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上海欽賜仰殿道觀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懶
一些學道的人變得懶散,對生活中很多事情不做,且不知道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而老子之教導,是「和光同塵」,在生活中修行。
這樣對現實生計懶散的人不在少數,眼高手低,看不起吃苦的活,且以修行逃避現實。這也是歧路。
看看古書,王十八做僕人,修成大道,陳泥丸是個匠人,也修成大道,而石泰早先做大夫,後來做裁縫,同樣成了一代祖師。
張伯端《悟真篇》裡說:「志士若能修煉,何方在市居朝」
在市井裡,在官場上,都可以一邊做事,一邊修道,而得成就。
如今以修道而懶散不做事者,需要反思了。
過去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現在變成「百無一用修行人」。
我見過很多學道修道的人,到頭來成了「廢人」一個,於自己,於家庭,於社會,都沒有責任心。
更談不上「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了。
痴
對佛道文化大到痴迷的地步,甚至產生狂熱的宗教激情。
有的信佛,就攻擊道教,有的信道,就罵佛家,只認為自己學的是對的,自己所學是正道,其他都是旁門左道。
一個家庭中,有的人為信仰不同大打出手。
曾經有一家人,姐姐信佛,弟弟信基督,兩個人誰也說服不了誰,就打架,骨肉反目。
這都是痴,沒有智慧,非常危險,缺乏包容精神。
有的,痴迷於自己所學,對其他的學問、知識,不屑一顧。
須知,真正的修道文化,包含了真正的科學與哲學,而探討更高的境界。
境界越高,越具有包容性。
就好像到太空看地球,就會發現地球也不過是太空的滄海一粟,因為,觀察者的眼界寬廣了。
學道修道達到高境界,也是包容宇宙之心胸,遍觀大千之眼界,博愛眾生之慈悲,貫通有無之真知。
他的知識不限於有形世界的真理,還包括我們沒有認識的無形世界的真相。
痴迷中最可怕的是變得神神道道,家庭事務、親人關係全都一塌糊塗。
幻
產生幻覺,這樣的事情很普遍,不用舉例子,很多人都有體驗和認知。
幻覺產生以後,認幻為真,耽誤平生的事情非常多。
幻覺也是精神病的前兆,需要警醒。
修煉中出現幻覺很正常,但認幻為真就失常。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不假方便,亦無漸次。
幻覺的結果,往往是使修煉者人不人,鬼不鬼,神不神,仙不仙地生活。
狂
是極大的傲慢,看不起任何人,有的人認為自己是得道者,或者是揭秘者,或者是成就最高者。
一些學者也犯此毛病,認為自己的著作是「最」什麼的。
一些修道者認為自己的門派是「最」什麼的。
有的人倒沒這麼狂,但傲慢,看不起他人。
不要輕視任何一個沒有入門的人,可是我們做不到。
經常心裡懷有傲慢心,這在道法,就是「我慢」,是要清除的毛病。
亂
就是精神錯亂,人的神智失常,有的需要住精神病院,有的在家裡看護。
有的人,表面上看,很正常,內心已經錯亂,只是靠一點點理性在支撐。
很多有心理障礙的人就是這樣,其他方面很正常,但某一個方面,內心早已崩潰,只是靠一點點理性在支撐面子。
這種人,覺照則歸正,不覺照則危險橫生。
至於其他因修煉瘋狂者,看看十餘年前氣功熱時的社會資料,只怕膽戰心寒。
現在網絡上二十多歲好修道者,倒推十年,也不過十餘歲,還是個小孩子,自然記不得這些事情。
四十歲,三十多歲的修道愛好者,大多經歷過那個時代,親眼見過那些精神失常者。
我經常呼籲大家關注修行的安全、身心的健康,就是二十餘年來,我見過的因修煉而精神岀偏的人太多,算起來,可能是數以百計。
除了同情,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
加上我所了解的網絡上的資料,更多。這應該引起好道者的警惕。
魔
走火入魔。
一種是邪見,自以為得道,在社會上傳播邪見。
一種是狂亂惑世者;
一種是依仗神通妄為者。
其人所言所行,都與正統的道家真理相背。
但是,還有一定的影響力,不是個人的問題,個人的問題,歸在亂和狂中。
而魔,有相當的影響力。
就好比《西遊記》裡佔山為王的那些妖怪,都有一定的勢力和能力,但都錯誤地以為「吃一塊唐僧肉就能長生不老」。
這就是見地的錯誤。當然,這是個比喻。
反觀內照,警醒自己,萬不可在這六大歧途上徘徊。
正信、正見、正修、正行
小道認為,道門之信仰,應具備四正,方可稱為正信,如此才能不落邪見,不入邪宗。
1、正信
即對道教有正確之基本定位,即問:學道所為何事?
《邱祖垂訓文》云:「吾教後輩門人,當自閒處揣心,出家所為何故?蓋為看破塵緣,輪迴苦惱,方才進道。」
2、正見
即對修道次第應有正確之認識,特別是:修道首要是什麼,從何處下手?
《真一經》云:「勸人修道,即以修心。教人修心,自可見道。道不可得見,因心以見。道不可得聞,因心以聞。夫聞見於道,皆因以心。」
3、正修
即將正信與正見落實於日常之中。
修行有靜有動。澄心默坐,契悟玄機,是為靜修。應緣接物,積行累功,是為動修。
4、正行
即正確的行為。其實「正行」已經包含在「正修」中,但為強調「行」,故單獨列為一項。
修行不是空口說大話,不是喊口號,不是陽奉陰違,而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功夫。我輩學人應當將每時每刻都當作修行的機緣,善加利用,才能功行卓著,與道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