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關店!0.5折大甩賣...又一服裝巨頭敗走中國?

2020-12-26 和訊

  在Forever 21、 Zara等服飾巨頭先後敗走中國後,又一家知名的快消服飾巨頭公司也傳來了壞消息。

  「為了能夠專注於將來的目標,現行ESPRIT FRIENDS會員項目將於年5月31日終止」,「ESPRIT官方購物商城5月31日起將和大家告別一段時間」,記者注意到,近日Esprit網站發布此類公告,再加之其天貓旗艦店也宣布將「告別一段時間」並下架所有商品,引來業內人士猜測Esprit將退出中國市場。

  退出中國?

  實際上,這一猜想並非空穴來風。Esprit母公司思捷環球在4月27日發布的業績展望公告中就指出,其為了將成本及開支減至最少,終止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另值得一提的是,其還計劃關閉中國大陸以外在亞洲的所有56間零售店鋪。

  20多年前,Esprit氣宇軒昂地挺進大陸市場。對於很多70後、80後來說,擁有一件Esprit時裝,曾經是青春美好的記憶。如今其母公司思捷環球不斷收縮戰線,退出中國,退出亞洲,只剩下無路可退的歐洲市場。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Esprit近十年來在中國市場的定位模糊與搖擺不定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這不但令其在Zara、優衣庫等高階零售品牌的衝擊下步步衰退,也讓產品定位、渠道結構及運營管理暴露出非常明顯的失控。「可以說,無論有無此次疫情影響,Esprit全面關店都是必然結果。」

  不過此次Esprit關店並非徹底告別中國市場。記者注意到,2019年12月,思捷環球宣布,與寧波慕尚集團合資1億元成立新公司,其中慕尚集團持有60%權益。合資公司將全權接手Esprit品牌業務。

  此外,公告中明確,思捷環球中國業務過渡到合資經營模式預期於2020年6月30日完成,作為過渡的一部分,思捷環球將關閉若干店鋪或者將餘下中國店鋪的資產轉讓予合資公司。資料顯示,慕尚集團除核心品牌GXG外,該集團旗下還經營gxg jeans、gxg.kids、Yatlas以及2XU等五個品牌。

  Esprit在1968年創始於美國,1992年,Esprit進軍中國內地市場。該品牌在亞洲的代理由香港富商邢李原一手打造,兩年後他成為明星林青霞的丈夫,也讓Esprit取得很好的明星效應。進入中國僅五年時間,ESPRIT就在100多個主要城市開設了超過300家商場專櫃(專賣店),其母公司在2007-08兩年實現最高市值達1770億港元,年淨利潤一度直逼65億港元。

  為甩貨打出0.5折

  「奧萊的Esprit甚至打出0.5折的牌子。」一位網友表示。「從來沒碰到過全場0.5折,打破對衣服的價格觀,12件衣服包括大衣只要 400元,比抹布還便宜,震驚。」4月11日,大眾點評用戶「三月蛐蛐」在ESPRIT上海楊浦時尚中心奧特萊斯門店的詳情頁這樣評價。

  事實上,從2月份開始,Esprit的中國門店、官網就通過1折銷售清庫存,4月天貓旗艦店也加入打折陣營。

  而實體店方面,Esprit在北京商場的門店大多已經撤櫃,而設在奧萊的專賣店則在進行打折促銷。具體折扣為「5件1折,20件0.5折」。

  疫情或成最後一根稻草

  Esprit的衰落,很大程度上,還是和跟不上時代有關。

  2011年之後,包括Zara、H&M、優衣庫等巨頭迅速佔領了大眾市場,而ESPRIT品牌系列則因為設計單一老套而無法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慢慢不被市場接受。

  2011年,Esprit主動放棄了市場份額相對較小的北美市場,保留市場份額最大的歐洲市場,以及還算不錯的亞太市場。但ESPRIT仍然持續滑落。

  根據2018和2019兩個財年年報,思捷環球連續兩個財年呈現超20億港元的淨虧損,共計虧損近50億港元。亞太市場收入佔比也大幅下滑,截至2020財年第三季度,思捷環球集團的亞太區收入佔比僅為6.8%。

  而從今年開始,全球疫情大爆發,更是進一步拖垮了思捷環球的經營,成為了壓垮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快時尚服裝品牌迎退潮

  在海外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一些服裝品牌門店宣布暫時關閉。3月中下旬,服裝品牌Levi’s、優衣庫、H&M、Zara在歐美地區的門店先後宣布暫時關閉。

  曾經風光一時的快時尚已經到了瓶頸期,Esprit只是其中一個縮影。早在疫情前,Topshop、Forever 21、Newlook等品牌就已經黯然退出了中國市場。而在疫情的衝擊下,更多時尚品牌遇冷,美國服裝巨頭GAP 2020年以來股價跌幅高達60%,市值也已蒸發了40億美元。

  廣州市戈諾伊服飾有限公司CEO應梅瓏表示,春款賣不動,夏款沒法產,服裝工廠及上下遊關聯的企業眾多,疫情衝擊之下,行業自救是必然的出路。面對困難形勢,各個服裝企業都在積極謀求對策,如拓展電商渠道、進行直播帶貨、加大內銷比例等。

  綜合南方都市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日報、中國基金報、21世紀經濟報導等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全面關店!千億服裝巨頭撐不住了,1折甩賣庫存
    在Forever21、 Zara等服飾巨頭先後敗走中國後,又一家知名的快消服飾巨頭公司也傳來了壞消息。  日前,被稱為「時裝之王」的ESPRIT在官網、天貓旗艦店先後發布公告稱,將於5月31日全面關店。母公司思捷環球近期也已宣布終止在中國大陸的業務,並關閉中國大陸以外在亞洲的所有56家零售商鋪。
  • 又一服裝巨頭「破產」!關店超2000家 拖欠員工工資
    (原標題:又一服裝巨頭「破產」!繼拉夏貝爾、真維斯、達芙妮之後,這次輪到女裝品牌艾格了……自法國艾格集團於2018年出售中國成衣業務,艾格在中國就先後面臨大規模關店、被申請破產、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拖欠員工工資等一系列問題。
  • 又一日本巨頭「敗走中國」:裁員、閉店,它為何會在中國失利?
    對於外國企業而言,中國市場人口基數龐大,消費潛力強,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大蛋糕。然而將在國外流行許久的成功模式搬到中國,卻是屢屢潰敗。於是出現了一個名詞,叫「敗走中國」。中國似乎正處於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處處皆對手,面面是朋友。
  • 家樂福賣身,沃爾瑪閉店,如今又一零售巨頭「敗走」中國
    文:木一曾經對於一些海外品牌而言,中國市場就如同一塊巨大的蛋糕,誰都想進來分一杯羹。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零售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在我國並不成熟的零售市場上瘋狂吸金。看到兩大巨頭的成功,越來越多的海外品牌來到中國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卻悄然發生了變化。如今,中國的傳統零售業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為嚴酷的寒冬。隨著電商的崛起,各大傳統零售巨頭閉店的閉店,虧損的虧損,倒閉的倒閉,無一倖免遇難。收到電商帶來的影響,早在2012年,家樂福的營收和利潤就受到了不小的衝擊,之後更是愈演愈烈。
  • 買手店敗走中國 10 Corso Como全面撤離
    圖片來源:10 Corso Como官方微博買手店接連在中國市場隕落。近日,義大利精品買手店10 Corso Como上海店將於5月底關閉,這也意味著其徹底退出中國。10 Corso Como一度是全球設計、藝術、時尚和頂級餐飲的先鋒代名詞,進入中國市場6年間僅開兩店,北京SKP店在2017年閉店。
  • 又一家老牌女裝品牌敗走中國
    2013年,中國電商業務逐漸崛起,加之ZARA、GAP、H&M等海外快時尚服裝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導致艾格的競爭力大大下降。為了挽回中國市場,艾格開始瘋狂擴張。2000-2010年的十年間,是艾格在中國市場最春風得意的十年,截至2014年6月,艾格在全球共有4246家門店,其中3083家都在中國。此外,艾格試圖引入內衣門店。
  • 又一服裝巨頭「敗走」?曾門店超3000家,今破產清算衣服1折甩賣
    1994年,將成衣系列打入中國市場,並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專賣店。艾格在上海的設計中心汲取法國時尚訊息,在資深設計師的精心策劃下,整合都市年輕女性追求時尚潮流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精緻的時尚服裝,以不同的故事為主題,易於搭配。其清新明亮的色彩,簡潔流暢的風格,讓您可以自由演繹您的個人風格。
  • 又一巨頭「敗走」中國?裁員4000人關店1000家,卻在日本逍遙自在
    文:啊屈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居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許多企業在看到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後選擇在中國發展,但近年來,你會發現,許多在中國發展的外國品牌正在「悄然」離開中國市場。7-11是零售業的鼻祖,在東京和臺灣很受歡迎,但在中國卻不那麼受歡迎。7-11僅在東京就有數千家商店。日本沒有一家便利店能與7-11競爭。與競爭對手的數千家門店相比,北京和上海的7-11隻有幾百家。7-11誕生於美國,前身是「南大陸製冰公司」,後因當地居民的需求,開始銷售牛奶、雞蛋等生活用品,出現便利店的雛形。
  • 服裝巨頭GAP也計劃大面積關店!打的啥算盤?
    人民視覺 資料圖據福克斯新聞網23日報導,美國服裝巨頭GAP計劃削減北美市場門店。據了解,GAP在過去幾十年中已經進駐美國各大購物中心,成為這些購物中心的「常客」。然而,GAP公司表示,到2024年初將關閉220家同名門店,相當於北美門店總數約33%。這批門店被永久關閉之後,剩餘的GAP門店中將有高達80%不再位於購物商場之中。
  • 又一日本巨頭敗走中國,關閉中國所有門店,優衣庫:再開3000家
    如果汽車是比較貼近我們生活的,那麼日本還有一個行業比較貼近我們的生活,那就是服裝!很多人一說起服裝就會想起廣州,想起那些跨越大洋來到廣州做服裝生意的非洲兄弟!但是這些都太低端了,畢竟是倒賣的生意!比較受歡迎的服裝店還是優衣庫!
  • 服裝巨頭真維斯遇「中年危機」 重慶最後一店已關門
    1990年,香港旭日集團與當地進口商合作收購了澳洲服裝零售品牌「JEANSWEST」,將分銷地區伸展到紐西蘭。1993年,真維斯進軍中國內地市場,在上海開設了第一間真維斯專賣店。 進入中國市場後,真維斯曾一度成為流行品牌。然而隨著電商的崛起,跟其他零售巨頭一樣,這家公司也開始走下坡路。資料顯示,2012年高峰時,真維斯的門店曾達到2800家;但到2018年,只剩下1100多家。
  • 又一美國教育巨頭「敗走」中國:關閉全國店鋪,數萬學員措手不及
    文:十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網際網路開端時代開始,進入我國的外資企業屢見不鮮,但很少有能堅持下去的。像我們熟悉的雅虎中國、谷歌、亞馬遜、甲骨文等知名外企,都由於自身經營出現問題,在中國市場「折了戟」,導致無法經營下去。
  • 又一服裝巨頭陷入困境:半年關店2470家,出租總部大樓仍負債73億
    比如曾經的國產男裝巨頭海瀾之家由於盲目擴張導致庫存積壓達到95億,負債更是高達165億,收入和利潤增長卻不到5%。小股東對此提出質疑,卻被董事長周建平怒懟:「如果你水平夠,你來當董事長!」而在男裝巨頭「跌落神壇」後,「國產第一女裝」La Chapelle(拉夏貝爾)也陷入了困境,半年虧了5億,關店2470家,子公司申請破產,就連出租總部大樓的法子都用上了,仍然負債73億。La Chapelle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
  • 「賺中國錢,不僱中國人」,最終這家美國巨頭,敗走國內市場
    「賺中國錢,不僱中國人」,最終這家美國巨頭,敗走國內市場網際網路作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產物,可謂是主導了整個科技革命的進行,許多技術也依據網際網路進行展開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也湧現出許多知名企業,在網際網路獲利獲名無數,其中影響最大,時間最為持久的當屬微軟和蘋果兩家公司了吧。
  • 全球服裝業集體過冬:從引領潮流到迎合市場 關店不斷 洗牌加速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全球服裝產業集體過冬:從引領潮流到迎合市場 關店風波不斷洗牌加速消費需求不給力,怎麼打折都白搭!按照往年光景,在電商平臺6·18大戰酣暢淋漓之際,服裝行業線下的門店也會抓住這個大促的機會,以打折、返券等模式吸引消費者。
  • 又一服裝巨頭垮了,去年重慶最後一家店關門,很多80後都買過
    官方稱國內業務不受影響據《每日郵報》報導,澳大利亞服裝品牌真維斯1月15日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記者從其官網公布的信息看到,1972年真維斯在澳洲開設服裝連鎖店,專門銷售休閒服裝。
  • 百年服裝巨頭「敗走」中國:入華26年,曾開出3000多家門店
    由於2020年突如其來的「黑天鵝」,全球服裝市場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真維斯、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英國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ESPRIT、日本第二大服裝品牌飾夢樂相繼退出中國市場。美國服裝巨頭GAP計劃轉型,預計到2024年關閉超200家門店,佔比約三分之一;剩餘門店中的80%也將撤出購物商場,專注電商業務。有著「中國版ZARA」之稱的拉夏貝爾,前三季度營收暴跌近70%,淨虧損高達7.83億元;關閉3510家門店,佔去年底門店數量的64.34%。
  • 關店、跑路!零售業巨頭全時逃離北上廣深
    昔日北京的零售業巨頭,轟然倒下。5月11日,《"全時便利店"停止營業告知函》在網上瘋傳,告知函中表示,因公司經營戰略調整,全時便利店北京區域所有門店將於2020年5月20日24點結束經營。據全時便利店員工透露,5月20號北京所有門店將停業,期間所有商品6折促銷,現有貨品清空後將不會再補貨。
  • 日本品牌敗走中國,宣布關閉中國所有門店
    在快時尚類服裝品牌領域,國內消費者熟知的當屬Zara、H&M以及優衣庫三家,其中令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優衣庫。這家服裝品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是日本第一大的時尚品牌,更是國際知名服裝巨頭。實力出眾的優衣庫身處競爭激烈的服裝行業,但能夠被其視為對手的品牌並不多。
  • 5年燒光60噸庫存,又一外企或將「敗走中國」
    不過隨著我國新興品牌的崛起和市場環境的變化,進入到2018年,很多外國品牌的銷量都呈現出慘澹的狀態,並紛紛宣布退出中國市場,比如電商行業的亞馬遜、零售行業的瑪莎百貨等。而服裝行業更是「重災區」,包括英國知名潮牌NEW LOOK、曾多次出現在熱劇中的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都在中國失去了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