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下揚州」,乾隆應該是個特別風雅的皇帝,也是個喜歡玩的皇帝,靡靡細雨中的揚州更是一番滋味,柔軟的風褪去冬天的凌冽顯出南方姑娘的溫柔,青絨絨的柳芽兒遠遠的依在瘦西湖的岸邊,船坊的魚娘子唱著楊柳青,遠處天寧寺的誦經聲悠悠揚揚地貼著水面傳過來。
文思和尚拿起養在木桶裡的豆腐,細細地切了起來。拜佛都說心誠則靈,做菜也是一樣的。文思用誠心伺服著食材,才有這美味流傳下來。
文思豆腐是一項特別考驗刀工的菜餚,其次就是調味了。
乾隆駐蹕天寧寺時曾說「蔬食殊可口,勝鹿脯、熊掌萬萬不及矣。」可見素食調味也是十分重要的。
文思擅長豆腐羹和甜湯之類的菜餚,作為揚州近鄰的鎮江人,從小就吃慣了甜湯,酒席將過大半時辰,會上一道甜點,就是酒釀桂花羹。
飲食好像一款經典的服飾,又好像一部精彩的電影,又好像一位老友,歷經歲月磨礪,再見時依舊欣喜,依舊忘懷。
介紹一下文思豆腐的做法,若是刀工不行的話,朋友們可以自行搜輔助刀具。
豆腐選用老豆腐,去掉表面的硬皮,放入水中浸泡,如果是用刀切,刀面最好也沾上水,輔助刀具也需要沾水的,切好後放入剛剛滾起的水裡,豆腐放下去就要關火了,略燙一燙去掉豆腥味即可,春筍也需焯水。
輔料:春筍、香菇、黃花菜。這些輔料都切成細絲備用。
現代改良過的文思豆腐加入了火腿和雞胸肉,這個按個人喜好自己添加吧。
準備好食材之後,鍋內放水,不用高湯的,水煮開之後放入春筍絲、香菇絲、黃花菜絲,大火煮開,之後放入豆腐絲,放鹽調味,起鍋淋香麻油即可。
調料很少,就只有鹽油,看著寡淡的很,吃起來卻是很鮮美的,原因是春筍、香菇還有曬乾的黃花菜,這些食材都是可以提鮮的,加上麻油的香,再添其他就覺得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了。
酒釀桂花羹的做法比較簡單,鍋內放水燒開,放入小湯圓,湯圓煮至浮起,倒入酒釀,撒桂花幹拌一下,放入少許糖即可。
也有人喜歡在裡面打入雞蛋,這也是可以的。
有一天我們會乘舟過江,去聆聽梵音陣陣,去品嘗唇齒留香的佳餚。
煙花三月下揚州,現在就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