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有媒體報導今年消費者在迎接2019年的「跨年消費」中繼續走「品質」路線。與此同時,元旦假期當中餐飲、購物和出遊等領域消費均呈現增長趨勢。值得一提的是,以80、90後為主的年輕人,在跨年期間的消費模式顯得更是「花樣百出」。
老字號現排隊盛況
銀聯卡消費數據顯示,元旦假期,境內餐飲類商戶銀聯卡消費金額同比增長21.2%。根據《新京報》1月1日報導,元旦小長假期間,京城老字號餐廳銷量比平時翻一番,大部分餐廳在高峰期都面臨幾十到幾百人排隊就餐的情況,甚至有顧客提前到店只為佔座吃頓飯。94年的周女士告訴記者,她在元旦假期準備和朋友去吃海底撈,為了不用排太久,要早上九點或下午四點「掐」時間在公眾號上領號。「因為過節嘛,就想和朋友在外面吃飯。但『海底撈』節假日期間電話預定不上,如果到了店再拿號等兩個小時都算快的。所以我為了能趕在午飯就排到自己,會等它公眾號早上開放拿號的時候,就迅速去拿。」
事實上,元旦假期像周女士這樣注重餐飲的消費者並不少。以「海底撈」為例,12月29日到1月1日期間,「海底撈」的百度指數環比上漲100%,同比上漲903%,其中68%的人為80後和90後。
要熱鬧也要「社交」
而年輕人在元旦期間不僅僅在乎「吃」的問題,「玩」也相當重要。
92年的楊女士告訴記者,在12月31日當晚,她選擇和四個朋友去北京工體的夜店跨年,俗稱「蹦迪」。「跨年嘛,肯定得熱熱鬧鬧的呀。這些店的門票也就200元左右,平日裡會有收了門票,酒水暢飲的店。但是跨年當天,酒水會另算。」楊女士告訴消費日報記者,當天工體的幾個熱門夜店外都擠滿了排隊的人。同時,她還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排隊時錄的視頻,視頻裡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穿著羽絨服的年輕人。「31號晚上的人非常多,多到需要拿號進店。」除此之外,當晚同樣去工體跨年的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吐槽,雖然買了門票,但一些人氣夜店人多到排隊就排了四十分鐘。
根據百度指數發現,圍繞「工體DJ」「工體酒吧」「工體夜店」等詞彙搜索的人群畫像中,80後90後佔絕對主導,與00後加在一起佔比達到了78%。毫無疑問,跨年「蹦迪」顯然更受年輕人的歡迎。
除此之外,記者了解到有不少年輕人前往在太廟或者天壇跨年,而在崇禮滑雪、籃球場一起「倒計時」也成為大家結伴跨年的選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注重跨年的「社交屬性」。
境外跨年人群增加
不過,比起室內「蹦迪」迎接新年,93年的白先生更喜歡境外旅遊。12月31日晚,白先生在臺北101大樓下跟著人群一起喊出新年倒計時。除此之外,80後王女士告訴記者,元旦期間自己也有許多朋友選擇了出境遊。「近一點的定位在港澳臺,遠一點的土耳其。」
以往大家選擇出境遊多在國慶或其它更長假期進行,而據攜程1月2日發布的《2019元旦旅遊消費和人氣排行榜》顯示,元旦期間中國遊客報名參加的出境遊產品,到達的國家數量從去年的66個增加到了96個,增長45%。其中約50%的遊客選擇跟團遊、50%的遊客選擇自由行,而年輕人主要選擇自由行產品去跨年旅遊,80後90後在出行人群佔比中達到了55%。「一方面大家消費水平都提高了,能出去基本都會願意出去看看。另一方面則是,現在出境遊的花銷有時反而更便宜,去不同地方感受到的是不同的文化氛圍,這是我假期選擇出境遊的一個重要原因。」白先生說。
(本報實習記者 李豪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