·什卡普列洛夫於2017年9月13日創造,艙外連續作業時間8小時13分鐘。

7

人數最多的一次出艙活動

8

第一位出艙的女航天員

歷史上第一次出艙的女航天員是蘇聯航天員斯維特蘭娜·薩維茨卡婭,1984年7月25日從「禮炮-7」號空間站出艙,艙外作業共進行3小時34分鐘。

9

最為危險的出艙活動

蘇聯最危險的一次出艙活動發生在1990年7月17日,當時,蘇聯航天員阿納託利·索洛維耶夫和亞歷山大·巴蘭丁身穿艙外服從「和平」號空間站來到艙外,主要任務是修復「聯盟」號載人飛船被損壞的絕緣層,但這幾乎搭上了航天員的生命——返回時過閘艙門損壞,無法關上,於是兩名航天員不得不使用「量子-2」號實驗艙的備用過閘艙返回「和平」號空間站。

美國最危險的一次出艙活動發生在2013年7月16日。當時,歐洲航天員魯卡·帕爾米塔諾身穿美國航天服出艙兩分鐘後,突然發現頭盔後面漏水,而NASA意識到漏水無法被控制,命令兩名航天員立即返回空間站。當盧卡·帕爾米塔諾費力地返回空間站後,他的耳朵和眼睛已經進了水,經過計算,航天服頭盔裡積聚了大約2升的水。於是為了調查這次漏水原因,美國航天員數月沒有出艙,最終發現是航天服背包出現了問題,導致了這次漏水事件。經過這次驚險事件後,NASA對航天服進行了改進。

10

出艙次數最多的航天員

俄羅斯航天員安納多利·索羅維耶夫是目前出艙次數最多的人,從1988年至1997年共出艙16次。出艙活動次數最多的女航天員記錄是由美國航天員蘇莉塔·威廉士創造的,共7次。

11

歷史上最為複雜的出艙活動

歷史上最為複雜的一次艙外維修發生在2007年11月3日,美國航天員斯科特·帕拉津斯基在機械臂的幫助下,完成歷時7小時19分的太空行走,成功修補了一塊國際空間站太陽能電池板。由於電池板帶電,而且破損點距離工作艙足有半個足球場遠,帕拉金斯基要「走」上近一個小時才到達。英國《泰晤士報》曾評論說這次任務是「美國航天史上最危險的太空行走」。

文/周生東

相關焦點

  • 太空遊客史上首次出艙漫步將在2023年實現
    25日消息,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能源火箭公司(RSC Energi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經籤署了有史以來第一份太空遊客出艙漫步的合同。該項目定於2023年進行。聲明指出,「能源火箭公司與太空探險公司(Space Adventures)籤署了一份關於2023年2名太空遊客乘坐聯盟MS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進行短期考察的合同」。預計,考察期間「一名太空遊的成員將與俄羅斯專業太空人一同進行太空行走」。
  • 漫步太空 學習英語
    2008年9月27日下午,「神七」航天員翟志剛進入太空,成為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海外輿論評論說,翟志剛的一小步是中國的一大步。翟志剛精準完成在艙外漫步的任務,並同步施放了小型衛星。這次成功,不僅將中國太空科技又往前推了一大步,也證明了中國的太空實力。
  • 中國首套航天員太空出艙活動紀念藏品發行
    中國首套航天員太空出艙活動紀念藏品發行 2008年10月10日 22: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日電 (記者 王歡)為永恆記載中國「神七」載人航天和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行走這一偉大壯舉
  • 翟志剛的飛天故事,首次太空出艙時發生過怎樣的意外?
    2008年,翟志剛與劉伯明和景海鵬三人,駕乘神舟七號飛船出徵太空。作為實現中國首次太空出艙的航天員,翟志剛也被譽為「走得最快的中國人」。而他入選太空人梯隊十年,兩次落選;執行中國首次出艙任務時,突發意外。想知道他的飛天故事嗎?快來看看吧!
  • 今天,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 12 周年
    IT之家9月27日消息 2008年的今天,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進行出艙活動,成功完成出艙任務,中國人首次實現太空漫步。據IT之家了解,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火箭將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2008年9月26日,神舟七號完成變軌工作,進入高度約343千米的圓型軌道。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進行出艙活動,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
  • 聽英雄航天員劉伯明講太空出艙
    2007年,我和翟志剛、景海鵬被入選「神七」乘組,於2008年9月25日執行飛行任務,第一次飛向太空,我不僅驚嘆於地球家園的美麗,驚嘆於個人的渺小和人類的偉大,更為祖國戰勝航天事業的成就感到自豪,心情特別的激動。
  • 如果太空人太空出艙時沒有抓緊,脫離了飛船會怎麼樣?
    1965年,前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乘坐上升2號飛船順利升空,並成功進行太空行走,成為世界歷史上首位離開太空艙開展太空漫步的太空人。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航空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太空人被送入太空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那麼離開太空艙進行太空行走,也已經成為太空人們的「家常便飯」。
  • [視頻]胡錦濤觀看中國航天員出艙活動實況
    進入[新聞60分]>> 專題:神七 我在現場 專題:視頻專題:神七問天    央視網消息(新聞60分):9月27日16時41分00秒,中國航天員翟志剛打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艙門,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
  • 北京飛控大廳目擊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北京飛控大廳目擊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2008年09月27日 22: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電 題:北京飛控大廳目擊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作者 楊冰 姜寧 齊彬  中國人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將在二十七日舉行,下午三時許,記者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
  • 水下10米模擬太空漫步 航天員呼吸靠什麼
    這一次,神七問天最大的亮點是航天員在太空出艙行走,其模擬訓練設備中就有浙江製造的身影。  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浙江籍科學家們,在中國航天領域裡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瑞安籍科學家林文杰72歲了,還奮戰在第一線,昨夜,他是最後一批撤離發射塔的人之一……  太空漫步原來是從水池裡練出來的!  高澤普眼前的這個圓柱體,直徑23米、有效水深10米。
  • 俄太空人太空出艙行走 手動釋放5顆納米衛星
    海外網8月17日電 北京時間8月17日晚俄羅斯太空人進行太空出艙行走,這是俄太空人今年唯一一次太空行走,太空人將手動釋放5顆納米衛星。梁贊斯基進行太空出艙行走。太空人尤爾奇欣將身著配備自動溫度控制系統的新一代太空衣Orlan-MKS出艙。  據悉,這是俄太空人今年唯一一次太空行走,俄羅斯太空人在俄艙段外表面開展工作期間,將手動釋放5顆納米衛星,包括TS530-Zerkalo試驗衛星,納米衛星TNS-0 №2、Tomsk-TPU-120和兩顆Tanyusha-YuSU。
  • 焦點:外媒熱評中國航天員出艙
    俄羅斯《觀點報》:中國成為第三個完成太空行走的國家    9月27日對中國具有歷史性意義:首位「太空人」進入開放的太空。中國因此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太空行走的國家。    美聯社:中國首次太空漫步 彰顯大國實力    中國神七航天員成功進行首次太空出艙行走,為建立太空站鋪平道路,而建立太空站是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的下一個主要目標。
  •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將進入太空 未安排出艙活動
    本月中旬,中國航天即將迎來這樣一個大日子,神舟九號將把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第一個發射窗口時間有消息說是本月16日下午。一直備受關注的3名航天員無疑將成為此次太空航程的最大亮點。更讓人期待的是,兩名候選女航天員已做好了準備「待定」,據透露,將至少有一名女航天員搭載神九飛天。我國流傳數千年的神女飛天傳說,眼看著就要變成現實。
  • 航天員在太空中出艙後,不小心漂離太空飛船,該如何回到飛船?
    航天員在太空中出艙後,不小心漂離太空飛船,該如何回到飛船?隨著如今的科技不斷的發展,人類實現了飛翔太空的夢想,也帶著人們的希望一次次進入太空,探索宇宙中的奧秘,更成功的登陸了月球表面,為我們的科技和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因此,有更多的朋友產生了奇妙的想法,如果航天員在太空中出艙後,不小心漂離了太空飛船,那該如何回到飛船上面呢?
  •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健康出艙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健康出艙 (40/60) "← →"翻頁
  • 太空垃圾又多一件 太空人出艙換電池弄丟小鏡子
    6月26日,美國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和鮑勃·本肯(Bob Behnken)按照計劃進行了一次長達6小時的太空行走,執行國際空間站電源系統升級任務。然而在任務進行過程中,卻發生了一起小意外:一名太空人不慎丟失了面小鏡子。
  • 中國「太空180」試驗成功收官 四名志願者出艙
    【解說】  12月14日上午11時20分,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深圳國際低碳城內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由中國主導、多國科學家共同參與的大型試驗項目「綠航星際」 生態生保試驗結束,4名志願者在「密閉」180 天后順利出艙。這標誌著我國首次主導的「人與環境」領域大型國際試驗——「綠航星際」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神七航天員出艙全程詳解 關鍵的8步驟
    新華社記者白瑞雪、孫彥新、田兆運   傳說中的孫悟空輕輕一個筋鬥就能翻十萬八千裡,但航天員在太空中活動的每一步,卻一點也不簡單。航天員26日進行哪些出艙準備?出艙後又會做些什麼?   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選拔訓練研究室主任吳斌告訴記者,出艙活動分為4個階段:在軌組裝、檢查與訓練段,出艙準備與過閘段,艙外活動段以及返回過閘段。其中最長的是第一階段,歷時14.5個小時;最危險和最難的,則是艙外活動段。   在這4個階段中,航天員要經歷數百個步驟,其中有8個關節點尤為重要。
  • 10年前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那一刻:神七飛船響起火災警報
    資料圖:左圖:9月27日,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出艙活動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出艙後揮手致意(攝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右圖:9月27日,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出艙活動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出艙後揮動中國國旗(攝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華社記者 查春明 攝)。(拖拽圖片可查看大圖)■改革開放40年那些不為人知的瞬間「軌道艙火災!軌道艙火災!」
  • 央視:中國航天員太空出艙10年間 完成6次載人飛行 11人出徵太空(2)
    圖為央視報導截圖:中國航天員太空出艙10年間:6次載人飛行 11位航天員出徵太空。被媒體譽為打出一記漂亮的「太空十環」,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全獨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劉旺:難度就在於,我們是第一次真實操縱它,它的運動特性和地面的模擬的軟體是有差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