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花樣爺爺》總導演李文妤認為,由東方衛視製作的《花樣爺爺》情感元素更豐富,兩代人之間的溝通缺失與代溝衝突也較韓版明顯。
中國版《花樣爺爺》劇照。
去年下半年起,因《爸爸去哪兒》在中國市場大火,韓式綜藝漸始成中國螢屏新寵,今年第二季度周末檔,具有韓國「血統」的綜藝節目就多達七檔,佔了所有綜藝節目四成。
近日,業內又傳出正在籌備《花樣爺爺》的東方衛視又籤下在韓國創下多項收視奇蹟的《兩天一夜》,準備打造中國版第二季,而網傳國內多家電視臺爭搶的《Running Man》也在前日正式敲定落戶浙江衛視,韓式真人秀在中國的發展不容小覷。中國版《花樣爺爺》的韓國執行總導演李根旻告訴早報記者,韓國以明星戶外為主的真人秀出現的原因最初在於韓星的崛起,當初節目組考慮到「觀眾希望看到明星平日作為常人時的樣子」而開始製作這類真人秀,他認為這也是韓式真人秀最大的魅力。
早報記者就此聯繫了負責SMG版權運營的五岸傳播國際商務部總監李磊和中國版《花樣爺爺》中方執行總導演李文妤。李磊說,SMG在選擇引進模式和成片過程中並不會刻意選擇某個國家或地區,而是參考去年各節目在各國家或地區的收視表現。「韓國一開始也靠引進國外版權或克隆節目,時間久了,韓國通過本土觀眾的需求和製作經驗找準了自己的特色,比方說韓國觀眾喜歡看明星和一些特效畫面。」李根旻說,「現在韓國的綜藝市場十分發達,節目很多,大概有30%的節目做出來能火。我認為中國也會有這麼一天。」「我們其實在中國有一個製作中心,韓方希望通過參與中國版節目的製作了解中國市場和中國觀眾的需求。」
專訪東方早報:韓國和歐美綜藝節目根本上有何不同?
韓方導演:歐美真人秀追求越真越好,韓國是有後期製作的節目更受歡迎,但其實都是按觀眾需求製作。韓國喜歡用明星,歐美喜歡用素人。
中方導演:韓國節目淺顯易懂,通過字幕等手段引導觀眾理解,多數以聚焦家庭人物關係為主線,歐美節目不像韓國直接,喜歡聚焦人的欲望,對金錢、性等題材的運用較多。
東方早報:韓國當時怎麼會想到做《花樣爺爺》這樣一檔節目?
韓方導演:起初只是想做明星旅行類真人秀,後來四位年紀較大、互相都熟識的藝人找到我們說希望做個情景劇,就有了《花樣爺爺》。
東方早報:有沒有像《爸爸去哪兒》那樣對爺爺的年齡設定要求?
韓方導演:沒有,都是順其自然。
東方早報:你認為《花樣爺爺》在韓國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麼?
韓方導演:這些「爺爺」在演藝圈都是長輩,韓國老幼尊卑觀念很重,但觀眾通過節目看到的不再是讓人望而卻步的長輩,而就像自己的「爺爺」,非常可愛、有親切感。
東方早報:《花樣爺爺》、《花樣姐姐》、《我們結婚吧》三檔真人秀在韓國反響如何?
韓方導演:就像我剛剛說的,觀眾通過《花樣爺爺》感到和老藝人的親近感;《我們結婚吧》播出後,觀眾想成為男女嘉賓中的一位;《花樣姐姐》,我個人不覺得這是個好節目。
東方早報:中韓兩方在《花樣爺爺》的本土化上做了哪些改動?
韓方導演:韓版《花樣爺爺》的設定是作為一群老朋友人生最後一次旅行(當然不是最後一次,而是因為機會難得),但中國這些「爺爺」互相都不認識,所以我們給中方的設定是以不同背景的「爺爺」們在一起產生的感情、矛盾為主。
中方導演:中國節目情感更多一些。我們加入了很多「爺爺」和「挑夫」劉燁與家人溝通的環節,宋茜、劉燁的妻子也在半途中加入,還有返程後回訪和對家庭公開的拍攝,這些都是韓版沒有的。我們的節目更豐富也更厚重,中國「爺爺」經歷了幾個時代的起起伏伏,在旅途中會有自己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我們希望做有內涵的節目,娛樂只是它的一種包裝,這也和韓國不同。
東方早報:東方衛視為何選擇《花樣爺爺》,而非其他真人秀節目?
中方導演:與韓國更容易溝通,文化背景也相似,觀眾接受度和寬容度高。中國少有以老年人為主角的綜藝節目,希望通過節目引起觀眾對兩代人溝通缺失和代溝衝突的關注,這是韓版沒有的。我們希望年輕觀眾看到「爺爺」後知道父母想要什麼,中老年觀眾看到劉燁也知道子女承受了多少東西。
作者:何源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