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最想「減壓」希望成立行業協會

2020-12-19 北青網

一名外賣騎手在送餐途中 供圖/新華社 ▲倒計時10分鐘、5分鐘、1分鐘都會提示,目的是提示騎手不要晚點

一日三餐點外賣,不想出門找代買,外賣平臺的發展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你知道嗎,每一份準時送達的背後,都有一個外賣小哥在「爭分奪秒」。為賺取每單不足5元的配送費,無論風雨,不管寒暑,他們不停地往返於商家和客戶之間,遇到交通意外是否有保障?碰到客戶給差評有何損失?如何才能提供最優質服務?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到了一些普通的外賣騎手,聽聽他們對這份工作有何想法。

外賣平臺定位愛出問題

計算時間和距離「缺斤短兩」

技術的發展,讓外賣輻射的區域更大,地點定位和送達計時顯示得也更加準確,正因如此,騎手的工作強度也越來越大。

最近兩年,各外賣平臺逐步降低了送餐的單價,從每單最低6元下降到不足5元,像過去那樣月入過萬的騎手越來越少。騎手們要想掙更多的錢,就要跑更多的訂單。外賣騎手趙磊向北青報記者介紹道,對於騎手來說,接單的壓力主要還是在送餐時間上。因為平臺給出的送達時間是從商家接單開始,商家出餐後,騎手取餐、送餐,相當於商家和騎手是一個接力棒,商家出餐慢,消耗的時間就必須由騎手給「追回來」。

「有些商家一下子接的單扎堆兒了,或者有客人點了幾個複雜的菜,出餐時間就有可能慢,平臺可能給了50分鐘送餐,商家出餐用了40分鐘,騎手的時間就只有10分鐘。」趙磊說,雖然在訂餐平臺上會將騎手取餐和送餐的時間分開顯示給顧客,可對於顧客來說如果等待時間過長,他們不會去仔細計較到底是商家出餐慢還是騎手送餐慢。

跑外賣兩年來,趙磊發現,各外賣平臺都有個潛規則:那就是手機上顯示的距離總是比道路導航顯示的距離短。

他拿著手機跟北青報記者舉例,比如從巴黎貝甜(舊宮萬科店)到垡頭翠成馨園的一單,在騎手的手機上顯示是9公裡,但是如果用百度導航的話這條路線最短距離卻是9.6公裡。再比如從蠍王府羊蠍子(潘家園店)到華貿公寓2號樓,手機端顯示是5.1公裡,但道路導航顯示最短5.4公裡。

「平臺顯示出來的距離,全都比導航顯示出來的要少。路程越遠的相差越多,平均一單能差出500米,如果我同時送三單,能差出1.2公裡,時間上就要多跑出5分鐘,甚至10分鐘。」

在趙磊發起的騎士聯盟的微信群裡,騎手們也都認為平臺在計算時間和距離時「缺斤短兩」,有騎手用百度導航丈量了平臺上提供的10個訂單,全部比導航距離短。

騎手們認為,這種情況會帶來多種不利影響,一來會給騎手帶來錯誤的判斷,以為距離近可以多跑幾單,結果跑起來發現距離不準,導致訂單晚點遭受處罰;二來距離縮短後,騎手的派送費也會相應減少,雖然可能只是減少幾毛錢,不容易被察覺,但積少成多,一天下來一個騎手就會虧十幾元錢;三來,下單的顧客也會潛意識覺得距離很近,增加了顧客的急躁情緒,而騎手為了追迴路程差距只有加快速度。

一個「差評」扣錢丟獎勵

工作難免受到委屈

因為騎手們一直在路上「跑」,因而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較大。騎士聯盟微信群裡每隔一兩天就會有人發出騎手發生交通事故的視頻。外賣平臺為了保證外賣員出現人身意外的醫療費用,給每位騎手都上了保險,保險每天3元,從訂單費裡自動扣除。「但是真正理賠的時候,卻有好多條條框框,賠不下來。」趙磊說。

而在騎手與顧客之間的問題中,寫錯地址是最常見的。趙磊此前接到一個從宋家莊到百子灣家園B區113號樓的訂單,但是當他拿著貨到了百子灣家園B區時發現這裡沒有113號樓。趙磊給顧客打電話溝通時,對方一再表示地址沒出錯。「我當時四個訂單,這一個就耽誤了好久。後來小區保安提醒我,會不會是旁邊的沿海賽洛城小區,我找到沿海賽洛城113號樓,才找到了訂貨的顧客。」

趙磊見到顧客後跟他說:你把地址寫錯了。沒想到對方上來就直接問他:你是不是想要錢。趙磊說,我不是跟你要錢,我只是跟你說明一下訂單超時的原因。結果,對方取消了訂單,給了趙磊27元錢,讓他把東西留下。趙磊接著又去送其他幾個訂單,結果另外三個訂單超時了兩個,被扣了錢。正往回走的時候,他接到了第一個顧客的投訴:服務態度不好,從而被罰了50元。「一個投訴,丟了周獎勵,另外兩單也晚點了,算下來我損失了至少150元。」趙磊說。

溝通技巧十分重要

有時必須有所捨棄

40歲的老黃多次拿過跑單量冠軍,他給趙磊和其他年輕騎手傳授經驗時表示,要學會和顧客溝通。「比如同樣是訂單掛在網上沒有人領取的情況,如果顧客打電話來催,我會說,你的訂單一直在網上掛著沒人取,我這裡沒超時。」老黃說,「這時要趕緊安撫一下顧客,跟他說『耐心等一下,我送完這單馬上給您送。』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得到顧客理解。」

「要想辦法把損失降低。如果跟對方爭執,對方投訴差評,就要被扣更多,還影響後面的獎勵,不值得。」老黃說。

跟平臺溝通不能全靠線上

希望成立行業協會提供幫助

老黃覺得平臺對於騎手的管理太鬆散,他很少能見到平臺的站長,無論是跟站長還是客服溝通,都得通過電話和網絡。平臺應該加強對騎手的心理疏導和素質培訓,「騎手壓力很大,又多是年輕人,碰到事情不知道怎麼處理,就可能產生口角。」

減壓也是趙磊打造騎士聯盟微信群的初衷之一,「平臺不會給你培訓做疏導,連個發洩的渠道都沒有。」現在有騎士聯盟的微信群,我們還會不定期的組織騎手們聚會吃飯,大家一起聊聊天。此外,騎士聯盟微信群裡的騎手還會互相幫助,誰的車半路沒電了,就會有順路的騎手過去幫他充電。

趙磊希望能夠以騎士聯盟微信群為基礎,有機會可以在有關部門註冊成立一個行業協會,為外賣騎手提供培訓、幫助和保障。

文/本報記者 張子淵 統籌/張彬

責任編輯:周經韜(EN069)

相關焦點

  • 平臺「缺斤少兩」騎手背鍋 外賣員盼成立行業協會
    平臺顯示距離短 實際路程卻更遠 催單消息頻頻傳 送餐晚了落埋怨外賣騎手最想「減壓」希望成立行業協會如何才能提供最優質服務?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到了一些普通的外賣騎手,聽聽他們對這份工作有何想法。外賣平臺定位愛出問題計算時間和距離「缺斤短兩」技術的發展,讓外賣輻射的區域更大,地點定位和送達計時顯示得也更加準確,正因如此,騎手的工作強度也越來越大。
  • 外賣小哥揭外賣平臺潛規則 有多種不利影響
    原標題:外賣騎手最想「減壓」希望成立行業協會一日三餐點外賣,不想出門找代買,外賣平臺的發展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你知道嗎,每一份準時送達的背後,都有一個外賣小哥在「爭分奪秒」。為賺取每單不足5元的配送費,無論風雨,不管寒暑,他們不停地往返於商家和客戶之間,遇到交通意外是否有保障?碰到客戶給差評有何損失?
  • 韓國外賣騎手的困境及突圍之路
    在韓國媒體的狂轟濫炸下,有外賣騎手出來回應,「即使因為疫情,外賣訂單暴增,外賣平臺和商家為了吸引騎手而增加現金補貼,也只有在首爾最繁華的江南區工作的5萬名外賣騎手中有約15名外賣騎手能拿到日薪40萬韓元(約2400元)以上。這都是在日工作時間超過14小時,冒著生命危險去違反交通規則的情況下,才能偶爾拿到這麼多薪資。」
  • 被「北京SKP」嫌棄的外賣騎手們
    他們未曾想過,如果出現意外,自己也在裡面,那時候,該怎麼辦?目前看來,相關部門的監管,任務重、難度大,監測、把控這條路明顯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騎手完成送餐工作時,他們「無視交通規則」的問題也相當嚴重,幾乎每個騎手都在闖紅燈。
  • 外賣騎手之死 臺灣應學學大陸這樣做
    臺灣在這兩年也進入了行動支付爆炸的時代,跟大陸一樣,外賣行業也隨之興起。這種新興行業的出現使得失業人口有了就業新選擇,因為只要會使用手機和騎乘摩託車就可以擔任外賣騎手。臺灣街頭上眾多外賣騎手為了搶單搶快送遞美食多掙點錢,超車爭快的狀況曾出不窮。筆者在臺北街頭騎乘摩託車時也發現到如此現象,以往在車道上搶快的都是年輕人,而現在則是為了分秒必爭搶單賺錢的外賣騎手。
  • 外賣騎手們,你們不能再任性了!
    今天上午,記者在嘉興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一大隊見到了一臉後悔的「外賣騎手」鍾某,他剛拿到一張全責事故責任認定書。鍾某「外賣騎手」交通違法引發事故今年25歲的鐘某是從去年11月開始在嘉興「餓了嗎」外賣平臺從事全職送外賣工作的。
  • 跟曾是娛樂場所經理的師傅當一天外賣騎手,我發現訂單的變化
    疫情下外賣行業的關注度頗高,騎手們成了人們連接外界的重要媒介,他們送出的每一份外賣何止是美食,更是一個個陽光明媚的希望。外賣小哥們的日常是怎樣的?要做一名騎手需要哪些條件?特殊時期,因為擔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醫院可能是人們儘量少去的場所之一,但是對於騎手而言,他們不會挑三揀四。喻宗娥告訴海岸君,外賣騎手最開心的是能接那種順路的單,一趟連送三單,挨著很近,但這種機會不多。
  •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百家故事
    他說自己不會再回來,最近有朋友想包下一個外賣站點,也被他勸住了,這個行業給人時間的壓迫感,數據的壓力,是你想像不到的。今年夏天南方大雨,金壯壯一邊慶幸自己脫身了,同時也擔憂,不知道又有多少站點爆單,又有多少騎手需要拼了命地把數據追回來。
  • 西安交警與外賣企業合作:違法騎手將被納入黑名單
    外賣配送行業作為兩、三輪車最大使用群體,其帶來的交通安全問題不容忽視。11月23日,西安交警與配送企業建立警企合作機制,今後,雙方將數據共享,警方對違法騎手除處罰外,還會通報企業,改正不到位的騎手將被企業辭退、錄入企業員工黑名單。
  • 拉薩美團外賣「騎手」接受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原標題:拉薩100餘名美團外賣「騎手」 接受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本報記者 梁 梅攝   28日下午,拉薩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執法監督大隊民警走進美團外賣拉薩站,為100餘名美團外賣配送「騎手」送去一堂生動的騎行安全宣傳講座。
  • 記者「變身」外賣騎手:這份月入過萬的工作,我們幹了一天就想離職
    這也許不是一個合格的視頻卻是一次真實的體驗01新人:記者=餓了麼、美團外賣騎手焦慮感共振當騎手闖紅燈,我們甚至想跟風這是一次與時間的較量,緊張程度不亞於火車臨開前你剛進站,機場登機口即將關閉時你還在50米外,紅燈將在5秒後亮起你才走上斑馬線
  • 視界 哈薩克斯坦外賣騎手給新冠疫情中的人們帶去希望
    值隆冬時節,哈薩克斯坦小夥薩別爾別科夫頂風冒雪,穿梭在首都努爾蘇丹市的街巷,將一份份外賣、藥品、雜貨送到顧客手中。薩別爾別科夫今年24歲,是一名大學生,今年年初加入在線配送平臺GLOVO,成為一名兼職外賣騎手。疫情期間,成千上萬名當地外賣騎手給新冠疫情中的人們帶去希望。
  • 外賣「騎手」倒苦水:超時等於白幹 差評要罰款
    外賣「騎手」,逐漸成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市民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時,有關外賣「騎手」逆行、闖紅燈、不禮讓行人等交通違規行為又讓人深惡痛絕。近日,針對港城外賣「騎手」的綜合情況,記者進行深入調查。餓了麼APP「騎手」陳先生說,遇到下雨天,外賣訂單會翻番,可是「騎手」卻最怕遇到下雨天,這是他們這個行業的共識。「在雨天送外賣,有時候送得自己想哭,雨水弄得自己有時候眼睛都睜不開。」「騎手」陳先生在之前的一次採訪中向記者說,每到下雨天,他便把自己的手機放進防水外套,掛在脖子上。
  • 騎手擴張?日本一外賣公司騎手都是中國人
    近日網友「松尾強」社交媒體上發布一段視頻,視頻顯示日本東京街頭有幾個外賣小哥聚在一起閒聊並說著中國話,據外賣小哥表示,他所在的日本外賣公司的騎手都是中國人,平均每一單最少能賺300日元,正常的話一天可以掙1萬多日元(約661元),月薪約在30多萬日元(約19851元)。
  • 外賣騎手每天都在上演真實版的死亡擱淺
    如果你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才是《死亡擱淺》最狠的coser,在真實世界中,這些人送外賣時的體驗,可比遊戲裡虛浮多了。 在河南,做騎手的工資甚至比當地公司職員的工資高出24% 更重要的是,相較於辦公樓、格子間,外賣行業的門檻簡直低到可以忽視
  • 影視行業自救!群眾演員轉做外賣騎手 薪水翻5倍
    橫店群眾演員轉做外賣騎手,薪水翻5倍) 新冠疫情給影視行業帶來的重創與挑戰,還在持續。
  • 兼職外賣騎手的大學生:被誤導辦理消費貸,離職損失2000元
    然而,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和補貼的逐漸降低,導致了外賣配送的單筆利潤越來越低。一位從事外賣行業的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單筆外賣配送費已經從最初的10元下降到了6元至7元,有些城市甚至達到了3元至4元。想要獲得更高的收入,外賣騎手就必須完成更多的配送量。
  • 美團外賣小哥登上《時代周刊》:疫情之下,中國外賣騎手保障配送...
    自從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國爆發以來,這位外賣騎手每天早上都要做一次健康檢查,花20分鐘給電動車和制服消毒,預防在北京送餐途中的感染風險。對中國300多萬名外賣騎手來說,這是他們近期生活發生的諸多變化之一。受疫情影響,數百萬乃至上億居民不得不居家隔離,而外賣騎手們則挺身而出,挑起了重擔。迄今為止,新冠病毒已在全球範圍內造成17.3萬多人感染,至少6660人死亡。
  • 深晚薦讀|大學生暑假兼職外賣騎手,劇情是醬紫的……
    這是他來深圳的第二個月,也是他到餓了麼網絡訂餐平臺兼職做騎手的第二個月。今年 6 月底,正在過暑假的何衛興在哥哥的介紹下,來到深圳兼職外賣騎手。經過外賣平臺統一的培訓後,他順利穿上了騎手服,每日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來回奔跑於福田上沙片區的高樓大廈。
  • 疫情之下的外賣騎手:為了生活奔忙 渴望理解與尊重
    特殊時期小區大門不讓進 等客人取餐最長一次半小時劉師傅是美團外賣的一名騎手,他說他入行時間不算長,但也感受到了外賣行業的「冰火兩重天」。「單子多的時候可以從早上8點忙到晚上11點,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現在幾乎沒什麼單子了。」劉師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