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缺斤少兩」騎手背鍋 外賣員盼成立行業協會

2020-12-19 中國網

平臺顯示距離短 實際路程卻更遠 催單消息頻頻傳 送餐晚了落埋怨

外賣騎手最想「減壓」希望成立行業協會

  ▲倒計時10分鐘、5分鐘、1分鐘都會提示,目的是提示騎手不要晚點

一日三餐點外賣,不想出門找代買,外賣平臺的發展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你知道嗎,每一份準時送達的背後,都有一個外賣小哥在「爭分奪秒」。為賺取每單不足5元的配送費,無論風雨,不管寒暑,他們不停地往返於商家和客戶之間,遇到交通意外是否有保障?碰到客戶給差評有何損失?如何才能提供最優質服務?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到了一些普通的外賣騎手,聽聽他們對這份工作有何想法。

外賣平臺定位愛出問題

計算時間和距離「缺斤短兩」

技術的發展,讓外賣輻射的區域更大,地點定位和送達計時顯示得也更加準確,正因如此,騎手的工作強度也越來越大。

最近兩年,各外賣平臺逐步降低了送餐的單價,從每單最低6元下降到不足5元,像過去那樣月入過萬的騎手越來越少。騎手們要想掙更多的錢,就要跑更多的訂單。外賣騎手趙磊向北青報記者介紹道,對於騎手來說,接單的壓力主要還是在送餐時間上。因為平臺給出的送達時間是從商家接單開始,商家出餐後,騎手取餐、送餐,相當於商家和騎手是一個接力棒,商家出餐慢,消耗的時間就必須由騎手給「追回來」。

「有些商家一下子接的單扎堆兒了,或者有客人點了幾個複雜的菜,出餐時間就有可能慢,平臺可能給了50分鐘送餐,商家出餐用了40分鐘,騎手的時間就只有10分鐘。」趙磊說,雖然在訂餐平臺上會將騎手取餐和送餐的時間分開顯示給顧客,可對於顧客來說如果等待時間過長,他們不會去仔細計較到底是商家出餐慢還是騎手送餐慢。

跑外賣兩年來,趙磊發現,各外賣平臺都有個潛規則:那就是手機上顯示的距離總是比道路導航顯示的距離短。

他拿著手機跟北青報記者舉例,比如從巴黎貝甜(舊宮萬科店)到垡頭翠成馨園的一單,在騎手的手機上顯示是9公裡,但是如果用百度導航的話這條路線最短距離卻是9.6公裡。再比如從蠍王府羊蠍子(潘家園店)到華貿公寓2號樓,手機端顯示是5.1公裡,但道路導航顯示最短5.4公裡。

「平臺顯示出來的距離,全都比導航顯示出來的要少。路程越遠的相差越多,平均一單能差出500米,如果我同時送三單,能差出1.2公裡,時間上就要多跑出5分鐘,甚至10分鐘。」

在趙磊發起的騎士聯盟的微信群裡,騎手們也都認為平臺在計算時間和距離時「缺斤短兩」,有騎手用百度導航丈量了平臺上提供的10個訂單,全部比導航距離短。

騎手們認為,這種情況會帶來多種不利影響,一來會給騎手帶來錯誤的判斷,以為距離近可以多跑幾單,結果跑起來發現距離不準,導致訂單晚點遭受處罰;二來距離縮短後,騎手的派送費也會相應減少,雖然可能只是減少幾毛錢,不容易被察覺,但積少成多,一天下來一個騎手就會虧十幾元錢;三來,下單的顧客也會潛意識覺得距離很近,增加了顧客的急躁情緒,而騎手為了追迴路程差距只有加快速度。

一個「差評」扣錢丟獎勵

工作難免受到委屈

因為騎手們一直在路上「跑」,因而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較大。騎士聯盟微信群裡每隔一兩天就會有人發出騎手發生交通事故的視頻。外賣平臺為了保證外賣員出現人身意外的醫療費用,給每位騎手都上了保險,保險每天3元,從訂單費裡自動扣除。「但是真正理賠的時候,卻有好多條條框框,賠不下來。」趙磊說。

而在騎手與顧客之間的問題中,寫錯地址是最常見的。趙磊此前接到一個從宋家莊到百子灣家園B區113號樓的訂單,但是當他拿著貨到了百子灣家園B區時發現這裡沒有113號樓。趙磊給顧客打電話溝通時,對方一再表示地址沒出錯。「我當時四個訂單,這一個就耽誤了好久。後來小區保安提醒我,會不會是旁邊的沿海賽洛城小區,我找到沿海賽洛城113號樓,才找到了訂貨的顧客。」

趙磊見到顧客後跟他說:你把地址寫錯了。沒想到對方上來就直接問他:你是不是想要錢。趙磊說,我不是跟你要錢,我只是跟你說明一下訂單超時的原因。結果,對方取消了訂單,給了趙磊27元錢,讓他把東西留下。趙磊接著又去送其他幾個訂單,結果另外三個訂單超時了兩個,被扣了錢。正往回走的時候,他接到了第一個顧客的投訴:服務態度不好,從而被罰了50元。「一個投訴,丟了周獎勵,另外兩單也晚點了,算下來我損失了至少150元。」趙磊說。

溝通技巧十分重要

有時必須有所捨棄

40歲的老黃多次拿過跑單量冠軍,他給趙磊和其他年輕騎手傳授經驗時表示,要學會和顧客溝通。「比如同樣是訂單掛在網上沒有人領取的情況,如果顧客打電話來催,我會說,你的訂單一直在網上掛著沒人取,我這裡沒超時。」老黃說,「這時要趕緊安撫一下顧客,跟他說『耐心等一下,我送完這單馬上給您送。』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得到顧客理解。」

「要想辦法把損失降低。如果跟對方爭執,對方投訴差評,就要被扣更多,還影響後面的獎勵,不值得。」老黃說。

跟平臺溝通不能全靠線上

希望成立行業協會提供幫助

老黃覺得平臺對於騎手的管理太鬆散,他很少能見到平臺的站長,無論是跟站長還是客服溝通,都得通過電話和網絡。平臺應該加強對騎手的心理疏導和素質培訓,「騎手壓力很大,又多是年輕人,碰到事情不知道怎麼處理,就可能產生口角。」

減壓也是趙磊打造騎士聯盟微信群的初衷之一,「平臺不會給你培訓做疏導,連個發洩的渠道都沒有。」現在有騎士聯盟的微信群,我們還會不定期的組織騎手們聚會吃飯,大家一起聊聊天。此外,騎士聯盟微信群裡的騎手還會互相幫助,誰的車半路沒電了,就會有順路的騎手過去幫他充電。

趙磊希望能夠以騎士聯盟微信群為基礎,有機會可以在有關部門註冊成立一個行業協會,為外賣騎手提供培訓、幫助和保障。

文/本報記者 張子淵 統籌/張彬

相關焦點

  • 外賣騎手最想「減壓」希望成立行業協會
    ▲倒計時10分鐘、5分鐘、1分鐘都會提示,目的是提示騎手不要晚點一日三餐點外賣,不想出門找代買,外賣平臺的發展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你知道嗎,每一份準時送達的背後,都有一個外賣小哥在「爭分奪秒」。
  • 韓國外賣騎手的困境及突圍之路
    根據現行的韓國《勞動標準法》,在線外賣平臺的送餐騎手被認定為個體經營者,因此並沒有法律賦予給勞動者的三種勞工權利。2017年,被韓國相關法律視為特殊僱傭勞動者的快遞員在首爾市成立工會。2018年4月,韓國最高法院正式將在線外賣平臺的送餐騎手認定為,在《工傷賠償保險法》範疇內和快遞員一樣的特殊僱傭勞動者,從而能獲得法定工傷保險賠償。
  • 外賣騎手送餐時間被平臺逐漸壓縮 如何在冰冷的算法中尋找溫度?
    近日,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稱在外賣平臺智能算法的深度學習下,外賣騎手送餐的時間被平臺逐漸壓縮。人們一邊因「共情」而轉發分享,一邊又不禁思考:外賣平臺運用的「算法」是什麼操作?外賣騎手的安全如何保障?
  • 深圳一外賣騎手被確診!疫情期平臺出新招,愛點外賣的你還敢嗎?
    就在前不久,深圳一位外賣小哥被確診患上了肺炎,並且在潛伏期14天中一直在堅持送外賣,且沒有明確的暴露審核接觸史!這件事的發生也讓愛點外賣的人心存芥蒂。為了解外賣小哥的情況,記者趕到商場周邊進行走訪調查。
  • 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給送餐員交社保和保險嗎 工資有多少
    國內餐飲外賣平臺在經歷了粗放式生長後,目前正逐漸回歸理性,同時被催熱的還有外賣送餐員行業。
  • 外賣小哥揭外賣平臺潛規則 有多種不利影響
    原標題:外賣騎手最想「減壓」希望成立行業協會一日三餐點外賣,不想出門找代買,外賣平臺的發展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你知道嗎,每一份準時送達的背後,都有一個外賣小哥在「爭分奪秒」。為賺取每單不足5元的配送費,無論風雨,不管寒暑,他們不停地往返於商家和客戶之間,遇到交通意外是否有保障?碰到客戶給差評有何損失?
  • 墨市華裔送餐員被撞身亡,騎手究竟是僱員還是合同工?
    遭兩名劫車匪徒當街撞倒、不治身亡,大馬籍華裔送餐員周凱旋的悲劇引發業內譁然。許多從業者因此而觸動,質疑外賣平臺在這類事件發生後應盡的責任或義務;也有人對於自己的職業感到茫然,猶豫是否應該辭去送餐員一職。
  • 為什麼外賣行業被日本人深惡痛絕?
    外賣行業剛興起的時候,一個全職外賣員的月收入大概是40萬日元(約人民幣2.6萬)。  UberEats是日本最大的送餐平臺,而且其中大部分還是 「中老年騎手」,這也就註定了送餐效率不高的問題。  眾所周知日本開車和騎車時是不允許帶耳機的,但這顯然和外賣平臺的 「接單理念」不符。  而且日本沒有外賣監管平臺,UberEats只是連接商戶和個體的一個服務平臺。
  • 外賣平臺發布報告稱:騎手一人就業,可實現全家脫貧
    建檔立卡貧困戶外賣騎手常包紅來自甘肅,先後做過保安、汽配檢修,在老家蓋房子後欠了十幾萬元債務。2018年來北京成為了一名外賣騎手。第二年,他每天完成40多個外賣訂單的配送,成為月收入過萬的「單王」。他說:「靠著送外賣,不僅養活了父母妻兒,還能還上老家的欠款。」
  •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百家故事
    在成為美團騎手之前,阿飛是肯德基的外送員,一人一個月最多也就送六、七百單,因為店裡有限制,品牌能夠給配送公司12、13塊的高單價,因此,外送員得到的配送費也一直維持在9塊錢沒有變過。他用最規範的來形容那份工作,只是,收入不高,每個月最多能賺5000多。最終,在外賣員收入過萬的感召下,他決定離開肯德基,去送外賣。
  • 如今點外賣安全嗎?外賣平臺:推薦無接觸配送,騎手每日測溫
    外賣平臺鼓勵用戶選擇「無接觸配送方式」美團外賣負責人表示,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推出「無接觸配送」,一方面是為了緩解普通用戶和醫護人員吃飯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好用戶與騎手的健康安全。目前,美團外賣用戶可通過兩種方式選擇「無接觸配送」,一種是直接在下單頁面中備註信息,另一種是直接與騎手溝通,告知使用該服務,從而與騎手協商一個商品放置的指定位置。餓了麼方面表示,用戶可以在下單時備註需要無接觸配送方式,並且餓了麼鼓勵用戶這樣選擇,這樣對用戶和騎手都是一種保護。
  • 外賣騎手之死 臺灣應學學大陸這樣做
    臺灣在這兩年也進入了行動支付爆炸的時代,跟大陸一樣,外賣行業也隨之興起。這種新興行業的出現使得失業人口有了就業新選擇,因為只要會使用手機和騎乘摩託車就可以擔任外賣騎手。臺灣街頭上眾多外賣騎手為了搶單搶快送遞美食多掙點錢,超車爭快的狀況曾出不窮。筆者在臺北街頭騎乘摩託車時也發現到如此現象,以往在車道上搶快的都是年輕人,而現在則是為了分秒必爭搶單賺錢的外賣騎手。
  • 兼職外賣騎手的大學生:被誤導辦理消費貸,離職損失2000元
    據58同城發布的《2018年送餐員就業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送餐員平均薪資達7750元,其中杭州最高,平均月薪高達9121元,而這樣的薪資也一度超過了行政、文員等一些白領崗位。然而,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和補貼的逐漸降低,導致了外賣配送的單筆利潤越來越低。
  • 疫情之下的外賣騎手:為了生活奔忙 渴望理解與尊重
    特殊時期小區大門不讓進 等客人取餐最長一次半小時劉師傅是美團外賣的一名騎手,他說他入行時間不算長,但也感受到了外賣行業的「冰火兩重天」。「單子多的時候可以從早上8點忙到晚上11點,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現在幾乎沒什麼單子了。」劉師傅說。
  • 上海的這些外賣、生鮮平臺過年不打烊!不少騎手選擇留守,年後...
    周到君今天從滬上多家外賣和生鮮配送平臺了解到,今年過年期間,這些平臺都「不打烊」,儘管運力相比平時緊張,無論是蔬果蛋肉上門「買汰燒」,還是直接外賣美食送到家,上海市民都能過一個方便美味的新春佳節。 一個數字經濟體不打烊的春節,正給這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帶來新年味。
  • 外賣騎手,你的僱主是誰?
    網際網路的發展,催生了一大批零工平臺,成千上萬的人在平臺上攬活、打工。除騎手外,這些零工還包括網約車司機、主播、代駕、快遞員等。 從傳統的「單位-個人」,到後來的「平臺-個人」,這使得餓了麼、滴滴、優步、美團、抖音、快手、Airbnb等能吸引數百萬人為其工作,而平臺則通過成本與風險的轉移設計,維持著一個較低的人力成本。
  • 中國送餐員陳小軍之死:澳洲當事外賣平臺缺席質詢
    (澳洲廣播公司圖片)中國籍外賣騎手陳小軍(Xiaojun Chen,前譯陳曉軍)在雪梨華人聚集區澤特蘭(Zetland)命喪車禍逾一個月後,他所屬的送餐平臺「熊貓外賣(Hungry Panda)」的代表昨天缺席了新州議會的死因調查聽證會。熊貓外賣方面幾周前曾同意在這場涉及零工經濟領域的聽證會上作證,但昨天無一代表到場。
  • 跟曾是娛樂場所經理的師傅當一天外賣騎手,我發現訂單的變化
    疫情下外賣行業的關注度頗高,騎手們成了人們連接外界的重要媒介,他們送出的每一份外賣何止是美食,更是一個個陽光明媚的希望。外賣小哥們的日常是怎樣的?要做一名騎手需要哪些條件?通過美團眾包這個APP就可以註冊成為一名外賣騎手,前提是需要有醫院開具的健康證明,在通過平臺的相關審核以及崗前培訓以後就可以正式承接訂單。上午九點多,美團外賣平涼站的騎手們陸續在旭輝廣場的一處空地上集結。
  • 外賣騎手的解困之策:從平臺設計和政府監管兩方面談起
    來源:虎嗅APP原標題:外賣騎手的解困之策頭圖|CFP.CN作者|王海、孫昊背景本月初,一篇針對「困在系統裡」的外賣騎手的新聞報導展現了外賣行業中險象環生的現狀,激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面對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平臺持續地追求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採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算法,並在發掘人力極限的過程中,不斷降低送餐時限,使得全行業外賣訂單單均配送時長在2019年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51] ,顯著提升了顧客體驗,推動外賣成為了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模式結合的代表行業。
  • 外賣騎手冒著生命危險在送餐:你願意「多等5分鐘」嗎?
    外賣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您好,您的外賣已送達」···特別是佛山最近的暴雨天氣小編看著下雨天外賣騎手穿著雨衣氣喘焦急地把外賣遞到手裡時心裡難免有一種觸動/·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 近日,這篇文章刷爆朋友圈1.送外賣就像與時間競賽2019年,中國全行業外賣訂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