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的素齋就只有豆腐麼

2020-12-16 食味廚房

「煙花三月下揚州」,乾隆應該是個特別風雅的皇帝,也是個喜歡玩的皇帝,靡靡細雨中的揚州更是一番滋味,柔軟的風褪去冬天的凌冽顯出南方姑娘的溫柔,青絨絨的柳芽兒遠遠的依在瘦西湖的岸邊,船坊的魚娘子唱著楊柳青,遠處天寧寺的誦經聲悠悠揚揚地貼著水面傳過來。

文思和尚拿起養在木桶裡的豆腐,細細地切了起來。拜佛都說心誠則靈,做菜也是一樣的。文思用誠心伺服著食材,才有這美味流傳下來。

圖片來源網絡。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是一項特別考驗刀工的菜餚,其次就是調味了。

乾隆駐蹕天寧寺時曾說「蔬食殊可口,勝鹿脯、熊掌萬萬不及矣。」可見素食調味也是十分重要的。

文思擅長豆腐羹和甜湯之類的菜餚,作為揚州近鄰的鎮江人,從小就吃慣了甜湯,酒席將過大半時辰,會上一道甜點,就是酒釀桂花羹。

圖片來源網絡。酒釀桂花羹。

飲食好像一款經典的服飾,又好像一部精彩的電影,又好像一位老友,歷經歲月磨礪,再見時依舊欣喜,依舊忘懷。

介紹一下文思豆腐的做法,若是刀工不行的話,朋友們可以自行搜輔助刀具。

豆腐選用老豆腐,去掉表面的硬皮,放入水中浸泡,如果是用刀切,刀面最好也沾上水,輔助刀具也需要沾水的,切好後放入剛剛滾起的水裡,豆腐放下去就要關火了,略燙一燙去掉豆腥味即可,春筍也需焯水。

輔料:春筍、香菇、黃花菜。這些輔料都切成細絲備用。

現代改良過的文思豆腐加入了火腿和雞胸肉,這個按個人喜好自己添加吧。

準備好食材之後,鍋內放水,不用高湯的,水煮開之後放入春筍絲、香菇絲、黃花菜絲,大火煮開,之後放入豆腐絲,放鹽調味,起鍋淋香麻油即可。

調料很少,就只有鹽油,看著寡淡的很,吃起來卻是很鮮美的,原因是春筍、香菇還有曬乾的黃花菜,這些食材都是可以提鮮的,加上麻油的香,再添其他就覺得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了。

圖片來源網絡。

酒釀桂花羹的做法比較簡單,鍋內放水燒開,放入小湯圓,湯圓煮至浮起,倒入酒釀,撒桂花幹拌一下,放入少許糖即可。

圖片來源網絡。

也有人喜歡在裡面打入雞蛋,這也是可以的。

有一天我們會乘舟過江,去聆聽梵音陣陣,去品嘗唇齒留香的佳餚。

煙花三月下揚州,現在就是時候。

相關焦點

  • 文思豆腐——素菜葷做的新派菜
    畢竟豆腐質軟,切塊兒容易,形態也好看,營養還能很好地保存在裡面,而切絲既難切又容易斷,所以很少有人願意做豆腐絲類的菜品。不過,在注重刀工的準揚菜系中,有個菜是以豆腐絲入菜的,這就是文思豆腐。做這個菜時要把豆腐切成細絲,散於湯裡,豆腐絲輕輕蕩開,整個菜如水墨山水般美麗,吃過一次便使人難以忘懷。這道菜本是一道齋菜。
  • 俞竹筠:乾隆與文思豆腐
    清末著名文人俞樾(1821-1907)《茶香色雜鈔》曰:「文思字熙南,工詩,又善為豆腐羹甜菜粥。至今效其法者,謂之文思豆腐。」據方丈傳言:乾隆(1711-1799)南巡駐蹕天寧寺行宮時,方丈文思和尚曾屢次進獻豆腐羹甜菜粥。皇上嘗後,讚不絕口:「朕心儀此羹久矣,餐次享用。聞五代稱豆腐『小宰羊』,蘇東坡詩曰:『煮豆為乳脂為酥』。大內豆腐味道雖可,實難與之媲美!」文思合掌笑曰:「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 養生素食:文思豆腐
  • 文思豆腐
    不過,文思豆腐卻是既有味,又有形,可謂是湯菜中的極品。作為食材,豆腐再普通不過了,自漢代就已有了文字記載,五代時曾有人將它稱為「小宰羊」。蘇東坡在他的《蜜酒歌》裡寫道:「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多數人只知道東坡肉,但其實除了肉食,先生還特別喜歡豆腐。
  • 「文思豆腐」與「菊花豆腐」
    文思豆腐和菊花豆腐不過,這個我倒是可以設法原諒我自己的。而四川的菊花豆腐湯中的「豆腐」,也不是現在這種嫩豆腐,好像是一種白乾子,切得也沒現在這麼細。我猜測菊花豆腐絲現在切成這麼細,是受文思豆腐啟發的。文思豆腐不管怎麼說,文思豆腐和菊花豆腐在今天,長得還是非常像的。一個是湯,一個是羹。但從製法上來講,都需要將一塊嫩豆腐切成千絲萬縷的刀功。
  • 文思豆腐_揚州網
    不過,文思豆腐卻是既有味,又有形,一塊尋常的豆腐,與刀鋒際會於揚州大廚手中,瞬間化成了幾千根豆腐絲,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緩緩打開;又如一朵白色的絲菊,悠悠綻放。文思豆腐羹,可謂是湯菜中的極品。■ 晏明去南方出差時,在一餐館見菜單中有這樣的介紹:「文思豆腐是一道歷史悠久的江蘇傳統名菜,起源於揚州和淮安,屬淮揚菜。」
  • 城市非遺.揚州——文思豆腐
    歷史文化「文思豆腐」是淮揚地區一款傳統名菜,它始於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慶史。傳說在清乾隆年間,揚州梅花嶺右側天寧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式豆腐菜餚。特別是用嫩豆腐、金針菜、木耳等原料製做的豆腐湯,滋味異常鮮美,前往燒香拜佛的佛門居士都喜歡品嘗此湯,在揚州地區很有名氣,這在《揚州畫舫錄》中曾有記載。
  • 說到健康,我吃了素齋
    好的素齋,原來是這樣使人身心都舒適。吃過素齋的人我不太了解素齋。對於一個吃過幾頓素齋的中年人來說,心裡還是有些感觸的。這種飲食習慣,據說起源於公元一世紀的大乘佛教,是為了教育「眾生平等、因果輪迴、大慈大悲」而形成的,可分為純蔬菜、雜菜和仿肉三種,根據不同的地方,有寺廟和民間素齋。在我去了臺灣,在眾多的餐飲項目中,素齋令人印象深刻。
  • 淮揚菜名菜文思豆腐是一道考驗刀工的菜,也考驗烹飪技巧!
    文思豆腐文思豆腐這道菜品的刀工極為考究,也是她最為講究的地方,當然吊湯也是極其考究的。要做好這道菜必須將豆腐切成頭髮絲般粗細,且根根分明且絲細。仔細觀摩廚師的刀工,將一塊豆腐有節奏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細絲,條條一般長短、粗細,中間沒有停頓,一氣呵成,功夫了得。查閱史書,有清人俞樾《茶香室叢鈔》記載:「文思字熙甫,工詩,又善為豆腐羹甜漿粥。至今效其法者,謂之文思豆腐。
  • 豆腐乾 素火腿
    白豆腐乾是龍華生產的,龍華的素齋是有名的,豆腐乾是素齋裡最大眾的。在滷汁豆腐乾裡,名氣最響是蘇州的津津醬汁小豆腐乾,那個小藍色盒子包裝是多年一貫。 吃白豆腐乾的趟數要比吃醬汁豆腐乾多,因買白豆腐乾的地方比滷汁豆腐乾多。住茂名南路時,到淮海中路往東一百多米,就有上海食品商店、高橋食品廠、慶豐熟食店第二門市部等三四家賣白豆腐乾的。
  • 文思豆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豆腐名菜
    豆腐,作為中國人餐桌上常見的食品,深受南北大眾的歡迎,其中,豆腐具有的清熱潤燥,補血養顏,強壯骨骼,補腦健腦,防癌抑癌等功效更是讓中國人不甚喜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做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豆腐名菜——文思豆腐。
  • 令乾隆皇帝大加讚賞的文思豆腐
    歡迎來到小琳美味,在這裡將會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開心和精彩,小編文筆不好,還請各位小主看後多多指教「文思豆腐」是一道有著悠久歷史的淮揚菜餚,它選料極嚴,刀工精細,軟嫩清醇,入口即化,同時具有調理營養不良,補虛養身等功效,是適合老人、兒童的上好菜餚
  • 舌尖上的禪意——五臺山素齋美食
    來自寺廟的素食被稱為"齋",僧侶們在寺廟的園子裡種植蔬菜瓜果,以新鮮蔬果入饌,順時而食,得天之味,處處體現出禪意,清淨自持。這些蔬食菜餚,所展示的不僅是素食之美,更是從舌尖到心靈的返璞歸真。世間唯愛和美食不可辜負,美食和愛一樣溫柔,她是有溫度和靈魂。品味五臺山素齋美食是一種情趣,享受美食是一種幸福。這就是美食的誘惑,更是大自然的饋贈。
  • 想起以前在《舌尖上的中國》看到的文思豆腐,文思豆腐切更細,更...
    南北皆宜的美味,極致刀工,細如髮絲的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是一道有著悠久歷史的江蘇傳統名菜,起源於揚州,屬於淮揚菜、蘇菜系。
  • 別以為這是一盤煎雞蛋,去嘗嘗你會發現竟然是豆腐做的素齋
    四川寶光寺的素齋遠近聞名,凡是成都平原川西壩子上的人,無不知道寶光寺有一個素齋餐廳。素齋餐廳始建於20 世紀中期,由名廚世代相傳,發揚光大了佛門傳統飲食文化。生活在成都這個美食之都的人,吃慣了山珍海味、火鍋燒烤,去寶光寺品嘗一下素食齋飯,會感到別有一番風味。
  • 文思豆腐,簡單易學,還養生,一碗吃不夠!
    文思豆腐豆腐可千變萬化,做法層出不窮,藉助工具製作文思豆腐既簡單又美觀,使文思豆腐這道菜品輕鬆走上百姓餐桌,亦可做為宴客菜餚。原料:豆腐、香蔥末、胡蘿蔔末、鹽、香油、料酒、雞精、澱粉水。做法步驟:第1步、買來的盒豆腐一塊,衝洗乾淨。第2步、用買來的文思豆腐工具,先將方型不鏽鋼豆腐工具壓入豆腐中,再將細格豆腐網壓入豆腐中切成均勻的豆腐細條狀。
  • 文思豆腐的家常做法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豆腐 豆腐絲 火腿豆腐又稱水豆腐,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豆製品;豆腐在我國家喻戶曉,是我國素食菜餚的主要原料,在先民記憶中剛開始很難吃,經過不斷的改造,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因富含豐富的完全蛋白質和礦物質以及其獨特的美味,被人們譽為「植物肉」。
  • 素食文化:和尚刀法驚世超絕 文思豆腐千絲萬縷
    (圖片來源:moshanwang)  自淮南王劉安創製豆腐以來,豆腐一直是古來諸多傳世佳餚中的主要食材,酷愛豆腐的名人從古自今亦不曾少過,以豆腐為主的素菜中,頗具名氣的,要算被袁枚列入其《隨園食單》中的「文思豆腐」了。「文思豆腐」是淮揚地區的一款傳統名菜,始於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是清幹隆年間,揚州天寧寺的文思和尚所創。
  • 文思豆腐的做法大全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豆腐豆腐絲火腿冬筍是一種高蛋白、低澱粉食品,對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療作用。它所含的多糖物質,還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經常食用還可以開胃健脾,通腸排便,寬腸利膈,開膈豁痰,解酒毒,消油膩。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 文思豆腐:極簡主義的美學享受
    細如銀線的豆腐絲,被放入清水中潤開,呈現出雲霧般的形態,流淌在盅中的文思豆腐,千絲萬縷,宛若一幅清婉的水墨。松茸為山,高湯漾水,豆腐垂絛外形似菊花綻,一顆鮮紅的枸杞粒點映其間,菊花豆腐意境清新而深遠。豆腐,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美味。一塊白淨的豆腐卻擁有著豐富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