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未安排航天員出艙活動 遇突發情況可應急救生

2020-12-16 央廣網

  選女航天員並未要求已育選拔標準為「儘量選擇已婚女性」

  神九飛天在即,太空是否將出現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的身影,備受關注。近日,多家媒體報導選擇女航天員的特定標準為已生育。而本報記者了解到,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王憲民接受採訪時曾明確表示,我國女航天員的選拔條件,並沒有要求是必須生育過的。

  -航天員

  女航天員系空軍運輸兵

  「我們要開展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沒有女性的參與是不完整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建啟2010年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我國第二批航天員包括5名男航天員、2名女航天員。

  張建啟介紹,首批選拔的2名女航天員屬我國第七批女飛行員,來自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選拔條件和標準跟男航天員差不多,包括身體素質、飛行閱歷及意志、思想狀態等因素,唯一不同是儘量選擇已婚,身心更為成熟。

  「女航天員的訓練標準不會降低。」張建啟表示,「女性的忍耐性和細緻程度,從科學分析來講,比男性要強一些,這可能使她們在太空表現得更優秀。」

  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王憲民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我國女航天員的選拔條件,並沒有要求是必須生育過的。

  未安排航天員出艙活動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近日做客廣東省科協論壇,他提到,神九相比神八,飛船的基本狀態未變,大小尺寸也未變,只是實驗任務不同。他透露,此次航天員神九之旅,未安排出艙的活動。

  「將有3個太空人上天,但到底由哪3個人上,要在臨發射前進行嚴格的篩選和考核。」戚發軔介紹,航天員飛天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身體,二是技術,三是心理狀態,「要求非常好的心理素質」。

  戚發軔透露,有兩名女航天員在參加訓練,「我們都希望她們能上,她們自己也想上,但還是要看最終的考核。」

  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戚發軔曾描述成功的有人交會對接:天宮一號與神九完全對接契合,航天員從飛船直接進入天宮一號,組合體能完美聯合飛行,最後航天員回到飛船,飛船與目標飛行器分離,安全返回地面。

  -神舟九號

  遇突發情況可應急救生

  神舟八號飛船成功發射之後,我國神舟系列飛船基本定型,成為新型天地往返運輸工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介紹,在安全性、可靠性等要求之外,神九的一大特點,是注重保障航天員的舒適性。

  他介紹,神九將先發射到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350公裡的橢圓軌道,然後再變軌至343公裡的交會對接軌道,這是一個圓形軌道,高度、運行速度都一樣,萬一有突發情況可進行應急救生。

  為什麼載人太空飛行器都在距離地面300-500公裡的軌道運行?龐之浩解釋說,若高於500公裡,就進入地球輻射帶,存在高能粒子,可以穿透太空飛行器的結構層,對航天員造成影響;若低於300公裡,又有殘餘大氣影響,對太空飛行器軌道維持要求較高,需消耗大量的燃料。

  龐之浩介紹,神九上天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肩負突破和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重任,這是建立空間站的前提。

  -天宮一號

  從「一室一廳」到「別墅」

  「天宮一號在軌飛行表現完美,一切正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昨天表示。自去年9月29日發射升空至今,天宮已在軌運行256天,目前正在距地約343公裡的交會對接軌道,靜候神九和首批將入駐的航天員到來。

  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昨天說,天宮一號目前姿態控制穩定,測量設備狀態良好,資源充足,內部環境滿足載人要求。

  天宮一號是我國空間實驗室的雛形,也是當前「個頭最大」的載人太空飛行器,擁有15立方米的實驗艙,可供3名航天員在太空工作和生活20天。「如果把神舟飛船比作是一室一廳,那天宮一號就是別墅。」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看過天宮一號後不禁感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科技委委員楊宏介紹,天宮一號設計非常人性化,為航天員開闢了兩個專用睡眠區,有獨立光照可自主調節光線,還配備了雙向可視的通訊設備,各項操作都有助力把手,以適應微重力環境。

  男女航天員衣物已上天

  此次任務為3人多天飛行,在軌時間長達十餘天,相比之前明顯延長,因此航天員相關產品的數量也明顯增加,其衣食住行部分產品去年已隨天宮一號升空,等待航天員進入天宮一號後使用。

  這些產品中,不僅有太空鍛鍊器材供航天員鍛鍊身體,有空間醫學實驗設備以探索航天員長期駐留太空的醫學變化規律和防護措施,還有廢物循環利用的再生設備、醫學健康監督設備,還有男女航天員的衣物、滅火器等。

  為滿足多人多天穿著和更換的需要,天宮攜帶了好幾套服裝包,可供男女航天員使用,其中有保暖內衣、保暖褲、運動襪、運動服、短褲等。

  神舟九號發射時,還將攜帶部分物品上天,轉運至天宮一號,比如航天員的食物、飲用水、實驗用的生物等。

  綜合新華社 央視 本報記者 商西 報導

相關焦點

  • [視頻]胡錦濤觀看中國航天員出艙活動實況
    進入[新聞60分]>> 專題:神七 我在現場 專題:視頻專題:神七問天    央視網消息(新聞60分):9月27日16時41分00秒,中國航天員翟志剛打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艙門
  • 航天員自主出艙 神七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我國國土面積廣,南北向跨度也很大,在國內設置了很多應急區來接納飛船。    他說,除非出現了極端特殊情況,才可能選擇國外應急著陸,這需要慎重決策。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需要通過外事部門協調,依靠落點所在國的搜救力量搜救。現在許多國家都籤了外空協約,有責任有義務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把落入他們國家的太空飛行器和航天員交還所屬國。
  •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將進入太空 未安排出艙活動
    本月中旬,中國航天即將迎來這樣一個大日子,神舟九號將把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第一個發射窗口時間有消息說是本月16日下午。一直備受關注的3名航天員無疑將成為此次太空航程的最大亮點。更讓人期待的是,兩名候選女航天員已做好了準備「待定」,據透露,將至少有一名女航天員搭載神九飛天。我國流傳數千年的神女飛天傳說,眼看著就要變成現實。
  • 中國首套航天員太空出艙活動紀念藏品發行
    中國首套航天員太空出艙活動紀念藏品發行 2008年10月10日 22: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航天員中心隆重發行「神七」紀念典藏《中國航天員金典——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活動紀念》藏品。
  • 航天員出艙畫面曝光 航天員返回過程私房話曝光(圖)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已經完成,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歸來,返艙瞬間出爐,他們已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駐留了30天時間,一直牽繫著全國人民的心。    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從太空回到地球家園。    這個時刻,他們完成了生平走得最遠的一次旅程,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    此刻,從高空俯瞰,只見返回艙呈傾倒狀態,距它不遠的地方,靜臥著一個巨大的紅白條紋的降落傘,像一朵美麗的蓮花,綻放在遼闊的草原上。
  • 北京飛控大廳目擊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北京飛控大廳目擊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2008年09月27日 22: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電 題:北京飛控大廳目擊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作者 楊冰 姜寧 齊彬  中國人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將在二十七日舉行,下午三時許,記者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
  • 神七航天員出艙全程詳解 關鍵的8步驟
    專題:神七 我在現場新華社記者白瑞雪、孫彥新、田兆運   傳說中的孫悟空輕輕一個筋鬥就能翻十萬八千裡,但航天員在太空中活動的每一步,卻一點也不簡單。
  • 航天員沙漠生存記
    15名中國航天員日前在巴丹吉林沙漠圓滿完成了野外生存訓練。這是我國首次在著陸場區沙漠地域組織的航天員野外生存訓練。據介紹,航天員沙漠野外生存訓練為期19天,由中國航天員中心組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提供訓練保障。訓練主要針對空間站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飛船應急返回著陸沙漠地域特殊情況,旨在使航天員進一步掌握救生物品的使用方法,提高沙漠環境生存能力,鍛鍊意志品質,增強團隊協作和凝聚力。
  •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健康出艙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健康出艙 "← →"翻頁 6月26日上午,內蒙古中部草原「神十」任務主著陸場,「神十」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神十」任務女航天員王亞平健康出艙
  • 10年前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那一刻:神七飛船響起火災警報
    資料圖:左圖:9月27日,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出艙活動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出艙後揮手致意(攝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右圖:9月27日,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出艙活動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出艙後揮動中國國旗(攝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華社記者 查春明 攝)。(拖拽圖片可查看大圖)■改革開放40年那些不為人知的瞬間「軌道艙火災!軌道艙火災!」
  • 組圖:神九航天員出艙全過程 景海鵬笑容燦爛
    組圖:神九航天員出艙全過程 景海鵬笑容燦爛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2012年06月29日11:16 神九航天員出艙全過程 景海鵬笑容燦爛
  • 聽英雄航天員劉伯明講太空出艙
    1998年1月5日,我和其他13名戰友一起來到了航天員大隊,面對鮮豔的國旗,我們莊嚴宣誓,甘願為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生。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大量的航天基礎理論,還要進行多項航天員專業技能訓練。我告訴自己,要想儘早地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變,學習訓練中就要格外努力。但是,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選拔是嚴格而殘酷的。
  • 焦點:外媒熱評中國航天員出艙
    進入[中國新聞]>> 專題:神七 我在現場 專題:視頻專題:神七問天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2008年9月27日16時43分,中國太空人翟志剛從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緩慢而堅定地邁向太空
  • 航天員出艙全過程將進行兩個角度視頻直播
    張泉靈:這裡確實有最新消息,下午16:19分航天服監測進展到出艙保障控制臺開機,只要保障控制臺開機,地面接收到兩套艙外航天服電路信號,兩套艙外航天服所有電路都是正常的,這是好消息,有兩個最重要觀察,第一電路會不會正常,第二氣密性檢查。離地球343公裡,在飛船裡兩套航天服還沒有組裝好,怎麼傳達到地面,怎麼做判斷的,請錢總給大家解釋一下。
  • 刀尖漫步:太空出艙活動之「最」
    從1965年至今,人類一共完成了近400次出艙活動,但有些出艙活動值得我們銘記。這裡統計並整理了人類完成的11次出艙活動之最。 1 列昂諾夫:首位太空出艙者
  • 水下10米模擬太空漫步 航天員呼吸靠什麼
    作為民營經濟強省和製造業大省,從神一到神七,浙江先後有多家民企,憑藉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參與製造過程,承擔著越來越重的分量。這一次,神七問天最大的亮點是航天員在太空出艙行走,其模擬訓練設備中就有浙江製造的身影。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航天員順利出艙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航天員順利出艙 "← →"翻頁 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
  • 翟志剛的飛天故事,首次太空出艙時發生過怎樣的意外?
    作為實現中國首次太空出艙的航天員,翟志剛也被譽為「走得最快的中國人」。而他入選太空人梯隊十年,兩次落選;執行中國首次出艙任務時,突發意外。想知道他的飛天故事嗎?快來看看吧!這次任務要進行空間出艙活動,訓練的內容和強度成倍增加。一次潛水訓練時,翟志剛就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刻。他背著氧氣瓶在10米深的水池下面潛水,突然氧氣瓶爆了個口。氧氣瓶漏氣後果難以想像。最終,還是通過救援人員的幫助得以脫險。
  • 國新辦通報神舟十一號任務實施情況,央視公布航天員出艙畫面
    央視公布航天員出艙畫面主持人胡凱紅: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下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兩個多小時之前,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順利返回地面,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目前,2名航天員狀態良好,已順利出艙,計劃今天19:30左右返回北京。至此,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勝利實現了穩定運行、健康駐留、安全返回、成果豐碩的任務目標。受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委託,我們很高興與大家見面,通報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實施的主要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航天員在太空吃米飯木須肉豬排 不能吃產氣食品
    主持人:現在航天員準備的怎麼樣、飛船情況怎麼樣,現在連線北京航天城記者趙海燕。  海燕:在前面節目連線當中,我一直特別關注三位航天員醫學檢查情況,目前為止醫學檢查已經進行完了,三位航天員穿上特製背心,數據很快傳到北京飛行控制中心醫監專家那裡,專家正在對匯總數據進行商討,目前結果還不能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