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網頁遊戲《刀劍亂舞》在日本颳起了一陣「刀劍熱」之風,讓這些沉睡於歷史近千年的古代兵器——刀劍重新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起來,使更多人進一步認識了刀劍,熱愛上刀劍。遊戲將有著各種出身,各種歷史的刀劍進行擬人化,這是遊戲的一大亮點。不少人物都被嚴格依照刀劍形態,曾用主性格,自身經歷進行了性格與外貌上的設定。既然如此,在欣賞美男子的同時,我們也要適當了解一下他們的「本體」,那麼我們今天也一起來了解一下幾種日本刀劍的常見種類吧!()
①太刀(たち):廣義上上一般指刀刃長超過兩尺(60公分以上)、刀身彎度較高的日本刀。從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開始便有製作(被稱為日本刀之祖的太刀小烏丸即為平安時代鍛造),直到室町時代(1338年-1573年)後期,常用於馬上作戰的太刀漸漸被相對輕便、適合徒步戰鬥的打刀所取代。太刀根據具體長度,狹義上還分有陣太刀、大太刀、野太刀、太刀、小太刀等種類。
②打刀(うちがたな):簡稱即為「刀」,是日本刀的代表。一般多指室町時代以後出現的日本刀,刀刃長度平均在兩尺三寸左右。從長度上看,打刀與太刀很難進行區分,有的打刀會比太刀長,也有太刀比打刀短的存在,但仍然可以通過銘文的所在側對其刀種進行區分。打刀的原型最開始出現於鎌倉時代(1192年-1333年),後來在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至幕末時期的武士間廣為流行。
③脅差(わきざし):也稱脅指,長度大約在一尺至兩尺之間(可視為較短的「打刀」)。由於脅差本身並不是正規的刀種,所以其常常被作為主兵器的輔助而使用。在江戶時代,武士常佩帶脅差作為打刀的配合輔助,即使不是武士的平民百姓也被允許攜帶脅差。在手邊沒有短刀的時候,脅差也會被武士用來切腹。除了用於近身戰鬥,在距離拉開時,也可被當成投擲武器。
④短刀(たんとう):長約一尺以下,短於脅差,類似於短劍與小刀一般的武器。由於其便於攜帶,利於防身的特點,短刀也會作為避免災厄的存在而被女性和兒童佩帶。直至今天,日本皇室也會將短刀作為守護刀賜給天皇家與各宮家初生嬰兒。短刀的作用相當多,武士切腹時常用短刀(如源義經切腹自盡時使用的便是其佩刀短刀今劍)甚至有曾經作為菜刀使用的存在(如吉光的包丁藤四郎),在室內戰鬥時短刀也更能大展身手,所以短刀也是最適合用於刺殺的武器之一。
除以上四種以外,日本刀還有「槍」、「薙刀」等種類,我們不再一一詳細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網絡多種途徑進行自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