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伊朗文化遺產(一) ——走進波斯波利斯

2021-02-13 世界考古

大流士大帝曾這樣形容他的故鄉波斯(Persia):「這就是阿胡拉·瑪茲達賜予我的波斯,這是美麗的、出產名馬和優秀戰士的地方,在阿胡拉·瑪茲達和我,大流士王的恩佑下,它不害怕任何敵人。」自從選擇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的浮雕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以來,我一直有強烈的欲望一睹其真容。2018年8月,在參加了中伊合作考古項目——伊朗東北部納德利土丘發掘以後,終於得到了飽覽波斯波利斯的機會。

波斯波利斯盛名在外,既因為它是大流士大帝建造的一座宏偉的巨石建築群,也因為它曾經遭受亞歷山大大帝的洗劫。波斯波利斯實際上是一座城堡,東側依偎在「慈悲山」的山坡上,其他三側用巨石壘砌了5—13米高的巨大臺基,面積達12.5萬平方米。「城堡周圍環繞著三堵牆。其中的第一部分建立在一個複雜的基礎上。牆高16腕尺, 上面有城垛。第二道牆與第一面相似, 但高度是原來的兩倍。第三面牆同它們與平臺環繞成矩形, 高度為60腕尺, 由堅固的石頭建造而成」,古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Diodorus)曾這樣描述波斯波利斯,「散布在皇家平臺上的是國王和王室成員的住所, 以及貴族的住所。一切布置豪華, 為保護皇家寶藏而建造了這些建築」。我們熟知的百柱廳和阿帕達納宮(Apadana)就坐落在這個臺基上。伊朗朋友亞茲達尼(Afshin Yazdani)是帕薩加德工作站的一名考古工作者,他帶領我們進入了這座城堡。

波斯波利斯平面圖(《 波斯波利斯-建築、浮雕、銘文》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1953,  P609,  Fig 21,中文為作者標註)

慈悲山面向城堡的山坡上還有3位國王的陵墓。人們常因波斯波利斯宏偉的建築或者精美的浮雕而忽略了這些同樣重要的陵墓。它們的形制與納克什·儒斯坦(Naqsh-e Rustam)的陵墓相同。最南側陵墓的墓主是阿契美尼德王朝任期最長的國王——亞達薛西斯二世(Artaxerxes Ⅱ);百柱廳東側的山上是亞達薛西斯二世的兒子亞達薛西斯三世(Artaxerxes Ⅲ)的陵墓,陵墓上的舉寶座浮雕中的第30個卡利安(Carian)人是判斷該墓年代的重要線索;城堡以南500米處未完成的陵墓一般被認為是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的陵墓,雖然它與亞達薛西斯二世和亞達薛西斯三世的陵墓相似,但是不論是國王、火壇、阿胡拉瑪茲達的標誌和月亮及士兵浮雕都完成得不好,而且沒有開鑿墓室,所以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的發掘者施密特(Erich Schmidt)認為陵墓不是大流士三世的。


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前330年),也稱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區第一個把領土擴張到大部分中亞和西亞領域的王朝,也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極盛時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小亞細亞、歐洲的巴爾幹半島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利比亞、努比亞和阿比西尼亞。公元前480年的波斯帝國,領土面積約為600萬平方公裡,人口峰值約為1800萬。

雖然讀過不少文獻,我在腦海裡已經無數次遊覽了波斯波利斯,但是站在它們面前時,還是忍不住心潮澎湃。我首先朝藏寶區走去。它大約是公元前486—前465年間分三部分建成的。如今地面上只留下約30釐米高的土坯牆,表面由草拌泥保護。藏寶區面積很大,但只有在東北角有一個入口,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了許多遺物,除了容器和雕像碎片,還有8塊刻有銘文的薛西斯時期的石版、一些用埃蘭語刻成的泥版,以及一些記錄了發放工人工資的泥版。

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來到波斯波利斯後,曾下令士兵洗劫波斯波利斯,並燒掉了這座宏偉瑰麗的宮殿,可以說藏寶區就是他們的「主戰場」。這段歷史在許多古代文獻都曾提到。斯特拉波(64B.C.-23A.D.)在《地理》中說,亞歷山大大帝燒毀波斯波利斯目的,是為了報復波斯人多年前在雅典燒毀了城市和神廟。「不算巴比倫的庫藏,也不算那些在營地中得到的庫藏,僅蘇薩和波斯行省庫藏價值總計就有四萬塔蘭特。有些人說值五萬塔蘭特。還有人說,從各地運入埃克巴塔那的全部庫藏就值十八萬塔蘭特。」阿里安(96-180A.D.)在《亞歷山大遠徵記》也有這種說法,他提到,亞歷山大曾給大流士三世寫了一封信:「雖然我國從來都未曾侵略過你們的祖先,但你的祖先侵略過馬其頓和希臘其他地區,對我危害極大。我已經正式被任命為全希臘總司令,並已率軍進入亞洲,目的是攻打波斯,報仇雪恥。」公元1世紀的羅馬人魯夫斯在《亞歷山大傳》裡提到,波斯人沒有屈服於亞歷山大大帝的暴行。雖然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是這裡毫無疑問發生了一些慘烈的事情。「許多人穿上他們最昂貴的禮服,寧可帶著夫人和孩子,從城牆頂端跳下或在各自家裡自焚,也不願落入敵人手中。一群群士兵四處搶掠,切割戰俘的喉嚨,或因分贓不均而自相殘殺。大屠殺延續了好幾天。」

除了關於亞歷山大燒毀波斯波利斯的記錄外,大約生活在阿契美尼德時期的希羅多德和克泰夏斯(Ctesias)也記載了一些朝廷事件和波斯風俗。希羅多德就提到過大流士登上王位的故事,也提到過波斯人的稅收和波斯人的葬俗。代農(Deinon)和克萊塔求斯(Kleitarchos)曾根據更古老的希臘文獻,描述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宮殿、家具、餐飲、服飾和其他一些東西,可惜這些古老的希臘文獻已經無跡可尋了。

藏寶區中最受關注的遺物是國王寶座覲見圖浮雕。這幅浮雕原來並不在藏寶區,義大利考古學家提利亞(Ann Britt Tilia)猜測它原來應該是放置在阿帕達納宮的東側,出於某種原因被波斯人移到了藏寶區。畫面中,坐在寶座上的國王左手持花、右手持仗,身後的王子左手持花、右手指併攏並微微抬起,王子身後站著2位刻畫尺寸較小的僕人。國王腳前方立著兩個香爐,一位米底貴族左手持手杖,親吻著自己的右手指尖,身體微微向國王前傾,呈行禮狀,表示對國王的尊重。浮雕上的人物大小不一,國王和王子大過其他人物。浮雕中的國王被認為是大流士大帝,王子是大流士大帝的一個兒子,但也有人認為是薛西斯和他的兒子大流士二世。

藏寶區以北是百柱廳,大約建於薛西斯時期,地面高於藏寶區,穿過一條小路就可以進入這座建築。百柱廳最有特色的是它有縱橫各10根,共100根柱子,再加上門廊的2排8根,共16根石柱,蔚為壯觀。發掘者曾在它的東南角發現石制的巴比倫語的奠基銘文。此外,百柱廳曾被一層灰燼覆蓋,經過微觀分析發現這些灰燼原本是雪松,這說明百柱廳曾經遭遇過大火侵蝕。雖然如此,但百柱廳的浮雕仍然可見。百柱廳南牆的西門道和東門道上有著同樣的浮雕,表現的是各部落代表託舉著寶座,上面坐著國王;北牆西門道和東門道有類似藏寶區那副被挪動的浮雕構圖的覲見場景和衛兵的浮雕。可能因為寶座浮雕出現的次數較多,所以百柱廳也常被人們稱為「寶座廳」。與南牆和西牆不同,西牆北門道的浮雕表現的是英雄與鳥頭怪獸搏鬥的場景,而西牆南門道上的浮雕,則表現的是英雄與獅子搏鬥的場景。並且,類似的構圖也出現在東牆的北門道和南門道上,與英雄相搏鬥的是不同的怪獸或動物。這一主題在波斯波利斯比較常見,有可能是從新亞述帝國的皇家印章上借鑑而來。希臘歷史學家波利比奧斯(Polybius)在公元前200—118年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當亞達薛西斯一世(或者一位不確定的國王)狩獵時,遇上了一隻獅子,獅子襲擊了國王的馬,這時有一位英雄用他的短劍殺了獅子,救了國王。

百柱廳南牆西門道西扇寶座浮雕 (Zainab Bahrani:Mesopotamia,Thames& Hudson Ltd, 2017,圖13.22)

通過百柱廳的西南門,就來到阿帕達納宮,這是波斯波利斯最吸引人的地方,面積達3600平方米, 19米高的石柱保存了下來。該宮東側臺階及北側臺階上的浮雕更是讓人驚嘆和流連,這些浮雕凝結了設計者和工匠的心血。據統計,波斯波利斯約有3000個人物浮雕,阿帕達納宮北側和東側臺階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當然除了留在遺址上的,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也收藏了不少波斯波利斯的浮雕碎塊。有意思的是,大英博物館的一件浮雕和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的一件浮雕能夠拼合成一幅浮雕,此浮雕原本的位置在阿帕達納宮北側臺階。這2件浮雕是由奧斯利爵士(Sir Gore Ouseley)的團隊1811年從達波斯波利斯帶走。大英博物館保存的浮雕是阿伯丁伯爵四世(4th Earl of Aberdeen)於1817年捐贈的,而美秀美術館的這件浮雕的流傳故事就比較曲折。1844年奧斯利爵士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在1856年創建聖米歇爾學院,浮雕成為學校財產。1990年學校關閉之後,這件浮雕流入市場,但由於其價格過高,大英博物館與之失之交臂,最終成為了美秀美術館的藏品。

阿帕達納宮臺階浮雕(Zainab Bahrani:Mesopotamia,Thames& Hudson Ltd, 2017,13.21)

阿帕達納宮東側與北側的浮雕內容幾乎相同,東側埋於土下,故保存較好。左翼為阿契美尼德帝國統治下的各部落代表覲見圖,中部臺階側面上,夾在獅子與公牛圖中間的是真人大小的波斯與米底士兵,右翼為波斯和米底貴族圖。這些浮雕人物都處於同一個平面上,大小、間隔大致相同。他們有說有笑、交頭接耳,有些人手裡拿著花,有些人身上背著弓箭。

最為生動的還是表現各部落覲見的浮雕,同一行的人物都處於同一水平面,不同部落間用柏樹隔開。據說當時的人們喜愛柏樹,因其四季常青,是不朽和生命的象徵。每個部落都由引導員帶領,他們與部落的長老手牽著手,向東前進。第一行最右側的是米底人,他們向國王奉上了一個水罐、兩個水杯、一把短劍、兩對手鐲和三件衣服;他們後面的是手捧兩把弓箭、兩把短劍和一隻成年獅子和兩隻小獅子的蘇薩人;接下來是帕提亞人,他們給國王帶來了一對碗、一隻雙峰駱駝和一張獸皮;後面跟著阿里亞人,他們的禮物與帕提亞人非常相似;之後是埃及人,但是這裡的浮雕並沒有保存下來;埃及人後面跟著巴克特裡亞人和穿著遊牧民族服裝的沙加迪亞人。第二行分別是亞美尼亞人、巴比倫人、敘利亞人、斯基泰人、犍陀羅人和索格狄亞那人。第三行是呂底亞人、卡帕多西亞人、愛奧尼亞人、阿拉科西亞人和送了一隻驢子的印度人。臺階三角區由右向左遞減的是拿著柳條盾的色雷斯人、牽著一隻單峰駱駝的阿拉伯人、牽著一隻牛的卡裡亞人,牽著一隻尖角山羊的利比亞人和拿著一根象牙和一隻霍加狓的衣索比亞人。有學者認為,上述部落的順序與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重視程度有關,也有人認為是各部落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阿帕達納宮東側臺階上的淺浮雕——米底人 (張良仁攝)

除了這些耀眼的浮雕外,阿帕達納宮還留下了一些工匠的標記。據推測,阿帕達納宮東側臺階的兩翼浮雕由三支工匠隊伍完成,第一支隊伍雕刻上部的弓箭手、第二支隊伍雕刻中部、第三支隊雕刻下部。各隊由一個大師傅帶領,大師傅刻大部分的浮雕頭部,隊員一般雕刻頭部餘下部位,各隊之間會用標記區分。阿帕達納宮東側北翼的貴族浮雕由兩隊工匠雕刻成,兩隊分工數量大致相等。阿帕達納宮東側和北側的浮雕由同一批工匠完成,但一般認為北側浮雕雕刻時間要早於東側。

  雖然現在我們看不到顏色,但在2500年前,這些浮雕和建築都曾經塗上了各種鮮豔的顏色。根據分析,波斯波利斯使用了包括埃及藍、孔雀石、赤鐵礦和硃砂在內的礦物顏料,這些礦物顏料在地中海各國和中東地區的繪畫中經常使用。研究者曾在一塊藍色顏料上發現了一小片金葉,並且根據羅馬文學家普魯塔克的記載,門道上的國王的遮陽傘是金色的,浮雕原來可能用了黃金裝飾。

波斯波利斯復原示意(圖片來自網絡 https://pic.sogou.com/d?query=%B2%A8%CB%B9%B2%A8%C0%FB%CB%B9%B8%B4%D4%AD%CA%BE%D2%E2%CD%BC&st=255&mode=255&did=2#did1,侵刪)

由阿帕達納宮往南,我們來到了會議廳。其北側臺階的浮雕在風格上與阿帕達納宮的浮雕不一樣,也不如後者來得細緻。士兵、貴族及公牛與獅子圖是會議廳北臺階浮雕的主要內容。獅子咬公牛一般被認為是諾魯孜節或米特拉節的象徵,但也有人持不同觀點,認為這是一種警告入侵者的符號。值得注意的是,獅子與公牛這樣的主題也出現在了敦煌壁畫。這是東西文化交流的證據,還是一種意外的巧合?

獅子作為藝術造型中常見的元素,在兩河流域率先出現,並且應用非常廣泛,文化屬性比較複雜。近東地區對獅子有關的主題刻畫的都比較多,有名的浮雕如亞述巴尼拔時期《瀕死的母獅》、《釋放並獵殺獅子》和《花園裡的獅子》等。阿帕達納宮的北側和東側浮雕帶上,也刻畫有埃蘭人向波斯國王進貢獅子的場景。公牛或者公牛角元素也是兩河流域經常出現的形象,如亞述那西帕二世時期《皇家獵殺公牛》和《獵殺公牛後的慶典》。

接著到了大流士宮。大流士宮是國王的私人寢宮,建在2.2—2.5米高的石砌臺基上,沒有前面的百柱廳和阿帕達納宮那麼宏偉,面積小得多。寢宮的浮雕保存狀況遠不如前面提到的那些,已經處於支離破碎的狀態。西臺階的浮雕在亞達薛西斯三世統治時完工,側面中央刻上銘文,銘文左右還有兩層部落進貢的浮雕。臺階側面的三角區有獅子咬公牛的場景,上面有僕人侍餐的圖像。此外主廳南門道、北牆上東西門道皆有國王身後跟著兩位僕人的浮雕。主廳東門道上也刻著英雄與獅子搏鬥的主題。

薛西斯宮在大流士宮東南,面積是大流士宮的2倍,東西兩座臺階通向多柱大廳。西臺階外側面中央區域刻有古波斯語的銘文,銘文兩側分別被五位士兵間隔,兩側士兵後側分別為巴比倫語和埃蘭語的銘文,組成「3+2」的夾心模式。西臺階外側面剩餘部分構成的三角區內刻畫的仍為獅子咬公牛圖。在古波斯語銘文的上方是瑣羅亞斯德教的標誌符號雙翼圓盤(Faravahar)和殘存的一隻斯芬克斯。東臺階與會議廳的北側臺階都是相背爬升後再相對爬升,形制相似。

薛西斯宮西臺階浮雕與銘文(《 波斯波利斯——建築、浮雕、銘文》, 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1953 , Plate 159)

這次參觀行程臨近結束時,我們來到了薛西斯時期建成的萬國之門。西門道和東門道寬約為3.8米,南門道最寬,約為5米,通向阿帕達納宮。西南角的石柱高約14.8米,柱頭高約為1.8米,柱子的形制與百柱廳的最為接近。萬國之門的雕刻明顯受到了亞述的影響:西側入口為雙公牛守衛,正面為立體雕刻,公牛側面採用平面雕刻;東門道為帶翼人頭牛身。雖然它們如今已經破損嚴重,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但是我們站在門道下,想像著「萬國之門」的昔日威嚴,同樣還是能夠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離開萬國之門,走下臺階,我們順著城堡的西牆慢慢走,在夕陽的餘暉下,波斯波利斯城堡閃著金光。自從19世紀發掘以來,關于波斯波利斯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這裡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它們不斷地吸引著人們去探尋。雖然我離開了城堡,但是我的心留在了這裡。我還要繼續琢磨波斯波利斯的浮雕,破解它的一些奧秘。

原文載於《大眾考古》2019.07(總第073期)




歡迎繼續關注【世界考古】

走進世界 走出自己|認識世界 認識自己

編輯|汪亦娟



相關焦點

  • 伊朗文化 伊朗世界文化遺產:之波斯波利斯
    (點擊進入伊朗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入選時間:1979年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 (iii) (vi)地理位置:N29 56 04 E52 53 25 遺產編號:114希臘人稱這座都城為「波斯波利斯」,意思是「波斯之都」,伊朗人則稱之為「塔赫特賈姆希德」,即「賈姆希德御座」。古老的波斯是眾神的王國,賈姆希德是古代波斯神話中王的名字。
  • 伊朗世界文化遺產見證著多文化融合
    事實上,作為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伊朗有24處世界遺產載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其中2處為自然遺產,其餘22處均為文化遺產。這22處文化遺產代表了伊朗不同時期、不同文明、不同領域的燦爛歷史,是多民族智慧的結晶、多文化融合的成就。  文明遺蹟絕不能因政治或戰爭受威脅或被毀滅。
  • 走進伊朗,波斯帝國的輝煌史-波斯波利斯遺址
    伊朗波斯波利斯—亞洲伊朗波斯波利斯歷史遺址的印象伊朗波斯波利斯—亞洲伊朗波斯波利斯歷史遺址的印象 伊朗波斯波利斯—亞洲伊朗波斯波利斯歷史遺址的印象 伊朗波斯波利斯—亞洲伊朗波斯波利斯歷史遺址的印象 伊朗波斯波利斯—亞洲伊朗波斯波利斯歷史遺址的印象
  • 伊朗世界文化遺產:賈姆希德
    賈姆希德又被叫波斯波利斯(1979年被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伊朗人喜歡稱呼賈姆希德)是偉大的波斯帝國的中心,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禮儀之都。波斯波利斯(希臘語意為波斯的都城)位於設拉子東北約60公裡處。這座雄偉的宮殿是阿契美尼德皇帝們的夏宮,也是舉行正式儀式的場所,從大流士大帝統治時期開始到後來的歷任皇帝,足足修建了150年。
  • 波斯波利斯為何稱為波斯驕傲,走進這座伊朗著名景點,一探其究竟
    當你來到伊朗旅行的時候,如果想要感受古國的文明,那麼一定不得不打卡一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景點,這個景點就是波斯波利斯。在伊朗設拉子旅行的第三天,看完了粉紅清真寺,瓦基爾清真寺以及逛完了老巴扎之後,便跟著青旅的夥伴一起前往設拉子東北地區的波斯波利斯。
  • 波斯波利斯為何稱為波斯的驕傲,走進這座伊朗著名景點,一探其究竟
    當你來到伊朗旅行的時候,如果想要感受古國的文明,那麼一定不得不打卡一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景點,這個景點就是波斯波利斯。在伊朗設拉子旅行的第三天,看完了粉紅清真寺,瓦基爾清真寺以及逛完了老巴扎之後,便跟著青旅的夥伴一起前往設拉子東北地區的波斯波利斯。
  • 伊朗22處世界文化遺產巡禮!
    截止2020年,伊朗共有22處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01Persepolis波斯波利斯(197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波斯波利斯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首都,興建於公元前518年。在美索不達米亞諸都城的啟發下,大流士一世在一塊兒無垠的半人工半天然臺地上修建了一座擁有眾多宮殿的建築群,這就是波斯波利斯。
  • 波斯波利斯—伊朗象徵著阿契美尼德帝國的輝煌文明
    波斯波利斯,又稱塔赫特賈姆希德,是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即位以後(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為了紀念阿契美尼德王國歷代國王而下令建造的都城。希臘人稱這座都城為「波斯波利斯」,意思是「波斯之都」,伊朗人則稱之為「塔赫特賈姆希德」,即「賈姆希德御座」。
  • 事實勝於雄辯,波斯波利斯
    在現在的世界歷史認識中普遍認為古希臘文明起始於公元前800年,也就是距今2800年左右產生了古希臘文明。如果這個認識是正確的,就沒有三千多年前的拜佔庭文明,更沒有小亞細亞的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就是瞎編亂造的,因為他們都產生於古希臘文明產生之前。
  • 伊朗設拉子的波斯波利斯城市、宮殿遺址
    位於伊朗設拉子的波斯波利斯城市、宮殿遺址,是古代世界的偉大奇蹟之一,它不僅是一處宏偉的建築,也是一個偉大的構想。這個城市的構想來自於公元前520年的大流士一世時期。雕刻有石獅的宮殿大門完整的宮殿毀於大火,只剩下石柱了。
  • 波斯波利斯 與毀滅擦肩而過(組圖)
    伊朗有多處世界遺產,波斯波利斯是伊朗最早列入世界遺產的古建築群遺址,也是人們嚮往的一處奇觀。2500多年前,波斯部族居魯士以此為中心創建了波斯帝國。波斯波利斯是波斯帝國的中樞,波斯王宮及附近王室陵墓、廟宇和聖火的所在地。後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毀,現留有居魯士大帝的陵墓和宮殿。
  • 昔日帝國今安在-波斯波利斯
    伊朗文化攝影之旅來到設拉子的波斯波利斯,行程安排中午拍攝,通過看地形了解東面是山擋住日出,日落的波斯波利斯是最佳光線,商量之後放棄粉湖等待波斯波利斯日落。
  • 地球局|伊朗對中國公民免籤,它的世界遺產數量跟美國一樣多
    此前,伊朗駐華大使館曾於7月21日晚發布消息,宣布自即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前往伊朗旅遊可享受免籤待遇,允許逗留時間為21天。7月21日晚伊朗駐華使館發布消息宣布對中國公民免籤。其實,半年多以前,伊朗文化遺產、手工藝和旅遊組織就會同伊朗外交部,向伊朗政府提議對中國遊客免籤。
  • 亂局寶藏——伊朗21項世界文化遺產掠影
    這幾天,美國與伊朗的衝突令人揪心,川普甚至曾威脅會轟炸伊朗包括文化古蹟在內的52個目標。這裡不談軍事和國際政治問題,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目前伊朗擁有的21項世界文化遺產。1.巴姆城堡及其文化景觀巴姆古城大約形成於6000年前,曾是「絲綢之路」和「香料之路」的必經之地。城堡高約61米,佔地20公頃,建於薩珊王朝之前,後在伊朗大地震中損毀嚴重,目前已修繕完成。3.
  • 中東文化遺址最多的伊朗,以下4個代表,伊斯法罕王侯廣場在榜上
    因軍方高級將領蘇萊曼尼被定點清除而導致米、伊兩國瀕臨戰爭狀態,伊升「血旗」揚言報復,米國不靠譜的總統威脅打擊其文化遺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極為珍貴的財富,而作為中東地區擁有文化遺址最多的國家,伊朗更是這珍貴財富中的夜明珠。很多人都知道「波斯」這個詞吧?
  • 波斯之魂 波斯帝王谷與波斯波利斯 上
    姐姐不顧家人勸阻,執意要來伊朗旅行散心,家人不放心,委派弟弟陪同。設拉子是他們伊朗之行的最後一站,明天他們就要飛回德黑蘭,轉機回國。交談之中,他們說已經跟老闆定好下午的拼車,去波斯波利斯,具體同行人數未知。得知這個信息,馬上去老店找老闆,定好下午的車,拼車去波斯波利斯。價格是每位13美元,在伊朗旅行,很多場合都可以使用美元現金。
  • 波斯波利斯之於伊朗,如同長城之於中國,是不可錯過的必遊之地
    波斯波利斯作為偉大的波斯帝國的中心,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禮儀之都。這座雄偉的宮殿是阿契美尼德皇帝們的夏宮,也是舉行正式儀式的場所波斯波利斯的設計雖然是歷代君主分別在不同統治時期完成的(歷時150多年),但整個建築風格還是渾然一體。波斯波利斯與眾不同的地方還在於其主要宮殿的地基、臺階、窗戶、門廳和柱子等都使用了石頭,屋頂為木製結構,牆卻是磚砌的。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波斯波利斯和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波斯波利斯是伊朗著名古城遺蹟,是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9—前330年)的第二個都城,被稱為「聖都」。位於伊朗西南部法爾斯省境內,坐落在扎格羅斯山區的一個盆地中,距設拉子市東北約60千米。「波斯波利斯」意為「波斯國的都城」。
  • 全球獨家:12天12個世界文化遺產
    本次行程,我們將造訪伊朗12處世界文化遺產:格勒斯坦宮,大不裡土巴扎,聖斯提芬教堂,聖撒德斯修道院,謝赫薩菲丁陵園,舒薩老城(書珊城
  • 伊朗對華免籤24處世界遺產等你去
    其實,半年多以前,伊朗文化遺產、手工藝和旅遊組織就會同伊朗外交部,向伊朗政府提議對中國遊客免籤。一個月前,伊朗邁赫爾通訊社報導,伊朗文化遺產、手工藝和旅遊組織副主席泰莫裡6月29日表示,伊朗政府已經批准對中國遊客實行免籤入境政策。泰莫裡透露這則消息次日,伊朗外交部便開始制訂相關具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