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階層,在歷史上統治日本長達 700多年,其飲食生活習慣與精神狀態,都深深烙刻在日本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嵯峨天皇像
▶平氏吃素
大約公元八世紀時,篤信佛教的嵯峨天皇首發「肉食禁令」。此後歷任天皇又多次下詔禁止吃肉,日本貴族們被迫養成了食素的習慣,連吃魚也被禁止。同時,日本平民受吃素的僧侶的影響,也逐漸遠離了肉食。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才解除禁令。 在舉國素食的環境下,武士階層也不能超身世外。最早登上歷史舞臺的平氏武士,由於成為國家的實際的統治者,也就理所當然吃上了貴族食品,以素為主。
平氏武士們還經常能吃些遠方各國進貢的食品。這些進貢的食品為了保質,往往含鹽極多,難以消化,如鹹魚幹、蒸乾的玄米等,此外,平氏武士過著足不出戶的生活,且不愛沐浴、不講究個人衛生,特別是平氏的女眷,住在深宅大院中,基本不與外界接觸,因此他們多死於結核病。
平清盛
▶源氏吃肉
當時,平氏的對頭——源氏武士,以鳥獸的肉食為主。為了促進消化,他們常常喝味噌湯、吃梅乾等食物。源氏武士在東國大山中,長年不懈地進行武藝鍛鍊和長途跋涉的修行,有著強健的體魄。特別是公元1180年開始的饑荒,主要發生在關西地區,東國卻是一片豐收良景,形勢更有利於源氏。
在1185年的源平決戰中,平氏軍隊大敗。源氏打敗平氏,除了軍事上的原因,雙方武士不同飲食造成的體質差異,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千年之戀之源氏物語》劇照(選此圖純粹為了天海佑希)
【鎌倉時代】
▶關鍵字:油豆腐
鎌倉時代,日本出現了用油及味噌做出的油豆腐,以及烏面、豆沙包等用小麥粉所制 成的食物。但這些東西主要的消費者都是寺廟裡的僧侶,與武士階層無緣。
【安土桃山時代】
▶關鍵字:河豚
權重一時的豐臣秀吉曾下令侵略朝鮮。收到豐臣秀吉命令的日本武士, 紛紛從各地趕到肥前名護屋城匯合,匯合地必經山口縣下關以及北九州一帶,此處正是河豚盛產地。很多武士不知道河豚有毒,貪圖美味,紛紛喪命於下關。豐臣秀吉聞聽此事,怒發 衝冠地大吼:「想死也要給我死在朝鮮!」於是發出禁令,不準武士們吃河豚。武士們大批死亡的情況才得以終止。
茶泡飯
【戰國時期】
▶關鍵字:茶泡飯
泡飯最初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但中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南方就已經非常流行吃茶泡飯。
在日本,即使在正式宴會上,茶泡飯也是正規菜品,而非於老家中國時是上不了臺面的方便食品。
日本的戰國時代,武士們平時仍以穀物、醃菜、海帶、紫菜和魚為主,他們在很多時候都是在吃「乾飯」(一種類似中國年糕一樣的食物)、茶泡飯和飯糰。
茶泡飯,大致的做法就是把米飯燒熟置涼,吃的時候用熱茶衝下去,再加一點鹽,並佐以梅幹、海苔等配料。泡飯所用的茶一般是綠茶,壓緊之後切成條狀,和飯一起衝泡。茶泡飯充飢尚可,卻嚴重缺乏鐵、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元素,但由於製作方便,取材簡單,原料便於攜帶,吃起來也很節約時間,因此武士階層在戰鬥中,普遍是以茶泡飯為主食。
▶關鍵字:壽司
戰國時代,日本另外一種特色食品壽司粉墨登場。事實上,早在公元 927 年《延喜式》 法典中,就有關於壽司的記載。
但戰國時代的壽司指的是一種保存魚的方法:在魚身上抹上鹽,用重物壓緊,使之自然發酵。當產生酸味後,即可食用,其味甚佳。其後壽司成為一種用米飯包著餡,外面再包一層海帶的糰子。壽司製作簡單,便於攜帶,是日本戰國時代一種非常重要的食品。
但這種食物有一個缺點——很乾,容易使武士們口渴。為了解決問題,武士們都攜帶烤過後的味噌塊,上戰場時只要把它溶於湯後便能飲用。
▶關鍵字:掛麵
除茶泡飯、壽司、味噌湯外,武士們的飲食裡還有一種重要的食物——掛麵。把像是烏龍麵一般的麵條和蔬菜一起煮,然後用味噌來調味,這種面很有營養,對體力消耗極大的士兵很有益處。
直到江戶時代物質極大豐富前,本該是窮人食品的茶泡飯都算不上大眾食品, 而且幾乎就是一小撮人的特權。畢竟一般窮人吃不起白米飯,也喝不起茶。
▶關鍵字:酒
戰國時代,洋酒已登陸日本,但由於價格昂貴,還只是貢品。最受普通武士歡迎的還是濁酒和清酒。但無論是濁酒還是清酒,度數都不高,也許與當時糧食匱乏有關,這也使得日本的酒器一般都很小。
畢竟是動蕩的時代,想要活命已屬不易,哪還有情致豪飲爛醉。 戰國時期的日本軍糧供應分為兩種情況:如果是短期戰鬥,軍糧全得自備;只有當戰鬥曠日持久,領主們才會給手下賣命的武士提供糧食。
酒在武士的生活中佔有極端重要的地位,幾乎所有重要的活動都要喝酒。
戰國中期,耶穌會聖徒聖方濟乘船來到日本傳教。當時,大內家和海外交往比較多,為了討好大內家當主大內義隆,聖方濟獻上葡萄酒一瓶,這是有記載的日本人第一次得到葡萄酒。
傳說中的美男子——織田信長
葡萄酒和鐵炮(火槍)在當時是新事物的代名詞,每個自以為很前衛的大名都會喝葡萄酒玩火槍,以標新立異。九州的大名最早接觸葡萄酒和鐵炮的,可真正會喝葡萄酒,玩的好鐵炮的,卻是被時人當做是尾張鄉下農民的織田信長。
信長不但自己好喝葡萄酒,還讓盟友德川家康也喝。黑澤明的電影《影武者》裡,信長將裝滿葡萄酒的酒杯遞給家康,說:「這是南蠻酒,顏色像血,味道卻是酒。」
其實日本不但產葡萄,而且漫山遍野都是野葡萄,甚至鬧饑荒的農民都會上山摘葡萄充飢。可是,日本人就是想不到用葡萄釀酒,他們寧可浪費珍貴的大米去造酒。所以,完全靠進口的葡萄酒非常昂貴,即便大名也捨不得大口大口的對瓶吹到底,喝這酒真是與喝金子沒什麼區別。
繼承織田信長天下人位置的豐臣秀吉也繼承了好喝葡萄酒的習慣,不但平時經常喝,在徵服九州島津家後也要跑到附近的葡萄牙船上大喝特喝。他的側近重臣石田三成在一次同伊達政宗、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等人的茶會後,得意洋洋的拿出一大瓶葡萄酒和大家分享。
這幾位在場的大名領地加在一起,有將近兩百萬石之多,三成在這些大地主面前拿出葡萄酒來炫耀,可見葡萄酒即使在戰國末期也依舊是稀罕物。
後來到了江戶初期,德川幕府開始搞閉關鎖國,洋人和葡萄酒都被趕出日本,日本人繼續喝他們的米酒,直到明治維新前,到底沒用日本的葡萄釀出日本的葡萄酒來。
友情告知❶ 聊聊,請加微信:linglingling0418
❷ 如果您希望告訴大家一些東西,或者希望投稿,請將文稿發送至 rhjs@foxmail.com,我們會在24小時內回復。
❸ 想看什麼選題,請直接回復消息告訴我們
❹ 回復關鍵字可閱讀往期相關內容。
(回復下面這些關鍵字可分別收到1-5條往期內容。它們是:文化、設計、浮世繪、特色街區、購物、歷史、美食、日劇、電影、動漫、旅行、攝影、讀書、設計、傳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