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記者邱春燕
繼年內海外多地推行奶粉「限購令」後,近日又有消息稱,英國規模最大的幾家連鎖超市也開始限購嬰兒配方奶粉,這令中國買家的海外代購之路越來越艱難。業界認為,這樣的態勢可能將進一步推高洋奶粉在國內的銷售價格。
德、新、澳等均已推「限購令」
據報導稱,英國最大的幾家連鎖超市已於4月開始推行「限購令」。據報導,英國規模最大的幾家連鎖超市,包括莫裡森、森寶利、阿斯達以及樂購,已從近期開始宣布消費者一次只能購買兩罐嬰兒配方奶粉。阿斯達超市連鎖發言人喬·紐博爾德說:「我們的嬰兒奶粉供貨商達能公司要求我們實行每名顧客兩罐奶粉的限制。」雖然這一做法並未指定某些人群,但外界普遍認為,「限購」原因在於中國買家對於嬰兒奶粉的巨大需求。
此前數月,德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已推行嬰兒奶粉限購。早在2012年初,紐西蘭不少超市就已經推出限購奶粉數量的通知,去年9月更升級「限購令」,必須註冊備案的出口商才可將紐西蘭的奶製品帶離出境。今年1月至3月,澳大利亞、德國和荷蘭等國家的超市也開始採取不同的措施,限制購買嬰幼兒奶粉。而隨著中國香港推行嚴厲的「奶粉限購令」,離港人士不得攜帶超過1.8公斤的奶粉,這令內地消費者通過中國香港代購海外奶粉也難上加難。
分析指針對中國「海淘」買家
據媒體報導,雖然上述國家和地區並未明確指出「限購」政策針對的人群,但外界普遍認為,這一類政策直指中國內地買家,因為中國消費者對於嬰兒配方奶粉的市場需求實在太大了。
2008年,乳業「三聚氰胺」事件令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信心崩潰」。此後,中國嬰幼兒對洋品牌奶粉的需求逐年上升。同一款洋奶粉在中國國內的價格,往往要比國外價格貴出1至2倍,這樣的形勢令奶粉的「海外代購」市場愈發壯大,「代購」買家通過海外大量購進後回國銷售,賺取較大的中間利潤。
■相關資料
海外奶粉「限購令」已實施
德國:帶著孩子才能買3罐德國奶粉限購是從1月底開始的,德國最大的日用品連鎖店DM以及ROSSMANN等在奶粉櫃檯貼警示稱,「每位顧客最多只能買3罐奶粉」。近來,DM超市的限購規定又「升級」了,不但限購3罐,還要求出示孩子的身份證明或帶著孩子才能買。
荷蘭:每人限購1至3罐
從今年3月份開始,荷蘭全國各地的商家實施嚴格的奶粉限購措施,只允許每位顧客一次購買1至3罐奶粉。荷蘭最大的連鎖超市阿霍德超市、荷蘭日用品連鎖超市Etos等在海牙的幾家店面,均在擺放奶粉的貨柜上貼上了「每名顧客(或團組)只能購買1罐奶粉」標籤。
澳大利亞:郵寄費比奶粉還貴從今年1月份開始,澳大利亞各大超市、藥品保健品店聯合採取「保護自家嬰兒」行動,每人每次限購4罐嬰兒奶粉。而當地郵局提高了郵寄費,奶粉的郵寄費現在基本上與奶粉價格相當,若加上保險費,比奶粉價格還要高一些。
紐西蘭:備案出口商才可帶出境紐西蘭主要超市就已經在嬰兒奶粉專區貼出「每人每次限購兩罐奶粉」的限購令。2012年9月,這一限購令「升級」。紐西蘭官方發表聲明稱,一切將奶製品帶離紐西蘭本土的行為都被視為輸出,其中包括網購及親友贈送等渠道。而在紐西蘭,只有註冊備案的出口商才有資格輸出包括嬰兒配方奶粉在內的奶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