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送餐時間被平臺逐漸壓縮 如何在冰冷的算法中尋找溫度?

2020-12-23 瀟湘晨報

近日,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稱在外賣平臺智能算法的深度學習下,外賣騎手送餐的時間被平臺逐漸壓縮。

人們一邊因「共情」而轉發分享,一邊又不禁思考:外賣平臺運用的「算法」是什麼操作?外賣騎手的安全如何保障?我們引以為豪的算法如何不再冰冷、更有溫度?

隨著網際網路和外賣行業的發展,算法被用在送外賣上。為了讓用戶體驗更佳,很多平臺都從「人工搶單模式」變為了「系統派單模式」,並預估了配送時間,這個過程我們也稱之為「外賣履約時間預估」。

比如,餐廳和騎手的「配合」問題。餐廳的備餐、騎手的取餐和送餐都需要時間。然而如何把這幾個時間段更好地配合在一起?平臺需要從中協調用戶、餐廳、騎手併兼顧配送效率。

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各大平臺的外賣配送機制日趨成熟。這種配送機制提高了資源利用的效率,也讓用戶更快吃到一口熱乎飯。但它真的一點問題沒有嗎?

平臺導航不考慮繞路和等待紅綠燈、導航指示騎手逆行,甚至是引導「穿牆而過」,再加上無法預計的商家出餐慢、高峰時長時間等待電梯……這一切因素都逼迫著外賣員壓縮路上的送餐時間。

正是這個時不時不智能的「智能路線」導航,加上平臺的超時懲罰,逼迫著外賣騎手在「安全」和「準時」間不斷博弈。

一位騎手在知乎上談到由算法造成的送單壓力:系統會給騎手派同一個方向的不同單子,因為順路,一切正常的話成功送完問題不大,但裡面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點餐尖峰時間,可能遇到其中一個商家到點沒出餐;多個消費者都住在高層,等電梯耗時長;若聯繫不到消費者一般會先等3~5分鐘,等不到會先離開,但後續聯繫到了還要回去再送……而「所有客戶的問題,商家的問題,騎手配送的問題以及大多數意外情況,都要騎手來負責,異常數據要罰騎手的錢。」

可見,單純依靠算法和智能導航並不能完全解決外賣騎手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系統是死的,但制定系統和遊戲規則的人是活的!」面對外賣騎手遇到的種種問題,網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9月9日凌晨,餓了麼通過官方微博宣布,將於近期發布兩個新功能:一是在結算付款時增加「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的自主小按鈕,消費者可以選擇也可以不選擇。餓了麼會為按下按鈕的消費者提供紅包或吃貨豆等權益;二是針對歷史信用好、服務好的藍騎士提供個別訂單的「超時免責」權益。

回應一出,立刻引發網友熱議。一些網友表示支持,如果多等5分鐘,能夠讓外賣員遵守交通規則,確實值得。但也有很多的網友覺得明明是平臺機制的問題,企業卻把矛盾轉移給了消費者,讓步的應該是平臺,而不應該由消費者買單。

在「網際網路+」浪潮下,餐飲外賣蓬勃發展尤為引人注目。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外賣市場規模超6500億元,覆蓋4.6億消費者。

對企業來說,商業有時是責任和利益的平衡,以及如何傾斜的選擇。面對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外賣平臺應該在配送效率、消費者感受、外賣小哥安全之中求得一個平衡點和公約數,不應偏廢,整個行業更不能為了一味追求效率而忽視從業者的安全,否則也會危及長遠的發展。

其實,在這個高速運轉和發展的社會裡,不只是外賣小哥困在系統裡,也不只是外賣員是高危群體。要想讓行業變得不高危,也需要適當慢下來,更需要規則的完善、法律的保障。剎車其實比油門重要。

算法是冰冷的,如何給冰冷的算法注入人文關懷,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方向。

據新華網思客公眾號

【來源:東莞時間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外賣小哥「以命送餐」上熱搜 騎手「與時間賽跑」困境怎麼破?
    街道上一名外賣騎手飛馳而過對於外賣騎手來說,跑的越快掙得越多,當然也意味著危險係數越大,畢竟與速度賽跑是很危險的事情。近日,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稱在外賣平臺智能算法的深度學習下,外賣騎手送餐的時間被平臺逐漸壓縮。
  • 外賣騎手冒著生命危險在送餐:你願意「多等5分鐘」嗎?
    ▼美團回應留出8分鐘時間 9月9日,美團外賣發布聲明表示將更好優化系統在為用戶提供準時配送服務的同時,調度系統會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聲明中,美團外賣從優化系統、安全保障、平臺的算法不合理對於外賣消費者來說快很重要如果你不夠快大家就不會選擇你平臺是從商家的利潤中抽成的,只有更快才能成單更多,賺更多錢
  • 打開外賣經濟的「算法黑箱」
    國內的外賣行業中的算法模式,至少可以劃分出以下四種:第一種是人工派單模式,出現在2010年左右,主要還是依靠經驗豐富的調度員根據訂單地址和騎手位置來進行訂單分配;第二種是系統派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系統開始逐漸取代調度員扮演的角色,系統綜合考慮配送距離、騎手運力、期望送達時間等因素來自動派單
  • 美團VS餓了麼 多給外賣騎手一點時間 需要刀刃向內
    餓了麼這一動作,源自於9月8日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文章指出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疲於奔命,導致他們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北京海澱檢察院的統計,也以案例的形式佐證了這一觀感。此前,「外賣行業如何成為高危職業」話題登上熱搜,一系列交警部門公布的數據背後,也是外賣員已成高危職業的討論。
  • 韓國外賣騎手的困境及突圍之路
    韓國出現在線外賣平臺後,在韓國點外賣變得更加便捷和大眾化。截至2019年年底,韓國共有約13萬名外賣騎手,其中以「配送的民族」為首的在線外賣平臺的騎手約8萬3千名,餐飲企業直接僱傭的騎手約4萬7千名。韓國在線外賣平臺的騎手和國內同行遇到的困境幾乎一致——他們在被算法系統強制支配著。為了按時完成訂單,騎手不得不違反交通規則,這讓民眾對他們產生了不好的印象。
  • 美團回應了:調度系統會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
    美團外賣表示,會更好優化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留給騎手等候延遲的電梯,在路口放慢一點速度;惡劣天氣下,系統會延長騎手的配送時間,甚至停止接單;同時升級騎手申訴功能,對於因惡劣天氣、意外事件等特殊情況下的超時、投訴,核實後,將不會影響騎手考核及收入。安全保障方面,美團外賣表示,將增強配送安全技術團隊,重點研究技術和算法如何保障安全。
  •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百家故事
    為了職業體驗,她做了不到一周的美團騎手,令她驚詫的是,當她接單後,系統導航出現的居然是步行模式——步行沒有正行逆行之分,而系統給出的配送時間,則根據最短的路線計算,其中包含大量的逆行路段。在小刀看來,無論是直線還是逆行,系統的目的都達到了——系統會依據導航計算出的送餐距離和時間支付配送費,路程短了,時間少了,既為外賣平臺黏住了更多的用戶,還壓縮了配送成本。
  • 闖紅燈、超速……外賣騎手65分鐘「瘋狂」配送11單
    算法無辜,背後是規則制定者的意志;配送罰則步步收緊,外賣騎手該如何應對?看看新聞Knews記者深入體驗觀察這個給我們帶來方便,又可能威脅到我們安全的行業。平臺規定,騎手到店5分鐘後,如果商家在約定時間內不能出餐,可以報備申請延長派送時間;三次報備仍不出餐,騎手才被允許免責取消訂單。但是,在這家店等了十多分鐘,平臺與商家約定的出餐時間還沒有到,付新甚至都沒有報備的權限。在付新看來,報備在實際操作中並沒有什麼作用。
  • @外賣騎手,送餐請文明行駛,注意安全
    隨著網絡訂餐日漸興起每到飯點大街小巷商廈樓宇間都會出現外賣騎手奔忙的身影從站點系統派單>到騎手等候、取單、送單只有按時送達客戶手中才算完成一單任務因而外賣騎手們成為不少人眼中「與時間賽跑的人」為了爭取時間有些騎手在駕駛過程中
  • 外賣騎手的解困之策:從平臺設計和政府監管兩方面談起
    面對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平臺持續地追求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採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算法,並在發掘人力極限的過程中,不斷降低送餐時限,使得全行業外賣訂單單均配送時長在2019年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51] ,顯著提升了顧客體驗,推動外賣成為了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模式結合的代表行業。
  • 外賣騎手:第一時間將美食送達顧客
    26歲的李強從事外賣行業已有3年,主要負責烏魯木齊市友好南路附近的配送。長期的積累讓他對周邊餐館、小區、寫字樓的位置了如指掌,如何順路取餐、合理分配時間送餐已經爛熟於心。「從12時到下午兩時左右,這段時間點外賣的人比較多,也正好是飯點,一趟都是三四個外賣一起送。」李強說,為了不讓顧客等太長時間,他送餐時基本都在小跑。
  • 圓桌丨平臺困局③:神秘算法背後,資本流動的時間與空間
    前段時間,《人物》雜誌的長篇報導《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激發了人們對這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群體的強烈共情。人們聲討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的算法系統所設置的時間限制,導致騎手屢屢逆行,車禍事件不斷。然而,限制接單量保證騎手安全的做法,卻引發了騎手的不滿,對於騎手而言,不斷被壓低的單價才是首當其衝的惡劣勞動處境。
  • 平臺「缺斤少兩」騎手背鍋 外賣員盼成立行業協會
    平臺顯示距離短 實際路程卻更遠 催單消息頻頻傳 送餐晚了落埋怨外賣騎手最想「減壓」希望成立行業協會如何才能提供最優質服務?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到了一些普通的外賣騎手,聽聽他們對這份工作有何想法。外賣平臺定位愛出問題計算時間和距離「缺斤短兩」技術的發展,讓外賣輻射的區域更大,地點定位和送達計時顯示得也更加準確,正因如此,騎手的工作強度也越來越大。
  • 如今點外賣安全嗎?外賣平臺:推薦無接觸配送,騎手每日測溫
    外賣平臺鼓勵用戶選擇「無接觸配送方式」美團外賣負責人表示,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推出「無接觸配送」,一方面是為了緩解普通用戶和醫護人員吃飯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好用戶與騎手的健康安全。目前,美團外賣用戶可通過兩種方式選擇「無接觸配送」,一種是直接在下單頁面中備註信息,另一種是直接與騎手溝通,告知使用該服務,從而與騎手協商一個商品放置的指定位置。餓了麼方面表示,用戶可以在下單時備註需要無接觸配送方式,並且餓了麼鼓勵用戶這樣選擇,這樣對用戶和騎手都是一種保護。
  • 外賣騎手被困在系統裡:餓了麼算法,讓他們繼續超速,闖紅燈
    因為糧食問題,一個濟南外賣騎手曾與喜悅查德店員鬥爭,並在武漢,一個騎手再刺爭議業務員,後因搶救無效死亡。武漢外賣騎手店員被刺源網絡地圖由於企業和其他餐點和衝突,甚至還報了警和條件,看夠了車手,至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一個車手說,「是延長交貨時間,時間充裕,就不會那麼著急。
  • 「身邊經濟」打造同城生活便利圈 外賣騎手除了送餐還送啥?
    王 初攝(人民視覺)   不少人注意到,路上的外賣騎手不僅在用餐時段奔忙,其他時間也穿梭在社區的樓宇間。   外賣騎手,除了送美食,正在更多地開始遞送各類非餐飲商品以及家居服務。從送餐到「送萬物」、「送服務」,這一轉變是如何實現的?未來,「身邊經濟」如何發展?
  • 三問外賣騎手之困:多種用工模式下 他們的安全到底誰來保障?
    央廣網北京9月11日消息(記者王晶)被困系統裡之後,外賣騎手在安全與收入之間艱難搖擺。「增設『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按鈕功能」「將優化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在外賣平臺通過系統算法「壓榨」騎手的討論不斷發酵之際,餓了麼、美團兩大外賣平臺先後表態,引發網友熱議。
  • 記者「變身」外賣騎手:這份月入過萬的工作,我們幹了一天就想離職
    電瓶車停在一個十字路口,對面紅燈,側面卻無車經過,身邊的騎手們開始躁動。一位騎手率先闖過紅燈,其他騎手相繼跟風,有那麼一刻,記者腦中閃念「走!」,但最終選擇了遵守交規。到達送餐地點,停好電瓶車,學著外賣騎手一路小跑,詢問保安師傅找到正確樓層。12:18,這一單外賣終於送到用戶手中,比平臺設定時間早了9分鐘。
  • 美團外賣:將優化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
    9月8日,有媒體發布文章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網絡,文章指出:在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疲於奔命,導致他們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文中一位美團騎手在大雨中堅持送單到凌晨兩點半,卻因為訂單超時收入驟降。
  • Doordash: 一個大洋彼岸的外賣故事
    平臺管制,還是用戶激勵:如何讓騎手「不困在系統裡」一個成熟的配送系統能夠落地,不僅需要算法工程師和運營團隊的頂層設計與操作,更要依賴成千上萬名在神經末梢的外賣騎手完成好接單、取餐、配送等動作。而在對待終端騎手這個問題上,中美兩國的外賣平臺展現了巨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