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街變遷:見證西昌商貿發展

2020-09-03 涼山發布

提到西昌的商業,最早要追溯到最晚始於戰國的南方絲綢之路。據史料記載,在南方絲綢之路上,西昌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中最大的貿易集散中心。唐宋時期興起的茶馬古道,加大了西昌的貿易集散規模,更推動了西昌的經濟發展。

無論是「南方絲綢之路」還是「茶馬古道」,西昌在這兩條古代國際貿易通道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正是這兩條國際商業貿易路線,讓西昌成為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依靠商業貿易發展起來的城市一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但古時候西昌商業貿易的故事已經無法追述,記者通過走訪商業街附近居民,從一些「老西昌」那裡聽來了關於西昌商業街的歷史和精彩故事,從其中,我們可以窺見一點西昌商貿的發展變遷。

人民廣場變成了如今的月城廣場

​商業貿易的繁榮成就了今天的西昌。西昌人從古至今都對商業貿易青睞有加,甚至是依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昌商業得到迅速發展,城市變得更加繁榮。西昌商業街幾個時期的巨變,見證了整個城市的迅猛發展。

商業街的前身,一條偏僻的小巷

家住西昌三衙街的史黑虎今年50歲,在他的記憶裡,現在的商業街一段(即步行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是一條很偏僻的小巷子,甚至偏僻到這條巷子當初叫什麼名字,大多數西昌人都已記不起來了。巷子的北側是糧食局,南側是西昌人民廣場,早些年巷子還是土路,下雨的時候到處是泥濘坑窪。史黑虎記得,那時候,小巷裡沒有任何商業氣息,甚至很少有人從這條小巷經過。然而緊鄰小巷的西昌人民廣場卻非常熱鬧,那裡裝滿了史黑虎兒時的回憶。

史黑虎說,據老一輩人講,西昌人民廣場在清代為西校場,顧名思義,應是操練兵丁之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改名為西昌人民廣場,廣場周圍有很多高大的樹木。在後來的幾次廣場改擴建項目中,大樹都被砍了。人民廣場基本是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所以西昌體委、體校也都在裡面,除了每年都要在廣場召開各類體育運動會外,每次舉辦國際火把節也是圍繞人民廣場開展的。史黑虎小學在西昌二小就讀,當時學校沒有體育場,他們上體育課都是在人民廣場裡上,所以他對人民廣場的印象非常深刻。

過去,許多大型的活動都在人民廣場舉行。記者 冷文浩 供圖

史黑虎說,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初期,西昌商業街一段逐漸開始熱鬧起來,但還沒有被正式命名。那時候的巷子拓寬了不少,鋪成了柏油馬路,小巷中間開設了一家國營理髮店(大概在現在新華書店的位置),巷口即現二小大門隔壁,開了一家冷飲店。隨著各種店鋪和小攤多起來,小巷逐步變成了街道,但街道的人流量依然不大,商業氣息也不濃。那時候,這條街還有個特點,半條街停車,半條街過人,外地來西昌辦事的汽車就停在街邊,但一天到晚也沒幾輛車來停,最多的時候也不會超過10輛。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商業街消費是一種時尚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商業街一段才慢慢熱鬧起來,各種流行時裝攤點、店鋪遍布整條街。再後來,街道正式被命名為商業街,並成為西昌最熱鬧的地方。商業街附近的工農兵電影院、人民電影院、長徵影院幾家電影院,也都是在那個時期先後開放的,所以商業街也成了青年男女最喜歡去的地方。

什麼地方一旦成為青年男女聚集的地方,那麼這個地方就少不了時尚、愛情和浪漫的元素。當時,西昌的商業街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眼中最時尚、最浪漫的地方。在那裡,不僅可以買到最時髦的服裝,還能大大滿足年輕人的虛榮心,並促使他們更努力地去奮鬥。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商業街消費是一種時尚。記者 冷文浩 供圖

編輯

方濟各是土生土長的西昌人,今年50歲,別看他現在大腹便便,年輕時的方先生卻很前衛,用當時的話說,他就是一個「超哥」。1988年,方先生在林業局下屬的「大集體」(改革開放初期,為解決大量返鄉「知青」就業設立的廠辦企業)上班,一家有二三十名員工的餐館。由於餐館位置很好,加上當時西昌餐飲行業剛剛起步,餐館的生意很紅火,員工待遇也很好,包吃住不說,方先生第一個月工資就拿到了近100元(在牛仔褲才幾元錢一條的年代,收入絕對算是白領)。

領了第一個月工資,方先生就迫不及待地到商業街買了套心儀已久的牛仔衣、牛仔褲,還邀約了一幫好哥們兒看電影、喝冷飲、打撞球,痛痛快快玩了一天。儘管所有開支都是方先生買單,但這一天下來包括買衣服在內,也只花了30多元。那一天他們玩得很開心,特別是迎著旁人羨慕的目光出入每一個消費場所,那感覺特有面子,特別時尚,虛榮心得到了極大地滿足。

商業街,一個催人奮進的地方

方先生回憶,那時候,每個月請朋友在商業街聚一兩次,成了他固定的生活模式,因此他也結識了很多商業街的個體老闆。與這些懂得市場經濟的老闆接觸時間一長,方先生的思想開始慢慢轉變,他覺得要想有更好的生活,要想賺更多的錢,就要學會更多賺錢的方法,於是他開始在餐飲方面下苦功,一邊上班,一邊拼命研究怎麼才能把菜做得更好吃。     

很快,方先生在烹飪方面的天賦展現出來,不僅把餐館所有廚師的拿手菜都學會了,還自己創新了不少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在餐館裡鍛鍊了幾年,在商業街瀟灑了幾年,方先生自學取得了國家二級廚師的資格。那時候,朋友們總覺得方先生不僅時尚,會掙錢,而且特別有能力,朋友遇到什麼困難,他一出面都能化解,於是大家就把他當成了學習的榜樣。

後來,「大集體」被時代的步伐淘汰,大家在失業的現實面前都顯得很無助,而方先生卻看到了新的希望,因為他有一身好手藝和一幫有能力的朋友。剛剛失業,方先生就在不少老闆的資助下,拉上自己的朋友,開了一家比「大集體」規模更大的餐館。

「那幾年,我一個月掙一兩百元工資算高的了,但和那些老闆比起來只算是人家的零頭,看到那些老闆一個比一個有錢,我就不服氣,所以一天到晚都在想如何掙得比他們多。」回想當年,方先生覺得,要不是自己喜歡逛商業街,喜歡那裡各種時尚的元素,就不會認識那裡的老闆,就不會有催人奮進的感覺,更不會有後來自己當老闆的經歷。

商業街,青年男女的戀愛聖地

年近60歲的胡勇斌,依然風度翩翩。他年輕時是單位裡的大帥哥,不僅人長得帥,性格也十分豪爽,唯一的缺點是在年輕女孩子面前很靦腆,多說幾句話就會臉紅。當年胡勇斌的這個缺點可讓家人著急呢,因為他二十六七歲還沒交上女朋友。

有一次,單位裡最要好的同事做完結石手術,胡勇斌上醫院探病結識了醫院漂亮的護士小張。胡勇斌發現小張心靈手巧、能說會道,他對小張可謂一見鍾情。接下來,他隔三岔五就跑醫院探病,同事住院1個月,胡勇斌打著「探病」的幌子跑了不下二十次醫院,比同事家人還跑得勤,一來二去他的真誠取得了小張的好感。認識3個月後,胡勇斌第一次鼓起勇氣約小張逛街看電影,小張很爽快地答應了。

1980年,工農兵電影院。記者 冷文浩 供圖

​胡勇斌還記得,當時新上映的武俠片《無敵鴛鴦腿》票房很火,各地都是一票難求,他託長徵影院的朋友五元錢買了兩張高價票。當天和小張逛商業街,花18元買了一條很時髦的連衣裙給她,看完電影後,胡勇斌又和小張到電影院隔壁的冷飲店小坐了一下,點了兩杯最好的冷飲(兩角錢一杯)。冷飲店裡都是一對對情侶,氣氛很好,兩人聊得特別投機。胡勇斌努力營造了浪漫的一天,讓他和小張的關係更近了一步,不久後二人正式成為情侶,最後順利步入了婚姻殿堂。

胡勇斌說,當年小青年談戀愛什麼的,無非就是逛街、看電影、喝冷飲、吃夜宵,總之都在商業街附近,而且一天下來用不了多少錢。當年逛街,一件新款的牛仔衣、牛仔褲才賣十元左右,看場電影,5毛錢一張票,喝冷飲更划算,不加奶的1毛5一杯,加奶的2毛錢。玩一天下來,頂多五塊錢就夠了。

商業街,湧現出一批老闆

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後,西昌商業街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整條街的店鋪已經不夠經營者租用,街中間也擺滿了鋼架焊接的鐵皮棚,但還有經營者不斷湧入,很快便延伸出了青年(路)商場、「荷花池」兩大圍繞商業街的新商業區。商業街「時尚男孩」男裝店的吳永康在這條街經商快30年了,她是當年青年商場的個體老闆,她的創業故事折射出當年商業街個體老闆們經商時的酸甜苦辣。

上世紀八十年代,商業街上的減價大促銷活動。記者 冷文浩 供圖

​現如今,吳永康在西昌的商圈裡也算是小有名氣,她十七歲高中畢業就在商業街幫人賣衣服打工,剛開始每月就能掙幾十元工資,她覺得很不錯,剛剛出來掙錢就和在單位工作了好幾年的表姐的月收入差不多。吳永康打工1年多,學到了很多經營竅門,再加上她本身性格熱情大方,親和力相當好,每天賣出去的衣服比老闆還多,同行很多老闆都想挖她,逼得老闆也不斷給她漲工資。

「工資再高也只是打工的,自己當老闆才能更好地發展。」吳永康慢慢有了創業的想法。1993年,緊挨商業街的青年商場建成招租,吳永康看準了時機,東拼西借湊了1000元錢,開始了創業之路。

當時,青年商場一個1.2米長的櫃檯月租金200元,吳永康的啟動資金只夠租一個,雖然很窄,但也算自己的「店」了。青年商場一開張生意就很火,因為商場的東西很新、很時髦,吳永康第一個月就賣了3000元的貨物,利潤也比打工時翻了好幾番。

上世紀八十年代,西昌熱鬧的商業街。記者 冷文浩 供圖

​吳永康發現,自己當老闆以後賺的錢多了,能用的錢卻變少了,打工掙的錢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沒有後顧之憂,但是自己經營後就不能亂用錢,每個月進貨的錢是絕對不能少的,而且做服裝這個行業,存貨是很正常的,每月的存貨高達50%,如果不把多餘的錢存起來進貨,時間一長就根本沒法經營。所以當時商業街的老闆們都很摳,對顧客摳還有限度,畢竟「顧客就是上帝」,對自己摳才是無底線的。

當年,商業街的老闆們每個月要到成都、昆明等地進好幾次貨,每次進貨都要逃火車票,那時候西昌到成都的火車票八九塊錢,一群進貨的老闆為了逃票,不是躲廁所裡,就是往座位底下鑽,要不就爬上行李架,躲在貨物後面,能逃就逃。但是進貨回來,大家背著大包小包的貨物就沒法逃票了,於是老闆們開始「勾兌」列車員,私底下把車票錢付了就不用給託運費了。

吳永康說,其實逃票不僅僅是為了省錢,因為坐火車很枯燥,而且每個月要坐三四次,大家都認為逃票很刺激,特別是在四處躲列車員時,所以逃票成了消磨時間和省錢的方式。

現在回想起來,吳永康覺得年輕時候的那些創業經歷太寶貴了,雖然現在不是什麼大老闆,但有房、有車,每月的收入也夠用,自己很滿意了。吳永康在創業初期,每個月流動資金就那麼幾千塊錢,別人手頭錢多一些每月進兩次貨,而她每月要進三四次貨,好在一個月辛苦下來總是比別人賺得多一些。

商業街改造工程,帶給西昌人全新購物體驗

西昌以前的商業街很窄,街面上的攤位就佔據了大半條街位置,而每天逛街的人那叫一個多,誰要體驗摩肩接踵的感覺,逛一趟商業街就會今生難忘。2000年左右,隨著西昌市民消費理念的轉變,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大批知名品牌入駐西昌商業街,經過改革開放以及市場經濟的洗禮,西昌商業街的發展到了一個臨界點。

商業步行街如今仍然是西昌最熱鬧繁華的街道

​2001年,西昌市商業街改造工程讓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龍旺商住樓、月城廣場商業樓盤等一個個樓盤拔地而起,寬暢平整的商業步行街,讓整個商業街片區都煥然一新。

隨著大型品牌店入駐,全新的樓盤、商鋪和步行街提升了商業街的檔次,當然各類商品的質量和價格也隨之上升了很多。在西昌經商多年的私營老闆吳永康回憶說,記得步行街建成之前商業街普通店鋪的月租金是1500元左右,有了步行街後,店鋪租金立即翻了一倍,月租金漲到了3000元左右,一些稍微大一點的、當道的鋪面當時的月租金就上萬元了。

吳永康說,雖然店鋪租金翻了翻,但店鋪的銷量和利潤也翻了番。2003年,她在步行街背面(鋪面正對月城廣場)租了一間60平米的店鋪,月租金3000元,還是經營青年休閒男裝。一個月下來銷售額就達到了3萬多元,這可是她以前2個多月的銷量了。

西昌市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水平提升後,逛街購物成為了生活中的一種時尚休閒方式,商業街淡旺季之分也不太明顯了,平時和節假日的銷量差別逐漸縮小,商業街的老闆們也不會為了某個大型節假日而準備大批量的貨物了。

對於許多西昌的經營者來說,商業街就是他們的職場。大浪淘沙,通過幾十年的打拼,部分人成功地闖了出來,成為商界精英或企業家。這些人在商業街不僅僅賺了錢,還把那裡當成了學校,在那裡不斷學習如何成功。

而對於普通西昌市民來說,商業街可不僅是滿足購物需求的地方,面對快節奏的工作、生活壓力,大多數人也把在商業街逛街購物當作最有效的減壓方式。

從南絲綢之路算起,西昌的商業發展了2000多年。從一條小巷,發展成經營生活必需品、時裝的街區,再到現在成為集購物、休閒、娛樂、飲食為一體的商業綜合體,是時間和西昌人的勤勞智慧,造就了商業街的蛻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商業街還會發生更多全新的變化,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文/圖 涼山日報融媒體記者 楊恆)

相關焦點

  • 【長安•城中村變遷】慄村——見證了石家莊工業和商貿發展雛形
    【長安•城中村變遷】慄村——見證了石家莊工業和商貿發展雛形 2020-07-07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街:西昌最接地氣的老商業街!唐朝至今一片繁華
    寥寥數語,刻畫出當時西昌東、西兩條街一片繁華車水馬龍的場景。 周啟榮的竹製品店鋪,在上西街。30多年前,從單位下崗的他在上西街擺路邊攤。他說,西街陪伴著他的奮鬥史,他也見證了西街至少三十年的變遷史。 周啟榮的竹製品店鋪
  • 見證蘇州商業變遷 園區原左岸商業街拆除完成
    陪伴了蘇州人整整14年的園區湖西左岸商業街今年正式動工拆除。2004年開業以後,這裡曾風光無限,紅極一時。老北門、巴蜀傳香、寶晨飯店、王記藏書羊肉店……特色美食餐飲聚集,堪稱吃貨的樂園,一到飯店,人流量那是槓槓滴,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兒!
  • 安徽合肥:自行車博物館內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
    2020年9月22日,安徽合肥,合肥市蜀山南崗自行車博物館正式開放,這裡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自行車博物館位於合肥市蜀山區南崗鎮梁墩村,館內收藏自行車誕生以來各類自行車展品數百件,包括自行車主題的報紙、郵票、明信片、珍貴照片等,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變遷。
  • 「叮叮車」:見證香港發展與變遷
    「叮叮車」是香港最具歷史感的交通工具之一,作為香港特有的城市符號,這種雙層電車,也見證著香港的發展變遷。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
  • 祖孫三代機車駕照見證鐵路發展變遷
    可以說,祖孫三代機車駕照見證鐵路發展變遷,更見證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鐵路建設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祖孫三代火車司機、三本機車駕照見證了鐵路發展變遷,更見證了鐵路建設發展成果。爺爺姜福臨生於1934年。1952年參加工作,開的是解放型蒸汽機車。食物和水全部自帶,投煤拼的是體力和耐力。姜福臨在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42年,直到1994年光榮退休。
  • 全國勞模倪澤軍:見證中國飛機維修業發展與變遷
    全國勞模倪澤軍:見證中國飛機維修業發展與變遷 2020-12-10 01:20:46 參與互動   全國勞模倪澤軍:  見證中國飛機維修業發展與變遷
  • 小小火車票的變遷,見證了鐵路的發展
    這又是鐵路車票發展歷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標誌著將來鐵路行業可以進入「無票」時代,真正做到了一張證件「走天下」!小小火車票見證了中國鐵路發展進步的腳步。有人說:「看一座城市文明的程度,就去火車站看看。」一座車站見證一座城市的變遷,一張張薄薄的火車票累積在一起見證鐵路發展的歷史厚度。
  • 倫敦塔橋啟用125周年 見證倫敦發展及變遷
    英國著名地標倫敦塔橋啟用125周年,見證了倫敦的變遷發展。橫跨泰晤士河的倫敦塔橋跟距離約1公裡的倫敦橋,不僅是當地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旅客俯瞰泰晤士河美景的熱點。洛特談及倫敦塔橋的歷史,指塔橋起初由蒸汽機驅動,在啟用後首年,平均每天開合16次,當時有80名工人輪班,見證倫敦的發展及變遷,不過現時塔橋,平均每天僅開合兩次。塔橋主管厄爾利說:「當初建橋目的是滿足倫敦市快速增長人口的交通需求,又不影響船隻通過,所以決定採用上開橋方案。
  • 高立祥 ‖ 青龍寺黃葛樹見證西昌歷史巨變
    青龍寺黃葛樹見證西昌歷史巨變高立祥2020年6月11日,我又一次來到闊別已久的青龍寺。西昌青龍寺黃葛樹(高立祥 攝)1982年7月,我從布拖師範校畢業。我知道,我是沾了改革開放的光。要不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撥亂反正,於1978年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要不是鄧小平同志力主恢復高考,我作為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因而,我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服從領導安排,到西昌縣川興鄉焦家一隊民校任教。
  • 西鐵時光故事:鐵路發展與變遷見證中國「滄桑巨變」
    4月11日,《西北信息報》頭版以《鐵路發展與變遷見證中國「滄桑巨變」》為題,對我集團公司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便百姓出行的突出成效和發展變遷進行了大篇幅報導,拉開我集團公司
  • 老照片見證新繁時代變遷 70歲老大爺感慨變化大
    前日,新都區新繁鎮「繁湖盛肆」商業街盛大開街後,賺足了上萬人眼球。昨日,「2011年新繁大廟會」在該商業街開幕,精彩的民俗表演、五花八門的美食吸引了源源不斷的人流。  廣場左上角,70幅老照片見證了新繁的時代變遷,讓眾人驚嘆。70歲的王大爺激動地說:「政府讓新繁大變樣了。」
  • 東鼓道地下商業街即將與市民見面海曙湧動一流商貿強區新活力
    昨日,筆者從海曙區商務局獲悉,長760米、擁有19個直通地面出入口的東鼓道地下商業街將於2017寧波購物節期間與市民見面。據悉,東鼓道商業街面積達3萬平方米,業態以休閒餐飲、文化體驗等為主,將實現天一商圈與鼓樓沿、天一閣·月湖景區的完美對接。
  • 遇見· 遵義|官渡橋,見證交通變遷……
    遇見 · 遵義|官渡橋,見證交通變遷…… 2020-09-05 07: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直播香港】 「叮叮車」:見證香港發展與變遷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直播香港】 「叮叮車」:見證香港發展與變遷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香港是一座五光十色的城市「叮叮車」是香港最具歷史感的交通工具之一,作為香港特有的城市符號,這種雙層電車,也見證著香港的發展變遷,港島西部的屈地街電車廠是「叮叮車」的兩大總站之一。「叮叮車」承載港人記憶 亦是香港名片
  • 深圳寶安:107國道見證時代變遷
    每一座城市總有一條道路,它記錄著這個城市的發展軌跡,牽動著這座城市的變化與格局它不僅見證了深圳經濟特區40年來的華麗轉身,更見證了這個時代的變遷。
  • 園區左岸商業街B區拆除
    曾經承載著園區商業發展希望的湖西左岸商業街B區拆除工作近日開始。左岸商業街見證了湖西商業的發展變遷,也完成了從喚醒湖西商圈到被湖西商圈完全替代的交接。圖為記者昨天拍攝的B區拆除現場。
  • 圖文:解放碑商業街建設銀行
    8月20日,兩名行人走進解放碑商業街的建設銀行。金融中心是解放碑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8月20日,兩名行人走進解放碑商業街的建設銀行。金融中心是解放碑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 芙蓉街:集商貿、旅遊、文化為一體的濟南特色商業街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5日訊 芙蓉街是濟南市的老商業街,北起府學文廟,南至泉城路,因街中芙蓉泉而得名,長432米,平均寬約6米。其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1100年前後,並且自此成為古城濟南的核心區域。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芙蓉街連同曲水亭街片區成為濟南府最繁華毓秀之地,清泉長流,商賈聚居,多有豪門大宅。
  • 李俊 |寫給未來的西昌
    車從商業街出發,工作生活多年的城市漸漸消失在身後,我的視線在淚光中變得有些模糊。未來在哪裡,或許從此遠方是故鄉? 兩個星期後,在大雪紛飛中,經雷波、美姑、布拖、昭覺後終於抵達西昌,至此開始了與涼山一段生命裡程裡最重要的機緣。 在此之前,沒有到過涼山,涼山也好,西昌也罷,在心中是一個不甚清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