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個雲南村,地道美食讓人驚豔,還有一段「滇西往事」

2020-12-12 一棵樹的微旅行

臺灣北部的桃園龍岡地區有個著名的滇緬美食市場,走入其中,恍如到了雲南,它叫「忠貞市場」。

從中壢火車站出來,問一下附近的人都知道。這個號稱全臺灣滇緬小吃最大的集散地,因為豐富多彩的特色飲食而遠近聞名,很多旅行攻略也有介紹過,並且它非那種專門「接待」遊客的美食街一類,所以,不但價格相宜,且口味非常地道。

忠貞市場

這裡很多攤主祖籍雲南,他們主食大多愛吃一種米製品——米幹,在忠貞市場,裡面的米幹店鋪多到數不過來,簡直是標誌性的存在。每年四月還舉辦規模不小的「龍岡米幹節」,據說其中還有潑水節和火把節的部分,一些雲南少數民族的歌舞都可以領略到,順便還舉辦美食節和交易會,很多遊客會專門前來。

米幹是雲南特有的食物,以純米製作,是利用米粉磨成漿後,再蒸熟製成的一種米食,吃起來比米粉還要韌,煮熟後舀入高湯、各種配料即成。這裡有很多家出名的米幹店,出名的幾家門口都大排長龍,最讓人佩服的是,米幹這一種食物,家家店鋪卻能做出相互不同的特色和口味來,各家店鋪都擁有自己的忠實粉絲常年捧場,讓「雲南米幹」這一美食在臺灣聞名遐邇。

米幹

和在雲南傣族地區吃到過的米幹不同,臺灣的雲南米幹幾乎都會加入雞蛋,或打成蛋花,或荷包蛋,雖然配料上略有不同,但湯頭都很棒,滋味濃鬱。

甚至有一間名為「七彩雲南」的餐廳,在其中可以吃到不少滇味美食,比如過橋米線。市場裡還能吃到雲南涼拌豌豆粉、粑粑、稀豆粉等等,這些都是在雲南常見的街頭小吃,並且做法傳統,口味地道,很是難得。雲南與緬甸、泰國等國接壤,飲食文化相互間影響頗深,口味上喜帶一點酸辣,異常開胃。

七彩雲南餐廳

除了美食之外,附近的菜攤也很值得一逛,賣各種難得一見的蔬菜和香料,羅勒、薄荷、紫蘇、青檸、香茅、魚腥草等等是常年都有的品種,一些植物的根、莖、葉、花也可以做配料調味,令人眼界大開的同時,也見識了雲南人的物盡其用之精神。

如果要更齊全一些,可以到一家名為「美珍少數民族菜鋪」去看看,這家店連臺灣本土美食家也經常專程來購買所需的香料。滿眼的異國風味讓你眼花繚亂又覺有趣,僅是姜就有黃姜、南姜、沙姜、竹姜、老薑、嫩薑等,還有不懂怎麼烹調的芭蕉花、芭蕉葉、苦茄、臭菜。

貨架上密密麻麻的東南亞調理更是多不勝數,對愛好下廚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天堂。

芭蕉心

甚至在還能看到炸泥鰍、醃小螃蟹等「乾料」,醃的小螃蟹攤主說可以保存一兩年,做配料用的,搗碎之後加入涼拌青木瓜絲中,就是東南亞有名的「青木瓜沙拉」了,類似魚露的用法和味道。

涼拌木瓜

除了雲南小吃之外,東南亞美食也很多,泰國的青木瓜沙拉在天氣炎熱的海島很受歡迎、緬式甩手餅、越式法棍三文治、印尼的班蘭椰糕。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不禁讓人生出疑問,如此多的雲南小吃、泰緬越美食是如何在這裡安家落戶的呢?

原來,在這個市場附近,曾有一個「忠貞新村」,是當年專門為安置撤退到臺灣的李彌將軍「孤軍」而建的。

忠貞新村舊址

1954年初,由李彌將軍帶領的93師「孤軍」部隊,從緬北來到臺灣,因為他們並非跟著「大部隊」一起遷移來臺的,而是經過漫長艱辛的路途,從內地到邊境,再經過緬甸、泰國一路遊擊作戰「流浪」到臺灣。

起初他們落腳於臺灣阿里山下嘉義的溪洲、大林、霧峰等地的臺糖糖廠倉庫居住。1954年秋,在桃園修建了可供530戶人居住的宿舍,給孤軍部隊的眷屬居住,並將其命名為「忠貞新村」。

忠貞新村當年舊屋

當年每戶就是30平方米左右的低矮瓦房,十戶一排,每排中間可以通行兩輛卡車。而當時周圍一片荒蕪,買菜需要到很遠的中壢鎮,加上初來乍到沒有工作,為了謀生大家紛紛想盡辦法。

有人開始開墾荒地來種菜,種植家鄉的各種香料,吃不完的蔬菜和香料就用來出售,有人到鎮上批發各種貨物,聚在村子旁邊的空地上相互買賣,漸漸就形成了固定的市場格局,便就是「忠貞市場」的前身了。

雲南豌豆粉

至於後來這個市場有越來越多的東南亞美食出現,一部分是後來東南亞過來謀生的勞工所開,但最早的東南亞移民也和「孤軍」有關。

因為當年長期生活在泰緬地區,有的官兵在泰國緬甸娶妻生子,她們在來到臺灣後,又把家鄉的親友陸續接來,加上許多二代男性長大後,也會因為生活習慣而娶了東南亞女子為妻,於是東南亞的移民越聚越多,也就難怪會見到如此多的異域美食了。

東南亞小吃攤

當年居住在忠貞新村的官兵屬滇緬遊擊隊,其家眷被臺灣人稱為婀娜的「擺夷」姑娘,整座村充滿了雲南風情,因此又被叫做「雲南村」。

2004年這個眷村開始拆除,幾百戶人家陸續搬離了居住數十年的家園,或遷往它處,或購屋另住。

雖然忠貞新村的昔日榮景已不復返,但這個忠貞市場,這裡特有的雲南、泰緬小吃,很多人還會經常回來尋找那家鄉的味道,慰藉濃濃的鄉愁。

相關焦點

  • 臺灣屏東有個「雲南村」
    潑水節、米幹節、雲南美食、汽鍋雞…….乍看這些廣告牌的內容,以為是在雲南。然而,這裡卻是臺灣屏東縣裡港鄉的一個村莊——定遠自治社區。  「我們說雲南話,吃雲南菜,過雲南的節日,其實大家平時就說這裡是臺灣的』雲南村』。」
  • 臺灣「雲南村」的鄉愁叫香料
    、酸辣湯、米涼蝦……乍一看還以為來到雲南鄉下,這些帶著濃烈香味和辣椒味的美食完全有別於臺灣食物,讓來賓們在大快朵頤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濃濃的雲南風情。  「我們就是地道的『雲南村』,村民大多由上世紀50年代抵達臺灣的雲南人組成,他們中有漢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景頗族……」88歲的張傳中說,自己到臺灣已經整整68年,當初抵達屏東時,面對分到手的岸邊荒涼沙石地。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氣,但是要活下去,除了開荒推土沒有任何其他方式。
  • 臺灣屏東有個「雲南村」
    潑水節、米幹節、雲南美食、汽鍋雞…….乍看這些廣告牌的內容,以為是在雲南。然而,這裡卻是臺灣屏東縣裡港鄉的一個村莊——定遠自治社區。  「我們說雲南話,吃雲南菜,過雲南的節日,其實大家平時就說這裡是臺灣的』雲南村』。」
  • 臺灣清境有個「雲南村」
    新華社臺北1月31日電題:臺灣清境有個「雲南村」新華社記者吳濟海雲南家常菜、雲南菜館、雲南風味料理、火把節,乍看這些內容的廣告牌,以為是到了雲南。但這裡卻是臺灣南投境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清境地區。「我們的博望新村,就是獨具特色的『雲南村』。」魯文印笑著對記者說。這位身穿彝族服裝的中年漢子,帶領家人經營著遠近聞名的雲南菜餐館——清境魯媽媽餐館。他在跟博望新村的同輩人通電話時,講的是流利的雲南話。「我們從小就說雲南話,因為父母都是雲南人。」他說。民宿「滇緬的家」負責人、南投縣雲南同鄉會理事長李克之,和魯文印年紀相仿、一起長大。
  • 臺灣竟有「陝西村」、「雲南村」,這個村子據說住著屈原後代
    臺灣像這樣的「奇怪」村子還有不少,像是彰化還有個「陝西村」,南投有個「雲南村」,全臺各地還有一些「村子」一度流行浙江方言。這些地方銘刻著兩岸大時代的歷史記憶。臺灣屈家村住著屈原後人?在彰化縣寶部裡,有個叫「屈家村」的地方,這個村子有200多名屈姓子孫,據說是屈原在臺灣的後裔。
  • 在臺灣有一個雲南村莊,有令人驚嘆的正宗食物和「滇西往事」部分
    在臺灣以北的桃園龍岡地區,有雲南、緬甸著名的食品市場,如果你輸入他,你會感覺好像你已經到達了雲南,這叫做「忠貞市場」。從中壢火車站出來,問問附近的人。以其豐富多彩的特色食品聞名於世,是雲南最大的臺灣滇緬小吃集散地,許多旅行策略也被引入,此外,他不是美食街類的「接待」遊客,因此他不僅價格實惠,而且味道非常正宗。
  • 臺灣竟有「陝西村」、「雲南村」,這個村子據說住著屈原後代
    臺灣像這樣的「奇怪」村子還有不少,像是彰化還有個「陝西村」,南投有個「雲南村」,全臺各地還有一些「村子」一度流行浙江方言。這些地方銘刻著兩岸大時代的歷史記憶。臺灣屈家村住著屈原後人?在彰化縣寶部裡,有個叫「屈家村」的地方,這個村子有200多名屈姓子孫,據說是屈原在臺灣的後裔。
  • 3個做美食的女人,辦公室的小野,滇西小哥,李子柒,畫風各異!
    說起美食,有句話叫做「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人這一輩子,如果說有一種能讓你體會到幸福感的東西,相信很多人會選擇美食。其實美食並不是僅存在於廚房裡的,在辦公室、在野外、在大自然中出現的美食,是不是應該有別樣的風景?
  • 到臺灣必吃的美食有哪些 臺灣美食攻略
    到了臺灣,很多人都會去逛夜市吧,臺灣夜市是臺灣的一大特色,不僅能感受到地道的臺灣文化,也能吃到好吃的臺灣美食。到臺灣必吃的美食有哪些你知道嗎?今天為大家推薦臺灣美食攻略,這些都是最具有人氣的臺灣美味。到臺灣必吃的美食有哪些?
  • 美食短視頻出海,滇西小哥從紅人走向IP
    這時還是大量素人依靠自身力量,甚至利用業餘時間投入創作的階段,美食博主滇西小哥就是其中一員。雖然叫「小哥」,但滇西小哥其實是個女生,個人曾公開分享稱覺得「小妹」太可愛,「小哥」有俏皮和灑脫的感覺,視頻中的滇西小哥能砍甘蔗,也會被辣椒嗆得流淚,「滇西」則表示她的家鄉,位於雲南西部的保山。
  • 美斯樂:泰國的「雲南村」
    有人說它是泰國的「雲南村」,有人說它是泰國的「春城」,也有人說它是泰國的「小中國」。不管是何種稱謂,都賦予了美斯樂一種中國淵源。正是它那特有的歷史淵源,美斯樂才格外受到中國人的注目。  住著原國民黨九十三師後裔  美斯樂聲名遠播,是因為那裡聚居著原國民黨九十三師的後裔,他們大多祖籍雲南昆明、保山一帶。
  • 滇西小哥:讓保山美食"傳神"更暖心
    「滇西小哥」是個地地道道的保山妹子。她學名叫董梅華,小名叫「盆雞」,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阿盆姐」。而現在,人們所認識的「滇西小哥」是推介家鄉保山美食的網絡紅人。近期,保山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李紹鮮帶領工作人員來到滇西小哥家,與她就保山文化旅遊品牌宣傳打造展開交流——
  • 關注|在成都品地道臺灣美食,十一長假又多了一個打卡處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超鳳梨酥、牛軋糖、糕餅……這是很多人造訪我國臺灣地區都必須品嘗的特色美食,而在千裡之外的成都,好吃嘴們也將一飽口福到源自臺灣的各式美味小吃。9月25日上午,位於溫江區新光天地一樓「歡樂大街」內人頭攢動,美食飄香。該商場正式啟幕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活動。
  • 3個做美食的女人,辦公室的小野,滇西小哥,李子柒,畫風各異!
    說起美食,有句話叫做「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人這一輩子,如果說有一種能讓你體會到幸福感的東西,相信很多人會選擇美食。其實美食並不是僅存在於廚房裡的,在辦公室、在野外、在大自然中出現的美食,是不是應該有別樣的風景?
  • 網紅城市臺灣的四款地道美食,本地和遊客都愛吃,快來打卡
    下面給大家介紹臺灣四款地道美食,本地人和遊客都愛吃,快來看看哪四款吧切開後將香腸潛入其中,然後再加入各類醬料,做法簡單又實惠,所以在臺灣隨處可見,主要是從上世紀90年代後才開始出現,短短幾十年時間風靡全球,足見這種飲食的魅力是有多大。
  • 臺灣有哪些讓人慾罷不能的終極美食?
    >每晚九點,陪你回味臺灣作者:huanhuan臺灣的美食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本人只能盡微薄之力,介紹臺北美食的冰山一角麵館的環境不錯,人氣旺,挺受內地人歡迎的。這家店每天早上很早就開始取號排隊,但是11點才開始營業,有可能下午1點多就賣光了。建議大家早起出去逛的時候可以先拿個號,開始營業之後再過去吃,可以避免等位。地址:臺北市昆明街91號
  • 這條滇西自駕路線,美食和美景都有
    在雲南自駕遊應該是一件爽的事情,沿途有鬱鬱蔥蔥的山林,有波光粼粼的湖面,還有特色的少數民族小寨。有了這些賞心悅目的景致,整個行程也變得豐富起來。今天就從龍瑞高速公路出發,來一場滇西自駕遊!清康熙年間的菩提榕,將塔緊緊包裹住,塔樹合二為一,讓人驚嘆不已。乍一看,還有點像吳哥窟的「樹洞」。
  • 「滇西小哥」一個地道的雲南妹子,雲南版嚮往的生活
    滇西小哥(中)在喜歡了解她的人眼裡,滇西小哥已經是美食領域一位現象級人物。人都說,雲南是個吃花的地方,這種浪漫也延續了滇西小哥的視頻裡,過去的兩個月,她便將螃蟹花、玫瑰花、松樹花、石榴花都取用做了食材。也難怪有網友驚呼,「這玩意居然能吃?這玩意居然還能這麼吃?」透過她的視頻,你可以看到四時三餐,窺探鄉野浪漫,陽春三月玫瑰花開,摘一背簍做鮮花餅,金秋十月稻花魚肥,煮一鍋酸木瓜魚。
  • 臺灣攝製組來嵐尋奇:品地道美食 看臺胞創業
    原標題:臺灣攝製組來嵐尋奇:品地道美食 看臺胞創業   近日,臺灣「中國電視公司」旗下的社教節目《大陸尋奇》欄目組來嵐。在走訪了石牌洋、北港村、臺灣創業園、臺灣小鎮等地後,欄目組一行深深感受到了飛速發展之中平潭獨特的風土人情,並對臺灣青年在嵐創業的點點滴滴感慨萬千。
  • 夜訪美食博主「滇西小哥」抓人味蕾解人鄉愁
    施甸縣共有海外華僑華人5800多人、歸僑僑眷3400多人。海外鄉親主要生活在緬甸、泰國、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加拿大等十多個國家。初春上山摘野果、拾野菜,端午與家人採粽葉、包粽子,盛夏去田裡挖蓮藕、做藕粉……防疫期間,美食博主「滇西小哥」拍攝製作的生活美食視頻,每每更新,便收穫網友數萬點讚。人們驚嘆於一雙巧手將山村生活拾掇得如詩如畫,更感動於一大家子細水長流的相依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