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建
最近,「延遲退休」的消息又被推上風口浪尖,這讓很多人有點著急,因為這意味著中國的養老壓力會越來越大。其實,早在幾年前,中國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發展,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在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養老壓力。
55歲的李阿姨剛好到了退休的年齡。經過多年的努力工作,原以為退休可以享享福。然而,沒想到這時候父親去世了,致使82歲的母親沒人照顧。所以退休後,她每天都得照顧孫子和母親。但母親總會給自己帶來各種「麻煩」,經常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
更糟糕的是,照顧孫子已經讓李阿姨疲憊不堪,而82歲的老母親在一次拿東西的時候不小心摔斷了腿,因為放不下孫子,她乾脆讓兒子把母親也接回了家,開始過起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
另外,老人也變得像個孩子,總是忘事,帶她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有點老年痴呆症的表現,需要做的就是充分的護理,這是延緩老年痴呆症的唯一辦法,但李阿姨也是有兒有女有孫子的人,怎麼做到全方位的照顧呢?一開始,她咬緊牙關堅持,但太難了。老母親白天沒事,但晚上睡不著覺,就用手杖敲打床板。李阿姨白天晚上得不到休息,一時間血壓也上來了,神經衰弱和更年期也加重了。
小孫子在這裡哭,老母親在那裡叫,幾天以後她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最後她對82歲的母親說:「太折騰人了,我快被拖累死了。」
其實,像李阿姨這樣的家庭有很多。都說中年人壓力很大,到處要花錢。他們害怕失業和生病。但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壓力開始轉移到退休人員身上,成為一種新型的壓力。這些老人大多已經退休或即將退休,本可以享受晚年生活的,但家裡有老人,膝下還有第三代,他們的身體也面臨著一天不如一天的局面,不僅要照顧自己,而且還要照顧老人和孫子,身心都面臨很大的考驗。
雖然說孝順父母是做人之本,但在現實生活中,離退休人員自身在各個方面的能力都是不夠的,所以父母在家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有時不是不願意孝順,更多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到了中年,老年人很可能會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但這並不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所以提早的做好心理準備和預防措施就顯得非常的重要。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真的很大,為了生活,很多人退休後都會外出打工,所以家裡老人的照顧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在時間上。如果老人身體健康狀況良好,那麼即使不是每天見面,也應該經常通過電話的方式問候老人,給予老人必要的關心。
現在的高齡老人家中一般都會有多個子女,所這時可以採用輪流照顧的方法每天安排子女照顧老人,這樣能夠分擔子女的一些壓力,讓他們有一些時間關心自己的家庭。當然,有更多的時間的子女,也可以多照顧老人一些。此時,其他子女可以提供經濟支持,緩解老人的壓力。
退休人員面臨著失去穩定的經濟收入的問題,此時他們的生活費和父母的生活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所以為了保證自己和父母的生活質量,避免經濟困難的問題。退休人員必須提前儲蓄,為退休做經濟準備。
其實照顧父母的壓力主要是因為退休人員的身體狀況不如年輕時。這個時候,一些退休人員還需要照顧孩子,所以在這個時候再加上照顧父母並不容易。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飲食條件越來越好,生活質量提高,加上衛生水平的提高,所以現在我國老年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提高了。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達74.83歲,遠高於以往。這也是造成退休人員新型壓力的根本原因。
現在,年輕人的養老壓力很大,更不用說一些退休老人了。但孝順父母又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做到的事情,所以我們都必須要儘量提前思慮周全,讓父母能夠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