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航天員出艙全程詳解 關鍵的8步驟

2020-12-14 央視網
專題:神七 我在現場

航天員出艙將身著我國研製的艙外航天服 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 題:神七航天員出艙全程詳解

  新華社記者白瑞雪、孫彥新、田兆運

  傳說中的孫悟空輕輕一個筋鬥就能翻十萬八千裡,但航天員在太空中活動的每一步,卻一點也不簡單。航天員26日進行哪些出艙準備?出艙後又會做些什麼?

  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選拔訓練研究室主任吳斌告訴記者,出艙活動分為4個階段:在軌組裝、檢查與訓練段,出艙準備與過閘段,艙外活動段以及返回過閘段。其中最長的是第一階段,歷時14.5個小時;最危險和最難的,則是艙外活動段。

  在這4個階段中,航天員要經歷數百個步驟,其中有8個關節點尤為重要。

  關節點一:穿衣,即首次在太空中穿上艙外航天服。飛船發射時,艙外服是打包固定在軌道艙壁上的,因此航天員首先要啟封服裝,然後把各部分組合成一件完整的艙外服,再把淨化器、氧瓶、電池、無線電遙測裝置等可更換部件裝上航天服。

  在「鑽」進服裝後,還要對服裝進行尺寸調整、氣密性檢查和全性能測試,一切正常,這才算「穿好」了艙外服。在「穿衣」的過程中,兩名航天員互相配合,一人操作時,另一人讀操作手冊並進行確認,以確保所有操作萬無一失。

  關節點二:在軌訓練。穿上艙外服後,航天員進行移動和各種模擬操作,以體驗失重狀態下移動和操作的特點――畢竟,地面上用於失重訓練的水槽,並不能提供真正的失重狀態。同時,航天員還要找好開艙門的位置和手腳的著力點。

  在大約100分鐘的在軌訓練中,航天員要把整個在軌準備和艙外活動預演一遍,以進一步熟悉出艙程序,但運動量不能太大,以防患上空間運動病。這些工作結束後,2名航天員將進行幾個小時的休息。

  關節點三:搬家。神舟七號的軌道艙既是航天員的生活艙,又是航天員出艙活動的「過渡」地帶即氣閘艙。因此,在進入第二階段――出艙準備與過閘段後,航天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軌道艙裡不能耐受低壓的物品轉移到返回艙。這些物品包括食品、供水器、飲水嘴、尿液儲箱管路、手持攝像機、醫學檢查用的血乳酸儀,等等。

  當然,在「搬家」完成後,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門必須關上,否則,返回艙也成了真空、低壓的「太空艙」了。

  關節點四:洩壓。航天員再次穿上艙外服後,需要檢查服裝和艙對接系統的狀態及氣密性。在艙外服加壓的過程中,軌道艙慢慢洩壓。軌道艙氣壓洩至3千帕時,艙外服與飛船的氣液組合連接器斷開,服裝轉入完全自主供氧和冷卻。此時,艙外服裡的壓力是40千帕――這是人體能夠承受而又保證靈活性與氣密性的壓力值,軌道艙則逐步接近真空。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套航天員太空出艙活動紀念藏品發行
    中國首套航天員太空出艙活動紀念藏品發行 2008年10月10日 22: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載人航天和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行走這一偉大壯舉,中國航天員中心隆重發行「神七」紀念典藏《中國航天員金典——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活動紀念》藏品。
  • [視頻]胡錦濤觀看中國航天員出艙活動實況
    進入[新聞60分]>> 專題:神七 我在現場 專題:視頻專題:神七問天    央視網消息(新聞60分):9月27日16時41分00秒,中國航天員翟志剛打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艙門
  • 聽英雄航天員劉伯明講太空出艙
    1996年我在北戴河療養時,聽說了選航天員的消息,我想,航天一定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事業,我的性格遇事比較冷靜,身體素質也不錯,應該具備當航天員的基礎,第一時間報了名,後來我順利通過了體檢特檢。1997年年底,接到了錄取通知書,能夠開闢一個全新的視野,我的心裡非常高興。
  • 焦點:外媒熱評中國航天員出艙
    進入[中國新聞]>> 專題:神七 我在現場 專題:視頻專題:神七問天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2008年9月27日16時43分,中國太空人翟志剛從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緩慢而堅定地邁向太空
  • 《澳門日報》:「神七」升空 舉世矚目
    社論說,執行「神七」任務的航天員出艙漫步,無疑是「神七」任務的最大看點;施放伴飛小衛星,也是「神七」任務中一項引人入勝的安排。技術跨度大,任務風險大,實施難度大,構成了「神七」飛行任務的特點。無論如何,在僅進行了兩次載人航天飛行之後,中國就實施航天員的出艙活動,這一技術上的重大跨越,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在中國航天史上值得大書特書。
  • 水下10米模擬太空漫步 航天員呼吸靠什麼
    作為民營經濟強省和製造業大省,從神一到神七,浙江先後有多家民企,憑藉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參與製造過程,承擔著越來越重的分量。這一次,神七問天最大的亮點是航天員在太空出艙行走,其模擬訓練設備中就有浙江製造的身影。
  • 航天員自主出艙 神七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研發人員從材料、結構、工藝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研製,嚴格按「神七」項目組專家設定的指標要求組織技術攻關,確保航天員在艙內環境及太空飛行環境下安全使用。    據著陸場系統醫監醫保主任設計師梁琦介紹,著陸場系統醫監醫保工作是保障圓滿完成回收、搜救任務的重要環節,主要負責航天員醫監醫保、航天員系統產品回收、返回艙氣體採樣、返回艙微生物採樣等工作。    返回艙著陸後,醫監醫保人員負責現場調理或調整航天員因航天環境因素造成的不適生理反應,確定航天員安全離開返回艙的方式和醫學準備,實現航天員健康出艙的目標。
  • 航天員出艙畫面曝光 航天員返回過程私房話曝光(圖)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已經完成,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歸來,返艙瞬間出爐,他們已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駐留了30天時間,一直牽繫著全國人民的心。    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從太空回到地球家園。    這個時刻,他們完成了生平走得最遠的一次旅程,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    此刻,從高空俯瞰,只見返回艙呈傾倒狀態,距它不遠的地方,靜臥著一個巨大的紅白條紋的降落傘,像一朵美麗的蓮花,綻放在遼闊的草原上。
  • 航天員出艙全過程將進行兩個角度視頻直播
    張泉靈:這裡確實有最新消息,下午16:19分航天服監測進展到出艙保障控制臺開機,只要保障控制臺開機,地面接收到兩套艙外航天服電路信號,兩套艙外航天服所有電路都是正常的,這是好消息,有兩個最重要觀察,第一電路會不會正常,第二氣密性檢查。離地球343公裡,在飛船裡兩套航天服還沒有組裝好,怎麼傳達到地面,怎麼做判斷的,請錢總給大家解釋一下。
  • 北京飛控大廳目擊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在報告準備進行太空行走後,先後將艙外航天服全部穿戴整齊,並對服裝的氣密性進行了細緻檢查。隨後,兩名航天員開始了出艙前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吸氧。  由於艙外航天服內部氣壓較低,為避免航天員進入低壓環境後,血液中溶解的氮氣析出形成氣栓,航天員要提前吸入大量純氧,儘量排出血液中的氮氣,這個過程被稱為吸氧排氮。幾十分鐘後,軌道艙已完全洩壓至真空狀態。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航天員順利出艙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航天員順利出艙/3) "← →"翻頁 北京時間11月18日
  •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健康出艙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健康出艙 "← →"翻頁 6月26日上午,內蒙古中部草原「神十」任務主著陸場,「神十」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神十」任務女航天員王亞平健康出艙
  • 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行走
    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行走 按計劃,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將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任務。然而就在出艙前一秒,意外發生了……(原題為《艙門打不開?軌道艙起火?
  • 刀尖漫步:太空出艙活動之「最」
    這些出艙活動不僅距離地球遙遠,而且乘員間的協作非常關鍵:一名出艙航天員進行艙外作業,另一名航天員則從氣閘艙探出半個身子協助,同時盡享美麗宇宙。 3 首位無系留繩的太空漫步者
  • 組圖:神九航天員出艙全過程 景海鵬笑容燦爛
    組圖:神九航天員出艙全過程 景海鵬笑容燦爛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2012年06月29日11:16 神九航天員出艙全過程 景海鵬笑容燦爛
  • 10年前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那一刻:神七飛船響起火災警報
    資料圖:左圖:9月27日,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出艙活動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出艙後揮手致意(攝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右圖:9月27日,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出艙活動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出艙後揮動中國國旗(攝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華社記者 查春明 攝)。(拖拽圖片可查看大圖)■改革開放40年那些不為人知的瞬間「軌道艙火災!軌道艙火災!」
  •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將進入太空 未安排出艙活動
    本月中旬,中國航天即將迎來這樣一個大日子,神舟九號將把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第一個發射窗口時間有消息說是本月16日下午。一直備受關注的3名航天員無疑將成為此次太空航程的最大亮點。更讓人期待的是,兩名候選女航天員已做好了準備「待定」,據透露,將至少有一名女航天員搭載神九飛天。我國流傳數千年的神女飛天傳說,眼看著就要變成現實。
  • 歡慶"神七"飛天 加拿大渥太華華人集會與有榮焉
    圖為受到民眾歡迎神七航天員。的9月28日下午17時38分,神七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空中搜救分隊搭乘陸航直升機及時搜救到返回艙並順利將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轉送到呼和浩特市。
  • 神九未安排航天員出艙活動 遇突發情況可應急救生
    選女航天員並未要求已育選拔標準為「儘量選擇已婚女性」  神九飛天在即,太空是否將出現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的身影,備受關注。近日,多家媒體報導選擇女航天員的特定標準為已生育。而本報記者了解到,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王憲民接受採訪時曾明確表示,我國女航天員的選拔條件,並沒有要求是必須生育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