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orever 21、 Zara等服飾巨頭先後敗走中國後,又一家知名的快消服飾巨頭公司也傳來了壞消息。
「為了能夠專注於將來的目標,現行ESPRIT FRIENDS會員項目將於年5月31日終止」,「ESPRIT官方購物商城5月31日起將和大家告別一段時間」,記者注意到,近日Esprit網站發布此類公告,再加之其天貓旗艦店也宣布將「告別一段時間」並下架所有商品,引來業內人士猜測Esprit將退出中國市場。
退出中國?
實際上,這一猜想並非空穴來風。Esprit母公司思捷環球在4月27日發布的業績展望公告中就指出,其為了將成本及開支減至最少,終止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另值得一提的是,其還計劃關閉中國大陸以外在亞洲的所有56間零售店鋪。
20多年前,Esprit氣宇軒昂地挺進大陸市場。對於很多70後、80後來說,擁有一件Esprit時裝,曾經是青春美好的記憶。如今其母公司思捷環球不斷收縮戰線,退出中國,退出亞洲,只剩下無路可退的歐洲市場。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Esprit近十年來在中國市場的定位模糊與搖擺不定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這不但令其在Zara、優衣庫等高階零售品牌的衝擊下步步衰退,也讓產品定位、渠道結構及運營管理暴露出非常明顯的失控。「可以說,無論有無此次疫情影響,Esprit全面關店都是必然結果。」
不過此次Esprit關店並非徹底告別中國市場。記者注意到,2019年12月,思捷環球宣布,與寧波慕尚集團合資1億元成立新公司,其中慕尚集團持有60%權益。合資公司將全權接手Esprit品牌業務。
此外,公告中明確,思捷環球中國業務過渡到合資經營模式預期於2020年6月30日完成,作為過渡的一部分,思捷環球將關閉若干店鋪或者將餘下中國店鋪的資產轉讓予合資公司。資料顯示,慕尚集團除核心品牌GXG外,該集團旗下還經營gxg jeans、gxg.kids、Yatlas以及2XU等五個品牌。
Esprit在1968年創始於美國,1992年,Esprit進軍中國內地市場。該品牌在亞洲的代理由香港富商邢李原一手打造,兩年後他成為明星林青霞的丈夫,也讓Esprit取得很好的明星效應。進入中國僅五年時間,ESPRIT就在100多個主要城市開設了超過300家商場專櫃(專賣店),其母公司在2007-08兩年實現最高市值達1770億港元,年淨利潤一度直逼65億港元。
為甩貨打出0.5折
「奧萊的Esprit甚至打出0.5折的牌子。」一位網友表示。「從來沒碰到過全場0.5折,打破對衣服的價格觀,12件衣服包括大衣只要 400元,比抹布還便宜,震驚。」4月11日,大眾點評用戶「三月蛐蛐」在ESPRIT上海楊浦時尚中心奧特萊斯門店的詳情頁這樣評價。
事實上,從2月份開始,Esprit的中國門店、官網就通過1折銷售清庫存,4月天貓旗艦店也加入打折陣營。
而實體店方面,Esprit在北京商場的門店大多已經撤櫃,而設在奧萊的專賣店則在進行打折促銷。具體折扣為「5件1折,20件0.5折」。
疫情或成最後一根稻草
Esprit的衰落,很大程度上,還是和跟不上時代有關。
2011年之後,包括Zara、H&M、優衣庫等巨頭迅速佔領了大眾市場,而ESPRIT品牌系列則因為設計單一老套而無法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慢慢不被市場接受。
2011年,Esprit主動放棄了市場份額相對較小的北美市場,保留市場份額最大的歐洲市場,以及還算不錯的亞太市場。但ESPRIT仍然持續滑落。
根據2018和2019兩個財年年報,思捷環球連續兩個財年呈現超20億港元的淨虧損,共計虧損近50億港元。亞太市場收入佔比也大幅下滑,截至2020財年第三季度,思捷環球集團的亞太區收入佔比僅為6.8%。
而從今年開始,全球疫情大爆發,更是進一步拖垮了思捷環球的經營,成為了壓垮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快時尚服裝品牌迎退潮
在海外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一些服裝品牌門店宣布暫時關閉。3月中下旬,服裝品牌Levi’s、優衣庫、H&M、Zara在歐美地區的門店先後宣布暫時關閉。
曾經風光一時的快時尚已經到了瓶頸期,Esprit只是其中一個縮影。早在疫情前,Topshop、Forever 21、Newlook等品牌就已經黯然退出了中國市場。而在疫情的衝擊下,更多時尚品牌遇冷,美國服裝巨頭GAP 2020年以來股價跌幅高達60%,市值也已蒸發了40億美元。
廣州市戈諾伊服飾有限公司CEO應梅瓏表示,春款賣不動,夏款沒法產,服裝工廠及上下遊關聯的企業眾多,疫情衝擊之下,行業自救是必然的出路。面對困難形勢,各個服裝企業都在積極謀求對策,如拓展電商渠道、進行直播帶貨、加大內銷比例等。
綜合南方都市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日報、中國基金報、21世紀經濟報導等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