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是個燙手山芋,東魏驅逐、西魏不容。
唯獨終日禮佛的梁武帝蕭衍是個菩薩心腸,大言:得景則塞北可清;機會難得,豈宜膠柱。
究竟是塞北山河可清,還是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
引狼入室的南朝梁廷,終將自食惡果。
1.偷雞不成蝕把米
東魏皇帝高歡死後,河南道大行臺侯景立即造反。但造反得有實力,你侯景能打,高家朝廷也從來沒慫過。
所以,侯景向西魏明送秋波,要以河南六州之地換得西魏出兵襄助。宇文泰,老奸巨猾,你給我土地、我就照單全收,還可以拜官、封爵、頒勳章,但就是不出兵。而且,還要召侯景到首都長安來遊玩一番。
大軍閥侯景不聰明,但絕不是傻子。宇文泰這不是做買賣而是先哄後騙再殺人。於是,趕緊真心誠意地向南朝梁廷投懷送抱,願以河南十三州降梁。
80多歲梁武帝,不僅菩薩心腸而且老來多夢,忽然夢見自己金戈鐵馬、收復了中原山河。一朝春夢醒來,老人家便收到侯景來信,這封信的價值是東魏名將侯景以及十三州的土地。老人家想起了那個陪他徹夜下棋的名將陳慶之,也燃起了久違的丈夫豪情。
於是,梁武帝推開佛經、拿起國璽,力排眾議、下達敕書,拜侯景為大將軍,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諸軍事、大行臺。而且,篤信我佛的梁武帝,為人實在、言行必踐,令北司州刺史羊鴉仁都督楚州、仁州兩刺史,率軍北上、接應侯景。
無奈梁廷無大將、南朝無悍卒,東魏高家朝廷一頓王八拳,不僅把侯景趕出了河南地,而且連帶手痛扁了一番南朝粉黛兵。
以為名將土地雙豐收,結果只收了侯景這個燙手山芋。狼狽逃竄的侯景,硬是帶著800殘兵強佔了南朝重鎮壽陽,作為自己容身之所。
2.老菩薩首鼠兩端
東魏皇帝高歡是頭老虎,兒子高澄是只豺狼。父子兩個咬人打仗,總能吃肉,而且詭計多端。
把南朝胖揍了一頓後,東魏立即送來了修好國書:我們一衣帶水、我們世代友好,怎麼就打起來了?都是因為侯景太不是東西。既然打架是誤會,那就別打了,咱們修好吧。
高澄
梁武帝蕭衍讀了好幾十年的佛經,早沒了當年輕兵陷陣的豪情,此前的一番春夢也把荷爾蒙釋放得乾乾淨淨,冷靜下來一看:南朝兵確實沒法打仗。所以,他首鼠兩端了:一面安撫流落壽陽的侯景,一面與東魏暗通款曲。但總得方向是梁魏兩國要修好。
這時候,侯景就不幹了。跟東魏已經撕破了臉,自己的妻兒老小全被高澄這個小兔崽子給咔嚓了。你們和好了,那我的仇還報不報?
除了報仇,侯景還感到了恐懼。老頭子梁武帝會不會把自己當人情送給高澄?這個問題太兇險,所以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早做準備。於是,造反起家的侯景,再要造反。
怎麼養民理政,侯景不會;但怎麼動員百姓、怎麼組織戰爭,他卻是行家裡手。壽陽城實行戰時軍事官制,青壯主力全部參軍訓練,而參軍的酬勞就是百姓子女,壽陽立即變成了一座大軍營。同時,侯景獅子大開口,向梁武帝要錢、要糧,我要替你抵禦胡騎、我要為你北伐中原,老菩薩您總得出點血吧。
光要錢糧還不夠,侯景還向梁武帝要媳婦,而且點名要娶王、謝兩大豪門的女兒。佛家講眾生平等,但梁武帝卻滿腦子的門第觀念,於是答覆說:王謝兩家門第太高,你還是求娶朱家、張家以下吧,等我給你物色。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侯景則是烽火連天為媳婦。什麼高門大戶,我侯景就要讓你們這些高門女兒配嫁奴家子。公元548年8月,侯景以清君側為名,舉兵八千、壽陽造反。
3.皇帝昏庸、寵臣無能,侯景兵臨建康
侯景要造反的消息,早就傳到了建康城。
因為侯景折騰的動靜,實在太大。同時,他也沒有暗度陳倉的計謀,不僅大肆備戰練兵,而且四處勾結、找同盟,把造反大業搞的人盡皆知。
降梁的北魏宗室元貞,從壽陽逃到建康,狀告侯景謀反。而皇帝蕭衍呢?卻不聞不問,繼續吃齋念佛。
鄱陽王、合州刺史蕭範,鎮守合肥,與侯景最為接近,眼瞅著侯景把壽陽變成了大軍營。於是,趕緊密報梁廷,而寵臣朱異卻說:侯景隻身歸梁,拿啥造反?菩薩皇帝蕭衍則自信滿滿地回覆:孤身寄命的侯景,就是仰人哺乳的嬰兒,怎能造反?
皇帝與寵臣
北司州刺史羊鴉仁上書說侯景派使者聯絡他一起造反,而且把侯景的使者綁了、送到梁武帝眼前。寵臣朱異肯定是收了侯景的賄賂,竟說:侯景也就幾百人,能幹出啥事來。然後、然後,他竟把綁來的使者給侯景送回去了。
梁朝已經腐敗到這地步了,侯景再不造反真就沒天理了,所以壽陽舉兵,侯景真得造反了。這不是演習,這是戰爭。
侯景造反的文書傳到了建康,梁武帝蕭衍還自信滿滿地說:是何能為,吾以折棰笞之。他侯景能幹點啥,我折根棍子都能揍他。
侯景叛軍繞過正面開來的梁朝平叛部隊,向東、向南迂迴到了長江邊上,與建康城隔江相對。尚書羊侃建議趕緊發兵拒守門戶重鎮採石,急令平叛部隊襲取壽陽,以成前後夾擊之勢。但是,武帝寵臣朱異仍在信誓旦旦地說:景必無渡江之志。於是,長江天險成了擺設。
4.梁朝廷沒一個良策,梁郡守沒一個硬漢
隔江而對,寵臣朱異自信已經算死了侯景不會渡江,所以不用大動幹戈、不用發兵抵禦。侯景肯定是要渡江的,但侯景沒船,所以只是一時過不了江。
沒有城池立足,南朝梁廷給你重鎮壽陽;沒有糧草戰袍,菩薩皇帝給你萬匹青布。而沒有渡船過江,南朝和皇帝照樣給你送來。
皇帝蕭衍,派臨賀王蕭正德為平北將軍,擔當長江防務總司令,出兵屯守丹陽郡。而蕭正德早就與侯景勾結在了一起,兩個人已經結成了造反聯盟。所以,蕭正德出兵平北,正好給侯景送來了渡江大船數十艘。
侯景所部總共八千人,八月起兵造反。九月,不等平叛大軍到來,便主力移出壽陽。十月詐稱攻合肥,卻偷襲了譙州(安徽滁州),譙州助防董紹開城投降,刺史蕭泰被活捉。而後進攻歷陽(安徽和縣),太守莊鐵同樣開城投降,同時鼓動侯景趕緊進攻建康,還給侯景大軍做了帶路黨。
而到了長江邊上,造反盟友蕭正德來得恰逢其時,給侯景送來了渡江大船。於是,侯景兵過長江、圍攻建康。
太子蕭綱急眼了,身著戎裝覲見菩薩皇帝、老父親蕭衍:你這麼幹不行了,趕緊打吧,別再念經了。此時的蕭衍也沒了「折棰笞之」的豪邁,支吾著說:這是你的事,問我幹啥?內外軍政大事,你看著辦就行了。
簡文帝蕭綱
太子開始主導建康保衛戰,這是生死之戰。而生死之戰的朱雀門卻由侯景同盟蕭正德率兵把守,剛送完船,接著再送你入城的通行證。蕭正德這個隊友著實是給力,而建康城也就輕鬆告破了。
太子與滿朝文武只能退守臺城,守著菩薩皇帝蕭衍一起念經。所謂臺,就是指尚書臺為主體的中央朝廷。因為尚書臺在宮城之內,所以宮城又稱臺城,也就是內城了。
5.十幾路勤王大軍,眼巴巴地看著侯景攻破臺城
臺城攻堅戰,著實是不好打。從公元548年十月二十五日,一直打到次年即549年三月十二日。
難打的原因,不是梁朝廷突然變強了,而是侯景本來就不強。只要梁朝稍微正常一點兒、稍微出點兒力,侯景叛軍也不可能如此橫行。
但是,臺城還是被攻破了。而建康周圍卻盤踞著梁朝的十幾路勤王部隊。他們都在幹什麼?
梁武帝第七子荊州刺史蕭繹從江陵起兵。南朝六代一直都是兩股最強軍事存在,一個是上遊的荊州兵團,一個是江東的京口兵團。荊州兵至於來多少,史書沒記載,但可以推算的是那裡有不少於一半的梁朝軍事存在。
此外,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雍州刺史、嶽陽王蕭詧,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蕭恪,也紛紛向建康派來了勤王之師。
最先到的,是平叛壽陽的邵陵王蕭綸所部,帶了步騎三萬士兵。但蕭綸是個草包,幾戰下來便被侯景擊潰。
蕭綸
隨後到達的,還有鄱陽王蕭範的部隊,世字蕭嗣與裴之高率領,建安太守趙鳳舉所部,南兗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所部。
之後,衡州刺史韋粲所部五千,司州刺史柳仲禮所部步騎萬餘,與蕭嗣和裴之高所部會師,諸路大軍推舉熟悉兵事的司州刺史柳仲禮為大都督、勤王總司令。
柳仲禮
再之後,還有蕭綸的殘部,揚州刺史蕭大連所部,荊州方面的蕭方等和王僧辯的部隊,高州刺史刺史李遷仕、天門太守樊文皎的部隊,也陸續抵達。而且,諸部立即建立統屬,共推柳仲禮為大都督、勤王總司令。
以上諸路太多,那就總稱柳仲禮所部吧。但柳仲禮所部總共打了兩場仗,一是青塘之戰,折損了硬漢韋粲一門忠烈;二是菰首橋之戰,冒進的天門太守樊文皎戰死,高州刺史李遷仕逃回。
然後、然後,柳仲禮一直幹的事情就是:置酒高會,日作優倡,毒掠百姓,汙辱妃主。壞事做盡,但就是不幹正事,一直不打仗。
6.侯景踐踏了南朝、侮辱了皇室
臺城攻破後,侯景則挾天子以令諸侯,輕鬆瓦解了十幾路勤王之師。而且,公元549年3月,派於子悅出兵吳郡、派宋子仙進兵錢塘、派侯子鑑出兵吳興。從來都是建康之資的三吳大地,到是年12月便全歸侯景所有。三吳淪陷還不算完,侯景在公元550年再次舉兵,由下遊往上遊打,兵鋒迫近荊州。
侯景過江之時,舉兵八千,圍攻建康有兵十萬,攻破臺城後已經「率土之內,莫非己有」。北朝打南朝打了幾百年,都不如侯景的效率高。富庶繁華的南朝大地,被侯景亂兵地毯式地踐踏了一番,曾經的士族大家、冠冕名士,在侯景的亂軍面前威嚴掃地。
而比之更慘的則是蕭氏皇族。
先是,侯景擁立自己的盟友、梁武帝的養子蕭正德為帝。臺城告破後,便把蕭正德廢掉,而後殺掉。
再是,尊蕭衍為帝,試圖挾天子以令諸侯。老菩薩蕭衍雖然老邁卻不老實,不甘心做傀儡,於是侯景減其供應,生生把八十六歲的老皇帝蕭衍給餓死了。
後是,立太子蕭綱為帝,逼迫蕭綱封自己為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宇者,空間也;宙者,時間也,侯景這大將軍不僅充滿空間而且貫穿時間,必須空前絕後了。
侯景曾經力求王、謝豪門女為妻,現在胃口大了,直接要娶皇室公主,但老皇帝蕭衍的女兒不僅嫁人而且年齡都比侯景大。於是,他盯上了簡文帝蕭綱的女兒,十四歲的溧陽公主蕭妙淽。新郎四十加、新娘十四少,中年猛壯漢抱著豆蔻俏公主,皇室尊嚴徹底掃地。
再後,娶了溧陽公主後,侯景卻把溧陽公主的老爹簡文帝蕭綱毒死,立梁武帝蕭衍的曾孫、豫章王蕭棟為帝。旋即,再殺蕭棟,侯景自立為帝。
侯景侮辱整個蕭氏皇族的時候,一眾蕭氏藩王不是同仇敵愾地共御外辱,而是一邊被侯景追著打,一邊同室操戈、自相攻殺。
經過連年內鬥,湘東王蕭繹最終勝出,打敗了其他藩王。之後,公元552年,蕭繹派大將王僧辯,會同南江州刺史陳霸先剿滅了侯景叛軍。而至此時,整個南朝幾乎被侯景踐踏了一遍,而整個梁朝皇室也是威嚴掃地。
納降侯景,南朝埋禍;首鼠兩端,蕭衍惹禍;綏靖做啞,寵臣誤國;長江失守,叛臣作祟;臺城被破,王師自亂;三吳屠戮,藩王內鬥。這就是侯景之亂的整個過程,不是侯景之軍有多彪悍,也不是侯景為將有多傑出,更不是侯景其人有多酷烈,一切之一切都是南朝梁廷、蕭梁皇室的咎由自取。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