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點敲不動鍵盤
每打一個字,手就隱隱作痛
原因就是昨天剁手剁太狠了
各位小夥伴
你們的手,還好嗎?
好的吧,生活還得繼續
讓我們放下剁手的痛
平息下買買買的狂歡
一起來聊聊乾濕分離裡的馬桶
乾濕分離,絕對算得上是裝修中的話題之王了,網上也有很多教怎麼做乾濕分離的文章。
簡單一點的,直接叫用一道玻璃牆把淋浴區隔起來,如下圖。
或者用一道浴簾,把淋浴區遮住,旁邊是馬桶,如下圖:
這樣的乾濕分離,可能是小戶型不得已而為之,也可能是不知道為什麼要分離,純粹為了分梨而分梨。
第一道玻璃牆隔斷的案例,水汽是隔開了,但功能上沒有隔開。
如果兩個人一個洗澡一個如廁,誰看誰都很尷尬的好嗎?浴簾隔斷那個也是,總感覺有股味兒穿過浴簾漫進浴池。
這樣的乾濕分離,並不能實現淋浴和如廁這兩個功能的單獨進行。
所以,今天要講的是乾濕分離裡最重要的一環——馬桶間獨立。
我們以前的房子(比如北京胡同四合院)是只有浴室沒有廁所的,日本昭和年間政府開發的住宅,則是有馬桶間卻沒有浴室。
這兩個例子都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上廁所和洗澡其實是分開的。
不過現在的開發商為了節省面積,幾乎所有房子都把馬桶和浴室合在了一起。
比如長下圖這樣:
比如長下圖這樣:
這點上,跟日本差別還是蠻大的。下圖是日本的整體衛生間布局,馬桶區是單獨拎出來設計的,跟浴室區和洗漱區八竿子打不著。
按照一般人的生活習慣,早上洗漱、上廁所是高頻行為,晚上則洗澡和上廁所是高頻行為。
上廁所很容易跟洗澡和洗漱撞車,馬桶間單獨出來後,就會省去很多很多很多麻煩和尷尬。
所以,做馬桶間獨立,首先要從前期的戶型布局做起。
一個獨立馬桶間所需要的尺寸分別是多少?
馬桶間的功能很單一,就是上廁所,所以真的不怎麼佔空間的。
坐著的時候腳不會擱不下,起身後可以輕鬆轉個身,然後再留一點空間做紙巾收納,完美~~
縱深950mm,寬度1250mm,就差不多了。
馬桶間要不要裝洗手池?
要!要!要!
這個設計就是為了將淋浴、洗漱和上廁所分開,如果不裝洗手池,上完廁所又要跑到洗漱區洗手,那不是鬧著玩麼?
不像洗漱區的洗手臺,又要洗手又要化妝==,這裡只是便後洗手而已,迷你版就能滿足需求,不會佔多少空間。
最後再給大家一個小tips,有一個團隊花了10萬美元研究人們是從馬桶後面拉廁紙還是從前面拉廁紙,調查結果是,70%的人都是前面。
所以裝廁紙架時,要仔細想想哦。
好啦,乾濕分離只馬桶間獨立篇就講到這裡啦,看完點個在看,然後再去看看購物車還有沒有漏網之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