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外賣小哥登上《時代周刊》:疫情之下,中國外賣騎手保障配送...

2020-12-12 環球網

【來源:環球網綜合】

高治曉感覺已經很久沒能直接出門、騎上電動車、扎進人流中了。自從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國爆發以來,這位外賣騎手每天早上都要做一次健康檢查,花20分鐘給電動車和制服消毒,預防在北京送餐途中的感染風險。

對中國300多萬名外賣騎手來說,這是他們近期生活發生的諸多變化之一。受疫情影響,數百萬乃至上億居民不得不居家隔離,而外賣騎手們則挺身而出,挑起了重擔。迄今為止,新冠病毒已在全球範圍內造成17.3萬多人感染,至少6660人死亡。

為了全面抗擊疫情,中國各地關閉了辦公樓、學校和工廠,許多餐館經營模式也改為「僅支持外賣」。人們開始網購大量物資,從衛生紙到熱湯麵,並依靠像高治曉這樣的外賣小哥幫助把物資送上門。高治曉是外賣配送行業巨頭---美團的一名騎手。

如果沒有這群在危險中挺身而出的外賣騎手們,很多家庭會挨餓,病人也無法得到賴以生存的物資供給。高治曉告訴《時代周刊》:「大家會選擇在網上訂餐,也會買新鮮的水果蔬菜,自己在家裡做飯。」 「(疫情期間)我的訂單一直在增加。有時我會送50斤的面、一袋大米或一桶油。"

以往,外賣騎手會直接從餐廳廚房出餐處取貨,一路送到顧客的手上。疫情下,外賣訂單都通過「無接觸」方式配送,騎手只能到商業樓和住宅區外的專門取貨和存放點取貨和送貨。

雖然人與人的直接接觸減少了,但這並沒有削弱外賣騎手的人性關懷。高治曉說,他曾幫助過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給她送胰島素—先是去了老太太家裡拿處方,再到醫院拿藥,最後把救命藥送到老人家中。

「我把藥遞給她,然後和她聊了一會兒,」高治曉說,「我來自一個單親家庭,我明白獨居老人的感受。老太太說她還沒吃飯,所以我給她下了方便麵,打了兩個荷包蛋。離開時,幫她把垃圾倒了。"

即使在疫情爆發之前,中國外賣市場就已高達650億美元規模,為5億多消費者提供服務。除了美團之外,其他主要外賣平臺還包括餓了麼。美團平均每天有70萬名外賣騎手在全國提供服務。

外賣服務只是中國龐大電子商務網絡的一方面。疫情期間,隨著一場「隔離經濟」的興起,,中國電商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美團在一些城市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銷售額飆升了400%。在線零售商京東也接到大量廚房用具、烘焙產品和家庭健身設備的訂單。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之下,中國基於人工智慧的物流網絡展現出驚人的效率。這些智能配送網能實時繞過已封閉區域,調整配送路線,以避免發生災難性的物資短缺。

北京大學商業學教授、私募股權投資家Jeffrey Towson表示,「這太了不起了。人們低估了中國(適應當下環境)的學習曲線。數位化物聯和物流網絡已經真正打開了這個突破口。」

但在智能化的網絡中,外賣騎手群體仍然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於疫情對出行的限制,外賣騎手甚至幫助了那些被困在外不能回家的人,幫助他們給家中的寵物餵食。高治曉曾送過一個醫院的訂單,把一根智慧型手機充電線送給一位在醫院接受隔離觀察的用戶。雖然其他騎手可能因為擔心風險不敢接單,高騎手卻非常同情用戶的處境:如果連玩手機的娛樂都沒有了,心情會有多糟糕啊。

在武漢工作的的美團外賣騎手李豐傑,同樣用疫情下的堅守感動著大家。疫情去年12月下旬在湖北武漢爆發。李豐傑知道,1月23號武漢封城後,在這座1100萬人口的城市裡,他的送餐服務至關重要。在所有的公共運輸停運後,李豐傑從老家孝感步行了30英裡,回到武漢送外賣。

李豐傑說:「我有一種責任感,因為我手下還管理著一個騎手小組,他們中有人還留在武漢工作,我必須幫助他們,」「全國的醫生和護士都來支援武漢,我們這些騎手也應該在前線,和他們一起戰鬥。」

這是一種非凡的使命感。外賣騎手這個工作曾經備受爭議,因為工作繁重、風吹日曬雨淋、甚至還有交通風險。騎手們每配送一個訂單通常只能掙到70美分,如果配送延遲或遭到客戶投訴,可能還會受到處罰。

儘管如此,那些效率高、工時長的騎手依然能拿到體面的薪水—通常比當前的IT專業畢業生還要高。疫情的爆發也使外賣騎手在公眾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美團稱,疫情爆發以來用戶給外賣小哥的「打賞」小費增加了近兩倍。一名用戶在微博上寫道,「被困在家裡,感覺挺絕望的。但從窗外看到了外賣騎手,讓我燃起了一絲希望。」

中國政府也對外賣騎手群體給予了更多官方認可。2月25日,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外賣騎手,即 「網約配送員」 納入了官方國家職業大典,同被納入的還有其他15個新職業。此次騎手「新職業」的發布,意味著外賣騎手們將在未來得到更好的培訓和工作條件、有更多的就業、職業發展機會。

這是實現騎手認可度提升的一小步,所有人都看到了騎手們的努力和貢獻。美團小哥高治曉說,「說實話,我每天也會感到彷徨和擔心。比如說,哪天自己一個咳嗽或有點頭暈,就會聯想會不會自己得病了,因為每天接觸和服務那麼多人。但我知道,我是在幫助更多的人,這才是讓我感到最開心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外賣小哥登《時代周刊》封面,「非凡的使命感」令外媒耳目一新
    3月19日,美國《時代周刊》發布抗疫群像,美團外賣騎手高治曉作為唯一華人面孔登上封面。據介紹,《時代周刊》的這期特別報導重點針對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包含6張不同的封面圖,展現了疫情之下人們的生活狀態。這其中大部分是疫情中的隔離者、感染者及其親友。而中國外賣騎手因為「非凡的使命感(remarkable sense of commitment)」被《時代周刊》關注。在《時代周刊》同步發出的短片中,來自寧夏、在北京工作的高治曉說,「說實話,我每天也會感到彷徨和擔心。
  • 如今點外賣安全嗎?外賣平臺:推薦無接觸配送,騎手每日測溫
    防疫期間許多人都會宅在家點外賣,外賣員和用戶的安全如何保障?1月27日,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在上海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方式」,用戶可以選擇不和外賣員面對面接觸,讓外賣員將餐放在指定地點。外賣平臺鼓勵用戶選擇「無接觸配送方式」美團外賣負責人表示,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推出「無接觸配送」,一方面是為了緩解普通用戶和醫護人員吃飯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好用戶與騎手的健康安全。
  • 美團外賣發布智能語音助手 大數據+人工智慧保障騎手送餐安全
    同時,美團外賣智能語音助手將根據騎手騎行狀態自動喚起交通安全提示,從而減少安全隱患、保障騎手生命安全。「智能語音助手」也是美團外賣「長城計劃」繼「小區守衛」、「安全百城行」之後的第三個重點落地項目。近年來,隨著外賣行業的高速發展,外賣騎手群體的規模也與日俱增。數據顯示,美團外賣日完成訂單量已突破1800萬單,活躍配送騎手達50萬。
  • 《時代周刊》封面的外賣小哥,是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
    美國《時代周刊》近日發布抗疫群像,美團外賣騎手高治曉作為唯一華人面孔登上封面。疫情期間,他選擇堅守一線,每天跑一百多公裡,派送50多單,給在家隔離的人們運送米麵油鹽菜藥等生活物資。對於自己登上《時代周刊》,他說,很多人都在默默付出,自己只是做了平凡事的平凡人,榮譽應該共享。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社會生活一度被按下「暫停鍵」。為配合政府戰「疫」,億萬中國民眾按照要求在家隔離,各個社區也紛紛實行封閉式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快遞員、送餐員成為了城市運行的「擺渡人」,撐起了人們疫情期間的「宅生活」。
  • 美團騎手集體罷工,商戶接單也沒人配送,或將提高外賣價格
    隨著時代技術的進步,許多消費者圖方便省事會在家裡點外賣,而不願意自己做或者出門購買。美團外賣是人們熟知的一家外賣點單平臺,許多人都使用過該APP。一般來講使用美團點單配送費大約2到3塊錢是給騎手小哥的。剩下的費用是商家的出餐費。
  • 美團外賣送餐超時追蹤:眾包騎手恢復送單 配送基本正常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原因是因為部分美團眾包騎手出現罷送引起,這些眾包騎手表示,罷送的原因是因為美團外賣平臺壓低了他們的配送訂單價格。以前是騎手對近單有偏好很強,對遠端的單子意願不強,平臺為了保證遠端的用戶體驗,把遠單的配送價格上漲,把近單的價格小幅下調,所以長期跑近單的騎手就會覺得收入降低了。
  • 中國外賣小哥登《時代周刊》封面,有何啟示?
    相信經此戰「疫」,外賣小哥以及曾被人們忽視的默默無聞的勞動者群體,都將得到正名。  日前,美國《時代周刊》發布抗疫群像,美團外賣騎手高治曉作為唯一華人面孔登上封面。疫情期間,高治曉每天要跑一百多公裡,派送四五十單到六七十單。報導稱,如果沒有在危險中挺身而出的外賣騎手們,很多家庭會挨餓,病人也無法得到賴以生存的物資供給。
  • 美團外賣推出騎手加熱服,讓外賣小哥過個暖冬
    (原標題:美團外賣推出騎手加熱服,讓外賣小哥過個暖冬) 隨著強冷空氣的造訪
  • 8成佣金給騎手、重金返傭給商戶,美團外賣生態布局該怎麼看?
    首先,保障騎手利益,為的是生態的運轉中樞良好。這些年來,我們看到中國外賣產業呈現出高速發展的趨勢,而這個高速的背後是中國龐大人口紅利優勢所構建的低價勞動力基礎,而外賣也成為了網際網路時代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一個典型代表,可以說,龐大的外賣小哥群體是整體外賣產業最大的根基所在,可以說是外賣產業的基礎。
  • 美團外賣:將優化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
    有騎手寫道,「送外賣就是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針對媒體、公眾對外賣小哥、平臺系統的關注,9月9日,美團外賣發布聲明,表示將更好優化系統,在為用戶提供準時配送服務的同時,調度系統會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同時改進騎手獎勵模式,讓騎手在保障安全的同時獲得更實際的回報。
  • 中國外賣小哥登《時代周刊》封面,這背後的「深意」,你可知曉?
    而就在3月19日,《時代周刊》封面發布抗疫群像,美團外賣騎手高治曉作為其中之一登上封面。在這次疫情期間,不少外賣小哥受到國內民眾稱讚表揚、媒體的宣傳報導,也已多次被外媒點讚。除了一線衝鋒陷陣的醫務人員、奮戰在基層的防控人員,外賣小哥、保潔員、計程車司機等默默無聞的勞動者同樣功不可沒。
  • 美團外賣推出「同舟計劃」增加騎手評價商戶功能
    DoNews11月26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26日,美團外賣宣布推出「同舟計劃」,從工作保障、體驗提升、職業發展、生活關懷四個層面提升騎手體驗與生態建設。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表示,近期美團外賣已經召開了53場騎手懇談會,針對懇談會中收集的涵蓋取送餐機制、申訴機制等43條焦點問題,已經在陸續改進上線。在「評價體系」方面,美團增加了騎手評價商戶功能,並針對騎手特殊原因造成的超時、投訴等問題,將升級騎手申訴處理流程,常規問題力求在24小時內解決。
  • 美團外賣又要漲價了?外賣背後為何亂象重重
    圖片來源:Tech星球根據Tech星球的求證,在美團新規之下,主要的獲益對象為配送距離近,訂單量較大的店鋪。但對於貢獻美團80%訂單量的低價小商家來說,新規的利好並不明顯。圖片來源:雪球@柴狗夫斯基而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美團的餐飲外賣收入反而比2019年還多了20%,淨利潤還翻了一倍。
  • 美團:疫情期間新招33.6萬騎手,配送的不僅是食品
    紅星新聞記者3月19日從美團獲悉,美團研究院發布了《2019年及2020年疫情期間美團騎手就業報告》(以下簡稱「美團騎手就業報告」),2019年,通過美團平臺獲得收入的騎手總數達到398.7萬人,比2018年增長了23.3%,疫情期間騎手日均有效接單量與2019年相比有所提升。
  • 外賣騎手拿命搏業績,美團回應:意見收到了,沒有藉口
    外賣小哥 紫金財經9月9日消息 近期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刷屏網絡,該文細緻描述了數百萬外賣騎手在系統的算法驅使下,為了完成訂單而疲於奔命
  • 美團外賣:隔離疫情不隔溫暖 一線戰疫者收到元宵節特別版「醫護...
    美團外賣保障醫護後勤 商戶騎手堅守崗位助力防疫戰「這次元宵節特別版醫護緊急專供餐,在保障一線救死扶傷的醫護工作者吃到湯圓的同時,也送到那些正在傾力參與疫情防控、堅守崗位以及居家防護的消費者手中。」美團外賣負責人表示,「疫情發生以來,為了方便『封城』期間市民用餐,美團外賣克服困難力保在武漢的配送服務正常運轉。目前,有近2000名騎手堅守崗位,為武漢市民提供配送服務,騎手小哥們也在用自己的行動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據悉,非常時期,美團外賣對「小哥」的安全防護特別重視。
  • 美團外賣四大層面提升騎手體驗 推進智能取餐櫃落地
    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表示,「在此基礎上,美團外賣今天推出『同舟計劃』,旨在從傾聽騎手在內的社會各界聲音開始,持續推動改善產品與服務,美團外賣將從工作保障、體驗提升、職業發展、生活關懷四個層面提升騎手體驗與生態建設。」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
  • 美團外賣世界盃推「夜宵五折」活動 騎手將24小時配送
    :22 充滿激情的俄羅斯世界盃已經拉開序幕,對眾多中國球迷而言
  • 美團外賣回應訂單超時:將優化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
    原標題:美團外賣:將優化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9月8日,有媒體發布文章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網絡,文章指出:在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疲於奔命,導致他們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
  • 《時代周刊》說中國模式:讓美國再次偉大,需要中國經驗
    《時代周刊》封面從領導人戴口罩的畫像,到昨天封面換上中國一名戴口罩的外賣騎手,顯示美國人開始明白,讓美國再次偉大,中國有可供借鏡的模式。一個月前,疫情在我們國家肆虐高峰期間,《時代》以領導人戴口罩借題發揮,把中國夢解讀成China's Test;今天新冠病毒兵臨美國城下,才發現美國忽視了,中國還有美國所欠缺的力量。說的是第二代中國科網模式,代表企業是美團,它在疫情期間,以強勢表現助中國接受考驗,並當上了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