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武漢病毒所離華南海鮮市場50公裡 實驗室不可能洩漏病毒

2020-12-20 騰訊網

楊佔秋說,P4實驗室的防護措施是非常嚴格的,而且武漢病毒研究所距離漢口區的華南海鮮市場至少50公裡。「另外,如果是實驗室洩漏的話,那麼病例應該是在實驗室周圍最先被發現,不會在距離那麼遠的華南海鮮市場。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倪浩】狡猾!詭異!疫情出現已近兩個月,但有關新冠病毒本身的太多問號仍在困擾著全球科學家。它的天然宿主到底是誰?疫源地在哪裡?為什麼有如此強大的傳染能力?一個個謎題仍然沒有答案。

《環球時報》近日採訪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醫學病毒研究所楊佔秋教授,以一個武漢本地病毒研究專家的視角,闡述他眼中籠罩在新冠病毒身上的種種疑惑。

蝙蝠是不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

楊佔秋認為,目前尚無定論說明新冠病毒到底來自哪裡,而業界比較公認的觀點是最有可能來自蝙蝠。這是根據新冠病毒基因結構與SARS冠狀病毒80%的相似性得出來的一個推論,目前沒有人能拿出新的證據進行反對,因此一般認為最可能的來源是蝙蝠。但事實上,真正的天然宿主是誰並無定論。

楊佔秋指出,如果認定蝙蝠是新冠病毒天然宿主,那麼病毒又是如何從深山老林裡的蝙蝠身上傳染到人類,中間宿主是誰,這個傳染鏈條目前也是不清楚的。「如果在蝙蝠活體上發現新冠病毒,在找到這個客觀證據之後,還要經過進一步驗證,才能得出結論。」 楊佔秋告訴《環球時報》,這時需要把病毒轉化之後,去感染別的動物,看這個動物能不能被感染,如果這個動物被感染了而且發病,我們就可以說這種觀點成立。否則被嘗試感染的動物根本不感染或者不發病,這種(傳染鏈條)因果關係還是建立不起來。

楊佔秋說,找到新冠病毒來源的最重大意義在於預防。「現在疫源不明,導致防控疫情仍處於被動狀態下,從根本上杜絕源頭仍存在隱患。」

華南海鮮市場是不是疫源地?

「這個問題目前也沒有定論。」楊佔秋認為,第一批41個確診病例中有一半去過華南海鮮市場,但也有很多沒有去過。新冠病毒通過市場內的野生動物傳染到人類的可能性不能絕對排除,但另外13個病例沒有去過華南海鮮市場,讓這一問題更加撲朔迷離。

「市場裡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野生動物,現在把矛頭指向蝙蝠,但是市場裡並沒有蝙蝠在賣,所以這些都是疑問。」楊佔秋認為,比較明確的是,華南海鮮市場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都比較差,環境條件比較惡劣導致病毒容易生長繁殖,也容易傳播。「現在只能說,華南市場很可能是疫情發生的起源之一。」

是不是一種生化戰爭?

楊佔秋表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也很敏感。楊佔秋說他也聽說過類似的傳言,比如2019年10月下旬在武漢舉辦了軍運會,而美國代表團正好住在華南市場附近的一個賓館內。而之後的12月份,武漢出現了新冠肺炎的感染病例,於是就有人聯繫到這些進行猜測,認為這背後可能是一場生化戰爭的陰謀。

但楊佔秋認為,這是沒有辦法去證明的,「類似話題也不適合在民間輿論中流傳和發酵。我們只能認為這種違反倫理道德的做法,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病毒會不會是從實驗室洩漏?

楊佔秋否認了這種說法。「我覺得實驗室不可能洩漏病毒,因為武漢病毒研究所裡本身沒有新冠病毒,它怎麼可能會洩漏呢?我們知道最早成功分離這個病毒是在北京,是由中國疾控中心進行的。而武漢病毒研究所最早沒有去參與病毒分離的研究工作。」

楊佔秋告訴《環球時報》,P4實驗室的防護措施是非常嚴格的,而且武漢病毒研究所在武昌區,距離漢口區的華南海鮮市場至少50公裡,一個在武漢東邊一個在武漢西邊,開車穿行市區過去要將近兩個小時。「另外,如果是實驗室洩漏的話,那麼病例應該是在實驗室周圍最先被發現,不會在距離那麼遠的華南海鮮市場。我認為實驗室洩漏病毒的可能性是沒有的。」

新冠病毒為什麼這麼狡猾?

楊佔秋認為,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還沒有完全確定,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呼吸道傳播和接觸傳播,糞-口傳播和氣溶膠傳播還在研究當中。

「從病毒本身而言,不同基因特徵、不同類型的病毒,其致病性、感染性都是不同的。新冠病毒威脅最大的地方在於其潛伏期過長,鍾南山團隊發現的病例最長達到24天,而之前感染SARS病毒大概10-24個小時就發病了。」楊佔秋認為,潛伏期長,說明新冠病毒適應新的宿主的過程比較長,等到病毒適應了宿主之後才會導致後者發病。

是病毒在有意隱藏自己嗎?楊佔秋表示,「我們只能說,新冠病毒適應新宿主的能力差一些,因此表現為潛伏期也比較長,但因此帶來的最大威脅就是潛伏期內沒有症狀的傳染大量發生。另外,從基因分類來講,新冠病毒的特點就是進化較快,進化快說明這類病毒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

新冠病毒會有特效藥嗎?

「新的病毒被發現後,都可以找到能把病毒殺死或者抑制病毒繁殖的藥物,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不是短期就能研製成功的。」楊佔秋強調說,「所有抗病毒的藥物都有一個特點:對病毒有效果,但對人體也有殺傷作用,即對人體有毒性作用。因此,所有的抗病毒藥物都有毒性作用,只是權衡治療效果與毒性作用哪個更有利於人體健康。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相關焦點

  • 武漢病毒專家:新發地發現的病毒傳染力似高於華南海鮮市場,但……
    武漢病毒專家:新發地發現的病毒傳染力似高於華南海鮮市場,但…… 2020-06-16 0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病毒捕手」|核酸檢測|華南海鮮市場|綏芬河|武漢
    核酸檢測就是找出病毒、捕獲病毒,是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最重要的依據。我們是與病毒接觸最頻繁的人,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我1月19號到達武漢,4月19號又從武漢來到綏芬河。這是我第一次來綏芬河,一座很美的邊境小城。我的同事在4月12號第一批到達,在綏芬河疾控中心空曠的大廳裡搭建起一座負壓帳篷式移動實驗室,達到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標準。
  • 新發地病毒來源指向歐洲:或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病毒溯源提供線索
    也就是說,北京此次的疫情爆發屬於輸入性質的,新發地批發市場並非傳染源,而是被外來病毒所汙染。的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咱們做出了重大犧牲,經過艱苦卓絕的工作,好不容易初步取得了初步成果,並為全世界的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貢獻。然而卻一再遭受某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國家甩鍋。一些流氓國家甚至無理地提出病毒來源於中國向中國索賠。
  • 武漢病毒專家:北京疫情傳染性可能強於華南海鮮市場,吳尊友:未來...
    每經編輯:趙慶15日下午,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楊佔秋教授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新發地4天內確診79個病例,說明北京新發地發現的新冠病毒傳染力有可能強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採訪中,他還認為若病毒是從海外經冷鮮生物類產品輸入,那麼
  • 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病毒發源地!市場外發現更古老病毒的證據
    通知提及,磷酸氯喹被納入新冠肺炎推薦用藥,「根據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通報,該藥在成人中的致死劑量2-4g,而且是急性致死。請各定點醫療機構在使用該藥物過程中進行嚴密觀察,出現不良反應的個案信息請及時報告省衛生健康委。」
  • 再提「新冠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洩漏」,福克斯與川普唱了出雙簧
    美國福克斯新聞援引「匿名消息源」悍然宣稱新冠病毒來源於武漢病毒實驗室的洩漏,該機構的記者還在白宮簡報會上就此向川普總統提問,後者不置可否,這樣的「雙簧」推動了這一指控在國際媒體上的傳播。福克斯新聞連信息源都不敢說,我們有理由懷疑,這個消息就是該媒體憑空編造的,這是他們對川普總統競選連任助攻的一個特別行動。美國福克斯新聞報導截圖新冠病毒是實驗室洩漏的,這種說法已經遭到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抵制。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疫情源自進口海產品?專家:有冷鏈傳入可能
    新冠病毒的溯源一直備受國內外科學界關注,一些研究認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病毒發源地。近期,隨著青島首次從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新冠病毒以及一篇北京新發地疫情可能源於冷鏈食品汙染的論文,似乎為病毒溯源提出另一種可能性。
  • 武漢病毒專家:北京新發地的新冠病毒傳染力有可能強於武漢華南海鮮...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環球時報,15日下午,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楊佔秋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新發地4天內確診79個病例,說明北京新發地發現的新冠病毒傳染力有可能強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採訪中,他還認為若病毒是從海外經冷鮮生物類產品輸入,那麼
  • 華南海鮮市場疫情源自進口海產品?專家:不排除冷鏈傳入可能
    華南海鮮市場疫情源自進口海產品?專家:不排除冷鏈傳入可能,但缺乏足夠證據支撐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新冠病毒的溯源一直備受國內外科學界關注,一些研究認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病毒發源地。  不僅是青島和北京,在7月大連出現的疫情中,前幾日出現的確診病例中大部分是凱洋海鮮公司員工及家屬,雖然沒有在冷鏈水產相關物品上分離到活病毒,無法形成完備的傳染鏈,但病毒通過冷鏈運輸傳播可能性依舊存在。  一些相關領域專家已經注意到,冷鏈運輸下的物品,尤其是進口海產品可以傳播新冠病毒,這或許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病毒溯源提出一種新的研究方向。
  • 「病毒獵手」利普金:華南海鮮市場可能是二次傳播
    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是人造的 華南海鮮市場可能是二次傳播Y:如何描述你的任務?L:我的使命是做我們最擅長、且幾十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試圖找到一些線索,獲得「病毒情報」,如病毒從何處來,它是如何引起疾病的等等。
  • 疫情起源於武漢生物實驗室?多國科學家聯名駁斥「病毒陰謀論」
    這些聯名科學家中,也不乏美國科學家,其中包括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病理學學系教授Dennis Carroll;芝加哥大學微生物、分子基因生物學系和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的終身教授Bernard Roizman;波士頓大學傳染病實驗室微生物學系系主任、國家新興傳染病實驗室主任Ronald Corley教授;野生動物信託基金會主席Peter Daszak;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和微生物系系主任
  • 高福: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或為受害單位,動物樣本中未提取到病毒
    (觀察者網訊)25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接受鳳凰衛視採訪,介紹了國內病毒溯源進展及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調查等疫情情況。高福表示,自己在1月初曾經到武漢親自採集了一些標本,提取的動物樣本中沒有檢出病毒,但包括下水道廢水在內的環境樣本中,有檢出病毒。高福稱,「可能最早,我們推測海鮮市場可能有,但現在看來,海鮮市場本身也是受害單位,在這之前病毒已經存在了」。高福強調,要給科學家時間做專業研究。
  • 中國疾控中心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檢出大量新型冠狀病毒
    新華社北京1月26日電(記者王秉陽、溫競華)記者26日從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了解到,該所在新型冠狀病毒溯源研究中取得階段性進展,首次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並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
  • 「病毒從冷鏈傳入武漢」?值得溯源
    按照「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全覆蓋」的要求,武漢等城市近日在對一些批次冷鏈倉儲進口食品進行常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有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這很容易讓人想到曾暴露在全世界聚光燈下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一年前,那裡是否同樣存在境外冷鏈食品?進口冷鏈食品此前作為新冠病毒輸入載體的可能性是否被低估了?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在武漢走訪,基本可以確定一年前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存在大量境外冷鏈商品。
  • 華南海鮮市場曾熱銷冷鏈食品,武漢最初病例或從海外傳入?
    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在武漢走訪,基本可以確定一年前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存在大量境外冷鏈商品。劍橋大學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的研究數據表明,新冠病毒於2019年9月13日和12月7日之間開始在人類中傳播的可能性有95%。相關專家認為,武漢最初的病毒由進口冷鏈輸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當前,世界各國應該形成數據、信息的共享機制來合作進行科學溯源。
  • 疫情下武漢病毒所做了啥,是否預警?原病毒所科研人員回應
    (但是鋪天蓋地的疫苗宣傳中鮮有提及武漢病毒所,是否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武漢病毒所正處於謠言漩渦中央,大家避嫌只好略去武漢病毒所的名字?具體詳情作為外人無從得知。)「人造病毒」「實驗室洩漏」這些陰謀論說法,在早期主要是部分網民和譁眾取寵之人四處散播,在國外疫情蔓延之際,部分國家的媒體也開始散播這一說法(有一些謠言很可能是出口轉內銷),而部分政客也處於種種政治目大肆宣揚。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後,北京又一海鮮市場檢測出病毒,疫情會反彈嗎
    在6月13日的時候,北京又新增兩例新冠病毒,根據調查發現,這兩例新增患者都到訪過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中心。在事情發生後,專家也對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進行檢測,最後在三文魚中檢測到了疫情病毒。在確定三文魚存在病毒後,新發地農產品市場的負責人也把三文魚全部下架,並對新發地市場進行休市,也對市場裡的1萬員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從北京新發地海鮮存在病毒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中國出現疫情病毒的源頭可能就是這些海鮮產品。根據新發地農貿市場的負責人介紹稱:這些三文魚都是從歐洲進口的。
  • 最新檢測: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存在大量新型冠狀病毒,集中在「野味區」
    該所首次從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並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早期確診的病例,大多來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
  • 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休市
    湖北省武漢市衛健委消息,近期部分醫療機構發現接診的多例肺炎病例與華南海鮮城有關聯,目前已發現27例病例。2020年1月1日,武漢市江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武漢市江漢區衛生健康局發出「關於休市整治的公告」。
  • 【專家:不排除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由冷鏈傳入可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
    2020-10-29 09:06:00來源:FX168 【專家:不排除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由冷鏈傳入可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近日表示,「由於北京新發地、大連和青島這幾起疫情都是由海產品引起,那麼使我們想到了最早在武漢發生的那些疫情也是在華南海鮮市場,是不是也是由於進口海產品引起,這個也給我們一個提示,使我們有一個新的思路、新的技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