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長什麼樣?龍門石窟這尊佛像就是她的原型,你去看過嗎

2021-01-11 騰訊網

武則天長什麼樣?看看這尊佛像就知道了,據說是按照她形象塑造的。一代女皇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很多人會好奇她到底是長什麼樣的呢,想知道的話就要去洛陽龍門石窟,那裡有一尊佛像據說就是武則天自己,你去看過沒有啊?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洛陽的王牌旅遊景點之一。來洛陽旅遊的人,沒有去過龍門石窟不算到過洛陽。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距今有1500多年歷史了,南北長達1公裡,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反映了中國古代的藝術水平,是中國珍貴的歷史文化瑰寶。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就開始建造龍門石窟,這些佛像中有不少是北魏皇室貴族和宮廷大臣的造像,到了唐朝時期,龍門石窟規模越來越大,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唐代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露天佛龕,顯示了盛唐雕塑藝術的高度成就。奉先寺在唐代上元二年完成,有盧舍那、二弟子、二脅侍菩薩、二天王及力士等九尊大佛,凡是到過龍門的人,都會被盧舍那大佛的博大壯美所震撼。

奉先寺的主佛就是盧舍那大佛,佛像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面部豐滿圓潤,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據說,盧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

盧舍那大佛建於唐高宗鹹亨三年(公元672年),為了加速開鑿時間,武則天一人就捐錢兩萬貫。這尊大佛就是武則天48歲時容貌的再現,不過,當時武則天還是皇后,可能是唐高宗為她所建的,過了十多年後,武則天才臨朝稱帝。

根據傳說,有一天清晨,武則天正在宮中梳妝,被唐高宗看到後說她雍容華貴,有菩薩之儀態,武則天卻對高宗說現在模樣是好,可是死後還有誰會記得,唐高宗為了讓她高興,下旨在龍門石窟按武則天的畫像雕鑿了一座大佛,命名為盧舍那大佛。

大佛建成後,武則天為自己造字取名為「曌」,是光明普照的意思,當地老百姓則直接叫做武則天佛,一千多年過去了,大佛依舊帶著永恆的微笑,面對著世人。

相關焦點

  • 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是誰?它的原型便是中國第一女皇
    去洛陽旅行,龍門石窟自然是這座城市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不僅因為它的歷史藝術價值,更反映這座千年古都的帝王之氣。龍門石窟景區位於洛陽市郊,它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與大同的雲岡石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敦煌的莫高窟齊名,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集大成者。從洛陽時期驅車1個小時便可以到達龍門,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之後歷經五代十國至唐宋,歷經400餘年的修建。而唐朝佛教盛行,石窟的修建也達到了鼎盛時期。
  • 洛陽龍門石窟,傳說其中有座佛像是武則天的原型,你有看過嗎?
    雖然鏗鏘的誦經聲,已隨著時代遠去,世人大多也已習慣了紅塵陌世中的聲色犬馬,但是那些銘刻於石窟中的一座座佛像,卻依然是不可忘卻的時代符號,它們就那樣永遠的鐫刻在中華民族的心臟之中。而河南洛陽龍門,眾所周知,它是與山西的雲岡石窟、甘肅的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刻藝術寶庫」的;如果到洛陽旅遊的話,龍門石窟是必去的景點,這是也是洛陽旅遊的形象代表。
  • 五一假期去哪嗨!盧舍那大佛:洛陽龍門石窟,女皇武則天專屬佛像
    和雲岡、莫高窟比起來龍門石窟最大的特點就是唐代皇家石窟,尤其在武則天時期所造的盧舍那大佛造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發紋,雙眉彎如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目長耳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合諧,安詳自在。站在佛象下,不自覺沉靜溫和下來。
  • 龍門石窟與武則天——雲崗龍門石窟探秘之四
    驗票之後,隨著人流由北頭拾級而上,魚貫前行,近距離觀瞻或大或小,或直立,或端坐的石雕佛像,雖然每一個石窟都有許多故事,但是此時的遊人已經身不由己,沒有時間仔細觀察和細想,前面的緩步走,不停留,給後面騰地方。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只有2釐米,稱為微雕。
  • 這個冬天不知道去哪玩?洛陽龍門石窟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去處!
    洛陽龍門石窟在洛陽龍門石窟的眾多景點之中,最受歡迎的景點要數奉先寺了,因為這奉先寺中有著一段非常浪漫的帝後愛情故事,這帝指的就是唐高宗李治,而這後就是指的女皇武則天。話說當時武則天正在梳妝,唐高宗凝望武則天,突然說了一句,你長得真美呀,不僅國色天香還有菩薩的姿態。當時武則天聽了唐高宗李治的誇讚很是高興,但卻又佯裝生氣說,可惜我這樣的美貌卻不能流傳下去,那唐高宗李治就說了,這很簡單呀,給你畫一幅畫像不就可以流傳千古了嗎?
  • 距今1000多年的洛陽龍門石窟,可以看到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原型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它是中國四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剪刀手佛像是龍門石窟一大特色,也是全國唯一的一座剪刀手佛像。在洛陽石窟裡,雖然歷經千年,卻依然存有窟龕2000餘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時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個,他們形態各異,惟妙惟肖,十分震撼。龍門石窟最核心的景區便是奉先寺,它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
  • 龍門石窟裡佛像溫和慈祥,為何這尊大佛的雙臂被斬斷了?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雕藝術的瑰寶之一,作為洛陽古城的重要旅遊景點,代表了傳統中華文化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擁有千年歷史與文化的石窟,向全世界展現的是中國祖先獨具一格的創造力和高超的技術。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一起被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 遊龍門石窟:龍門最大的佛像,暗藏中國最好的風水!
    那麼多的朝代在此建都,肯定遍地都是文物古蹟,那麼今天咱們要談的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的龍門石窟。 歷史上很多人都去過龍門石窟,比如白居易,龍門石窟的東山石窟就有白居易的墓白園所在,當眾多的文人墨客選擇去邙山入土為安時,白居易毅然選擇了龍門,老白為什麼選擇龍門呢?
  • 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外形酷似武則天,她們之間有什麼淵源?
    龍門石窟最初從北魏開始鑿刻,直至唐宋時期,一共經歷了400多年才修建完成。唐朝由於佛教興盛,因此石窟的鑿刻也達到了頂峰時期。龍門石窟中建造規模最為宏大的建築就是盧舍那摩崖型群雕。它於唐高宗時期鑿刻,而後於武則天時期鑿刻完成。
  • 洛陽龍門石窟,感受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
    去洛陽旅行,龍門石窟自然是這座城市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不僅因為它的歷史藝術價值,更反映這座千年古都的帝王之氣。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另兩大分別是大同雲崗石窟和敦煌莫高窟。據了解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這一時間段,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裡,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
  • 中國石刻藝術「龍門石窟」
    導讀;說走就走的旅行,攻略會讓你事半功倍。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經歷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龍門遠景龍門石窟跨越眾多朝代,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佔30%,唐代洞窟佔60%,其他朝代洞窟佔10%左右。相傳龍門石窟中有一尊大佛面容是以女皇武則天原型設計。
  • 寧夏這個石窟,裡有大佛是以武則天為原型,比盧舍那大佛還高3米
    在北魏時期人們進行東西文化交流,就在西北地區舉行各種活動,所以這裡留下了很多佛教石窟,其中須彌山石窟就是我國開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之後不同年代對它進行修繕和續鑿,所以現在呈現在人們面前的石窟和壁畫大概有幾公裡長,蔚為壯觀。須彌山石窟打造的意境與佛教當中所提到的宇宙觀十分相似,所以也是了解佛教文化的最佳去處。
  • 洛陽龍門石窟遊記
    洛陽龍門石窟遊記文:琦琦9月24日走進龍門石窟景區大門,我簡直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美麗伊河的兩側山崖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石窟,就像是各式各樣的小山洞。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經歷隋唐而至北宋才形成現有的規模,前後有400多年,不同年代的佛像特徵也就有所不同。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奉先寺。這是由唐代長安兩位高僧奉命主持開鑿的摩崖像龕,是整個景區最核心的景點。
  • 龍門石窟紅衛兵不毀?國民政府為啥炸毀佛龕?盧舍那大佛是武則天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的龍門石窟為什麼在「文革」中未遭到紅衛兵大規模破壞?龍門石窟盧舍那佛像真的是武則天金身嗎?取名「曌(zhào)」確實來源於盧舍那梵文(翻譯過來即是光明普照)嗎?,國民政府戰時遷都洛陽為何要炸毀龍門石窟佛龕?
  • 洛陽龍門石窟中「盧舍那佛像」的原型你知道是誰嗎?
    我在河南龍門石窟中,看到了一處與我們尋常供奉的菩薩有點不一樣。當我剛到龍門石窟時,我被旁邊的小佛像吸引了,等我再往前走上幾步,一個高大的佛像引入眼帘,我抬頭仰望著佛像,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盧舍那佛像。眉宇之間盡顯慈悲之情,可是樣貌怎麼與我們平時見得到佛像有點不一樣呢?盧舍那大佛,是唐高宗鹹亨四年(673)下旨,在洛陽龍門西山南部開鑿修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最美的佛像。
  • 揭秘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與武則天之間的聯繫
    武則天作為皇后共為唐高宗李治生育了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分別是長子李弘,長女安定思公主,次子李賢,三子李哲,四子李旦和次女太平公主。其中老三李顯因為出生的時候難產,所以從小就得到武則天的更多的關愛。李顯剛剛滿月,武則天就把他送給了著名的大和尚玄奘法師當了徒弟,賜法號佛光王。
  • 洛陽龍門石窟佛祖也賣萌,千年前就會剪刀手,日本東大寺仿它而建
    在洛陽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中,其中龍門石窟的大規模修建時長長達400年。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營造,南北長達1公裡,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現在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 遊了一次龍門石窟:三日之後,我才敢在今夜靜靜端詳你神秘微笑
    到了洛陽,不能不去龍門石窟。於是,一早天剛剛亮時,就獨自去看她——她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就坐落在洛陽洛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 千佛朝頌,萬佛生輝,古代人造的奇蹟,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洛陽最值得一遊的景點。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於洛陽時期,在經過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總共達400餘年之久。我們現在已經無法想像當年的古人們是如何憑藉著一顆虔誠的心,在石壁上面用簡陋的工具雕刻出的那多達96000尊的佛像。
  • 龍門石窟聞名全球,是不朽的藝術瑰寶,大家對它有多少了解呢?
    北魏從孝文帝遷都洛陽,到孝明帝時期的35年間,是龍門開窟雕造佛像的第一個興盛時期。這一時期開鑿的洞窟,大都集中在龍門的西山上,約佔龍門石窟造像的1/3。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陽洞、賓陽三洞、藥方洞等十幾個大中型洞窟。在龍門石窟群中,開鑿最早的就是古陽洞,它開鑿於493年,而這一年是北魏太和十七年,正是北魏王朝孝文帝遷都洛陽的時間。古陽洞位於龍門西山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