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庭陽|北京報導
「跨境理財通」來了。
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門金融管理局,6月29日發布聯合公告稱,決定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
「跨境理財通」分為「南向通」和「北向通」。
「南向通」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在港澳銀行開立投資專戶,購買港澳地區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包括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共9個城市。
「北向通」指港澳地區居民,通過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開立投資專戶,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
不管是「北向通」還是「南向通」,資金都是通過帳戶一一綁定,實現閉環匯劃和封閉管理,使用範圍僅限於購買合資格的投資產品。業內人士稱,閉環管理,資金流動既能滿足理財需求,又能防止資金外流。
香港金融管理局行政總裁餘偉文,在談到「跨境理財通」時指出,理財通的突破性在於提供一條正式和便捷的渠道,首次允許零售投資者直接跨境開設和操作投資戶口,有更大的自主度去選擇理財產品。在理財通的開始階段,三地監管機構會採取務實和審慎的態度去設計各個環節。這點體現在理財通的實施框架,包括產品範圍主要涵蓋風險較低、相對簡單的投資產品等;投資者在兩地銀行分別開設匯款和投資戶口、實施一對一綁定;人民幣跨境資金實施閉環匯劃和額度管理。
中信證券對此點評認為,此舉將會使粵港澳大灣區內財富管理產品多元化。目前國內理財產品以固收及「固收+」產品為主,開放試點後投資者可選擇多層次、多市場金融產品,投資範圍得到拓展。
一位分析師表示,相關部門後續還會有公布具體實施規則。「南向通」到底能買什麼?將來應該會有規則指引。按現在大眾的理解,理財產品收益率應高於貨幣基金、風險低於股票基金。香港市場上的權益類理財產品,可能對「南向通」客戶有吸引力。
權益類理財產品在內地並不新鮮。A股市場打新股曾一度穩賺不賠。2006年6月恢復新股發行時,部分商業銀行就率先發行了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例如,招商銀行2006年9月推出的「金葵花」—新股申購人民幣理財計劃。
現在,內地也有權益類理財產品。例如,2019年9月開始銷售的華夏銀行龍盈權益G款1號(三個月定開-FOF),是「激進型」理財產品,風險級別最高,只銷售給風險評估為「激進型」的個人投資者。
風險級別高,收益率也比低風險理財產品高。截至今年6月30日,此款產品盈利16%,比華夏銀行同期銷售另一款風險稍低的理財產品多盈利10個百分點。如果在開始發行時,對兩隻產品各認購10萬元,到現在持有期都是9個月,高風險產品將比低風險產品多盈利1萬元。
上述分析師提醒,由於經營理念差異,內地銀行與外資銀行銷售理財產品的側重點也不同。
為了拓展市場,一些內地銀行對收益率比較重視。今年以來,民生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數量在全部銀行中位居亞軍。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民生銀行2020年銷售理財產品中,近九成的公布了預計最高年收益率,近五成預計最高年收益率超過4%。
民生銀行銷售年化收益率最高10款理財產品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終端
光大銀行和華夏銀行同期銷售的產品,也公布了部分理財產品的預計最高年收益率。
按照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從低到高的次序,依次可分為固定收益類(保本)、保本浮動收益類、非保本浮動收益三大類。
滙豐銀行對風險層級劃分比較清晰。同樣是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滙豐銀行2020年銷售的理財產品,對風險收益類型披露較全。理財產品中沒有固定收益類,超過2/3產品是「保本浮動收益」類,近1/3產品是「非保本浮動收益」類。沒有披露銷售產品的預期最高收益率。
編輯:張燕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