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風韻丨尋找故鄉的原風景之梧林印象

2020-08-08 晉江鄉訊

楊百欣丨攝

2017年,中國傳統村落梧林保護發展項目被列為福建省重點項目。

李清波丨攝

梧林保留著完整的百年建築群,多在上世紀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後建成,外牆斑駁的朝東樓、被古榕籠罩的德鑨宅、號稱「九十九門」的德養宅、孔雀成雙飛的胸懷祖國樓、單身複式公寓的夢菜家聲樓……

一幢幢承載一代又一代梧林本地人及華僑鄉愁的建築散落在600多畝的傳統村落中,涵蓋了閩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民居、哥德式建築以及古羅馬式建築共140幢,充分展現了閩南地區自清末至民國、新中國的建築風格的演變。行走其中,仿佛步入一個百年的原生態村落式建築博物館。

體驗梧林·意南洋

梧林最不一樣的就是它蘊藏著的南洋文化。我們常說晉江「十戶人家九戶僑」,這一點在梧林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梧林的常住人口有1855人,海外華僑卻有15000人。所以,在梧林傳統村落,有許許多多華僑回家鄉出資建造的大量精美洋樓。其中有南洋風味番仔樓12幢,羅馬式、哥德式洋樓11幢。

李清波丨攝

或許你又會問:10月來到梧林,難道只能徜徉在建築的海洋裡嗎?當然不是!沉浸式體驗南洋文化,不是就歷史追溯歷史,就過去追溯過去。

晉江梧林青普文旅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宮琳娜向我們預告了即將在梧林發生的事情:「在這裡,你品的咖啡是南洋的咖啡,顧客來這兒,我們會教顧客做一杯手衝咖啡,包括與咖啡相關的體驗課程。我們也會特調一杯與南洋當地食材相關的酒,同時我們希望用LiveHouse(音樂吧)的形態,把南洋的音樂注入到這個空間裡面來。」

宮琳娜說,大概在10月份的時候,在朝東樓、德鑨樓、僑批館等20多幢各具特色的南洋古建築裡,我們能夠聆聽華僑故事,領略南洋風情、體驗南洋文化、品南洋咖啡、嘗南洋美食,讓遊客仿若置身於1930年代的梧林洋樓群裡,體驗南洋遊子的生活日常。

體驗梧林·醉閩南

徐騰是清華大學建築系的博士,他認為梧林建築的多樣和混雜恰恰是這個地方文化有活力與包容的體現。他曾在泉州西街待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本以為自己已經來過泉州,見過閩南傳統建築,應該能稱得上半個導遊。不曾想梧林之行,卻讓他發現這兒和泉州西街的風格截然不同。

陳志鵬丨攝

徐騰說即使乍一看外表有些相似的紅磚古厝,細品便能發現獨特之處。徐騰說他最喜歡的是那棟將拐角做成弧形的忠破古厝。雖然在尋常人看來,可能這個弧形不是很明顯,但徐騰覺得這是主人在公共空間做的退讓,能體現曾經存在過的人文關係。

如今這一幢房子,計劃做醬油體驗空間。或許我們沒有辦法像徐騰那樣看到建築的細節,但在未來的梧林,會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文化體驗空間:德抹宅、德越宅、德鑨宅、德養宅、龔顯濤宅等幾十幢極具閩南建築風格的閩南古厝,將導入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與創新,從形、聲、聞、味、觸五味,構建「活態閩南」慢生活場景,我們也能因此看到建築的更多可能性。

楊百欣丨攝

10月的梧林,將打造集「參觀、體驗、堂食、購買」為一體的傳統文化活態空間。醬油、花生糖、綠豆餅等閩南老手藝都將從幕後來到臺前,我們不僅能知道它們是怎麼做成的,還能親手試一試、親口品一品,浸沒式體驗老手藝。

體驗梧林·家國情

在梧林傳統村落,除了成片的閩南紅,還不能忽略那幾幢外牆裸露的房子,它們的背後都有著同樣可歌可泣的家國故事:當時的建築材料幾乎都是斥巨資從南洋運回來的,房子建好之後,卻碰上國內抗戰,主人家放棄了裝修,把全部的錢捐給政府,支援抗戰。說來很巧,我們來到梧林的那天,早上是個大晴天,下午卻下起了雨,像極了當時的風雲變幻。

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系的文那是國內知名的青年畫家,在江西、大理、模里西斯、荷蘭代爾夫特都能尋覓到她的作品。這一次她到梧林來,是為了即將展開的藝術合作。不久之後在梧林,大家能看到她創作的過程,也能參與其中。

文那抵達梧林的那天,也是雨天,雨很大,但文那還是撐著傘,從梧林的第一棟洋樓朝東樓開始,不停地探訪一幢又一幢的房子。

那些因為支援抗戰沒有裝修的房子,一段段華僑保家衛國的故事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為她的靈感源泉。

文那說,梧林的所見所聞真的是一個歷史留下的痕跡。作為北方來的人,她可能不能夠感同身受去了解閩南的家族文化,但是她還是因為感動產生了共鳴。

她表示,個人的生存和宗族、和國家的關係,還有國家與世界的關係,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當時的梧林華僑願意在關鍵時刻做出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取捨。她覺得在那一刻,大家能夠在歷史的時間裡有了將近100年的重合。

而在宮琳娜看來,家國情懷就是梧林的根。他們計劃將華僑保家愛國的故事和相關的建築綁定在一起,形成一條特色的線路。

根據這條家國情懷的線路,把具有文化符號的東西轉化成可以製作藝文的材料包,讓遊客不僅能看,還能帶走一些東西。

她表示,沉浸式體驗實際上是梧林的一個核心,不是走馬觀花式的過路式體驗,它是目的地,每一個建築打造出來的只是一個場景,但這個場景是有主題的。

楊百欣丨攝

不久的將來,梧林將被打造成一個閩南僑文化的窗口,閩臺兩岸文化的交流地,東南亞華僑的匯集地。

來到梧林,我們不僅是去體驗過去的閩南文化、華僑文化,更是以當代的方式跟梧林發生關係,看到閩南文化、華僑文化在未來與時俱進、發揚光大的可能性。

-END-

記者:張春媚

圖片:青普梧林提供(除署名外)

編輯:張春媚 許霏穎(實習)

相關焦點

  • 僑鄉風韻丨尋找故鄉的原風景之磁灶洋宅
    全村人口2000多人,這裡不僅有袖珍小城鎮的僑村風光,更保留著田園牧歌的鄉村風韻。眾多旅外鄉親的海洋情懷和漂泊經歷,為洋宅村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洋宅與南洋等海外地區的血親臍帶,讓洋宅成為名副其實的著名僑鄉。旅外鄉親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搖籃祖地,他們對故鄉充滿了濃烈的眷戀之情,時刻關心著家鄉的發展。
  • 僑鄉梧林古村落煥新生 打造「閩南僑史館」
    位於梧林傳統村落內的僑批館。 蘇素華 攝中新網福建晉江5月3日電 (孫虹 吳冠標)起源於明洪武年間,發展於清代,興盛於清末民初……在僑鄉福建晉江,歷經數百年滄桑的「中國傳統村落」梧林重煥新生。在五一假期,梧林古村落吸引著一批批遊人尋味閩南。步入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區,一大片美麗的花海映入眼帘,三三兩兩的遊客漫步村落之中。「梧林古村落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僑文化、豐富的樓文化,這些都是它的底蘊。
  • 晉江:僑鄉梧林古村落煥新生 打造「閩南僑史館」
    位於梧林傳統村落內的僑批館。 蘇素華 攝起源於明洪武年間,發展於清代,興盛於清末民初……在僑鄉福建晉江,歷經數百年滄桑的「中國傳統村落」梧林重煥新生。在五一假期,梧林古村落吸引著一批批遊人尋味閩南。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運營公司總經理宮琳娜如是說。梧林傳統村落的部分古建築仍在修繕中。 吳冠標 攝番客樓、閩南古大厝、西式洋樓、炮樓……這梧林現存的近百幢古厝洋樓裡,盛滿了閩南華僑的鄉愁。新生與歷史的交融中,訴說著閩南華僑深沉的家國情懷。
  • 梧林重磅官宣!
    除夕的燈火尚未闌珊,新年的第一輪圓月即將升起,「晉江新網紅」——梧林年味持續輸出中……從建築、民俗到體驗,青普梧林都將閩南傳統這一在地文化繼承並創新,從吃喝玩遊樂全方位滿足在地過年的晉江人對故鄉年味的需求。▲點擊播放完整梧林過大年視頻春節期間,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僑村趕圩」,舞龍、舞獅、高甲戲、提線木偶戲、掌中木偶戲等一個個傳統的年俗活動在梧林每天上演。
  • 晉江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古建築修繕有序推進
    穿越舊時光 與故鄉重新相認春到梧林,奼紫嫣紅。泉州網4月13日訊(記者 許雅玲/文 陳起拓/圖)近日,記者來到晉江新塘街道梧林社區,修繕中的梧林傳統村落,保留著原來成片的紅磚白石面貌,於古樸的歷史積澱中綻放出年輕的光芒。借和煦陽光和幾縷春風,重新與故鄉相認,與遠去的時光相認,回憶這一棟棟古厝洋樓裡的故事,期待百年梧林迎來新生。
  • 泉州傳統村落之晉江梧林:閩南古建築講述南洋華僑史
    沿著晉江新塘街道的東西三路拐進梧林大道就到達了梧林社區。和許多沿海的村莊一樣,梧林村落入口平平無奇,讓人難以想像這是一個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地方。從入口再走幾百米便來到梧林中區,瞬間,大半個村落映入眼帘,猶如一位姑娘被撩起遮擋的秀髮,令人驚豔的容顏漸漸展現在世人面前。不久的將來,梧林將被打造成一個閩南僑文化的窗口、閩臺兩岸文化的交流地、東南亞華僑的匯集地。
  • 梧林的幸福「密碼」:活化南洋「鄉愁」
    泉州是著名僑鄉,四處散落著各具特色、飽經風霜的華僑建築,這些建築既承載了一代代華僑的故園情懷,也是當地一筆不可忽視的歷史財富。如何在保護中開發,既讓歷史得以延續,又讓後人從中受益,是泉州許多華僑村思考的問題,位於晉江的梧林開始實施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力圖做到見人見物見生活、留形留神留鄉愁,讓當地百姓共享發展紅利。
  • 晉江:雙節好去處 到梧林傳統村落穿越百年
    閩南網9月30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通訊員 丁志儉)9月30日下午,梧林傳統村落項目招商推介會在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傳統村落朝東樓廣場圓滿舉辦。圍繞「家國情、醉閩南、意南洋」三條主線打造閩南僑鄉文化展示點,同時,晉江市出臺了梧林傳統村落專項招商扶持政策,給予入駐梧林傳統村落的優質商家更多扶持,2021年至2023年,每年發放獎勵扶持資金,專項用於兌現開業獎勵、裝修補貼及工程造價諮詢等服務費用。對於入住商戶和業主,最高給予200萬元裝修補貼和15萬元開業獎勵。力爭把梧林打造成體驗式閩南僑文化旅遊度假目的地。
  • 晉江梧林古村落:600年沉澱 喧囂都市中的明珠
    2016年11月,梧林古村落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近年來,晉江市委、市政府加大對梧林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指出,梧林古村落保護發展項目是一項傳承歷史文脈、留住鄉愁記憶、造福子孫後代的文化保護工程。
  • 晉江梧林這百幢古厝洋樓 盛滿閩南華僑的鄉愁
    據史料記載,梧林村落形成於明洪武年間。清末,梧林開始有人旅居海外,隨後陸續有旅居海外的華僑回國出資建造了大量精美的洋樓,村莊規模逐漸擴大,建築風格亦逐步多元化。現在村莊轄區面積約1平方公裡,戶籍人口1800多人,海外僑胞有1.5萬人,是名副其實的僑鄉。
  • 晉江梧林傳統村落開放核心區部分線路
    昨日,記者從晉江新塘街道獲悉,今年國慶節期間,一直處於修繕中的梧林傳統村落將正式開放核心區部分線路。屆時,結合「百年閩僑梧林軼事」主題活動,梧林傳統村落將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帶領大家體驗梧林「家國情、醉閩南、意南洋」的獨特魅力。
  • 僑厝風情 | 尋找故鄉的原風景之龍湖天德別墅
    引 言 晉江是著名的僑鄉 龍湖是「僑鄉中的僑鄉」,僑厝在龍湖更是普遍。穿行於僑鄉的角落,觸目可見的僑厝既有端莊典雅的民國風,也有異國情調的西洋風。一窗一閣、一石一樁、一花一木都令人心醉!當你漫步其中,似乎聽聞歷史的氣息,傾聽歷史的回音!
  • 故鄉的原風景,最是人間留不住
    文 | 愛博青山故鄉的原風景裡總有那麼幾座簡樸無華的小石橋,把牛拴在小河沿上,就那麼坐在橋上的石頭上發呆。水波蕩漾著,楊柳依依的向著河流上方的天際線合攏交錯。婉轉甜美的歌喉動情的歌唱的時候,我的心思卻不由自主地又回到了故鄉的小石橋上。或許那裡只是孤獨地坐著尋找著遠方的憂傷來了又去了,可是這水波柳影裡為何總是不經意尋覓到你歡樂的影子,熱烈張揚而又燦爛輝煌。那高處的棗樹林裡似乎也能碰到你靚麗的身影,喔,請原諒我如論如何也回不到從前了,扔掉了手中的油布傘任憑柔情似水秋雨溼透了燥熱難耐的衣衫。
  • 晉江梧林傳統古村落:閩南文化後花園、華僑歷史博物館
    此外,梧林古村落還是泉州市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重點項目、晉江市首批「最美鄉村」、晉江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路線。600年歷史人文積澱據史料記載,梧林古村落形成於明洪武年間,豐田山兜人旺生公趕放鴨群至梧林,在此沿溪定居。清初梧林形成村莊的初步規模。
  • 梧林傳統村落舉辦項目招商推介會
    晉江新聞網10月1日訊 昨日下午,梧林傳統村落項目招商推介會在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傳統村落朝東樓廣場舉行。「百年閩僑梧林軼事」十一主題活動也同步展開,本活動將延續到10月7日,歡迎市民朋友到梧林「,打卡」晉江首個體驗式閩南僑文化度假目的地。
  • 新塘梧林古村落:柳葉馬鞭草盛開 紫色浪漫美如畫
    最近,位於新塘街道梧林古村落的柳葉馬鞭草已經盛開,成片的花海美豔夢幻,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 戳視頻,感受下紫色浪漫花海 在新塘梧林古村落旁的村道旁,近70畝綠地上的花兒已陸續開始綻放,紫色的花朵匯聚成一片花海,花團錦簇,景色浪漫迷人,花香隨風飄蕩,不時吸引了蜜蜂在花叢中留戀嬉戲。
  • 純音樂丨宗次郎《故鄉の原風景》,是最美的風景。
    《故鄉的原風景》/ 宗次郎 宗次郎(Sojiro,そうじろう)本名野村宗次郎,出生於1954年10月10日,日本第一陶笛(奧卡利那笛)演奏者,作曲家。他出生於群馬縣館林市,1975年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奧卡利那笛的美妙音色、回音,並被深深地吸引。
  • 鳳梧與林炳輝老師的師生之約
    習茶·明心之旅穀雨,是春的最後一個節氣, 它介於春夏之交,稍瞬即逝。天地的無限生機都從一顆心念的種子開始發芽,我們在草木雨露的節奏裡走入萬仟學堂,赴一場和林炳輝老師的師生之約。從茶人的生命關照,到茶席美學涵養,鳳梧與林炳輝老師層層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未來,鳳梧也會一如既往的提升自己,融入這個空間,分享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
  • 一曲《故鄉的原風景》令人想念四季景色,在每人心裡故鄉風景最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一聽到《故鄉的原風景》時,頓時就在腦海裡刻上印記,不可遏制地成為我的最愛!專門去查了一下,知道這是日本風笛大師宗次太郎所作,接下來就是讓耳朵充滿這美妙旋律,思緒隨著那優美旋律此起彼伏,忽而飄到那遙遠的天際,忽而進入那靜靜的山林,忽而降臨在喧囂的鬧市……這首《故鄉的原風景》給我添上一份豐裕的快樂,心靈純淨,似乎觸動了我靈魂深處的某根神經,特此錄下心跡。
  • 推薦閱讀——《故鄉的原風景》
    這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讀起來讓人能沉浸其中,也勾起對故鄉的情感。全文如下《故鄉的原風景》一曲,是日本陶笛家宗次郎創作的。我是一聽傾心,再聽傾肺,是傾心傾肺了。其實,令我驚訝的不僅是樂曲本身,還有,演奏樂曲所用的樂器——陶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