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11所新名校,成立七大教育集團……昨天,玄武區宣布將通過多項舉措實現全區優質教育均衡,讓每個孩子在家門口享受更為優質的教育。
推進教育優質均衡是我市教育部門一直努力的方向。
南京外國語學校、南師附中、金陵中學、南京一中、中華中學這5所直屬學校開辦了近40所分校;
鼓樓區拉薩路小學集團校達到10所,琅琊路小學集團校11所,力學小學集團校8所;
秦淮區組建3個小學名校聯盟、2個小學教育集團,區域內所有小學全部納入聯盟校或集團校;
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名校託管弱校等方式,是我市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的重要舉措。僅「十二五」期間,全市就新增託管學校99所,新開辦名校分校49所,新建教育集團、教育聯盟、辦學聯合體15個。「十三五」期間,名校分校數量增長同樣迅速,僅去年一年,就新增名校辦分校13所,新建教育集團、教育聯盟、辦學聯合體8個。數據顯示,加上傳統名校,目前我市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已達95.8%。
南京一中江北分校
名校分校「遍地開花」,究竟有沒有達到提升基礎教育整體質量的效果,給老百姓帶來教育獲得感?
01 名校辦分校,曾被擔憂「削峰填谷」
發揮名校示範作用,通過辦分校帶動一個區域或者一個學校發展,南京的這一做法要追溯到十幾年前。
20世紀末21世紀初,琅琊路小學、拉薩路小學、力學小學等學校成為首批開辦分校的名校。到了2003年,南外、南師附中、金陵中學也分別在仙林、江寧、河西地區開辦民辦分校,成為當時關注的焦點。此後的10年中,我市不少名校陸續在教育相對薄弱的區域開設分校,例如南師附中新城初中、一中明發濱江分校等。
「『十二五』期間,特別是2013年以後,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等方式成為我市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的重要舉措。」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11月,我市出臺《關於優化全市中小學布局的指導意見》,對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打造教育名城做了明確部署,之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舉措不斷加快。
來自市教育局的數據顯示,近5年來,我市共新增託管學校102所,新開辦名校分校67所,新建教育集團、教育聯盟、辦學聯合體23個,全市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已達95.8%。
南京一中9所集團校新生歡聚一堂,用一場交響音樂會開啟「開學第一課」。
名校辦分校,起初並不被一些人看好——傳統名校輸出資源到薄弱校,會否導致名校資源稀釋,最終導致「削峰填谷」?
「這樣的擔心,在最早的時候確實有過,因為每個學校的編制數量有限,輸出名師,意味著本部的師資可能會受到影響。」一中校長尤小平說,但這麼多年實踐下來,他們已經摸出了一套路子,一方面針對不同的學校找到匹配的老師輸出,另一方面著力培養年輕人才,「十多年的嘗試下來,可以說既不是『削峰填谷』,也不是『整齊劃一』,而是實現了高位均衡和攜手共贏。」
02 名校「造血」「輸血」,帶動一批弱校新校成為新名校
位於鼓樓濱江蘆柴洲1號的方興小學去年成為拉薩路小學分校。這是拉薩路小學教育集團的第10個成員。
方興小學由原下關區5所薄弱小學合併而成,隨著政府對濱江地區的大力開發,為了擴大與輻射鼓樓區優質教育資源,2016年學校拆遷在原址擴建,並於去年成為拉薩路小學直屬分校,實行「總校負責制」。拉小本部校長嚴瑾擔任方興小學校長兼書記,本部派出教師團隊入駐學校。
方興小學
「這個學校原本90%以上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每年能有三五個學區生過來就不錯了!」副校長陳寧說,「去年8月拉小接手以後,兩所學校資源全部打通,文化建設、制度設立、教師培養、資源開發、課程建構、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和本部一體化。一年裡本部過來交流的老師就有近20位。」
在本部的帶動下,方興小學突飛猛進。今年5月,學校在區集體舞、啦啦操、英語短劇、空模等四項比賽中,均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今年7月,師生們在「寧臺港澳科技創新挑戰賽」中,從62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市一等獎第二名的好成績,並摘得3個單項金獎。
「當初選擇這個學校是沒辦法,現在覺得運氣很好,學校的軟硬體和以前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三年級學生滕議文的爸爸說,「最直接的改變就是老師交流以後,教學和管理更專業了。今年我家孩子在鼓樓區英語短劇比賽中拿了一等獎,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今年新學期開學,方興小學招生4個班,全部都是學區內生源。
同樣,拉小分校銀城小學、金陵匯文小學部、寶船小學,如今也都已經成為區域內的新名校。
拉薩路小學校長嚴瑾說,這幾年本部和分校每年有15%的師資交流,十多年來拉小輸出了近20多位幹部、80位老師,「拉小不斷『輸血』『造血』,讓自己更優秀,也實現了集團學校共同發展。」
除了掛牌名校分校,還有一批學校通過聯盟校、託管等方式提升了辦學質量。
2016年遊府西街小學名校聯盟啟動,聯盟內共有9所小學,其中雙塘小學在納入聯盟之前,2014年已經被遊府西街小學託管。當時,雙塘小學校長、書記都由遊小本部派駐,兩校在管理、教師、課程、教研等多個方面統一,遊小還派出教師在雙塘小學輪流蹲點。這幾年,雙塘小學快速成長為「家門口的好學校」,學區生不斷回流,買房落戶或把戶口遷入的老百姓越來越多,學區生生源爆滿。
丁家莊初級中學
2014年,位於丁家莊保障房片區的新建校丁家莊初級中學由南師附中託管。5年間,南師附中先後派出徐險峰、湯春妹兩位名師擔任丁家莊初級中學校長,將南師附中的教育管理理念帶進學校。「學校90後年輕老師很多,為了讓他們主動學習,加強業務,我們實施中層幹部競爭上崗,不搞論資排輩。」校長湯春妹說,學校考核制度還加大了班主任崗位的權重,激發他們抓好班級工作的內生動力,在教師隊伍中樹立起正確的價值導向。通過這些辦法,這幾年學校打造了一支過硬的教師團隊。
前年,丁家莊初級中學首屆畢業生中考均分高出南京市平均分4分多;去年,第二屆畢業生中考均分高出南京市均分20多分。如此突出的成績,被家長們稱作「奇蹟」。
03 分校不是隨便「掛牌」,將建「退出機制」
「事實證明,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名校託管等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的方式,十多年下來效果顯著,不但沒有削弱老牌名校的實力,反而給名校老師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教學和管理者,帶動一批薄弱學校跨越式發展。」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也坦言,南京基礎教育的發展,和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雖然我們現在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已經達到95.8%,但是覆蓋以後有沒有得到老百姓的認可,這個很難說。」這位負責人說,家長們希望孩子上學時可以享受到優質資源,這種需求是迫切的,但是學校的成長需要有個過程,名校帶動弱校的舉措也不是「速效救心丸」。「一個學校的成長,和周邊居民的整體素質、生源情況有關,和學校的文化底蘊、管理水平等也有關。有的學校在名校的帶動下發展比較快,成效比較明顯,也有的學校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這都是正常的。」
位於六合新城的北京東路小學棠城分校通過建成驗收。
據介紹,目前我市區域內的優質教育均衡推進成效比較明顯,但是市域的均衡還有差距,特別是郊區、新區和城區的教育質量還有一定差距,這也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接下來,我市將進一步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特別是推進主城優質資源輻射新城,在品牌引進、財政投入、師資配備等政策方面,重點向新建學校等實行傾斜。引導主城內的名校通過輸出管理、校園文化、教學模式等方式,到新區參與舉辦分校,有力地幫促新區新建學校進行高起點辦學。」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說,名校舉辦的分校迅速成長為老百姓認可、辦學質量高的新的名校後,通過「優出弱進」的方式,鼓勵分校脫離母體、獨立運行,並且運用連續孵化方式舉辦分校,減輕名校本部的輸出壓力。
需要強調的是,未來名校分校不是隨便掛個牌就可以!紫君了解到,我市出臺《加強全市中小學幼兒園舉辦分校管理的通知》明確,今後中小學幼兒園的分校將進行督導評估,促進分校規範辦學。市、區教育局建立中小學幼兒園舉辦分校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分校辦學質量不能達到標準要求的,將建立退出機制。
「相信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我市不僅優質教育資源將實現全覆蓋,老百姓對教育的滿意度也會進一步提升。」孫百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