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河路
《熱河》是李志《1701》專輯中的一首歌,從這首歌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李志對南京的熱愛,更能看出發展浪潮下南京的變遷。熱河路,紀念碑,火車西站……字句之間都透露出南京獨特的街景人情。
點開這首歌,
跟著「李志」來認識一下他眼中的南京吧~
歌詞片段1
熱河路就像八十年代的金壇縣
梧桐垃圾灰塵和各式各樣的雜貨店
人們總是早早的離開拉上捲簾門
在天黑前穿上毛衣點一根煙
熱河路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熱河路廣場北,是民國至解放時期下關地區最繁華的商業街。
熱河路上是一家家面積不大的小店鋪,一扇扇捲簾門和琳琅滿目的商品,充斥著煙火味和破舊感,分分鐘把人的記憶帶回上個世紀末。
歌詞片段2
熱河路有一家開了好多年的理髮店
不管剪什麼樣的髮型你只要付五塊錢
老闆和她的妹妹坐在椅子上對著鏡子一言不發
他們的老家在身後在岸邊在安徽全椒縣
和現在的理髮店相比,老式理髮店陳舊又土氣,沒有Tony老師,也沒有催你辦會員的小姐姐。只有一兩位有著幾十年經驗的老師傅,靜靜的等在那裡,你上門,他笑臉相迎跟你聊聊家常。如果你不願意講話,他們便專注的給你修理頭髮……
像熱河路5元一次的理髮店早已不多見,理髮店內對著鏡子發呆的兄妹也不知身在何處。
歌詞片段3
紀念碑旁有一家破舊的電影院
往北走五百米就是南京火車西站
渡江勝利紀念碑,建成於1979年4月,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熱河路廣場中心。
還記得那時一出火車站就會被大爺大媽圍上來,「旅遊嗎,南京三日遊!」「住宿,就在附近,便宜!」火車站前三蹦蹦縱橫交錯,鳴笛聲不絕於耳。
南京西站,原名下關火車站,始建於1905年,時稱江寧車站(因南京當時稱為"江寧府")。1927年,江寧車站改名為南京車站,又因其處於南京下關一度稱為"下關站"。
歌詞片段4
秋林龍蝦換了新的地方
32路還是穿過挹江門
高架橋拆了修了新的隧道
走來走去走不出我的鹽倉橋
秋林龍蝦雖然換了地方,但是生意紅火一直開到現在。聽說江寧區還開了一家分店,喜歡吃龍蝦的小夥伴不妨前去一試。
挹江門是南京明城牆的後闢城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西北段城牆,架兩山之間。中山大道由此入南京城,是舊時連通南京城內與下關碼頭(今中山碼頭)的重要通道。
鹽倉橋,位於南京市下關區(今已併入鼓樓區),傳明代因近鹽庫,俗稱鹽倉並有小橋,街以為名。民國稱鹽倉大街,1950年更稱今名。
歌詞片段5
來到城市已經八百九十六天
熱河路一直是相同的容顏
偶爾有乾淨的攀西路過
她不會說你好再見
如果你沒有了解過南京方言,
那你一定不知道「潘西」的意思。
站在熱河路旁,看著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人們,偶爾有一兩個乾淨的潘西路過,落魄的少年沒有勇氣上前搭訕,只能默默望著潘西漸行
歌詞片段6
沒有新的衣服能讓你愛戀,總有一種天氣讓我懷念
醒來或者吃飽又是一年,相遇然後分別就在一天
南京之於李志,就像北京之於汪峰,成都之於趙雷,他們將自己的感情注入這座城市,訴說著城市的流年光景,折射出內心的城市情結。
南京飽經滄桑,走過了風風雨雨,
留下了太多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如今,越來越多人湧入南京,
在這座溫暖的城市追求自己的夢想。
正如歌中唱到,
我們在這座城市中奔跑,跌倒,奔跑。
我們重複著既定的生活模式,
也遇見許多的人和事,
不管發生什麼,
這座城市會一直陪伴我們成長。
來源:南京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