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向太空進軍的步伐加快,多人多天載人航天飛行技術成為了載人航天工程爭相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然而,突破這一技術,必須要要解決航天員的飲食問題。畢竟「民以食為天」,我們不能讓航天員在天空餓著肚子去執行任務。作為一種特殊的食品,航天食品的誕生解決了航天員們在太空的飲食問題。航天食品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不斷更新換代。
種類繁多的航天食品
第一代:牙膏類食品
60年代初,蘇聯和美國航天員食用鋁管包裝的肉糜、果醬類膏糊狀食物。航天員進餐時,用手擠壓管壁,將食物直接送入口中。牙膏食品最大的特點是便於攜帶,便於食用。時至今日,牙膏食品也是航天員的必須食品。
第二代:一口吞一個的食品
作為牙膏產品的升級,它被做成一口一塊的壓縮食品。太空中吃東西有個很大問題,就是沒有重力。所以食物不能有碎屑,一旦吃出來碎屑,就會在空氣中飄蕩。航天員一不小心就將碎屑吸入肺部,那可不是開玩笑的,甚至會致命。這種一口一個小麵包,就是第二代航天食品。航天員一口可以吞下一個,保證不會因牙齒咬而產生碎屑。
第三代:脫水復水食品
主要是冷凍乾燥食品,如米飯、麵條等主食和各種菜餚果蔬,加水就可以食用。由於太空中沒有重力,為防止水四散飄走,要將水直接加入食品包裝袋內進行擠壓,等待水和食物充分吸收,倒出來就是黏糊糊的一團,就可以吃了。這種食品更接近於地面的普通膳食,能滿足航天員的口味。也就是加一些水就能變成帶有水分的食品,吃起來口味更好。
第四代:太空廚房食品
因為可以使用冰箱和加熱裝置,熱穩定食品和冷凍冷藏食品都出現了。前者是經過加熱滅菌自理的軟包裝和硬包裝罐頭類食品,可以長期存儲,還可以直接食用;後者是在地面上凍好帶進太空的,融化後可食用。因此,航天員可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和加熱後的鮮湯等食品。
作為航天大國的中美俄三國在航天食品的研製上各有本國的特點,符合本國的航天員的口味要求。
俄羅斯航天食品有特沃勞格(一種俄羅斯鄉村的堅果乾酪甜點)、蔬菜、義大利通心麵、西紅柿、油炸米飯、小蝦等等。還有羅宋湯、牛肉大麥湯、辛辣羔羊湯等等。美國航天食品有豬牛肉混合菜蝦、烤牛肉、土耳其香腸、牛排、炒雞蛋、麵包燴肉飯、香蕉杏仁脆餅、花椰菜雞肉、水果布丁,還有可可橘子飲料、蘋果飲料等。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中進食
美俄航天食品看的眼花繚亂,吃起來真的很一般。中國航天食品形式上是以中式為主,能夠符合航天員的口味要求。早餐:什錦炒飯、幹燒杏鮑菇、雪菜肉絲、榨菜、李錦記叉燒醬、濃香奶茶等;中餐:咖喱炒飯(牛肉味)、蘑菇雞塊、豌豆素雞、巧克力、速溶檸檬茶、李錦記川味麻辣醬;晚餐:冬筍火腿炒飯、黑椒牛柳、橙汁蓮藕、醬蘿蔔、速溶菠蘿汁、李錦記海鮮醬。其中,像八寶飯、杏仁、粽子等食品,都具有濃鬱的中國特色。
航天員食譜
神州11號飛船在長達一個多月的飛行中,航天員們的食品在種類上竟有100多種。航天員的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類產品在五天之內沒有重樣。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航天食品的製作標準非常高。其最基本的要求是,絕不能引起任何的食物中毒或者過敏,所有食材經過嚴格挑選,有的甚至在專門農場進行種植、養殖,製作過程高度保質。
遺憾的是,中國航天食品不對外出售,僅供航天員食用。我們期待中國航天事業也更加發展,航天食品更加繁榮,更期待未來某一天普通大眾可以嘗到獨特的航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