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中令美軍頭痛不已「胡志明小道」究竟多神秘

2020-12-12 晨楓輕聊歷史

胡志明小道,越南亦稱「長山道」是1959年由北越國家主席胡志明下令開闢支援南方作戰的通道,繞道寮國、柬埔寨境內,可從北部榮市經過中部非軍事區通往南方戰場。「胡志明小道」這個名字當年是由西方媒體叫出來的,越南稱之為「中央走廊」,聽起來給人一種神秘感。這條小道的起始,長度以及具體路線外界誰也說不清,即便是土生土長的越南當地人。圖片拍攝于越戰時期的」胡志明小道「

當年美國人曾花了很大代價尋找這條小道的具體位置,妄圖卡住北越對南越的人員、物資供應,但直到戰爭結束美國人也沒能達到他們的目的。越南對這條神秘的「胡志明小道」的管理是十分嚴密而有章法的。1959年5月9日,越南成立了「559部隊」專門負責對南方的後勤供應工作,轄有交通聯絡團及警衛、通訊、工兵、運輸隊,並特別配備了中國援助的「鳳凰」和「永久」牌加重自行車、大象、騾馬、小推車等運輸工具。

1959年6月10日,越南人民軍首次通過「胡志明小道」向南方運送武器裝備。直到1960年美軍終於發現胡志明小道,並調派T-28教練機展開偵察,1964年胡志明又對小道展開擴建工作,可以行駛卡車,還建立地下兵營、倉庫、油庫等。胡志明小道也成為了北越政府抗擊美軍侵略的重要補給通道。圖片拍攝于越戰時期的」胡志明小道「

對此,美國人開啟瘋狂模式,從1964年到1967年六年之間,美軍總共出動戰機18萬多架次空襲「胡志明小道」,造成胡志明部隊約4.6萬車輛毀壞,美軍也有132架戰機被擊落。但得益於中國和蘇聯的援助,北越政府的損失得到了及時的補充。但北越政府的後勤運輸部隊面對巨大損失也開始將運輸時間調整到夜間。圖片拍攝于越戰時期的」胡志明小道「

「胡志明小道」建成的16年中約有100多萬越南士兵、幹部和大量的軍事物資和後勤給養通過這條小道運往南越戰場。而美軍雖然一直拼命轟炸和破壞,但根本無法阻止胡志明部隊通過「特殊通道」向南方運送兵力和作戰物資。據戰後統計,「胡志明小道」共有5條主路、29條支路,還有其它捷道、旁門左道,總長近2萬公裡。正是由於「胡志明小道」的存在,美軍深陷越戰的泥潭不能自拔。圖中是1969年,一架美軍UH-1D直升機正在向叢林噴灑脫葉劑。

相關焦點

  • 越戰時期美軍神秘失蹤事件揭秘,胡志明市附近的致命小島
    離胡志明市80公裡開外,有一座小島。這座小島隨著越戰結束,一下名聲大噪。越戰時期,因為地理位置重要,這座小島成了美軍同越軍不斷爭奪的焦點。在戰鬥中,經常發生美軍失蹤和陣亡事件。詭異的是:這群失蹤和陣亡的美軍,時不時的又會出現在美軍的視線內。更詭異的是,美軍的電臺經常會收到,這群死去士兵的求救聲和哀嚎聲……對於這座小島,越南當地並不陌生。越戰之前,很多越南人都聲稱曾經在小島上見到一些奇怪的現象。時間回到清朝時期,當時的小島上本來有一個小湖。因為動亂,小島上的很多越南人被殺,然後被丟進了湖中。
  • 為什麼美軍10年打輸越戰 解放軍一月就已直逼河內
    這標誌著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美國在越南歷時十餘年,以花費150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7000多億美元)、陣亡五萬多人的代價,打的二戰後最大規模的局部戰爭,最終卻全盤輸光。 資料圖:越戰中士氣低落的美軍 越戰是一背景複雜、過程混亂的戰爭,
  • 胡志明小道如刺刀,扎入南越心臟,美越寢食難安,密謀颱風行動
    「胡志明小道」。同時鑑於特殊的作戰環境,陳開京特地留意了部隊中熟悉山區地貌的傣族人。不久,他從各支部隊中挑選了320人,並將他們送到訓練學校中進行突擊培訓,並按照美軍編制分別組成第1和第2空降遊騎兵連。
  • 越南戰爭中,美軍使用的「空孕催乳劑」,為何會令女兵懼怕不已?
    引言戰爭往往能暴露出人性中最為醜陋的一面,在越南戰爭中,美軍曾經使用了一些極為惡劣的手段,便如《宋史·范如圭傳》中有言:「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果然,美軍這些手段一經揭露,國際社會便紛紛表示強烈譴責。
  • 一名越南狙擊手偷襲美軍,被炮兵團轟炸了一整晚,火光將夜空點亮
    對於美軍來說,越戰是一段傷痕累累的回憶,美國整個越戰期間被擊毀的戰機總價值105億美元。美國投放的炸彈總計720萬噸,是整個二戰各國投放炸彈總量的3倍。除了巨大的物資投入,越戰給美軍留下更多的是心理創傷。在戰場上僥倖存活下來的美國大兵,回到國內之後很多人選擇了自殺。
  • 穿越北緯17度線-記者走訪越戰時期「非軍事區」
    越戰期間美軍飛機在這一帶灑下數千噸橙色劑(落葉劑),目的是殺滅原始森林,使越共無處藏身。這種化學物質給越南北部、中部的生態環境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它在土壤中存留半衰期大約是20年(在人體和動物體內殘留時間略短),戰爭結束30年後的今天,橙色劑腐蝕過的土地終於重新長出植被,但誰都看得出來,那只是一抹稀薄淺淡的新綠。
  • 重溫越戰:屍山血海的「春節攻勢」究竟誰是勝利者?
    作者:霄羽關于越戰的諸多話題中,1968年春節攻勢是無法繞開的。在相持了多年後,以遊擊戰起家的北越突然在這一時刻發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打到最後,雙方都宣稱自己取得了勝利,國際上對於此役的勝負評價也莫衷一是。那麼,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贏家呢?
  • 我們去了胡志明鬧鬼美術館,卻讀懂了越南近代史
    但只有當你在博物館中切身看到了真實的武器樣貌,才可感知到槍械那種不可言說的死亡感。△ 《風起雲湧2:越南》中的M16越戰時美軍的主戰步槍,中間的M16,全槍長98cm,足足有半個人高。雖然美軍火力強大、科技先進,派遣了大量精英軍團,準備一舉擊潰北越。△ 美軍主力軍團分布圖但他們始終對北越的那些埋藏在叢林、地道裡的老愛放冷槍的遊擊隊員苦惱不已,所以推進極為緩慢。
  • 我們去了胡志明靈異美術館,卻讀懂了越南近代史
    《風起雲湧2:越南》中的M16越戰時美軍的主戰步槍,中間的M16,全槍長98cm,足足有半個人高。美軍用的主戰武器越戰炸碎的炮彈彈片,隨便一片划過人體,人就被削成成兩半了。4、橙劑,沉默的遇難者們雖然美軍火力強大、科技先進,派遣了大量精英軍團,準備一舉擊潰北越。美軍主力軍團分布圖但他們始終對北越的那些埋藏在叢林、地道裡的老愛放冷槍的遊擊隊員苦惱不已,所以推進極為緩慢。
  • 在防城港尋找「海上胡志明小道」
    胡志明小道早就如雷貫耳,但海上胡志明小道卻是第一次聽說。今年春節要到廣西防城港過年,考慮到總有閒著要到處逛逛的機會,就在網上查了一下防城港的旅遊資料,突然發現「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說法,立即認真查證。「胡志明小道」這個名字當年是由西方媒體叫出來的,越南稱之為「中央走廊」,聽起來給人一種神秘感。人們只知道它是越、老邊界和越南、柬埔寨邊界崇山密林中的一條運輸線。這條小道的起始,長度以及具體路線外界誰也說不清。
  • 詳解美軍那些不願提及的戰史之越戰篇
    若從今天的角度看,越南之所以能在越戰中獲得勝利,全靠它國支持。當時越南戰場上並不是越南和美國打,而是北越和南越遊擊隊共同打擊美國(同盟國)和南越政府武裝。南越政權有美國和它的盟友們支持,北越則有社會主義國家支持。當時的越南分為北越和南越兩個政權,北越連一支步槍都不會造,一顆步槍子彈都不會造,地雷都是木頭盒子裡面裝上TNT藥塊,非常簡陋,怎麼可能打的過美軍呢?
  • 聯合早報:越戰對美國人永遠是一個痛苦的話題
    年4月30日,越南胡志明市,越南舉辦閱兵遊行慶祝越南戰爭結束40周年。     中新網5月7日電 每一年的5月28日是美國國殤日,當天全美多地都會舉行紀念活動,悼念在戰爭中陣亡的戰士。新加坡《聯合早報》7日刊文稱,今年結束四十年的越戰將成為焦點,再度逼迫著美國人思考和反省這場戰爭。分析指出,越戰對美國人來說永遠是一個痛苦的話題,包含著無盡的悲痛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 國軍參與越戰的訓練營——臺南越共村曝光(多圖)
    14日下午,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白狼張安樂率30多名民眾赴越南在臺代表處抗議,並痛斥越南人「忘恩負義」。由於海峽兩岸在越戰期間分別援助了南越和北越政權,這段歷史也在近日為人們重新想起。其中,臺灣在國民黨時期修建的「越共村」也再度引發人們的關注。
  • 越戰結束40周年︱西貢的「陷落」與「解放」
    1975年4月23日在杜蘭大學的演講中,福特總統宣布越戰結束。「陷落日」與「統一日」:從西貢到胡志明市       4月29日,北越對西貢機場進行火箭炮襲擊,當時有八千名南越公民和四百名美國公民在機場等待撤離,兩名年輕的海軍陸戰隊員在襲擊中喪生,他們也是死于越戰的最後兩名美軍士兵。
  • 越南戰爭中,美軍在叢林中舉步維艱,當時為何不放火燒山?
    境內四分之三為叢林山地和高原,西部的長山山脈,縱橫南北達一千多公裡。東部近海區域則遍布水網稻田,整個國家森林覆蓋率超過50%,原始叢林比比皆是。 北越軍隊正是藉助山地叢林掩護,通過「胡志明小道」,隱秘地大規模越境到南方,然後化整為零,成為小規模遊擊隊,在密林深處和美軍周旋作戰。
  • 越戰中規模最大的地面行動
    一場掀起美國國內反戰高潮,最終導致越戰降級的攻勢  越南抗美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地面戰行動——春節攻勢1968  在時間跨入1968年的時候,越南戰場出現了僵持局面。除了不多的幾個城市,這些預計的情況都沒有發生。南越各個城市的市民大都對南越民族解放戰線和西貢政府不感興趣,而很明顯,越共期望得到的支持比實際得到的高得多,這顯然是他們沒有想到的。北越此次行動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簡單的贏得一次戰鬥的勝利,其關鍵的目的在於使駐越美軍連續蒙受失敗的恥辱,同時還要有效地顛覆西貢政府。
  • 1975年前越南和柬埔寨關係十分密切,胡志明和波爾布特談笑風生
    圖為1966年胡志明會見巴特寮凱山·豐威漢和紅色高棉波爾布特。越南戰爭後由於柬埔寨王國不追隨美國,而是與北越友好,當時柬埔寨王國政府與北越1967年建交。圖為胡志明1960年代後期接見柬埔寨王國首相賓努。越柬兩國當時相安無事,當時西哈努克也是認為北越必會戰勝南越,所以簡介承認了紅色高棉,並沒有打擊當時越柬邊境的紅柬軍。
  • 寮國紀念越南領袖胡志明主席,著名的胡志明小道就在寮國的境內
    根據越南越通社的消息:寮國各大媒體紛紛刊登關於胡志明主席生涯和事業,胡志明他老人家與寮國革命親密關係等方面的文章。越南領袖胡志明主席曾經建立了印度支那共產黨,這是代表越、老、柬三國的共產主義運動,最終也都取得了勝利,著名的胡志明小道就寮國的境內。
  • 越戰時,越軍是用什麼招數打敗美軍的?這2招是真的毒辣
    但整體的局面出乎美國的意料,北越不僅擋住了美軍的攻勢,還讓美軍深陷泥潭20年,直到1975年美國才宣布撤軍,這樣的結局讓所有人大為吃驚,他們無法想像北越是怎麼戰勝裝備精良的美軍的
  •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但在長達二十年的越南戰爭中,美國非但沒能解決越南問題,反而越陷越深,無法自拔。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能讓實力強盛的美國在這片狹長的土地上吃盡苦頭呢? 02戰略失誤自二戰以來,「先歐後亞」的思想一直影響著美國的戰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