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式建築 - 經濟參考報

2020-12-12 經濟參考網

  開埠百年,包容、開放成為中國年輕歷史文化名城哈爾濱一以貫之的風格,成就了松花江畔小漁村到「東方小巴黎」的華麗變身。在這個曾經會聚36個國家多民族僑民的「中西建築博物館」中,中國人堅守的民族自尊與善學西方的智慧在建築藝術中得到彰顯——屬於中國人和哈爾濱的「中華巴洛克」。

  位於哈爾濱靖宇街334號的亨得利鐘錶眼鏡店是Ⅲ類保護建築,屬中華巴洛克風格。呂優 攝
  位於哈爾濱南頭道街113號的純化醫院是Ⅲ類保護建築,屬中華巴洛克風格。呂優 攝
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中華巴洛克」這一名稱最初是由一位叫西澤泰彥的日本學者提出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生導師劉松福介紹說。巴洛克建築藝術是17世紀在義大利興起的藝術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色彩強烈、裝飾富麗與雕刻細緻,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而「中華巴洛克」簡單說來就是在中國的「巴洛克」,即在中國形成的有巴洛克風格的中國特色建築。
  在道外區靖宇街一側的南頭道街113號,一棟現為純化醫院的建築便是中華巴洛克式風格的典型代表。這棟建築建於1920年,為磚混結構,通體布滿了抹灰做成的浮雕裝飾。建築採用L型平面,主入口設在靖宇街與南頭道街交叉口處,兩側是兩根西式愛奧尼柱頭與中式鼓座式柱礎相結合的雙倚柱。蝙蝠和祥雲圖案在入口正上方的額坊中栩栩如生。再往上,兩根裝飾著中國結圖案的單倚柱一直延伸至與拱券會合。在單倚柱和拱券包圍的區域內,精雕細琢的菊花浮雕將純化醫院的牌匾團團包圍。
  劉松福介紹說,中華巴洛克式建築在裝飾上大致有三方面特徵。一是中國建築的鬥拱、臺階和欄杆與西方建築的柱式、山花等構件交織在一起。如純化醫院西洋的柱式加上中國的鬥拱,並把西方古典柱子做變形處理。柱式是西洋的,但裝飾是中國的,這在西洋建築上都是沒有的。其二,浮雕裝飾採用植物花卉,表達吉祥富貴,多子多孫的文化內涵。如葡萄、石榴象徵多子(籽)多孫,牡丹、梅花、荷花和海棠等象徵富貴吉祥,裝有多種植物的大花籃象徵五穀豐登。一處中華巴洛克式建築甚至在牆體浮雕中採用一個樹根長出兩枝樹枝,一邊結石榴,一邊結桃,這充分反映當時老百姓希望家裡多子多孫、人丁興旺和延年益壽的樸實願望。第三,使用象徵福祿壽喜的動物圖案,如蝙蝠、鹿和仙鶴等。目光所及之處,我們看到一處女兒牆牆垛上的浮雕圖案便是一隻梅花鹿站在一棵松樹下,這象徵著富祿延年。此外,有些裝飾甚至直接用銅錢,表達出建築主人期盼財源滾滾的心願。
  另一方面,在結構上,這些中華巴洛克式建築在西洋建築立面背後,幾乎全部採用中式院落。往往幾座建築構成一個獨立的院落,院落有門洞,或一進,或二進,穿越門洞,便進入豁然開朗的大院。大院中,外廊式欄杆、雕刻精美的楣子,這些中國傳統裝飾給人別有洞天的感覺。多組院落常在一起構成一個街坊。
  如今,走在哈爾濱市道外區靖宇街,仿佛進入一個中華巴洛克式建築的集中展示櫥窗。興大興超市、靖宇典當行、亨得利眼鏡店、小月亮、新一代眼鏡店、銀金老照相館、老鼎豐、大羅新古舊市場、瑪克威商廈……經過歲月的衝刷,許多建築雖已「老去」,但透過它們殘損的外表,依舊不難想像它們當年的高貴與華麗。

民族資本興盛催生中華巴洛克藝術

  在哈爾濱,中華巴洛克式建築集中在道外區。對於這類建築何以在道外鱗次櫛比?黑龍江省社科院猶太研究中心研究員、《哈爾濱歷史編年》作者李述笑認為,這與哈爾濱特殊的歷史經歷密切相關。
  19世紀末,中東鐵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使得哈爾濱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哈爾濱開埠吸引大批外國人和外國資本湧入。重要的地理位置,加之特殊的歷史環境,哈爾濱迅速由若干個村莊發展成為遠東大都市。當時,哈爾濱的南崗區和中東鐵路西側的道裏區為沙俄附屬地,外國人和外國資本流入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開始在這裡興起——新藝術運動、巴洛克、古典主義、文藝復興和折衷主義等西洋建築紛紛落戶道裏區和南崗區。
  在中東鐵路東側,與外僑集中的道裏區相對的道外區由於未被劃入沙俄勢力範圍,成為中國民族工商業興起的搖籃。外資流入後,山東、河北兩省的移民紛紛「闖關東」,來到舊名「傅家甸」的道外區,投親靠友,合夥投資,興辦商業店鋪。這些人不但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思想也比較開放,這為他們後來接受西方藝術奠定了意識形態上的基礎。
  據《道外區志》記載,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哈爾濱成為俄軍主要的後方根據地,軍用物資和糧食的運輸不斷增加,一批與戰爭供給配套的各行業小工廠和作坊應運而生。這些工廠大部分為俄國人建立,戰爭停止後,生產出現過剩,一些俄國人建起的工廠倒閉,被中國人收購,中國民族資本家辦廠範圍逐漸擴大。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後,帝國主義列強忙於應付戰爭,道外的民族工商業者則藉此獲得長足發展。19世紀20年代左右,民族資本已經發展壯大,成長起來的民族資本家要求獲得更高質量和品位的商住區。此時,面對鐵路另一側道裏區內或恢弘、或精緻的西式建築,不少民族資本家怦然心動,受到啟發。
  黑龍江省報業協會副主席劉德基說,當時道外區是哈爾濱繁華的民族商業區,巴洛克式建築的熱烈與繁華正好迎合了它作為商業區的特點。不過,民族資本家心中對帝國主義侵略者的仇恨,又使得他們不可能原封不動地照搬最能體現歐式建築特色的尖塔、穹頂和大立柱等造型,而是採用中國傳統特色的飾物做改進。於是,中西合璧的中華巴洛克式建築誕生。劉德基認為,這些建築不僅見證了老道外工商業者堅守民族傳統的民族自尊,也反映出他們學習西方文化的積極心態。「當然,這其中也含有一定的『炫富』成分」,劉德基說。

中華巴洛克裡的「老字號」

  靖宇街上,老鼎豐前,顧客川流不息。在老哈爾濱人心中,這舊稱「正陽大街」的靖宇街就如同北京的王府井,鬆軟、酥脆的老鼎豐糕點則留存著幾代人溫暖的兒時記憶。
  老鼎豐,是哈爾濱有著百年歷史的糕點老字號,坐落在靖宇街392號一棟始建於1915年的Ⅲ類中華巴洛克保護建築內。自1911年在哈爾濱開業以來,老鼎豐的店址一直沒有變遷。
  提及老鼎豐,有一段老哈爾濱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傳說清朝乾隆皇帝二下江南的時候,在古城紹興尋訪,品嘗一家果匠鋪的點心時,覺得風味獨特,便欣然提筆,欽賜「老鼎豐」三個大字。意思是說,鍋裡總是有許多好吃的。此後,老鼎豐點心成為貢品,老鼎豐商鋪也開始在中華大地散布開來。
  1911年,老鼎豐在道外開業,名為老鼎豐南味貨棧,出售南味乾鮮食品以及自製南味點心。據《百年道外》記載,當時,老鼎豐前店後廠,一切全靠手工製作。燒木炭,用烤爐烤,點心數量雖少,但製作精細。加工的蛋糕、長白糕、蒸糕鬆軟,用手掰開呈細蜂窩狀,餅乾薄如紙,入口即化。尤為特別的是,老鼎豐做「三糕」用的雞蛋,不是攪動,而是用掃帚抽打均勻,進店的學徒往往就從打雞蛋學起。地處繁華路段,商品優質可口,老鼎豐因此在哈爾濱深得「民心」。
  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進入19世紀30年代,東北淪陷,民族危亡,加之偽滿當局對民族工商業的剝削限制,老鼎豐不得不關閉店門,空留老屋矗立在那條奢華建築林立的商業街裡。直至解放後,老鼎豐才最終得以重回舊址,經過公私合營,規模擴大,1978年被國家命名為「中華老字號」。現任老鼎豐廠長的徐玉鐸,便是哈爾濱老鼎豐的第三代傳人。
  與老鼎豐有著類似經歷的還有靖宇街334號的亨得利眼鏡店。在始建於1925年的一棟Ⅲ類保護建築內,亨得利眼鏡店也正在續寫自己的歷史。
  如今,老店亨得利的主入口開設在靖宇街與南大六道街交叉口,上方裝飾著印有「亨得利」和「1923」字樣的方形錶盤。老店容身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為兩層磚木結構,天藍色與乳黃色相間,歐式窗戶周圍裝飾著各樣浮雕。儘管橫跨6扇窗的女兒牆已色澤斑駁,植物、花卉浮雕已被風雨侵蝕,但建築當年的風採依舊不難想見。
  據《道外百年》記載,清朝末期,國門洞開,英商在滬杭等地經營亨達利鐘錶眼鏡店,一時生意興隆。國人應啟霖、王光祖、莊鴻皋三人決定合資經營中國人自己的鐘表眼鏡店,與外商競爭,字號「亨得利」。由於經營得法,聲名大振,招致英商不滿。英商後以亨得利效法亨達利字號,影響亨達利聲譽為名,訴諸法院。由於當地法院屈從英商勢力,判決亨得利敗訴。不過,亨得利沒有妥協,上訴到高等法院,獲得勝訴。打贏官司後,亨得利決定選派職工分赴各地經營分店,1923年,浙江寧波人周彭年來到哈爾濱,開設了哈爾濱分店。
  當時,正值鐘錶行業大發展之際,建店伊始,亨得利就堅持經營高、中檔名牌鐘錶眼鏡,以質取勝。為讓顧客放心,他們與生產廠家訂有合同,在商品商標下刻上「亨得利」字樣。保修期間,見字即修。興盛時期,亨得利有職工20多人,經營商品近千款。人們多以購得「亨得利」鐘錶眼鏡為耀。
  然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後,亨得利也難逃壓迫和盤剝。為保存力量,亨得利把部分職工轉移至上海,哈爾濱老店則瀕臨倒閉邊緣。直到建國後,周彭年的次子周東匯重返哈爾濱,在政府幫助下重新恢復亨得利字號,老店才「住」進老屋,再次開門迎客。

老街保護工程今啟動

  如今,在歷經近百年的滄桑後,哈爾濱老城區道外舊時的富商宅邸多已成為數十戶百姓共同居住的雜院或是挪作他用。中華巴洛克式建築雖然基本保持原樣,但由於年久失修,磚木結構的外牆牆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損,有的牆體已經出現斷裂和局部塌陷。
  面對這群坐落在城市一隅的歷史看客,哈爾濱市政府決定儘可能地保護修整,試圖還原它們過去的面貌。2007年,哈爾濱市將「中華巴洛克街區」保護更新列為重點工程項目,開始對中華巴洛克建築群地區進行修復。在建築區域騰遷工作結束後,工程將以「修舊如初」為目標,修繕建築,並對街區環境進行改造。
  常懷生說,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很嚴謹,除了必須要有的圖紙外,更將幾何學完美地運用其中,而「中華巴洛克建築是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由工匠自己進行的一種臨摹性創造。這種風格的建築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更體現了本民族的文化與智慧,應當永久保護。」
  劉松福坦言,在近代中國,存在著中外建築交融共生的大環境。哈爾濱雖然遠離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但仍未脫離其巨大影響。正是由於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和頑強的表現欲望,中國工匠不自覺地完成了將外來新體系建築「本土化」的嘗試。而在同期的中國其他城市,這種嘗試是由專業建築師來完成的。
  「建築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歷史與文化,保護它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劉德基說,「不過,我們在保護這些建築的時候,不能動不動就輕易拆除,否則容易給後代造成極大的遺憾。」
  研究哈爾濱地方史多年的李述笑認為,「中華巴洛克」不僅僅是一種建築風格,它已經深深融入哈爾濱的血脈,成為這個城市的一種文化、一種歷史與一種記憶。保護中華巴洛克建築也已經不單單是一項工程,更是哈爾濱人肩頭的責任和義務。

相關焦點

  • 淺談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石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名稱由來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於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的「變形的珍珠」(—barroco)。作為形容詞,此字有「俗  巴洛克建築麗凌亂」意。歐洲人最初用這個詞指「缺乏古典主義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紀崇尚古典藝術的人們,對17世紀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一個帶貶抑的稱呼,現今這個詞已失去了原有的貶抑,僅指17世紀風行於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
  • 巴洛克式建築: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建築風格,希臘文明的延伸
    由單純的美術藝術延伸到富有內涵的藝術建築風格上,這一創舉也是開天闢地的。世人也由此開啟探索建築學的旅程,給世界也帶來更多的文明遺蹟的貢獻。那麼對於巴洛克這一建築風格,你了解多少?
  • 哥德式建築、羅馬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如何分辨歐洲建築風格?
    歐洲建築式樣繁雜,什麼哥德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羅馬式建築……一堆沒聽過的名詞擺在眼前,卻也成了提升審美旨趣的一大難題。今天,維京遊輪和你一起探訪歐洲建築精粹,並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帶你入門歐洲建築史!而坐落於國王寶座山頂上的海德堡城堡,經過歷史上幾次擴建,最終集合哥德式、巴洛克式及文藝復興三種風格,是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代表作。
  • 斯帕斯卡婭教堂,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讓人流連忘返
    斯帕斯卡婭教堂位於安加拉河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傳統式東正教教堂,從圖中可以看得出來,整個建築的巴洛克式風格,給人眼前一亮,讓人流連忘返。整個教堂建成於1706年,他是伊爾庫茨克市歷史上第二座石頭建築,整個建築也是聞名中外。
  • 輕鬆讀懂歐洲各種建築|歌特式、拜佔庭式、希臘式、羅馬式、巴洛克式......
    歐洲建築按照年代來劃分第一個就是希臘式建築。        希臘式的建築非常容易辨識,三角形的門楣,下面一根根的希臘柱。就像古希臘先賢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請朋友們注意,這次的小標題上趙導沒有用建築二字。巴洛克式是個統稱,更應該把它叫做風格,風格之下有巴洛克式的建築、巴洛克式的家具、巴洛克式的服裝等等。
  • 2018熱門旅遊景點:豪華的巴洛克式建築,由多個設計師建築
    2018熱門旅遊景點:豪華的巴洛克式建築,由多個設計師建築(本文為作者原創,文章的主導思想是弘揚正能量)霍華德古堡位於英格蘭北約克郡,距約克市東北約24公裡,由霍華德家族卡萊爾伯爵三世查爾斯委託建築師範布勒爵士及霍勒斯摩爾所建造
  • 茨溫格宮是德國最引人注目的巴洛克式建築,也是德勒斯登的象徵!
    正中央是寬闊的廣場,宮殿建築圍成一圈,隨處可見精緻的石雕。現在的茨溫格宮是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其中,古典大師畫廊最負盛名:以拉菲爾的名作西斯廷聖母為首,聚集了倫勃朗,丟勒,喬爾喬涅和波提切利等大家的名作。茨溫格宮是18世紀薩克森國王主持修建的一座巴洛克式建築,四周的宮殿建築圍起中間的花園廣場,水池噴泉和許多精美的雕塑。
  • 一分鐘讓你搞懂歐洲那些建築風格,啥是巴洛克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轉)
    巴洛克式風格請朋友們注意,這次的小標題上趙導沒有用建築二字。巴洛克式是個統稱,更應該把它叫做風格。風格之下有巴洛克式的建築、巴洛克式的家具、巴洛克式的服裝等等。巴洛克式風格源於17世紀的義大利,之前的文藝復興時期為義大利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也權勢。於是義大利人原本的文藝復興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從而形成了巴洛克關於如何辨認巴洛克式風格,趙導給朋友們四個字----無金不巴,沒有金色就沒有巴洛克。如果你看到一樣東西(建築、家具、服裝等等),從裡到外,從上到下,都是金光閃閃,Bling Bling的。巴洛克就是他了。
  • 巴洛克建築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
  • 德國德勒斯登,華麗典雅的巴洛克式風格建築在灼灼生光
    德國德勒斯登,華麗典雅的巴洛克式風格建築在灼灼生光德勒斯登是一個很美的地方,這裡的建築非常的古典,看上去雄厚又大氣。每一處的景色都非常的漂亮,這裡真的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有數百年的歷史,還有非常多的藝術文化,這裡的綠色植物也非常的多。
  • 一篇貼帶你看懂所有歐洲建築,啥是巴洛克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
    希臘式的建築非常容易辨識,三角形的門楣,下面一根根的希臘柱。就像古希臘先賢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請朋友們注意,這次的小標題上沒有用建築二字。巴洛克式是個統稱,更應該把它叫做風格。風格之下有巴洛克式的建築、巴洛克式的家具、巴洛克式的服裝等等。
  • 巴洛克建築,極致的建築流動感表達
    巴洛克文化,其實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風格。跟建築的形式聯繫異常的緊密。它體現在建築的外部形態、內部空間和室內裝飾上。 對他來說,建築「不是一種工具」,而是「人們感受的聚會場所」。任何建築上的回應都應該考慮到感官和身體的需要。 伊東在墨西哥設計的巴洛克藝術的博物館也體現了自身的建築理念。
  • 富麗奇巧凡爾賽宮──巴洛克建築
    由於每個領域進入巴洛克風格的年代不盡相同,每個地區接受巴洛克的影響也有先後之別,所以無法確定地劃定巴洛克年代的範圍,一般認為從十七世紀開始延續至十八世紀,從義大利開始向外發展,遍及整個歐洲大陸,影響遠達美洲及亞洲。剛開始出現在建築與城市設計,而後擴及至藝術與音樂領域。
  • 偉大的建築從何開始?建築幻象不是巴洛克式的幻想而是極簡主義
    什麼是建築?建築是光線下形狀正確、絕妙、又神奇的遊戲。什麼是建築師?我不是為了擁有客戶而建造的。我是為了建造而擁有客戶。建築師在想什麼?甚至一塊磚也想成為某種東西。當我們談論建築的時候,應該談論什麼?建築應該談論它的時間和地點,但渴望永恆。建築與萬物有何關聯?藝術之母是建築。文明沒有自己的建築,就沒有靈魂。偉大的建築從何開始?最偉大的建築幻象不是巴洛克式的幻想,也不是維多利亞式的浮誇,而是極簡主義。
  • ...增長先抑後揚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亞行4月3日在京舉行《亞洲發展展望報告》視頻發布會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主要經濟體蔓延,全球經濟損失預計將達2萬億至4.1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2.3%至4.8%。報告預測,2020年亞太地區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為2.2%。
  • 巴塞隆納 - 巴塞隆納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
    沒有哪座城市像巴塞隆納這樣,因為一個人及其在這座城市的建築作品而熠熠生輝。雖然巴塞隆納留有達文西、梵谷、畢卡索的印記,但均僅限於平面畫作——唯有安東尼奧·高迪,將17座美輪美奐、鬼斧神工的藝術作品,以立體建築的形式永遠駐留在巴塞隆納,從而使得這座加泰隆尼亞大區的首府城市,成為建築藝術的夢幻之城。
  • 視頻/圖文詳解如何區分希臘建築、羅馬建築、巴洛克建築
    談到西方的建築,我們經常會聽到所謂的羅馬式、希臘式、哥德式、文藝復興等等。這些建築風格是如何來區分的?
  • 希臘式、哥德式、巴洛克、洛可可……西方建築風格一覽
    說得更簡單點,古羅馬建築就是在古希臘建築的樣式上,搭配各種各樣的圓頂,有的加在希臘式建築的後面(萬神殿),有的加在上面(國會山),有的加在建築立面裡(凱旋門)。代表建築: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風格具有明顯的文藝復興時期提倡的古典主義形式,主要特徵是羅馬式的圓頂穹窿和希臘式的石柱式及平的過梁相結合。聖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長方形的教堂,整棟建築呈現出一個希臘十字架的結構,造型是非常傳統而神聖的,這同時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 「巴洛克建築」拍了拍你
    什麼是巴洛克建築?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風格和裝飾風格。巴洛克原意為「不完美的珍珠」,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中華巴洛克建築賞析
    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在哈爾濱的老道外區比較多,因為老道外是哈爾濱民族工商業的天地,民族工商業者既有積極學習西方文化的一面,反映在建築上,就是對歐式建築風格的羨慕、嚮往和大膽的借鑑和引進;同時又有堅守民族傳統的一面,也就是他們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詐的仇視使之不可能把最能體現歐式建築特色的尖塔