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這一說法,六十歲還在外出打工的大有人在

2021-01-09 科學興農

朋友問「農村六十歲的老人怎麼養老?」,我一愣,在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就開始養老了嗎?我的身邊卻不是這樣的現象,在我們這個地方,農村年輕勞動力出去打工大多是到大城市,除了有一技之長的或者到工廠打工的,大部分工作內容無非是水泥工、鋼筋工、木工等。

而在家裡的以六十歲左右為主力的這群人組成一個群體,由包工頭組織,在農村或者小鄉鎮建築工地上經常見到他們的身影。如果真要說農村養老問題,咱就不提年齡,直接說那些喪失勞動力的農村老人怎麼養老。因為我親眼見過九十多歲無兒無女還自己挑水、下田、做飯過活的老人。

農村老人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

第一個是有兒有女的老人,這部分老人據我所知也沒有六十歲就養老的,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都要考他們養活,兒女不在身邊,家裡的田地也是他們的工作內容,如果家裡稍微富裕一點就把田地出租出去,如果沒有生活來源,甚至要想辦法去賺點辛苦錢,賺錢方式很單一,他們一輩子種田,只有會種田這一種技能,就是幫別人家裡管理田地,一天50-70元不等。

第二個是無兒無女的老人,這部分老人生活更加艱巨,靠農村低保進行過活,剛才所提的九十多歲挑水,我自己愚見認為不是因為他身體好,而是因為他無依無靠,做什麼事情只能靠自己。所以整體上說,農村老人是一群辛苦一輩子、還將繼續辛苦下去的可愛老人。

目前農村老人怎麼養老才能讓他們艱難的生活中生活的不那麼辛苦呢?

第一個是投資養老。目前在自己的房頂以及空曠場所建設太陽能發電板是一個投資項目,根據有些地區政策,投資一個5kw的太陽能板,投資額為5w,大概5-8年收回成本,跟國家籤訂二十年合同,後面十多年就是純收益。有人會說這5w塊錢從哪裡來?兒女、親戚拿出投資錢,後期拿回本錢和利息,其他就可以保證老年人晚年的生活。

第二個是養老金養老。曾經大致算了一下,農村養老金一次性付清金額為9w多,每月領取1000元左右,每年上漲5%,如果把10萬領完,7年就能回本,如果老人身體不好,去世較早,個人帳戶的錢能夠由繼承人取出,也能夠本。所以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養老選擇。

第三個是家庭養老。老人辛苦一輩子,在老年的時候理應得到家人的照料,老人最大的花銷應該就是醫藥費的支出,目前農村合作醫療實報實銷的全部推及,家庭養老成為大部分農村人選擇的方式。

農村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如果因為經濟原因不能享受應有的養老待遇,那麼不僅僅是個人原因或者是家庭原因,更多的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在農村老人能夠有充足的物質保證的同時,也呼籲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得空多往家裡打個電話,告訴他們,老爸老媽,你們在家裡帶孫子辛苦了。

以上來自科學興農。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六十多歲還在打工,為何不像城裡老人享清福?原因心酸
    農村老人六十多歲還在打工,為何不像城裡老人享清福?原因心酸在大家看來如果人到了六十歲已經是人到花甲,在城裡面如果老人已經六十歲以上一般都到了退休的年紀,他們日常的生活很舒適,有閒暇的時間就到廣場上逛一逛,鍛鍊一下身體,每個月雖然退休金並不多,但是人老了以後也沒有什麼花銷,維持兩個人生活也是足夠的。
  • 農村為什麼年近六十歲了還在打工賺錢
    年近60歲的農村人還在打工賺錢,這個主要有兩種原因。一個是農村老人閒不住,只要身體允許一般都不選擇長期休息。另一個是生活壓力問題,生活壓力大不幹不行。農村人文化水平不高,一輩子從事的基本上都是體力活,體力活確實累,工作之餘一般都不會再有其它娛樂活動,這樣到老時就沒有適合的娛樂活動,文化水平不高,寫寫看看更是沒有興趣,這就造成了能幹活就幹活,用幹活來打發時間。就是平時學會了下棋打撲克,60歲眼睛已經花了,不戴眼鏡玩著不方便,戴眼鏡又不習慣。
  • 六七十歲出門打工,農村老人幾時才能「退休」?
    與此同時,中國農村依舊源源不斷向外輸出老年勞動力,並且逐漸呈現高齡化的趨勢,70歲以上的老人也赫然在列。面對60、70歲以上老人外出打工熱潮,專家們卻十分不理解。在他們看來,如今的農村是世外桃源,是養老的天選之地,老人們更是沒有任何理由離開。
  • 農村七十歲以上老人外出打工沒人要怎麼解決?
    連國家政策都是規定企事業單位和國家團隊普通員工,通常男年滿六十周年,女年滿五十周歲已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可見上了五六十歲的老人原本是可以安享晚年了。可是對於農村人來說,哪有退休一說,五六十歲還算是家中的主勞力,上了七十的,下地幹活,外出打工的也不在少數。
  • 農民60歲了為啥還要外出打工?不累嗎?老農:累也得挺著,沒招!
    ,身體素質在下滑,而且60歲也是退休的年紀,不用再為事業奮鬥了,每個月都有退休金,可以安享晚年,輕鬆的享受天倫之樂了,城裡60歲的老人也的確就是這種生活狀態。但是在農村就不一樣了,很多農民即便是到了60歲還在外出打工,即便不出去外出打工,在農村的地裡也經常會看到60多歲的老人在幹著農活,很多人都不太理解,60歲了,身體大不如前,體力也是越來越差,為啥還要外出打工?不累嗎?這個年紀不在家好好養老還到外面去幹體力活,萬一有個意外怎麼辦?其實對於這些人的不解,也有很多老農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那就是「累也得挺著,沒招!」,為啥這麼說?
  • 為什麼農村60歲的老人還要外出打工?這三個原因「戳痛」心窩!
    人到了60歲,已是花甲之年,對於城市裡的老人來講,60歲都已退休,企事業單位的人一般在家頤養天年,養花餵狗,或者旅遊。過著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但對於大部分農村老人來講,60歲還是打拼的年紀,無論是田野裡,還是工地上,很多60歲,甚至60多的老年還在勞作著,為什麼農村老人到了60歲不能在家安享晚年,還要在外如此打拼呢?這三個原因戳痛心窩~一、給自己賺養老錢,不想連累孩子如今農村種地,除了產點糧食,一年到頭基本沒什麼收入。
  • 六十歲老人外出打工,每月給兒子寄錢,寄的是一份濃濃的愛
    有人說六十歲老人還要外出打工,每月還要給兒子寄錢,太不合理了。其實,這不是合不合理,而是合不合情?我們小區就有一個六十多歲的打工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兒子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工資不高,兒媳沒有正式工作,生下小孩後成為家庭主婦帶小孩,家庭負擔非常的重。老人在工地上工作,每月給兒子寄五千塊錢,減輕兒子買房的壓力和養育孩子的負擔。老人的兒子非常的孝順,擔心父親身體吃不消,生病了無人照看,寧願老父親回家,也不願他單身一人在外,多次打電話催促父親回家。
  • 農民六十歲以上別再出去打工了。不打工靠什麼生活?
    包工頭回答「不敢要,但是沒有辦法,他是我的親戚,如果不讓他們工作可能就沒有收入來源,只能讓他們做一些相對安全的工作,不然存在安全隱患。」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包工頭的親戚,可能不會用六十歲以上的工人,因為風險太大,安全隱患太大。
  • 農村一些六十歲以上老人有退休金,為啥還在種地?
    首先我想說,現在六十歲根本算不上老人,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生活各方面都提高了,而且現代人也很注重養生,不像過去貧窮的那時候,60歲的人看上去就老態龍鍾,真的很像老人。記得我奶奶60歲的時候,頭髮挽成一個髮髻別在後面,穿著大襟襖。
  • 七十多歲的農村老人還在下地幹活,你認為是他們閒不住,還是兒女不...
    這個題目是從網上順手拈來的,因為本身就生活在農村,所以也時常會見到這樣的場景。許多年逾六旬,甚至是年過七旬的農村老人還在經常下地幹活,這的確不是什麼虛幻,而是現實中一種真實的存在。
  • 現在六十歲農民仍會出來打工,為何?
    六十歲農民仍出來打工,為何?現在,大家都是生活不易,為生活奔波,農村還有一些六十多歲農民仍出來打工,這是為何?六十多歲,已經算是老年的初始階段,可能有些老年朋友還在為生活奔波,有些老年朋友已經在家抱上了孫子,享受天倫之樂,生活狀態各有不同,今天我們來看看還在工作的六十多歲的農村老年朋友,都是為了什麼還在工作的?
  • 農民工六十歲以上還該不該再去工地打工?不打工可以靠什麼生活?
    從心理角度來講,六十歲以上的農民工不應該再去工地打工了,畢竟工地的活大部分都是需要體力,需要爬高走架子杆,六十歲以上的人在體力上和肢體靈活度上已經有所下降,從安全和人性化方面講六十歲以上的農民工不要再上工地了,正規嚴格的工地也不會再要六十歲以上的人打工。現實中仍然有六十歲以上的農民工上工地。
  • 農民沒有退休金,60歲後照樣外出打工,未來農村養老將何去何從?
    在這幾億老年人中,有很大一部分生活在農村。要想解決中國人的養老問題,就必須重視農村人的養老,因為農民沒有退休金,每個月能夠拿到手的一兩百塊錢養老金,也不足以維持他們的晚年生活。如果不解決好農村人養老問題,整個社會的發展就會遭到嚴重的阻礙。這不是我一個人在這誇誇其談,而是大家都已經在面對,或者可能將要面對的問題。
  • 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養老問題怎麼辦?
    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養老問題怎麼辦?筆者是扶貧達人團成員、關於這個問題今天和大家談談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希望能給大家起到參考性建議:1、國家給予資金補貼政策:現在國家出臺對農村六十歲的老人每個月給補貼100到500元的養老補貼、這樣對於農村生活成本相對低的農村對老人來說基本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 你可能誤解了打工人,日本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在工作,不打算退休嗎
    你可能誤解了打工人,日本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在工作,不打算退休嗎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打工人一詞就火了起來,其實打工人也可以稱之為打工仔,現在多半被上班族用來自嘲,或者說因此還感到十分驕傲,除了打工人之外,乾飯人一詞也特別火。
  • 農民如此勤勞,從二十歲打工到六十歲,幹了幾十年,為啥不能富?
    我自幼在農村長大,直到外出求學,才離開了村子。至今想起在農村的成長時光,老人說得最多的就是做人要腳踏實地,要本本分分,要吃苦耐勞。農民不僅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五六十年代的農民,在田間地頭揮汗如雨,耕耘在貧瘠的土地上,靠著並不先進的種植技術,產出了大量的糧食。
  • 農村老人年滿60歲後,為何還要四處打工?3個過來人道出了心酸
    然而現實並非如此,目前在農村,暫時還沒有什麼工作年齡和養老年齡,很多老人過了60歲之後,要麼繼續在家種田,要麼依然奔波在四處打工的路上。或許有人想問,這麼大年紀了,為啥還要這麼」拼命「呢?幹嗎不在家安心養老呢?下面,3個過來人道出了現實的心酸。
  • 46歲的農村人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外出打工,在農村做什麼賺錢快?
    有關農村層面的掙錢項目和創業好項目,我的文章內容早已詳細介紹充足多了,為何一直有粉絲難題連續呢?實際上是一些人到尋找自信心和激勵。回應這一粉絲的難題,一個46歲的人生活不如意,不可以外出打工,在農村做什麼賺錢快?依據現階段的銷售市場狀況,我這裡強烈推薦一些,僅作參考。
  • 黑龍江一農村養老金1月3毛 71歲老人打工謀生
    趙申的老父親趙福成年底過完生日,就能領到這每月100元錢。不過私下裡,趙福成還是有些想不通,因為村子裡能活到九十的老人並不多,這門檻有點高。但有總比沒有強,趙申的老父親一天一天數著盼著年底的到來。今天71歲的趙申種地都有些吃不消,但他還要四處張羅打工,贍養自己90歲的老父親。農村老人的養老能不能找到一條有別於「養兒防老」的新道路?
  • 韓國大多數老人的晚年生活:退休後仍要打工,還多是苦力活?
    韓國大多數老人的晚年生活:退休後仍要打工,還多是苦力活?在近些年來,韓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得相當不錯,特別是韓流的文化輸出,電視劇中的長腿歐巴或者偶像組合讓不少粉絲愛屋及烏,連帶著對韓國都心馳神往,想著一定要去旅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